一种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769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尤其是自行车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折叠自行车由于使用方便,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或展开都要手动来完成,尤其是对于折叠自行车上的伸缩套管,管件之间的运动以及锁定装置的锁定或解锁都需要手动操作,操作过程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使骑车人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完成伸缩套管的伸缩以及锁定装置的锁定或解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包括外管、内管和管夹,所述外管套在所述内管外面,所述外管设有沿轴向的外管开槽,所述管夹安装在所述外管上,所述管夹设有管夹开槽并在该管夹开槽的两侧设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块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该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差速器、驱动单元、锁紧控制单元、伸缩控制单元和协调单元;所述差速器包括差速器主轮、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轴;所述行星齿轮、通过所述行星齿轮轴安装在所述差速器主轮上,所述行星齿轮、可以绕所述行星齿轮轴转动,所述行星齿轮、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相啮合,所述行星齿轮、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相啮合;所述差速器主轮的轴线、所述第一半轴齿轮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外管上固定有第一基座,所述差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差速器主轮相连,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差速器主轮转动;所述锁紧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绕线盘、锁紧轴、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所述第一绕线盘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锁紧轴上设有螺纹,所述锁紧轴与所述管夹相连;所述锁紧轴上设有第二绕线盘,所述第二绕线盘与所述第一绕线盘通过所述第一拉线和所述第二拉线相连;所述伸缩控制单元包括第三绕线盘、第三拉线和第四拉线;所述第三绕线盘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拉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绕线盘上、另一端与所述内管相连,所述第四拉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绕线盘上、另一端与所述内管相连;所述协调单元是使所述锁紧控制单元和所述伸缩控制单元协调运动的装置。

作为本发明上述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差速器主轮为齿轮;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齿轮减速器和控制电路单元;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齿轮减速器相连,所述齿轮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设有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差速器主轮相啮合;所述电机和所述齿轮减速器通过第二基座固定在所述外管上;所述控制电路单元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单元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动。

作为本发明上述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单元包括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双极双投式开关和电池;所述双极双投式开关是非自动复位的开关;所述双极双投式开关有两组端子,即第一极第一端子、第一极第二端子和第一极公共端子,第二极第一端子、第二极第二端子和第二极公共端子;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内管上固定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可以触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协调单元可以触碰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双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第一端子、第二极第二端子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双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第二端子、第二极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双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与所述电机的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电机的第二端子与所述双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二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上述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单元包括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三极双投式开关和电池;所述第一继电器有一组端子,即第一继电器公共端子和第一继电器常开端子;所述第二继电器有一组端子,即第二继电器公共端子和第二继电器常开端子;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是非自动复位的开关;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有三组端子,即第一极第一端子、第一极第二端子和第一极公共端子,第二极第一端子、第二极第二端子和第二极公共端子,第三极第一端子、第三极第二端子和第三极公共端子;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内管上固定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可以触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协调单元可以触碰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第一端子、第二极第二端子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第二端子、第二极第一端子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三极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三极第二端子电连接;所述电机的第一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一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电机的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常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公共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三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三极公共端子与所述三极双投式开关的第二极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常开端子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常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公共端子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上述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单元包括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一按钮开关、第二按钮开关和电池;所述第三继电器有三组端子,即第三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和第三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第三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和第三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第三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和第三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所述第四继电器有三组端子,即第四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和第四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第四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和第四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第四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和第四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所述第一按钮开关和所述第二按钮开关都是自动复位的常开按钮开关;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内管上固定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可以触碰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第二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协调单元可以触碰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使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所述第一按钮开关的一个端子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按钮开关的另一个端子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按钮开关的一个端子与所述第四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按钮开关的另一个端子与所述第四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常闭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公共端子与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与所述电机的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电机的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电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上述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差速器主轮为绕线盘;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绕线盘、手柄、第五拉线和第六拉线;所述驱动绕线盘安装在所述外管上,所述驱动绕线盘与所述差速器主轮通过所述第五拉线和所述第六拉线相连,所述手柄与所述驱动绕线盘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上述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协调单元包括第一控制齿轮、第二控制齿轮、第三控制齿轮、第四控制齿轮、第一插销、第一弹簧和第一控制臂;所述第一控制齿轮与所述第一绕线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二控制齿轮与所述第一控制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控制齿轮上固定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基座上设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凸块可以触碰所述第一挡块;所述第三控制齿轮与所述第三绕线盘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控制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四控制齿轮与所述第三控制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四控制齿轮上固定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插销和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插销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凸块可以触碰所述第一插销;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顶住所述第一插销、另一端顶住所述第一基座;所述第一控制臂通过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控制臂可以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控制臂与所述第一插销相连,所述第二凸块可以触碰所述第一控制臂。

作为本发明上述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协调单元包括第一控制齿轮、第二控制齿轮、第三控制齿轮、第四控制齿轮、第一插销、第一弹簧、第一控制臂、第二插销、第二弹簧和第二控制臂;所述第一控制齿轮与所述第一绕线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二控制齿轮与所述第一控制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控制齿轮上固定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三控制齿轮与所述第三绕线盘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控制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四控制齿轮与所述第三控制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四控制齿轮上固定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插销和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插销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凸块可以触碰所述第一插销;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顶住所述第一插销、另一端顶住所述第一基座;所述第一控制臂通过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控制臂可以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控制臂与所述第一插销相连,所述第二凸块可以触碰所述第一控制臂;所述第二插销和所述第二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二插销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凸块可以触碰所述第二插销;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顶住所述第二插销、另一端顶住所述第一基座;所述第二控制臂通过第二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控制臂可以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二控制臂与所述第二插销相连,所述第一凸块可以触碰所述第二控制臂。

作为本发明上述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都为圆管,所述外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相配合,所述内管设有沿轴向的凹陷结构;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有防转销和防转管,所述防转销与所述内管相连,所述防转管与所述外管相连;所述防转管的两侧设有沿轴向的防转管开槽,所述防转销穿插在所述防转管开槽内。

作为本发明上述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都为圆管,在所述外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之间有空隙,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有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固定在所述外管上,所述第一衬套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管的内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一衬套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一衬套设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一衬套开槽;所述第二衬套固定在所述内管上,所述第二衬套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管的内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二衬套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二衬套设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二衬套开槽;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有防转销和防转管,所述防转销与所述内管相连,所述防转管与所述外管相连;所述防转管的两侧设有沿轴向的防转管开槽,所述防转销穿插在所述防转管开槽内。

作为本发明上述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都为圆管,所述外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相配合;所述内管设有沿轴向的凹槽,所述外管设有沿轴向的凸缘,所述内管的凹槽与所述外管的凸缘相配合。

作为本发明上述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都为非圆管,所述外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相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骑车人只要按动控制电路单元的开关或者转动手柄,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就能完成伸缩套管的伸缩以及锁定装置的锁定或解锁,操作过程简单,使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或展开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a向视图;

图3是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b向视图;

图4是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c向视图;

图5是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d-d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f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h向视图;

图8是图7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p-p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t-t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电路图;

图12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管夹与锁紧轴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外管和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伸缩控制单元的拉线与内管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伸缩套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伸缩套管从收缩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7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电路图的改进;

图18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电路图;

图20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三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三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电路图;

图22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管夹与锁紧轴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所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w向视图;

图27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7所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y局部放大图;

图29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伸缩套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30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伸缩套管从收缩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31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八实施例的外管和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九实施例的外管和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十实施例的外管和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第十一实施例和第十二实施例的外管和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如图1、2、3、4、5、6、7、8、9、10、11、12所示,一种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包括外管1、内管2和管夹3,外管1套在内管2外面,外管1设有沿轴向的外管开槽11,管夹3通过螺钉38安装在外管1上,管夹3设有管夹开槽31并在该管夹开槽31的两侧设有第一凸块32和第二凸块33,第一凸块32上设有第一通孔34,第二凸块33上设有第二通孔35,第一通孔34的轴线和第二通孔35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通孔35设有螺纹。当管夹3夹紧外管1时,管夹3使外管1的直径减小,从而使外管1夹紧内管2。

该伸缩套管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差速器100、驱动单元200、锁紧控制单元300、伸缩控制单元400和协调单元500。

差速器100包括差速器主轮110、第一半轴齿轮120、第二半轴齿轮130、行星齿轮140、150和行星齿轮轴160;差速器主轮110为齿轮,差速器主轮110上设有凸耳111、112,行星齿轮轴160与凸耳111、112相连;行星齿轮140、150通过行星齿轮轴160安装在差速器主轮110上,行星齿轮140、150可以绕行星齿轮轴160转动,行星齿轮140、150的一侧与第一半轴齿轮120相啮合,行星齿轮140、150的另一侧与第二半轴齿轮130相啮合;差速器主轮110的轴线、第一半轴齿轮120的轴线和第二半轴齿轮130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外管1上固定有第一基座4,差速器100安装在第一基座4上。

根据差速器的原理,当差速器主轮110转动时,差速器主轮110可以通过行星齿轮140、150带动第一半轴齿轮120和第二半轴齿轮130转动,如果第一半轴齿轮120和第二半轴齿轮130中的任意一个被外力阻挡而不能转动,它们中的另一个仍可以在差速器主轮110的带动下转动。

驱动单元200与差速器主轮110相连,驱动单元200驱动差速器主轮110转动。驱动单元200包括电机m、齿轮减速器210和控制电路单元220;电机m的输出轴与齿轮减速器210相连,齿轮减速器210的输出轴上设有输出齿轮211,输出齿轮211与差速器主轮110相啮合,因此电机m可以通过齿轮减速器210驱动差速器主轮110转动;电机m和齿轮减速器210通过第二基座5固定在外管1上;控制电路单元220与电机m电连接(电连接通过电线实现,说明书附图中电线未示出),控制电路单元220控制电机m的转动。

如图10和图11所示,控制电路单元220包括第一微动开关sq1、第二微动开关sq2、第一二极管v1、第二二极管v2、双极双投式开关sa1和电池g。微动开关有公共端子、常闭端子和常开端子,当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没有被触发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接通、与常开端子断开,当微动开关的触发机构被触发时,微动开关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与常开端子接通;双极双投式开关sa1是非自动复位的开关,即按下开关的按钮使开关切换状态,当手松开按钮之后开关保持在当前状态而不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双极双投式开关sa1有两组端子,即第一极第一端子a1、第一极第二端子a2和第一极公共端子a0,第二极第一端子b1、第二极第二端子b2和第二极公共端子b0。

第一微动开关sq1固定在第一基座4上,内管2上固定有第一限位块6,第一限位块6可以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使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第二微动开关sq2固定在第二基座5上,协调单元500可以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使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在外管1上固定有控制盒17,第一二极管v1、第二二极管v2、双极双投式开关sa1和电池g安装在控制盒17内。

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一端子a1、第二极第二端子b2与电池g的正极电连接;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二端子a2、第二极第一端子b1与电池g的负极电连接;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与第一二极管v1的正极电连接;第一二极管v1的负极与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闭端子电连接;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与电机m的第一端子m1电连接;电机m的第二端子m2与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电连接;第二二极管v2的负极与第一二极管v1的正极电连接;第二二极管v2的正极与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闭端子电连接;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与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电连接。

锁紧控制单元300包括第一绕线盘310、锁紧轴320、第一拉线330和第二拉线340;第一绕线盘310与第一半轴齿轮120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可通过胶接、焊接、螺栓或销钉连接、一体成型等方法实现);锁紧轴320上设有螺纹,锁紧轴320穿过管夹3的第一通孔34并与管夹3的第二通孔35通过螺纹连接;锁紧轴320上设有第二绕线盘321,第二绕线盘321与第一绕线盘310通过第一拉线330和第二拉线340相连。当第一半轴齿轮120转动时,第一半轴齿轮120带动第一绕线盘310转动,第一绕线盘310通过第一拉线330和第二拉线340带动锁紧轴320的第二绕线盘321转动,从而带动锁紧轴320转动,锁紧轴320带动管夹3的第一凸块32和第二凸块33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使管夹3夹紧外管1或放松外管1。

如图6和图13所示,伸缩控制单元400包括第三绕线盘410、第三拉线420和第四拉线430;第三绕线盘410与第二半轴齿轮130固定连接;第三拉线420的一端固定在第三绕线盘410上,第三拉线420的另一端与内管2的下端相连;第四拉线430的一端固定在第三绕线盘410上,第四拉线430穿过固定在外管1下端的导环,第四拉线430的另一端与内管2的下端相连。当第二半轴齿轮130转动时,第二半轴齿轮130带动第三绕线盘410转动,第三绕线盘410通过第三拉线420和第四拉线430带动内管2相对外管1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另外,第四拉线430与内管2的连接也可以采用如图14所示的方式,此时第四拉线430的一端固定在第三绕线盘410上、另一端与内管2的上端相连。

协调单元500是使锁紧控制单元300和伸缩控制单元400协调运动的装置。协调单元500包括第一控制齿轮510、第二控制齿轮520、第三控制齿轮530、第四控制齿轮540、第一插销551、第一弹簧552和第一控制臂553;第一控制齿轮510与第一绕线盘310固定连接;第二控制齿轮520安装在第一基座4上,第二控制齿轮520与第一控制齿轮510相啮合,第二控制齿轮520上固定有第一凸块521和第三凸块522,第一基座4上设有第一挡块41,第一凸块521可以触碰第一挡块41,第三凸块522可以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使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第三控制齿轮530与第三绕线盘410固定连接;第四控制齿轮540安装在第一基座4上,第四控制齿轮540与第三控制齿轮530相啮合,第四控制齿轮540上固定有第二凸块541;第一插销551和第一弹簧552安装在第一基座4上;第一插销551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5511,第一凸块521可以触碰第一插销551;第一弹簧552的一端顶住第一插销551、另一端顶住第一基座4;第一控制臂553通过第一转轴5531安装在第一基座4上,第一控制臂553可以绕第一转轴5531转动,第一控制臂553与第一插销551相连,第二凸块541可以触碰第一控制臂553。

如图13所示,外管1和内管2都为圆管,外管1的内表面与内管2的外表面相配合,内管2设有沿轴向的凹陷结构21,伸缩控制单元400的第三拉线420和第四拉线430可以从外管1内表面和内管凹陷结构21之间的空隙穿过;由于外管1和内管2都为圆管,为了防止内管2相对于外管1转动,在外管1和内管2之间设有防转销61和防转管62,防转销61与内管2相连,防转管62固定在防转管基座63上,防转管基座63通过螺钉固定在外管1上;防转管62的两侧设有沿轴向的防转管开槽621,防转销61穿插在防转管开槽621内。当内管2相对外管1作轴向运动时,内管2带动防转销61沿防转管开槽621运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伸缩套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的过程:

按动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与第一极第一端子a1接通、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与第二极第一端子b1接通;此时,电池g、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一端子a1、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第一二极管v1、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闭端子、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电机m、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一端子b1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电流方向为从电机m的第一端子m1流向电机m的第二端子m2,电机m正向转动;电机m通过齿轮减速器210带动差速器主轮110正向转动;如图15(a)所示,刚开始时,管夹3夹紧外管1,从而使外管1夹紧内管2,内管2不能相对外管1运动,由于第二半轴齿轮130与第三绕线盘410固定连接,第三绕线盘410通过第三拉线420和第四拉线430与内管2相连,因此第二半轴齿轮130不能转动,差速器主轮110只能带动第一半轴齿轮120正向转动;如图15(b)所示,第一半轴齿轮120带动第一绕线盘310和第一控制齿轮510正向转动;第一绕线盘310带动锁紧轴320正向转动,锁紧轴320带动管夹3的第一凸块32和第二凸块33相互远离,从而使管夹3放松外管1,外管1放松内管2;第一控制齿轮510带动第二控制齿轮520正向转动,当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第一凸块521触碰第一插销551时,由于第一凸块521触碰的是第一插销551的第一斜面5511,第一插销551在第一凸块521的压力作用下向远离第一凸块521的方向移动,所以此时第一插销551不会阻挡第一凸块521,第二控制齿轮520继续正向转动,当第一凸块521触碰第一基座4上的第一挡块41时,第二控制齿轮520由于受到第一挡块41的阻挡而停止正向转动,从而使第一半轴齿轮120停止正向转动;当外管1放松内管2之后,内管2可以相对外管1运动,此时第二半轴齿轮130可以在差速器主轮110的带动下正向转动,第二半轴齿轮130带动第三绕线盘410正向转动,如图15(c)所示,第三绕线盘410带动内管2相对外管1向下运动,伸缩套管缩短;当内管2上的第一限位块6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时,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电机m断电停转,伸缩套管处于收缩状态,如图15(d)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块521在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固定位置应使当伸缩套管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凸块521位于第一插销551和第一挡块41之间,如图15(d)所示。

二、伸缩套管从收缩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

按动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与第一极第二端子a2接通、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与第二极第二端子b2接通;此时,电池g、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第二端子b2、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电机m、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闭端子、第二二极管v2、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第一极第二端子a2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电流方向为从电机m的第二端子m2流向电机m的第一端子m1,电机m反向转动;电机m通过齿轮减速器210带动差速器主轮110反向转动;差速器主轮110带动第一半轴齿轮120和第二半轴齿轮130反向转动;如图16(a)和图16(b)所示,第一半轴齿轮120带动第一绕线盘310和第一控制齿轮510反向转动,第一控制齿轮510带动第二控制齿轮520反向转动,当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第一凸块521触碰第一插销551时,由于第一凸块521触碰的是第一插销551的平面,第一插销551不会在第一凸块521的压力作用下移动,所以此时第二控制齿轮520由于受到第一插销551的阻挡而停止反向转动,从而使第一半轴齿轮120停止反向转动;第二半轴齿轮130带动第三绕线盘410和第三控制齿轮530反向转动,第三绕线盘410带动内管2相对外管1向上运动,伸缩套管伸长,如图16(c)所示,第三控制齿轮530带动第四控制齿轮540反向转动,当第四控制齿轮540上的第二凸块541触碰第一控制臂553时,第一控制臂553在第二凸块541的压力作用下绕第一转轴5531转动,同时第一控制臂553带动第一插销551向远离第二控制齿轮520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第一插销551对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第一凸块521的阻挡,直到第四控制齿轮540在第一弹簧552的作用下停止反向转动,从而使第二半轴齿轮130停止反向转动;由于没有了第一插销551对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第一凸块521的阻挡,第一半轴齿轮120继续带动第一绕线盘310和第一控制齿轮510反向转动;第一绕线盘310带动锁紧轴320反向转动,锁紧轴320带动管夹3的第一凸块32和第二凸块33相互靠近,从而使管夹3夹紧外管1,外管1夹紧内管2;第一控制齿轮510带动第二控制齿轮520反向转动,当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第三凸块522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时,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电机m断电停转,伸缩套管处于展开状态,如图16(d)所示。

另外,如图17所示,可以在电池g上串联一总开关s,总开关s是非自动复位的开关,当按动总开关s的按钮使总开关s闭合接通时,电路正常工作;当按动总开关s的按钮使总开关s断开时,电池g从电路中断开,整个电路断电。同样地,对于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的电路,也可以在电池g上串联该总开关s。

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驱动单元200的控制电路单元220不同。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单元220包括第一微动开关sq1、第二微动开关sq2、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三极双投式开关sa2和电池g。第一继电器k1有一组端子,即第一继电器公共端子k11和第一继电器常开端子k12;第二继电器k2有一组端子,即第二继电器公共端子k21和第二继电器常开端子k22;当继电器的线圈未通电时,继电器公共端子与继电器常开端子断开;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继电器公共端子与继电器常开端子接通;三极双投式开关sa2是非自动复位的开关,即按下开关的按钮使开关切换状态,当手松开按钮之后开关保持在当前状态而不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三极双投式开关sa2有三组端子,即第一极第一端子a1、第一极第二端子a2和第一极公共端子a0,第二极第一端子b1、第二极第二端子b2和第二极公共端子b0,第三极第一端子c1、第三极第二端子c2和第三极公共端子c0。

第一微动开关sq1固定在第一基座4上,内管2上固定有第一限位块6,第一限位块6可以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使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第二微动开关sq2固定在第二基座5上,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第三凸块522可以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使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在外管1上固定有控制盒17,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三极双投式开关sa2和电池g安装在控制盒17内。

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一极第一端子a1、第二极第二端子b2与电池g的正极电连接;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一极第二端子a2、第二极第一端子b1与电池g的负极电连接;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闭端子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电连接;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与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三极第一端子c1电连接;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闭端子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电连接;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与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三极第二端子c2电连接;电机m的第一端子m1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电连接;电机m的第二端子m2与第一继电器常开端子k12电连接;第一继电器公共端子k11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电连接;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与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电连接;第二继电器常开端子k22与第一继电器常开端子k12电连接;第二继电器公共端子k21与第一继电器公共端子k11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伸缩套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的过程:

按动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按钮,使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与第一极第一端子a1接通、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与第二极第一端子b1接通、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与第三极第一端子c1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一极第一端子a1、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闭端子、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三极第一端子c1、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二极第一端子b1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通电,第一继电器公共端子k11与第一继电器常开端子k12接通,使电机m通电,电流方向为从电机m的第一端子m1流向电机m的第二端子m2,电机m正向转动;电机m通过齿轮减速器210带动差速器主轮110正向转动,从而使外管1放松内管2、内管2相对外管1向下运动,该部分的工作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当内管2上的第一限位块6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时,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断电,第一继电器公共端子k11与第一继电器常开端子k12断开,电机m断电停转,伸缩套管处于收缩状态。

二、伸缩套管从收缩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

按动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按钮,使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与第一极第二端子a2接通、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与第二极第二端子b2接通、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与第三极第二端子c2接通;此时,电池g、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二极第二端子b2、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二极公共端子b0、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三极公共端子c0、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三极第二端子c2、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闭端子、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一极公共端子a0、三极双投式开关sa2的第一极第二端子a2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通电,第二继电器公共端子k21与第二继电器常开端子k22接通,使电机m通电,电流方向为从电机m的第二端子m2流向电机m的第一端子m1,电机m反向转动;电机m通过齿轮减速器210带动差速器主轮110反向转动,从而使内管2相对外管1向上运动、外管1夹紧内管2,该部分的工作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当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第三凸块522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时,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断电,第二继电器公共端子k21与第二继电器常开端子k22断开,电机m断电停转,伸缩套管处于展开状态。

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驱动单元200的控制电路单元220不同。

如图20和图2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单元220包括第一微动开关sq1、第二微动开关sq2、第三继电器k3、第四继电器k4、第一按钮开关sb1、第二按钮开关sb2和电池g。第三继电器k3有三组端子,即第三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k31和第三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k32,第三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k33和第三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k34,第三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k35和第三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k36;第四继电器k4有三组端子,即第四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k41和第四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k42,第四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k43和第四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k44,第四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k45和第四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k46;第一按钮开关sb1和第二按钮开关sb2都是自动复位的常开按钮开关,即当没有按下开关的按钮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按下开关的按钮时开关接通,当松开开关的按钮时开关自动恢复到原来的断开状态。

第一微动开关sq1固定在第一基座4上,内管2上固定有第一限位块6,第一限位块6可以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使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第二微动开关sq2固定在第二基座5上,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第三凸块522可以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使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在外管1上固定有控制盒17,第三继电器k3、第四继电器k4、第一按钮开关sb1、第二按钮开关sb2和电池g安装在控制盒17内。

第一按钮开关sb1的一个端子与第三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k36电连接;第一按钮开关sb1的另一个端子与第三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k35电连接;第三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k36与电池g的正极电连接;第三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k35与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闭端子电连接;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与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电池g的负极电连接;第二按钮开关sb2的一个端子与第四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k46电连接;第二按钮开关sb2的另一个端子与第四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k45电连接;第四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k46与电池g的正极电连接;第四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k45与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闭端子电连接;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与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的一个端子电连接;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的另一个端子与电池g的负极电连接;第三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k32与电池g的正极电连接;第三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k31与电机m的第一端子m1电连接;电机m的第二端子m2与第三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k33电连接;第三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k34与电池g的负极电连接;第四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k42与第三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k32电连接;第四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k41与第三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k33电连接;第四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k43与第三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k31电连接;第四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k44与第三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k34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伸缩套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的过程:

按下第一按钮开关sb1的按钮,使第一按钮开关sb1接通;此时,电池g、第一按钮开关sb1、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闭端子、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通电,第三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k31与第三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k32接通,第三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k33与第三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k34接通,第三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k35与第三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k36接通,从而使电池g、第三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k32、第三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k31、电机m、第三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k33、第三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k34构成一个闭合回路,电机m通电,电流方向为从电机m的第一端子m1流向电机m的第二端子m2,电机m正向转动;电机m通电之后可以松开第一按钮开关sb1的按钮,由于此时第三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k35与第三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k36接通,因此即使第一按钮开关sb1断开,电池g、第三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k36、第三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k35、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常闭端子、第一微动开关sq1的公共端子、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仍构成一个闭合回路,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仍然通电,电机m仍然正向转动;电机m通过齿轮减速器210带动差速器主轮110正向转动,从而使外管1放松内管2、内管2相对外管1向下运动,该部分的工作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当内管2上的第一限位块6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时,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断电,第三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k31与第三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k32断开,第三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k33与第三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k34断开,第三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k35与第三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k36断开,电机m断电停转,伸缩套管处于收缩状态。

二、伸缩套管从收缩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

按下第二按钮开关sb2的按钮,使第二按钮开关sb2接通;此时,电池g、第二按钮开关sb2、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闭端子、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通电,第四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k41与第四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k42接通,第四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k43与第四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k44接通,第四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k45与第四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k46接通,从而使电池g、第四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k42、第四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k41、电机m、第四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k43、第四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k44构成一个闭合回路,电机m通电,电流方向为从电机m的第二端子m2流向电机m的第一端子m1,电机m反向转动;电机m通电之后可以松开第二按钮开关sb2的按钮,由于此时第四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k45与第四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k46接通,因此即使第二按钮开关sb2断开,电池g、第四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k46、第四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k45、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常闭端子、第二微动开关sq2的公共端子、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仍构成一个闭合回路,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仍然通电,电机m仍然反向转动;电机m通过齿轮减速器210带动差速器主轮110反向转动,从而使内管2相对外管1向上运动、外管1夹紧内管2,该部分的工作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当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第三凸块522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时,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断电,第四继电器第一公共端子k41与第四继电器第一常开端子k42断开,第四继电器第二公共端子k43与第四继电器第二常开端子k44断开,第四继电器第三公共端子k45与第四继电器第三常开端子k46断开,电机m断电停转,伸缩套管处于展开状态。

第四实施例: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内管2上无第一限位块6;第二控制齿轮520上无第三凸块522;差速器主轮110为绕线盘;驱动单元200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

驱动单元200包括驱动绕线盘230、手柄240、第五拉线250和第六拉线260;驱动绕线盘230安装在外管1上,驱动绕线盘230与差速器主轮110通过第五拉线250和第六拉线260相连,手柄240与驱动绕线盘230固定连接。当转动手柄240时,手柄240带动驱动绕线盘230转动,驱动绕线盘230通过第五拉线250和第六拉线260带动差速器主轮110转动。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当要使伸缩套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时,骑车人正向转动手柄240,使差速器主轮110正向转动,从而使外管1放松内管2、内管2相对外管1向下运动,当内管2运动到最低位置时,停止转动手柄240,此时伸缩套管处于收缩状态;当要使伸缩套管从收缩状态变为展开状态时,骑车人反向转动手柄240,使差速器主轮110反向转动,从而使内管2相对外管1向上运动、外管1夹紧内管2,当外管1夹紧内管2之后,停止转动手柄240,此时伸缩套管处于展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单元200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步进电机或者伺服电机等自动控制系统。

第五实施例:如图23和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管夹3的第二通孔35无螺纹;本实施例增加了锁紧螺母8,该锁紧螺母8设有凸耳81,凸耳81可以卡合在管夹3的第二凸块33上,从而防止锁紧螺母8转动;锁紧控制单元300的锁紧轴320穿过管夹3的第一通孔34和第二通孔35,与锁紧螺母8通过螺纹连接。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当锁紧轴320正向转动时,锁紧轴320带动锁紧螺母8向靠近管夹3的第二凸块33的方向运动,使管夹3的第一凸块32和第二凸块33相互靠近,从而使管夹3夹紧外管1,外管1夹紧内管2;当锁紧轴320反向转动时,锁紧轴320带动锁紧螺母8向远离管夹3的第二凸块33的方向运动,使管夹3的第一凸块32和第二凸块33相互远离,从而使管夹3放松外管1,外管1放松内管2。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套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的过程以及从收缩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第六实施例:如图25和图2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协调单元500还包括第一调整螺钉523和第二调整螺钉542;第二控制齿轮520设有第一调整开槽524,第四控制齿轮540设有第二调整开槽543;第三凸块522的一端与第二控制齿轮520铰接,第一调整螺钉523穿过第一调整开槽524与第三凸块522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第二凸块541的一端与第四控制齿轮540铰接,第二调整螺钉542穿过第二调整开槽543与第二凸块541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当松开第一调整螺钉523时,可以沿第一调整开槽524对第三凸块522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调整当伸缩套管处于展开状态时管夹3对外管1的夹紧力大小,调整完毕后拧紧第一调整螺钉523把第三凸块522固定在第二控制齿轮520上;当松开第二调整螺钉542时,可以沿第二调整开槽543对第二凸块541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调整当伸缩套管处于展开状态时伸缩套管的长度,调整完毕后拧紧第二调整螺钉542把第二凸块541固定在第四控制齿轮540上。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套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的过程以及从收缩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第七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协调单元500不同。

如图27和图2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协调单元500包括第一控制齿轮510、第二控制齿轮520、第三控制齿轮530、第四控制齿轮540、第一插销551、第一弹簧552、第一控制臂553、第二插销561、第二弹簧562和第二控制臂563;第一控制齿轮510与第一绕线盘310固定连接;第二控制齿轮520安装在第一基座4上,第二控制齿轮520与第一控制齿轮510相啮合,第二控制齿轮520上固定有第一凸块521和第三凸块522,第三凸块522可以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使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第三控制齿轮530与第三绕线盘410固定连接;第四控制齿轮540安装在第一基座4上,第四控制齿轮540与第三控制齿轮530相啮合,第四控制齿轮540上固定有第二凸块541;第一插销551和第一弹簧552安装在第一基座4上;第一插销551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5511,第一凸块521可以触碰第一插销551;第一弹簧552的一端顶住第一插销551、另一端顶住第一基座4;第一控制臂553通过第一转轴5531安装在第一基座4上,第一控制臂553可以绕第一转轴5531转动,第一控制臂553与第一插销551相连,第二凸块541可以触碰第一控制臂553;第二插销561和第二弹簧562安装在第一基座4上;第二插销561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5611,第二凸块541可以触碰第二插销561;第二弹簧562的一端顶住第二插销561、另一端顶住第一基座4;第二控制臂563通过第二转轴5631安装在第一基座4上,第一控制臂553可以绕第二转轴5631转动,第二控制臂563与第二插销561相连,第一凸块521可以触碰第二控制臂563。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伸缩套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的过程:

按动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电机m正向转动,电机m通过齿轮减速器210带动差速器主轮110正向转动;如图29(a)所示,刚开始时,管夹3夹紧外管1,从而使外管1夹紧内管2,内管2不能相对外管1运动,第二半轴齿轮130不能转动,差速器主轮110只能带动第一半轴齿轮120正向转动;第一半轴齿轮120带动第一绕线盘310和第一控制齿轮510正向转动;第一绕线盘310带动锁紧轴320正向转动,锁紧轴320带动管夹3的第一凸块32和第二凸块33相互远离,从而使管夹3放松外管1,外管1放松内管2;当外管1放松内管2之后,内管2可以相对外管1运动,此时第二半轴齿轮130可以在差速器主轮110的带动下正向转动,第二半轴齿轮130带动第三绕线盘410和第三控制齿轮530正向转动,第三绕线盘410带动内管2相对外管1向下运动,伸缩套管缩短,第三控制齿轮530带动第四控制齿轮540正向转动,如图29(b)所示,当第四控制齿轮540上的第二凸块541触碰第二插销561时,由于第二凸块541触碰的是第二插销561的平面,第二插销561不会在第二凸块541的压力作用下移动,所以此时第四控制齿轮540由于受到第二插销561的阻挡而停止正向转动,从而使第二半轴齿轮130停止正向转动;第一控制齿轮510在第一半轴齿轮120的带动下正向转动,第一控制齿轮510带动第二控制齿轮520正向转动,当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第一凸块521触碰第一插销551时,由于第一凸块521触碰的是第一插销551的第一斜面5511,第一插销551在第一凸块521的压力作用下向远离第一凸块521的方向移动,所以此时第一插销551不会阻挡第一凸块521,第二控制齿轮520继续正向转动;如图29(c)所示,当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第一凸块521触碰第二控制臂563时,第二控制臂563在第一凸块521的压力作用下绕第二转轴5631转动,同时第二控制臂563带动第二插销561向远离第四控制齿轮540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第二插销561对第四控制齿轮540上的第二凸块541的阻挡,直到第二控制齿轮520在第二弹簧562的作用下停止正向转动,从而使第一半轴齿轮120停止正向转动;由于没有了第二插销561对第四控制齿轮540上的第二凸块541的阻挡,第二半轴齿轮130继续带动第三绕线盘410和第三控制齿轮530正向转动,第三绕线盘410带动内管2相对外管1向下运动,当内管2上的第一限位块6触碰第一微动开关sq1的触发机构时,第一微动开关sq1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电机m断电停转,伸缩套管处于收缩状态,如图29(d)所示。

二、伸缩套管从收缩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

按动双极双投式开关sa1的按钮,使电机m反向转动,电机m通过齿轮减速器210带动差速器主轮110反向转动;差速器主轮110带动第一半轴齿轮120和第二半轴齿轮130反向转动;如图30(a)和图30(b)所示,第一半轴齿轮120带动第一绕线盘310和第一控制齿轮510反向转动,第一控制齿轮510带动第二控制齿轮520反向转动,当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第一凸块521触碰第一插销551时,由于第一凸块521触碰的是第一插销551的平面,第一插销551不会在第一凸块521的压力作用下移动,所以此时第二控制齿轮520由于受到第一插销551的阻挡而停止反向转动,从而使第一半轴齿轮120停止反向转动;第二半轴齿轮130带动第三绕线盘410和第三控制齿轮530反向转动,第三绕线盘410带动内管2相对外管1向上运动,伸缩套管伸长,第三控制齿轮530带动第四控制齿轮540反向转动,如图30(c)所示,当第四控制齿轮540上的第二凸块541触碰第一控制臂553时,第一控制臂553在第二凸块541的压力作用下绕第一转轴5531转动,同时第一控制臂553带动第一插销551向远离第二控制齿轮520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第一插销551对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第一凸块521的阻挡,直到第四控制齿轮540在第一弹簧552的作用下停止反向转动,从而使第二半轴齿轮130停止反向转动;由于没有了第一插销551对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第一凸块521的阻挡,第一半轴齿轮120继续带动第一绕线盘310和第一控制齿轮510反向转动;第一绕线盘310带动锁紧轴320反向转动,锁紧轴320带动管夹3的第一凸块32和第二凸块33相互靠近,从而使管夹3夹紧外管1,外管1夹紧内管2;第一控制齿轮510带动第二控制齿轮520反向转动,当第二控制齿轮520上的第三凸块522触碰第二微动开关sq2的触发机构时,第二微动开关sq2产生切换动作,使其公共端子与常闭端子断开,此时电机m断电停转,伸缩套管处于展开状态,如图30(d)所示。

第八实施例:如图31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内管2无沿轴向的凹陷结构21,在外管1的内表面与内管2的外表面之间有空隙,在外管1和内管2之间设有第一衬套71和第二衬套72。

第一衬套71通过螺钉固定在外管1上,第一衬套71的外表面与外管1的内表面相配合、第一衬套71的内表面与内管2的外表面相配合;第一衬套71设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一衬套开槽73;第二衬套72通过螺钉固定在内管2上,第二衬套72的外表面与外管1的内表面相配合、第二衬套72的内表面与内管2的外表面相配合;第二衬套72设有沿轴向贯穿的第二衬套开槽74;伸缩控制单元400的第三拉线420和第四拉线430可以从第一衬套开槽73和第二衬套开槽74中穿过。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伸缩套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的过程以及从收缩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第九实施例:如图32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取消了防转销61和防转管62,内管2设有沿轴向的凹槽81,外管设有沿轴向的凸缘82,内管的凹槽81与外管的凸缘82相配合,从而防止内管2相对于外管1转动。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伸缩套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的过程以及从收缩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第十实施例:如图33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九实施例的区别是内管2无沿轴向的凹陷结构21,伸缩控制单元400的第三拉线420和第四拉线430位于外管1外面,第四拉线430与内管2的上端相连。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九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伸缩套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的过程以及从收缩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均与第九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第十一实施例:如图34(a)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取消了防转销61和防转管62,外管1和内管2都为椭圆管。由于外管1和内管2都为椭圆管,外管1的内表面与内管2的外表面相配合,因此内管2不能相对于外管1转动。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伸缩套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的过程以及从收缩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第十二实施例:如图34(b)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取消了防转销61和防转管62,外管1和内管2都为矩形管。由于外管1和内管2都为矩形管,外管1的内表面与内管2的外表面相配合,因此内管2不能相对于外管1转动。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伸缩套管从展开状态变为收缩状态的过程以及从收缩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过程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作重复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第十一实施例和第十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形状,外管1和内管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非圆管,同样可以防止内管2相对于外管1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