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运输全自动智能码头车的低平板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493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工具,主要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全自动智能码头车的低平板半挂车。



背景技术:

全自动智能码头车可以港口内自动运输集装箱;当全自动智能码头车出现故障,无法行驶时,需要采用托运车将其托运到制定位置维修,而由于港口特定场地的限制,托运车不方便随时进入,因此不能随时托运走,就会延误托运时间,而且托运车比较高,从而影响码头的搬运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运输全自动智能码头车的低平板半挂车,此低平板半挂车在后平台相应位置安装有限位装置,可用于场地内运输全自动智能码头车,可快速解决码头车出现故障,无法行驶时的托运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运输全自动智能码头车的低平板半挂车,包括有车体,所述车体的底端安装有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底板上分布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安装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有车轮挡块和车体挡柱,所述车轮挡块的上端面为与车轮配合的弧形面,所述车体底板的后端部上端面为斜面,所述车体的前端部下端安装有可调节车体前端升降的顶柱,所述顶柱的底端安装有支撑板,所述顶柱由其上方的气缸驱动。

所述的车轮挡块和车体挡柱的底端分别设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凸起。

所述的车轮挡块的弧形面上以及车体挡柱的圆周面上分别设有橡胶层。

所述的车体的前端部还安装有牵引轮,所述牵引轮上缠绕有牵引绳,牵引绳的端部设有挂钩,所述牵引轮由其一侧的电机驱动。

通过车体前端顶柱以及牵引绳的结构,可方便待装载车移动到车体上,首先通过气缸驱动顶柱抬高,其车体的前端翘起,待装载车可轻松移动至后端部,当其待装载车后轮移动到相应位置,由气缸收缩,从而使待装载车很快的移动到车体上,然后再通过限位装置的车轮挡块对车轮前后进行限位,通过车体挡柱对车体的左右两侧进行限位,保证了其在车体上的稳定性,通过橡胶层的结构可具有应的缓冲和免摩擦性能,方便实用,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装置和车体前端顶柱、支撑板的结构,可轻快速的将待装载车输送到车体上,然后对车轮和车体均进行限位,具有结构简单、牢固、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用途广泛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

一种用于运输全自动智能码头车的低平板半挂车,包括有车体1,车体1的底端安装有行走轮2,车体1的底板上分布有定位孔,定位孔上安装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有车轮挡块3和车体挡柱4,车轮挡块3的上端面为与车轮配合的弧形面4,车体底板的后端部上端面为斜面5,车体1的前端部下端安装有可调节车体前端升降的顶柱6,顶柱6的底端安装有支撑板7,顶柱6由其上方的气缸8驱动。

所述的车轮挡块3和车体挡柱4的底端分别设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凸起。

所述的车轮挡块3的弧形面上以及车体挡柱4的圆周面上分别设有橡胶层。

所述的车体1的前端部还安装有牵引轮9,所述牵引轮9上缠绕有牵引绳10,牵引绳的端部设有挂钩,所述牵引轮由其一侧的电机驱动。

该低平板半挂车整车长19160mm,特定场地内使用, 后平台上方安装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可拆卸,全自动智能码头车可以港口内自动运输集装箱;当全自动智能码头车出现故障,无法行驶时,使用该低平板半挂车将其运输到指定维修地点;运输时,全自动智能码头车轮胎可被固定在限位装置内,无法自由移动,牢固可靠。限位装置安装在不同位置,可以运输不同尺寸的全自动智能码头车。此外,该低平板半挂车车架刚度较高,无需任何改装就能够在港口内运输超重集装箱。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