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电动车后座上的扶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2489阅读:37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电动车后座上的扶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车后座上的扶手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代步工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小巧灵便的电动车。而电动车载人的安全性,特别是载儿童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市场流通一些保护装置用于坐于后座的人保持稳定性,例如固定在电动车主车座的下方的扶手装置,该安装方式会导致扶手不易于拆卸与安装,此外,对于天性好动的儿童而言,一些简易的扶手装置的固定零部件,如螺丝、螺母容易刮伤儿童,因而在儿童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而某些电动车由于车座较低,无法安装扶手,即使安装,人在扶住扶手时,重心下落,既使得坐姿不舒服,也使得人的稳定性不好,影响了扶手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动车后座上的扶手装置,其安装、拆卸方便,安全性高,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电动车后座上的扶手装置,包括扶杆、固设于所述扶杆的下方的连杆机构以及固设于所述连杆机构下方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经由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电动车后座座体的上方的设定位置,且所述连接件至少包括两根螺丝,所述螺丝的尾部朝向远离所述电动车后座座体的方向,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外杆和设于所述外杆内的内杆,所述内杆能够在所述外杆内上下伸缩,所述内杆固设于所述扶杆的下方,所述外杆的下端部与所述固定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杆和内杆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止动件。

优选的,所述扶杆的两端部上包裹有防划手层。

优选的,所述防划手层至少包括海绵套、乳胶套、橡胶套、棉质套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四个孔洞,所述螺丝穿过所述孔洞将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电动车后座座体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扶杆为一根直杆或者所述扶杆的两端部分别向内向下弯折形成一弯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电动车后座上的扶手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扶手装置安装在电动车后座的上方,通过拆卸或安装螺丝既可以实现扶手装置的安装拆卸或安装,因而拆装方便。

2)连接件螺丝的尾部朝向远离所述电动车后座座体的方向,避免了锋利的螺丝尾部刮伤人。

3)通过连杆组件可以实现扶手装置的高度调整,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人身高的需求,提高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和技术要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扶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电动车K,电动车后座K1,扶手S1,连杆机构S2,固定块S3,防划手层S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动车后座上的扶手装置,所述的电动车K为市面上常见的电动车的车型,在电动车后座K1的前端位置(不包括坐人的区域)设置有所述的扶手装置,该扶手装置包括扶手S1、固设于扶手S1的下方的连杆机构S2以及固设于连杆机构S2下方的固定块S3,固定块S3经由连接件固定于电动车后座座体K1的上方的设定位置,且连接件至少包括两根螺丝,螺丝的尾部朝向远离电动车后座座体K1的方向。

优选的,连杆机构S2包括外杆和设于外杆内的内杆,内杆能够在外杆内上下伸缩,内杆固设于扶手S1的下方,外杆的下端部与固定块S3连接。通过连杆机构S2的伸缩可以调整整个扶手装置的高度,使得扶手装置能够更好地适应人的身高要求,满足舒适感。

优选的,外杆和内杆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止动件。止动件可以是卡勾、弹性柱塞等。

优选的,扶手S1的两端部上包裹有防划手层S4。防划手层S4可以保护人手不被金属材质的扶手S1所划伤。其中,防划手层S4至少包括海绵套、乳胶套、橡胶套、棉质套中的任意一种,当然也不限于此。

优选的,固定块S3上设置有四个孔洞,螺丝穿过孔洞将固定块S3固定于电动车后座座体K1的上方。

优选的,扶手S1为一根直杆(如图2所示)或者扶手S1的两端部分别向内向下弯折形成一弯部,弯部设计可以更加适合人手扶握。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电动车后座上的扶手装置通过拆卸或安装螺丝既可以实现扶手装置的安装拆卸或安装,因而拆装方便;连接件螺丝的尾部朝向远离所述电动车后座座体K1的方向,避免了锋利的螺丝尾部刮伤人;通过连杆组件可以实现扶手装置的高度调整,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人身高的需求,提高舒适度。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所述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