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8271阅读:14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双电源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辆,又名电驱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目前电动车存在以下问题:

1、电动车一般配置独立的原装一个电源作为电能的提供源,续航距离短;

2、通过对电动车进行改装,加装一备用电源,进而延长电动车的续航距离,但原车的技术配置与改装的线路和加装的电池不匹配,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安全检查,从而导致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

3、市场上的电动车设计结构复杂,维修麻烦,而且体积大、比较笨重,骑行过程中难以控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电动车续航距离短及改装的线路和加装的电池与原车技术配置不匹配的问题,在此提供一种双电源电动车,该电动车不仅能够使电动车续航距离延长更环保,而且还能够解决改装的线路和加装的电池与原车技术配置不匹配的问题;此外,该电动车结构简单,车身质量轻。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电源电动车,包括电动车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电动车本体上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切换器、控制器及电机;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的输出通过切换器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输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连接至电机的电源端。

以上技术方案采用双电源供电模式,延长了电动车的续航距离,通过切换器能够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进行切换,避免了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同时供电的情况。此外,整车的控制电路结构在制造过程中就可以进行检测,从而解决了改装的线路和加装的电池与原车技术配置不匹配的问题,提高了电动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结构简单。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源安装于电动车本体的车尾架上,所述第二电源安装于电动车本体内部。

具体地,所述电机安装于电动车的前轮上或者安装于电动车的后轮上或者同时安装于电动车的前轮和电动车的后轮上。

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此,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的充电输入端分别连接至设置于电动车本体上的充电插口。

与现有的电动车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双电源供电模式,容量增大一倍,延长了电动车的续航距离,发挥了双电源的最大优势,更环保,提高了电动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结构简单,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动车本体,2-第一电源,3-第二电源,4-控制器,5-电机,6-车尾架,7-前轮,8-后轮。

具体实施例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电动车,该电动车包括了电动车本体1和设置于电动车本体1上的控制电路,其中控制电路包括了第一电源2、第二电源3、切换器、控制器4和电机5,其各部件连接关系为:第一电源2和第二电源3的输出分别通过切换器连接到控制器4的输入,而控制器4的输出则连接到电机5的电源端,通过输出的电流大小来控制电机5的转动速率,从而改变电动车的速度。

本申请所记载的第一电源2和第二电源3,可以设置在电动车本体1上的任何位置,如将第一电源2安装于电动车本体的车尾架6上,而将第二电源3安装于电动车前车架的内部,从而保证了整个电动车前后的平稳性。

此外,本申请所记载的电机5,可以是单独的安装于电动车前轮7上,此时电动车使用前驱动;也可以是单独安装于电动车后轮8上,此时电动车使用后驱动;还可以同时安装于电动车的前轮7和电动车的后轮8上,此时,电动车使用双驱动。

所述第一电源2和所述第二电源3的充电输入端分别连接至设置于电动车本体上的充电插口。通过充电插口可以对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进行充电,从而简化了电动车的结构。

此外,所记载的切换器,如一键控制的双电源切换器。本申请所记载的第一电池、第二电池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一款充电电池,如镍镉充电电池、镍氢充电电池、锂充电电池、铅酸电池、太阳能电池、晶胶电池或者磷酸铁锂电池。

所记载的控制电路的连线可以走外线连接,也可以使用内线连接,结构简单灵活,且便于拆装维护。

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电动车本体可以是电动自行车、也可以是电动车、还可以是折叠型电动自行车,当为电动自行车时,可以骑行运动、带有助力功能和电动功能。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电源为电动车进行供电,因此,其续航里程可以达到现有电动车续航里程的至少1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