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漂移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5373阅读:1317来源:国知局
脚踏漂移三轮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尤其是适合广场、郊游使用的一种脚踏漂移三轮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需求层次由低向高发展,人们对所需自行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普通两轮自行车(如凤凰自行车系列等)结构简单、紧凑、刚性好、行驶较灵活,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人的臀部、腰部、手腕受力较大,长距离驾驶很容易产生疲劳;且需要一定驾驶技巧;对儿童、老人等在郊外或广场作为健身、休闲、娱乐行驶用时安全性差;从人体工程上分析, 坐骑姿式也不能充分发挥人体的动力。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一种脚踏漂移三轮车,其结构简单,容易驾驶,安全性更好,可以玩各种动作,控制灵活,玩法多样,更具有舒适、休闲、娱乐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脚踏漂移三轮车,包括主车架、座椅、前轮、左后轮、右后轮、传动链条及脚蹬轮盘,所述主车架由两片状结构的片材一体冲压成型,主车架的前部设有卡位,前轮安装在卡位上,主车架的前部设有前支架,前支架由左右两块支撑块组成,前支架的一端连接固定在主车架顶部的外侧,脚蹬轮盘设在前支架的后端,传动链条套在脚蹬轮盘上与前轮传动连接,主车架的顶部向座椅倾斜,并在主车架的顶部设有扶手,主车架的后部设有用于安装座椅的安装位,座椅固定安装在安装位上,主车架的末端横向设置有后轮横架,左后轮和右后轮分别设在后轮架的两端,同时在右后轮上设有用于控制行车方向的手动操作杆。

上述说明中,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扶手为一字型结构,扶手的两端分别套有第一防滑套。

上述说明中,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扶手为环形结构,扶手的前部套有第二防滑套。

上述说明中,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前轮上设有挡泥板,该挡泥板固定在主车架的内侧。

上述说明中,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座椅与主车架之间通过螺接固定。

上述说明中,更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左后轮与右后轮为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主车架整体用两块片一体冲压成型结构,节省成本,采用三轮低坐式设计,从而克服了两轮自行车重心高需要练才能骑的缺点,加上左后轮为自由万向轮搭配右后轮可控万向轮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舒适,容易驾驶,安全性更好等优点,在右后轮上设置控制车行驶方向的手动操作杆,控制灵活、亲颖,更具有舒适、休闲、娱乐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主车架,2为座椅,3为前轮,4为左后轮,5为右后轮,6为传动链条,7为脚蹬轮盘,8为前支架,9为扶手,10为后轮横架,11为手动操作杆,12为挡泥板,13为第一防滑套,14为第二防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下述实施例,参照图1~图2。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主车架1、座椅2、前轮3、左后轮4、右后轮5、传动链条6及脚蹬轮盘7,所述主车架1由两片状结构的片材一体冲压成型,主车架1的前部设有卡位,前轮3安装在卡位上,主车架1的前部设有前支架8,前支架8由左右两块支撑块组成,前支架8的一端连接固定在主车架1顶部的外侧,脚蹬轮盘7设在前支架8的后端,传动链条6套在脚蹬轮盘7上与前轮3传动连接,主车架1的顶部向座椅2倾斜,并在主车架1的顶部设有扶手9,主车架1的后部设有用于安装座椅2的安装位,座椅2固定安装在安装位上,主车架1的末端横向设置有后轮横架10,左后轮4和右后轮5分别设在后轮架的两端,同时在右后轮5上设有用于控制行车方向的手动操作杆11,所述扶手9为一字型结构,扶手9的两端分别套有第一防滑套13,所述前轮3上设有挡泥板12,该挡泥板12固定在主车架1的内侧,所述座椅2与主车架1之间通过螺接固定,所述左后轮4与右后轮5为万向轮。

实施例二

参照图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主车架1、座椅2、前轮3、左后轮4、右后轮5、传动链条6及脚蹬轮盘7,所述主车架1由两片状结构的片材一体冲压成型,主车架1的前部设有卡位,前轮3安装在卡位上,主车架1的前部设有前支架8,前支架8由左右两块支撑块组成,前支架8的一端连接固定在主车架1顶部的外侧,脚蹬轮盘7设在前支架8的后端,传动链条6套在脚蹬轮盘7上与前轮3传动连接,主车架1的顶部向座椅2倾斜,并在主车架1的顶部设有扶手9,主车架1的后部设有用于安装座椅2的安装位,座椅2固定安装在安装位上,主车架1的末端横向设置有后轮横架10,左后轮4和右后轮5分别设在后轮架的两端,同时在右后轮5上设有用于控制行车方向的手动操作杆11,所述扶手9为环形结构,扶手9的前部套有第二防滑套14,所述前轮3上设有挡泥板12,该挡泥板12固定在主车架1的内侧,所述座椅2与主车架1之间通过螺接固定,所述左后轮4与右后轮5为万向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