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板车的内轮转向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4699阅读:9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板车的内轮转向底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板车的内轮转向底盘。



背景技术:

玩具滑板车是现在儿童喜欢的一种娱乐车辆,玩法多,可以代步,可以嬉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板车的内轮转向底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滑板车的内轮转向底盘,包括底座、转向装置、车轮,所述底座设置有转向装置卡口,转向装置卡口内设置转向装置,转向装置设置车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轴、防尘密封盖、转向器、转向器固定块,所述转向轴包括轴杆、锁扣,轴杆底部设置插拔部,插拔部设置锁扣孔,轴杆中空,所述锁扣包括滑卡和管卡,锁扣设置入轴杆底部,从滑卡从锁扣孔中露出,管卡卡在轴杆内;

所述防尘密封盖覆盖在转向器上,转向器包括轴承部和轴承部下方设置Y形轮固定颈,Y形轮固定颈前端设置轮卡轴孔,后端设置匹配轴承部的轴承管部,轴杆穿过防尘密封盖的盖孔,插入轴承部和轴承管部,轴承管部设置匹配滑卡的二重孔,滑卡从锁扣孔中露出后再从二重孔中露出;

所述底座还设置有护颈,护颈内设置转向器,所述车轮包括轮子、轮子固定螺丝,轮子设置在Y形轮固定颈内,轮子固定螺丝插入护颈的护颈螺孔并穿越轮卡轴孔在穿越轮子的轴孔将轮子固定在转向装置和底盘上;

所述防尘密封盖内还设置转向器固定块,所述转向器固定块为抱和在轴承部左右两边的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设置有匹配轴承部的弧形槽部,弧形槽部前方设置抱紧头,后方设置底座连接颈,抱紧头设置连接螺丝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连接为一体,所述轴承部还设置上颈和下颈,上颈和下颈之间设置合槽,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的弧形槽部抱合在合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轮子为一个单体车轮或至少两个车轮的合并体。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为乀字符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防尘密封盖头端还设置螺颈,螺颈匹配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的底座连接颈,螺颈、底座连接颈、底座尾端都设置有连接螺孔,螺丝向下竖向轴心将三者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转向零部件全部集成化,轴、转向、轮子全部连接为一体,而不是现有技术的分段或设置在支架上,这样的做法能使转向结构更加灵活不收支架的转向限制了转向的角度,检修也更简单,可以直接从,轴承管部设置匹配滑卡的二重孔,滑卡从锁扣孔中露出后再从二重孔中露出,将转向装置取出来,脱离底盘。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 爆炸结构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解剖结构图。

图4 转向装置装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滑板车的内轮转向底盘,包括底座(1)、转向装置(2)、车轮(3),所述底座设置有转向装置卡口(4),转向装置卡口内设置转向装置,转向装置设置车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轴(5)、防尘密封盖(6)、转向器(7)、转向器固定块(8),所述转向轴包括轴杆(9)、锁扣(10),轴杆底部设置插拔部(11),插拔部设置锁扣孔(12),轴杆中空,所述锁扣包括滑卡(13)和管卡(14),锁扣设置入轴杆底部,从滑卡从锁扣孔中露出,管卡卡在轴杆内;

所述防尘密封盖覆盖在转向器上,转向器包括轴承部和轴承部下方设置Y形轮固定颈(15),Y形轮固定颈前端设置轮卡轴孔(16),后端设置匹配轴承部的轴承管部(17),轴杆穿过防尘密封盖的盖孔,插入轴承部和轴承管部,轴承管部设置匹配滑卡的二重孔(18),滑卡从锁扣孔中露出后再从二重孔中露出;

所述底座还设置有护颈(19),护颈内设置转向器,所述车轮包括轮子(20)、轮子固定螺丝(21),轮子设置在Y形轮固定颈内,轮子固定螺丝插入护颈的护颈螺孔(22)并穿越轮卡轴孔在穿越轮子的轴孔将轮子固定在转向装置和底盘上;

所述防尘密封盖内还设置转向器固定块,所述转向器固定块为抱和在轴承部左右两边的左固定块(23)和右固定块(24),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设置有匹配轴承部的弧形槽部(25),弧形槽部前方设置抱紧头(26),后方设置底座连接颈(27),抱紧头设置连接螺丝(28)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连接为一体,所述轴承部还设置上颈(29)和下颈(30),上颈和下颈之间设置合槽(31),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的弧形槽部抱合在合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轮子为一个单体车轮或至少两个车轮的合并体。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为乀字符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防尘密封盖头端还设置螺颈(32),螺颈匹配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的底座连接颈,螺颈、底座连接颈、底座尾端都设置有连接螺孔(33),螺丝向下竖向轴心将三者连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