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853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推车(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381295U,授权公告日为2016-7-13),包括具有推把和车轮的车架、连接在车架上的刹车组件,刹车组件包括车轮接头、刹车装置、控制机构,刹车装置具有刹车状态和解刹状态,控制机构包括限位装置、感应控制装置、机械控制装置,当所述刹车装置处于刹车状态时,所述限位装置与所述刹车装置相脱离,当所述刹车装置处于解刹状态时,所述限位装置与所述刹车装置相锁紧。该技术方案中,感应控制装置不仅能够控制刹车装置刹车,还能够控制刹车装置解刹,当物体误碰推把时,感应控制装置会发出解刹指令,控制刹车装置解刹,这给儿童的乘车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而且感应控制装置和机械控制装置是两套独立的控制系统,各自独立控制限位装置的动作,这种结构使得儿童推车的结构复杂,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电动或机械刹车,仅能够采用机械解刹且结构简单的儿童推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安装在所述的车架下方且位于所述车架左右两侧的车轮、连接在所述的车架上且能够将所述的车轮与所述的车架相对锁定与解锁的刹车组件,所述的刹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车架上且位于所述车架左右两侧的车轮接头、分别设置在每侧的所述的车轮接头上且具有刹车状态和解刹状态的刹车装置、能够与每侧的所述的刹车装置相配合从而使所述的刹车装置保持在解刹状态的限位装置,当所述的刹车装置处于刹车状态时,所述的车轮与所述的车架相对锁定;当所述的刹车装置处于解刹状态时,所述的车轮和所述的车架相对解锁,所述的刹车组件还包括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解除对所述刹车装置的限制从而使所述刹车装置从解刹状态转换至刹车状态的电动控制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解除对所述刹车装置的限制从而使所述刹车装置在刹车状态和解刹状态之间转换的机械控制机构,所述的刹车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电动控制机构和所述机械控制机构相配合,并与所述限位装置连接,当操作所述电动控制机构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所述限位装置解除对所述刹车装置的限制,当操作所述机械控制机构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使所述限位装置解除对所述刹车装置的限制或保持对所述刹车装置的限制。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转动装置、能够随着所述转动装置的转动而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第一滑动件、能够随着所述转动装置的转动而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第二滑动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和一侧的所述限位装置的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和另一侧的所述限位装置的第二连接件;

当操作所述电动控制机构时,驱动所述转动装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的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从而使两侧的所述限位装置解除对所述刹车装置的限制;

当操作所述机械控制机构时,驱动所述转动装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的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从而使两侧的所述限位装置解除对所述刹车装置的限制或保持对所述刹车装置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装置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的第一卡槽包括第一底面、自所述的第一底面向着远离所述的转动装置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二卡槽包括第二底面、自所述的第二底面向着远离所述的转动装置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当所述转动装置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的配合驱使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通过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滑动件的配合驱使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

更进一步地,当所述刹车装置处于刹车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动件卡入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滑动件卡入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底,当所述刹车装置处于解刹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一卡槽的槽顶相配合,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卡槽的槽顶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控制机构包括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刹车把、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刹车把上的第一拨块,所述第一拨块与所述转动装置相配合,当操作所述刹车把时,通过所述第一拨块驱动所述转动装置转动,驱使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从而驱使所述限位装置解除对所述刹车装置的限制或保持对所述刹车装置的限制。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装置上设有齿轮槽,所述齿轮槽包括直面、至所述直面的底部向着远离所述的转动装置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一拨块与所述直面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驱动器、与所述驱动器的转动轴相固定连接的摆块、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摆块上的第二拨块、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具有弹性的挡件,所述第二拨块的一端部与所述摆块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拨块的另一端部卡设在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挡件之间并与所述转动装置相配合,当所述电动控制机构收到刹车指令时,所述驱动机器转动,通过所述第二拨块带动所述转动装置转动,从而驱使所述限位装置解除对所述刹车装置的限制。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装置上设有齿轮槽,所述齿轮槽包括直面、至所述直面的底部向着远离所述的转动装置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拨块与所述直面相配合。

进一步地,每侧的所述限位装置均包括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车轮接头上并与所述刹车装置相配合的限位块、形成在所述限位块上并与所述刹车装置相配合的抵紧部,两侧的所述限位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当所述刹车装置处于解刹状态时,所述限位块被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拉紧固定在所述车轮接头上,当所述限位块能够相对所述车轮接头转动时,所述刹车装置从解锁状态向刹车状态转换。

优选地,所述刹车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轮上的刹车槽、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车轮接头上并与所述刹车槽可脱离地相插接的刹车销,所述刹车销与所述限位装置相配合,当所述刹车装置处于刹车状态时,所述刹车销插设在所述刹车槽中,当所述刹车装置处于解刹状态时,所述刹车销脱离所述刹车槽;所述的刹车装置还包括对所述刹车销施加力使其具有插入刹车槽的趋势的弹性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的刹车装置能够由电动控制机构或机械控制机构控制刹车,而且在采用电动控制机构或机械控制机构控制刹车时,均通过驱动机构驱使限位装置解除对刹车装置的限制,操作简单,能够方便的实现智能刹车与机械刹车的转换;同时该儿童推车仅能够采用机械控制机构进行解刹,大大提高了儿童推车的安全性能,可有效地防止意外的发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附图2为附图1中A处剖视图之一(刹车装置处于解刹状态);

附图3为附图1中A处剖视图之二(刹车装置处于刹车状态);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刹车装置处于刹车状态);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刹车装置处于解刹状态);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的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由电动控制机构驱动驱动机构动作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刹车装置处于解刹状态);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由电动控制机构驱动驱动机构动作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刹车装置处于刹车状态);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的驱动器、摆块和第二拨块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由机械控制机构驱动驱动机构动作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由机械控制机构驱动驱动机构动作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由机械控制机构驱动驱动机构动作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由机械控制机构驱动驱动机构动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机械控制机构与转动装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架;2、车轮;21、刹车槽;3、车轮接头;4、刹车装置;41、刹车销;42、弹性件;5、限位装置;51、限位块;511、抵紧部;6、电动控制机构;61、驱动器;611、转动轴;62、摆块;63、第二拨块;64、挡件;65、第一轴;7、机械控制机构;71、刹车把;72、第一拨块;8、驱动组件;81、转动装置;811、第一卡槽;8111、第一底面;8112、第一斜面;812、第二卡槽;8121、第一底面;8122、第二斜面;813、齿轮槽;8131、直面;8132、第三斜面;82、第一滑动件;83、第二滑动件;84、第一连接件;85、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儿童推车,它包括车架1、安装在车架1下方且位于车架1的左右两侧的车轮2、连接在车架1上且能够将每侧的车轮2与车架1相对锁定与解锁的刹车组件。车架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推车车架,当车轮2与车架1相对锁定时,即儿童推车处于刹车状态,车轮2不能够相对车架1转动;当车轮2与车架1相对解锁时,即儿童推车处于解刹状态,车轮2能够相对车架1转动。本实施例中的刹车组件通过对儿童推车的后轮制动完成刹车,下文中所涉及到的车轮2均指儿童推车的后轮。

上述刹车组件包括设置在车架1的底部且位于车架1的左右两侧的车轮接头3、具有刹车状态和解刹状态的刹车装置4、能够与刹车装置4相配合从而使刹车装置4保持在解刹状态的限位装置5、能够带动限位装置5解除对刹车装置4的限制从而使刹车装置4从解刹状态转换至刹车状态的电动控制机构6、能够带动限位装置5解除对刹车装置4的限制从而使刹车装置4在刹车状态和解刹状态之间转换的机械控制机构7,每侧的车轮2均能够转动地连接在对应一侧的车轮接头3上,刹车装置4分别设置在每侧的车轮2与车轮接头3之间,限位装置5也对应刹车装置4分别设置在车架1的左右两侧。当刹车装置4处于刹车状态时,车轮2与车架1相对锁定;当刹车装置4处于解刹状态时,车轮2和车架1相对解锁。

本儿童推车,电动控制机构6和机械控制机构7都能够控制刹车装置4刹车,但电动控制机构6无法控制刹车装置4解刹,仅机械控制机构7能够控制刹车装置4解刹,电动控制机构6通过电控或信号控制刹车,机械控制机构7通过机械结构控制刹车和解刹,当电动控制机构6出现故障时,可操作机械控制机构7进行人工刹车。本儿童推车,当进行刹车时,电动控制机构6和机械控制机构7均通过驱动机构8驱使限位装置5解除对刹车装置4的限制,以使刹车装置4从解刹状态转换至刹车状态,同时,机械控制机构7控制刹车装置4解刹时,也通过驱动机构8驱使限位装置5运动到使刹车装置4保持在解刹状态的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每侧的刹车装置4均包括设置在车轮2上的刹车槽21、能够滑动地设置在车轮接头3上并与刹车槽21可脱离地相插接的刹车销41,当刹车装置4处于刹车状态时,刹车销41插设在刹车槽21中;当刹车装置4处于解刹状态时,刹车销41脱离刹车槽21。刹车装置4还包括对刹车销41施加力使其具有插入刹车槽21的趋势的弹性件42,在刹车装置4从刹车状态向解刹状态转换时,弹性件42被压缩。

上述限位装置5的作用是能够使刹车装置4保持在解刹状态,限位装置5与刹车销41相配合,使刹车销41保持在脱离刹车槽21的位置,从而使得整个刹车装置4保持在解刹状态。当限位装置5解除了对刹车装置4的限制后,刹车销41能够在弹性件4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滑动(即朝着H的反方向滑动),直至与刹车槽21相插接,完成刹车装置4的刹车过程;当刹车装置4处于解刹状态时,限位装置5与刹车销41相抵紧从而阻止刹车销41在弹性件42的弹性力作用下滑动,使刹车销41与刹车槽21相脱离。如附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装置5的具体结构为:每侧的限位装置5均包括能够转动地设置在车轮接头3上的限位块51、形成在限位块51上且能够与刹车销41相配合的抵紧部511,当刹车装置4处于解刹状态时,抵紧部511与刹车销41相抵紧从而阻止刹车销41滑动;当刹车装置4处于刹车状态时,抵紧部511作用在刹车销41上的力消除。当然,限位装置5与刹车销41的配合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替换方式,例如,限位块51上形成锁定部,刹车销41上形成与锁定部配合的锁孔,当刹车装置4处于解刹状态时,锁定部与锁孔相插接从而阻止刹车销41滑动;当刹车装置4处于刹车状态时,锁定部与锁孔相脱离。

如图4~图8、图13所示,驱动机构8包括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转动地设置在车架1上的转动装置81、能够随着转动装置81的转动而滑动地设置在车架1上的第一滑动件82、能够随着转动装置81的转动而滑动地设置在车架1上的第二滑动件83、用于连接第一滑动件82和一侧的限位块51的第一连接件84、用于连接第二滑动件83和另一侧的限位块51的第二连接件85,电动控制机构6和机械控制机构7均与转动装置81相配合。

在刹车时,操作电动控制机构6或机械控制机构7,均驱动转动装置8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件82和第二滑动件83滑动(即朝着K的方向滑动),使第一连接件84和第二连接件85沿K方向运动,从而使其作用在限位块51上的力解除,限位块51便能够在车轮接头3上转动,进而解除了对刹车装置4的限制。

在解刹时,操作机械控制机构7,均驱动转动装置8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件82和第二滑动件83滑动(即朝着K方向的反方向滑动),使第一连接件84和第二连接件85沿K方向的反方向运动,从而拉动限位块51转动直至固定在车轮接头3上,进而使刹车装置4保持在解刹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84和第二连接件85均采用牵引索,当刹车装置4处于解刹状态时,牵引索被拉紧,使限位块51固定在车轮接头3上,抵紧部511与刹车销41相抵紧;当刹车装置4刹车时,牵引索松弛,限位块51能够在车轮接头3上转动,使得抵紧部511作用在刹车销41上的力消除,从而解除了对刹车装置4的限制。

如图6所示,转动装置81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槽811和第二卡槽812,第一卡槽811包括第一底面8111、自第一底面8111向着远离转动装置81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8112,第二卡槽812包括第二底面8121、自第二底面8121向着远离转动装置81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8122。即第一底面8111位于第一斜面8112的最底部,第二底面8121位于第二斜面8122的最底部。

本实施例中,转动装置81的左端形成有第一卡槽811,右端形成有第二卡槽812,第一卡槽811和第二卡槽812分别有多个且沿着转动装置81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一卡槽811和第二卡槽812交错设置,即沿转动装置81的母线延伸方向,第一底面8111对应第二斜面8122,第一斜面8112对应第二底面8121。

第一滑动件82的一端(即右端)通过第一斜面8112与转动装置81相配合、另一端(即左端)与第一连接件84相连接;第二滑动件83的一端(即右端)与第二连接件85相连接,另一端(即左端)通过第二斜面8122与转动装置81相配合。第一滑动件82和第二滑动件83分别设置在转动装置81径向方向上的两侧。

当刹车装置4处于刹车状态时,第一滑动件82卡入第一卡槽811的槽底,第二滑动件83卡入第二卡槽812的槽底,如图4所示,当刹车装置4处于解刹状态时,第一滑动件82与第一卡槽811的槽顶相抵触,第二滑动件83与第二卡槽812的槽顶相抵触,如图5所示。

转动装置81上还形成有多个沿着转动装置81的周向均匀分布的齿轮槽813,齿轮槽813位于第一卡槽811和第二卡槽812之间,并且第一卡槽811和第二卡槽812的个数相等,齿轮槽813的个数为第一卡槽811个数的两倍。齿轮槽813包括直面8131和自直面8131的底部向着远离转动装置81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三斜面8132。

如图7和图8所示,上述电动控制机构6包括安装在车架1上的驱动器61、由驱动器61驱动转动的摆块62、与摆块62相转动连接的第二拨块63、固定设置在车架1上的挡件64,摆块62固定连接在驱动器61的转动轴611上,第二拨块63的一端部与摆块62通过第一轴65相转动连接,第一轴65和转动轴611之间间隔一定距离,第二拨块63的另一端部与齿轮槽813的直面8131相配合,且第二拨块63的另一端部通过挡件64压紧在齿轮槽813中,使得在驱动器61驱动摆块62转动时,第二拨块63的另一端部能够始终位于齿轮槽813中。挡件64具有弹性,本实施例中,挡件64采用扭簧。本实施例中,驱动器61为舵机,当然也可采用电机等其它驱动器61。

在儿童推车中,驱动器61可以由感应装置或遥控器等控制动作,例如,当触发刹车动作时,感应装置或遥控器发出刹车指令并控制驱动器61动作,驱动器61驱动摆块62沿着D方向旋转一定角度,摆块62的转动时,由于挡件64的作用,第二拨块63沿着D方向旋转的同时并沿着E方向运动,由于第二拨快63与齿轮槽813的直面8131配合,且与直面8131相对的面为第三斜面8132,因此,第二拨块63拨动转动装置81沿F方向单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件82和第二滑动件83朝着K方向滑动,拉动第一连接件84和第二连接件85沿K方向移动,使第一连接件84和第二连接件85作用在限位块51上的力解除,限位块51便能够在车轮接头3上转动,从而解除了对刹车装置4的限制,刹车销41便在弹性件42的作用下向插入刹车槽21的方向滑动,直至完成刹车动作。电动控制机构6发出刹车指令时,可使车架1的左右两侧的刹车装置4同步刹车,从而提高了刹车的可靠性。

感应装置和遥控器的结构不是本专利保护的重点,可以采用常规结构进行控制,例如感应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1的推把上的感应器、设置在推把上与感应器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发射器、设置在刹车组件上与发射器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的接收器、设置在接收器内的电池,接收器与驱动器61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

当上述的电动控制机构6出现故障而不能够使刹车装置4刹车时,则可通过机械控制机构7来实现刹车装置4的刹车。

如图10~图14所示,上述机械控制机构7包括能够转动设置在车架1上的刹车把71、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刹车把71上且与转动装置81相配合的第一拨块72、设置在车架1与刹车把71之间用于在刹车把71进行每次转动之后将刹车把71复位的复位件(图中未显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拨块72与齿轮槽813的直面8131相配合,而齿轮槽813的与该直面8131相对的另一面为第三斜面8132,从而使得第一拨块72能够带动转动装置81单向转动。当第一拨块72带动转动装置81进行一次转动时,第一滑动件82在第一底面8111和第一斜面8112之间运动,第二滑动件83在第二斜面8122和第二底面8121之间运动。当通过机械控制机构7刹车时,也可使车架1左右两侧的刹车装置4同时刹车。

机械刹车,机械解刹的工作原理为:

如图10所示,儿童推车处于解刹状态,当机械控制机构7控制刹车装置4从解刹状态向刹车状态转换时,踩下刹车把71,使其绕着B方向转动,即刹车把71逐渐从图10转动到图12所示的位置,刹车把71转动时带动第一拨块72也绕着B方向转动,第一拨块72带动转动装置81转动,驱使第一滑动件82和第二滑动件83通过其与转动装置81的配合均向着K方向滑动,带动第一连接件84和第二连接件85沿K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件84和第二连接件85都处于松弛状态,两侧的限位块51便能够相对车轮接头3转动,此时,刹车销41在弹性件42弹性力的作用下逐渐沿着H的反方向滑动,直至插入到刹车槽21中,如此便完成刹车动作。在刹车销41滑动的过程中,驱动限位块51沿着G方向的反向转动,刹车装置4完成从解刹状态转换至刹车状态后,松开刹车把71,然后刹车把71在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绕着B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复位,即刹车把71从图12逐渐转动到图10的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一拨块72在齿轮槽813内运动绕着A方向转动,并从一个齿轮槽813中滑出进入到与一个齿轮槽813相邻的下一个齿轮槽813中,并与下一个齿轮槽813的直面8131相配合,在第一拨块72绕着A方向转动时,未施力于转动装置81,因此转动装置81仍处于固定状态。

当机械控制机构7控制刹车装置4从刹车状态向解刹状态转换时,再次踩下刹车把71,使其绕着B方向转动,即刹车把71逐渐从图10转动到图12所示的位置,刹车把71转动时带动第一拨块72也绕着B方向转动,第一拨块72带动转动装置81转动,驱使第一滑动件82和第二滑动件83通过其与转动装置81的配合均向着K方向的反向滑动,带动第一连接件84和第二连接件85沿K方向的反向移动,使第一连接件84和第二连接件85逐渐被拉紧,第一连接件84和第二连接件85分别拉动两侧的限位块51绕G方向转动,通过抵紧部511与刹车销41的配合使刹车销41沿着H方向滑动,直至其与刹车槽21相脱离,从而完成刹车装置4从刹车状态转换至解刹状态,然后松开刹车把71,其在复位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绕着B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复位,即刹车把71从图12逐渐转动到图10的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一拨块72在齿轮槽813内运动绕着A方向转动,并从一个齿轮槽813中滑出进入到与一个齿轮槽813相邻的下一个齿轮槽813中,并与下一个齿轮槽813的直面8131相配合,在第一拨块72绕着A方向转动时,未施力于转动装置81,因此转动装置81仍处于固定状态。

电动刹车,机械解刹的工作原理为:

当电动控制机构6控制刹车装置4从解刹状态向刹车状态转换时,驱动器61驱动摆块62绕着D方向旋转,即从图7所示的状态转动到图8所示的状态,此过程中带动第二拨块63沿着E方向运动,通过第二拨块63与齿轮槽813的配合及挡件64的阻挡作用,使第二拨块63抵紧在齿轮槽813内,并驱使转动装置81转动,转动装置81转动时,通过第一滑动件82和第二滑动件83与转动装置81的配合驱使第一滑动件82和第二滑动件83均向着K方向滑动,带动第一连接件84和第二连接件85沿K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件84和第二连接件85都处于松弛状态,两侧的限位块51便能够相对车轮接头3转动,此时,刹车销41在弹性件42弹性力的作用下沿着H的反方向滑动至插入到刹车槽21中便完成刹车动作。在刹车销41滑动的过程中,驱动限位块51沿着G方向的反向转动。

机械解刹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的电动控制机构和机械控制机构均能够控制刹车装置刹车,而且在采用电动控制机构或机械控制机构控制刹车时,均通过驱动机构驱使限位装置解除对刹车装置的限制,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能够方便的实现智能刹车与机械刹车的转换;同时该儿童推车仅能够采用机械控制机构进行解刹,大大提高了儿童推车的安全性能,可有效地防止意外的发生,另外,该儿童推车采用电动控制机构或机械控制机构控制刹车时,均能够使儿童推车左右两侧的刹车装置同时刹车,从而提高了刹车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