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油发电机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8505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油发电机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机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汽油发电机支架用的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汽油发电机是采用汽油等液态燃料,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在工业、商业和居家生活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工业和商业用汽油发电机一般都有上百公斤重,靠人力搬运难度很大,部分汽油发电机的支架下方设有轮子,便于搬运。但汽油发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高速转动,如果不对轮子采取制动措施,其自身的静置能力不能抵消发电机的振动,容易自行移动,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制动效果的汽油发电机支架,它采用设置于底板的轮子作为移动部件,方便其运输,同时在轮子侧面设置制动装置,从而达到制动停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油发电机停车装置,包括支架、底板、轮子、停车机构和滑槽;所述支架下方安装有两个横向的底板,每个底板下方分别通过轮轴架安装有两个并排的轮子,轮子为固定结构,只能前后转动;所述轮子上设有轮孔;所述底板下方在一侧的两个轮子侧面设有滑槽,滑槽中安装有停车机构;所述停车机构包括卡位杆、竖杆、滑杆、推板,卡位杆连接在竖杆下端,竖杆上端连接滑杆,滑杆宽度大于竖杆,卡在滑槽中,滑杆末端连接有竖直的推板,推板位于支架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轮子上的滑槽焊接在轮轴架侧面,并且不与轮轴架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轮子上轴向均布有辐射状的三角形的轮孔。

进一步的,所述轮子中,靠近停车机构的两个轮子设有轮孔,另外两个轮子的轮面上未设轮孔。

进一步的,所述卡位杆、竖杆、滑杆、推板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采用停车机构与轮孔配合,可以使汽油发电机轮子固定,停止在所需位置;

2、卡位杆通过滑槽连接在底板上,通过滑杆和推板的配合,可以轻易的送入轮孔,便于使用;

3、汽油发电机的4个轮子中有两个为普通轮子,减少了轮子的加工难度,同时增加轮子的受力稳定性,避免四个空心轮轴会导致承载力减小;

4、停车装置易于拆卸,在损坏后能方便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细节放大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中:1、支架;2、底板;3、轮子;31、轮轴架;32、轮孔;4、停车机构;41、卡位杆;42、竖杆;43、滑杆;44、推板;5、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一种汽油发电机停车装置,包括支架1、底板2、轮子3、停车机构4和滑槽5;所述支架1下方安装有两个横向的底板2,每个底板2下方分别通过轮轴架31安装有两个并排的轮子3,轮子3为固定结构,只能前后转动;所述四个轮子3上,其中一侧的两个轮子3设有轴向均布的辐射状的三角形轮孔32;所述底板2下方在一侧的两个轮子3侧面设有滑槽5,并且滑槽5不与轮轴架31在同一直线上,滑槽5中安装有停车机构4,以确保停车机构4不会被轮轴架31挡住;所述停车机构4包括卡位杆41、竖杆42、滑杆43、推板44,卡位杆41连接在竖杆42下端,竖杆42上端连接滑杆43,滑杆43宽度大于竖杆42,卡在滑槽5中,滑杆43末端连接有竖直的推板44,推板44位于支架1外侧,所述卡位杆41、竖杆42、滑杆43、推板44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

通过在四个轮子3中靠近一侧的两个轮子3设置停车机构4,可以实现整体的固定,同时不会因为停车机构4过多而造成加工难度增加和空间浪费。

通过在滑杆43后设置推板44,可以方便的在推送汽油发电机到位后,直接用脚推送停车机构4到轮孔32中,无需弯腰,减少劳累和磕碰。

停车机构4在不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取出,无需一直卡在滑槽5中。

停车机构4易于拆卸,如果在极端情况下卡位杆41被折断,可以方便的更换。

实施例

放置于支架1和底板2上的汽油发电机需要运输和停驻的时候,在停车机构4的滑杆43上涂抹润滑油,从汽油发电机直接外侧插入滑槽5中,汽油发电机推送到所需位置,工作人员推动调整轮子3上的轮孔32与卡位杆41对齐,用手、脚或其他工具将两个的停车机构4分别推送到轮孔32中,如果其中一个推入后另一个的轮孔32与卡位杆41未对齐无法卡入,则通过轻轻抬起轮子3并转动到位,再行推入,因为轮子3上设有多个轮孔32,转动距离不大,耗费较少的人力和时间即可完成,即可确保汽油发电机能原地停止。

在需要再次移动汽油发电机的时候,工作人员靠近后,用手、脚或其他工具勾在推板44上,向外轻拉出轮孔32,即可解除对轮子3的制动,如果需要运输或推送较远距离,为了防止停车机构4抖落,最好将停车机构4整个拉出放置于汽油发电机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能进一步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