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尾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1478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尾门。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中请公开(jp-a)no.2010-247676描述了一种车辆尾门,其中使用聚氨酯基胶合部使树脂制成的内面板与树脂制成的外面板互相重叠并且接台在一起。

在利用第一胶合部以高的胶合强度和低的弹性将内面板与树脂外面板胶合在一起的这样的车辆尾门中,虽然获得了高的胶合强度,但是在树脂外面板中容易产生热应变。抑制该热应变的一个方法是使用比第一胶合部弹性高的第二胶合部的方法。然而,具有高弹性的胶合部通常具有低的胶合强度,并且因此,存在内面板与树脂外面板之间的胶合强度可能降低的可能性。考虑到这一点,能想到的方法会是在不作为外面板的设计面并且还要求胶合强度的部位使用第一胶合部,并且在作为外面板的设计面的部位中使用比第一胶合部弹性高的第二胶合部。

然而,在使用具有相互不同的弹性的第一胶合部和第二胶合部进行胶合的情况下,难以管理第一胶合部与第二胶合部的布置位置的公差,并且难以将第一胶合部与第二胶合部施加为彼此连续。这导致在第一胶合部与第二胶合部之间产生间隙。注意,在诸如雨水这样的液体已经进入并且聚集在内面板与外面板之间的状态下,具有如下可能性:当车辆尾门置于打开状态时,该液体可能在第一胶合部与第二胶合部之间经过,并且进入车辆内部。即,在使用具有相互不同的弹性的第一胶合部和第二胶合部而将内面板与树脂外面板胶合在一起的这样的车辆尾门中,在当车辆尾门置于打开状态时抑制液体进入车辆内部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考虑上述情况,本公开的目的是,在利用具有相互不同的弹性的第一胶合部和第二胶合部将内面板与树脂外面板胶合在一起的构造中,获得一种车辆尾门,其能够在车辆尾门被置于打开状态时抑制液体进入车辆内部。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尾门包括:内面板,该内面板能够绕着铰链摆动,该铰链设置于所述内面板的上缘部;外面板,该外面板由树脂制成,设置为比所述内面板更朝向车辆外侧,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面对所述内面板,并且具有装接至该外面板的车辆外部的被装接构件;第一胶合部,该第一胶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从车辆后侧观看时与所述被装接构件重叠的区域中,并且该第一胶合部将所述内面板与所述外面板接合在一起;以及第二胶合部,该第二胶合部具有比所述第一胶合部高的弹性,该第二胶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当从车辆后侧观看时与所述外面板的除了被装接构件的装接部位之外的部位重叠的区域,该第二胶合部与所述第一胶合部一起形成框架形状,并且将所述内面板与所述外面板接合在一起。所述第一胶合部或者所述第二胶合部中的一者包括:下底部,该下底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以及下延伸部,该下延伸部分别从所述下底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延伸。所述第一胶合部或者所述第二胶合部中的另一者包括:上底部,该上底部被布置为比所述下底部更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并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以及上延伸部,该上延伸部分别从所述上底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下侧延伸,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跨间隙地与所述下延伸部相邻。“弹性”指的是当施加力至本体时本体变形,并且当力被去除时本体返回到其初始状态的特性。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车辆尾门的关闭状态下,存在诸如雨水这样的液体可能进入并且聚集在由第一胶合部与第二胶合部形成的框架形状所包围的空间内的可能性。在液体已经聚集的状态下,当车辆尾门绕着门铰链摆动从而被置于打开状态时,内面板与外面板之间的角度改变,并且液体从下底部朝着上底部流动。而且,一些液体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流动。

注意,已经在第一胶合部与第二胶合部包围的空间中从下底部向上底部流动的液体接触上底部,使得限制了流动。此外,朝着下延伸部的相反侧延伸的上延伸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跨间隙地与下延伸部相邻。另外,已经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流动的液体接触上延伸部与下延伸部中的至少一者,使得限制了流动。以该方式,限制了液体从第一胶合部与第二胶合部包围的空间朝着外侧(车辆内侧)的流动,从而使得当车辆尾门被置于打开状态下时,能够抑制液体进入车辆内部。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车辆尾门的上延伸部被布置为比下延伸部更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车辆尾门中,上延伸部被布置为比下延伸部更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因此当车辆尾门被置于打开状态下时,已经沿着下延伸部流动的液体接触上延伸部。已经接触上延伸部的液体被上延伸部引导,并且朝着上底部流动。这使得能够抑制液体进入上延伸部与下延伸部之间的间隙。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的车辆尾门中:所述内面板形成有第一台阶部,在设置于车辆后端的门开口的关闭状态下,该第一台阶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比车辆上下方向下侧更朝向车辆后侧;所述外面板形成有第二台阶部,在所述关闭状态下,该第二台阶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比车辆上下方向下侧更朝向车辆后侧,并且该第二台阶部被设置为面对所述第一台阶部;并且所述下延伸部和所述上延伸部布置在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互相面对的区域中。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的车辆尾门中,当车辆尾门被置于打开状态下时,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变为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行进的竖直壁。注意,下延伸部和上延伸部布置在这些竖直壁上。当一些液体试图进入下延伸部与上延伸部之间的间隙时,重力作用在这些液体上。从而,液体不能上升至竖直壁。这使得能够抑制液体流入下延伸部与上延伸部之间的间隙内。

在设置于车辆后端的门开口的关闭状态下,本公开的第四方面的车辆尾门的下延伸部和上延伸部均在与车辆上下方向交叉的斜向上延伸。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的车辆尾门中,当车辆尾门被置于打开状态下时,一些液体试图进入下延伸部与上延伸部之间的间隙。注意,在打开状态下,下延伸部和上延伸部被布置在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斜向上。从而,仅力的作用在进入方向上的分力作用在试图进入间隙的液体上。即,作用在间隙中的液体上的力减小,从而使得能够抑制液体流入下延伸部与上延伸部之间的间隙内。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实现了:在内面板与树脂外面板通过弹性互不相同的第一胶合部和第二胶合部而胶合在一起的构造中,抑制了当车辆尾门被置于打开状态下时液体进入车辆内部。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使得能够抑制液体进入上延伸部与下延伸部之间的间隙。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使得能够抑制液体流入上延伸部与下延伸部之间的间隙内。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从车辆后侧斜向地观看的应用有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尾门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尾门已经置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门内面板、延展部和门外面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门内面板、延展部和门外面板的后视图;

图5是部分地示出位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延展部与门外面板之间的接合部位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位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延展部与门外面板之间的接合部位的纵截面图(沿着图5中的线6-6的截面);

图7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尾门的闭合状态的纵截面图(沿着图4中的线m-m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尾门的闭合状态下已经聚集在延展部与门外面板之间的水流的说明图;

图9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尾门的打开状态的纵截面图(沿着图4中的线m-m的截面);

图10是示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尾门的打开状态下已经聚集在延展部与门外面板之间的水流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比较例的尾门的第一胶合部和第二胶合部的布置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基于图1至图9的关于尾门14的说明,该尾门14充当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尾门的实例。注意,在各个附图中,适当地,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rr表示车辆后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侧,并且箭头w表示车辆宽度方向。箭头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且箭头r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右侧。除非特别地另外声明,否则前后、左右以及上下方向的简称指的是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后、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以及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下。

图1示出被构造为包括车身11和尾门14的车辆1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打开的门开口12形成在车身11的后端。门铰链13(见图2)设置于车身11的门开口12的上缘部和后文描述的内面板22的上缘部25(见图2),该门铰链13充当铰链的实例,该门铰链的轴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并且支撑尾门14从而使得尾门14能够摆动。

尾门

尾门14绕着门铰链13(见图2)摆动,从而能够打开和关闭门开口12。注意,尾门14在尾门14已经关闭门开口12的状态下的位置称为关闭位置。尾门14在尾门14已经打开门开口部12的状态并且门铰链13的摆动已经停止的状态下的位置称为打开位置。

如图2所示,尾门14形成为从车辆侧方观看时的大致l形,并且在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关闭门开口12的车辆上侧和车辆后方。尾门14由如下部分构成:门上部14a,其从车辆上下方向上端部倾斜地逐渐向车辆后下侧延伸;以及门下部14b,其从门上部14a的车辆前后方向后端部朝着车辆下侧垂下。注意,在尾门14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说明构成尾门14的各个部分的布置。

如图1所示,尾门14被构造为包括:尾门主体15;尾门玻璃16,其用于窗口;下玻璃17,具用于小窗口;以及后扰流板18。尾门玻璃16设置在门上部14a中,并且下玻璃17设置在门下部14b的上部中。未示出的密封部件布置为围绕下玻璃17的外缘。后扰流板18设置在尾门玻璃16与下玻璃17之间。尾门玻璃16、下玻璃17和后扰流板18装接至尾门主体15。

如图3所示,尾门主体15被构造为包括内面板22、外面板24和支架82(见图7)。注意,内面板22、外面板24与后文描述的第一胶合部72和第二胶合部74(见图4)一起统称为尾门结构20。

内面板

如图2所示,内面板22定位在车辆10的车辆前后方向后端部的车厢内侧,并且在尾门14置于前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关闭门开口12。如图3所示,作为实例,内面板22被构造为包括门内面板26和延展部28。

门内面板

门内面板26是构成尾门主体15的相关部分的面板构件,并且作为实例,使用碳纤维强化塑料(cfrp)而形成该门内面板26,其中短碳纤维的朝向是随机的。门内面板26形成为从车辆侧面观看时的大致l形,并且包括设置在门上部14a处的上部26a和设置在门下部14b处的下部26b。

窗口开口27形成在上部26a中。尾门玻璃16(见图1)装接至窗口开口27。后文描述的外上面板42(见图4)装接至上部26a。小窗口开口29形成在下部26b的车辆上下方向上部中,该小窗口开口29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窗口开口27细。下玻璃17(见图1)装接至小窗口开口29。矩形竖直壁23形成为比下部26b的小窗口开口29更朝向下侧和车辆后侧,从车辆后侧正面地观察时,该矩形竖直壁23的长度方向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通孔31形成为在小窗口开口29与竖直壁23之间,在门内面板26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穿透。

延展部

作为实例,与门内面板26相似,使用cfrp形成延展部28。延展部28是形成为朝着车辆后侧凸出的形状的构件。延展部28从车辆后侧与竖直壁23重叠开且接合至竖直壁23,并且该延展部28构成了门内面板26的一部分。

如图5所示,延展部28被构造为包括:下部32,其构成了延展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下部;第一台阶部34,其形成在下部32的上侧处;上部36,其形成在第一台阶部34的上侧处;以及周壁部38。周壁部38是从下部32、第一台阶部34和上部36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延伸的壁部。周壁部38的前端部接合至竖直壁23。

下部32包括:边缘壁32a,其形成为当从车辆后侧正面地观看时朝着车辆上侧开口的u形;以及中央壁32b,其形成在边缘壁32a的内侧。边缘壁32a由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行进的竖直壁构成。边缘壁32a的车辆后(外)侧面形成为平面形状。中央壁32b设置为比边缘壁32a更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前侧,并且由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行进的竖直壁构成。用于露出紧固部的通孔33形成在中央壁32b中,所述紧固部用于紧固未示出的螺栓以装接后文所述的汽车牌照58(见图1)。

在尾门14已经关闭门开口12的关闭状态下(见图1),第一台阶部34是其车辆上下方向上侧比其车辆上下方向下侧定位为更朝向车辆后侧的部位。换言之,第一台阶部34是形成有从车辆宽度方向观看时的曲柄状截面的部位。

作为实例,第一台阶部34从下部32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端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延伸。具体地,第一台阶部34包括:端壁34a,其设置在第一台阶部34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处,并且连接至边缘壁32a;以及中央壁34b,其被设置为比端壁34a更朝向内侧,并且连接至中央壁32b。端壁34a形成在关于延展部28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而左右对称的两个位置处。作为实例,端壁34a分别是弯曲的,使得其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位于比其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更朝向下侧的位置。中央壁34b的车辆前后方向长度比端壁34a短。

上部36从第一台阶部34的车辆前后方向后端朝着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延伸。上部36包括:边缘壁36a,其形成为当从车辆后侧正面地观看时朝着车辆下侧开口的u形;以及倾斜壁36b,其形成在边缘壁36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边缘壁36a是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行进的竖直壁。边缘壁36a的车辆后(外)侧面形成为平面形状。边缘壁36a的下端分别连接至端壁34a的后端。

作为实例,倾斜壁36b是这样的壁,具倾斜为使得其车辆上下方向上端部位于比其车辆上下方向下端部更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后侧的位置。倾斜壁36b的下端部连接至中央壁34b的车辆前后方向后端部。用于安置未示出的汽车牌照灯以照亮后文描述的汽车牌照58(见图1)的多个通孔37,以及用以打开尾门14的未示出的门把手等,形成在倾斜壁36b中。

外面板

如图3所示,外面板24设置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比内面板22更朝向车辆外侧(车辆后侧),并且面对内面板22。外面板24被构造为包括外上面板42(见图4)和外下面板44。

外上面板

作为实例,如图4所示的外上面板42使用cfrp形成,并且接合至门内面板26的上部26a的车辆斜后上侧。

外下面板

如图3所示的外下面板44通过后文描述的第一胶合部72和第二胶合部74而接合至延展部28的车辆后侧,该延展部28接合至门内面板26。作为实例,利用丰田超级烯烃聚合物(tsop(注册商标)形成外下面板44,所述丰田超级烯烃聚合物是热塑性树脂,包括聚丙烯(pp)和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具有比cfrp更人的线性膨胀系数。外下面板44形成了车辆10的外设计面的一部分(见图1)。

外下面板44被构造为包括:板装接部52,其构成外下面板的车辆上下方向下部;第二台阶部54,其形成于板装接部52的边缘部;以及上壁部56,其形成在第二台阶部54的上侧处。板装接部52是外面板24的车辆外侧部的实例。

板装接部52包括竖直壁53,该竖直壁形成为在从车辆后侧正面地观看时的梯形形状。竖直壁53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分别露出紧固部的通孔53a形成在竖直壁53中,所述紧固部用于紧固未示出的螺栓。汽车牌照58能够装接至竖直壁53,该汽车牌照充当被装接构件的实例并且由虚线(双点划线)图示。通孔53a与前述的通孔33(见图5)连通。汽车牌照58是矩形形状,其长边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排水孔55形成在竖直壁53中,以将已经进入门内面板26与外下面板44之间的液体(例如水)排出到车辆外部。

图6示出延展部28的第一台阶部34和外下面板44的第二台阶部54的简化截面。在前述关闭状态下,第二台阶部54被定位成使得其车辆上下方向上侧比其车辆上下方向下侧更朝向车辆后侧,并且第二台阶部是设置成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面对第一台阶部34的部位。换言之,第二台阶部54是形成有从车辆宽度方向观看时的曲柄状截面的部位。

作为实例,第二台阶部54包括台阶壁62,该台阶壁62从板装接部52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端部和左右两端部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后侧延伸。其中安置了前述未示出的汽车牌照灯和门把手等的多个通孔64(见图5)形成在台阶壁62中。在通孔64的孔壁与汽车牌照灯之间以及在通孔64的孔壁与门把手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即液体(水)可能从外下面板44外部通过通孔64而经过并且进入外下面板44与延展部28之间的空间s。

上壁部56从第二台阶部54的车辆前后方向后端朝着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延伸。上壁部56包括竖直壁57。竖直壁57设置在汽车牌照58(见图1)的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并且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设置。作为实例,标志59(见图1)设置在竖直壁57上。尾灯19(见图1)设置成比上壁部56的竖直壁57更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边缘壁32a与竖直壁53发置成在前述关闭状态下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互相面对。竖直壁53设置成比边缘壁32a更朝向后侧。端壁34a与台阶壁62设置成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互相面对。台阶壁62设置成比端壁34a更朝向下侧。边缘壁36a与竖直壁57设置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互相面对。竖直壁57设置成比边缘壁36a更朝向后侧。

支架

如图7所示,支架82设置在延展部28与外下面板44之间。支架82是支撑未示出的汽车牌照灯和门把手的构件。支架82通过螺栓84和螺母86紧固至延展部28。注意,支架82封闭延展部28的通孔37,但是不封闭外下面板44的通孔64。从而,如前所述,具有液体(水)可能通过通孔64进入空间s的可能性。

第一胶合构件

作为实例,使用在大约80℃硬化的聚氨酯基胶合部构成第一胶合部72。在前述空间s中,第一胶合部72将延展部28与外下面板44接合在一起。

如图4所示,第一胶合部72以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开口的u形线形布置(包覆)在延展部28的边缘壁32a和端壁34a上。具体地,第一胶合部72包括:细长部72a,其充当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下底部的实例;以及延伸部72b,其充当分别从细长部72a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延伸的下延伸部的实例。细长部72a以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下侧凸出的形状弯曲。

各个延伸部72b的上部布置在区域c上(见图6)。即,各个延伸部72b是弯曲的。注意,各个延伸部72b的中央部和下部在前述关闭状态下在与车辆上下方向交叉的斜向上延伸。具体地,各个延伸部72b的中央部和下部均倾斜地布置,使得具车辆上下方向下端被定位成比其车辆上下方向上端更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部72b的上部在前述关闭状态下也在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斜向上延伸。具体地,各个延伸部72b的上部布置成倾斜的,使得其车辆前后方向前端定位成比其车辆前后方向后端更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作为实例,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弯曲的弯曲部72c形成至各个延伸部72b的与细长部72a相反的一侧上的端部。

注意,当汽车牌照58在车辆前后方向突出,并且从车辆后侧在车辆前后方向观看该汽车牌照58时,将与汽车牌照58重叠的区域称为区域a。细长部72a布置在区域a中。换言之,区域a是比由图4中的间断的、双点划线示出的汽车牌照58的轮廓更向内侧的区域。在图4中,将与外下面板44的除了汽车牌照58所装接到的部位以外的部位重叠的区域称为区域b。区域b是区域a外侧的区域。作为实例,延伸部72b和弯曲部72c布置在区域b中。

如图5所示,细长部72a和延伸部72b的中央部及下部布置于边缘壁32a。延伸部72b的上部和弯曲部72c分别布置于端壁34a。换言之,延伸部72b布置在面对前述第一台阶部34和第二台阶部54(见图6)的区域c(见图6)中。

第二胶合部

图4所示的第二胶合部74是具有比第一胶合部72高的弹性的胶合部,并且作为实例,由丁基橡胶基胶合材料(丁基胶带)构成。在前述空间s中,第二胶合部74将延展部28与外下面板44接合在一起(见图6)。第二胶合部74与第一胶合部72一起形成为从车辆后侧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看时的大致矩形框架形状。

具体地,第二胶合部74布置为在延展部28的边缘壁32a、端壁34a和边缘壁36a(见图5)上,朝着车辆上下方向下侧开口的u形线形。第二胶合部74包括:细长部74a,其充当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底部的实例;以及延伸部74b,其充当分别从细长部74a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下侧延伸的上延伸部的实例。

细长部74a以朝着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凸出的形状弯曲。细长部74a被布置为比细长部72a更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侧。

各个延伸部74b的中央部均布置在区域c中(见图6)。即,各个延伸部74b均弯曲成从车辆宽度方向观看时的曲柄形状。注意,各个延伸部74b的中央部在前述关闭状态下,在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斜向上延伸。具体地,各个延伸部74b的中央部布置成倾斜的,使得其车辆前后方向前端位于比其车辆前后方向后端更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各个延伸部74b的下部在前述关闭状态下,在与车辆上下方向交叉的斜向上延伸。具体地,各个延伸部74b的下部均倾斜地布置,使得其车辆上下方向下端位于比其车辆上下方向上端更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作为实例,朝着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弯曲部74c形成于各个延伸部74b的与细长部74a相反的一侧上的端部。

当从车辆后侧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观看时,细长部74a和延伸部74b布置在区域b中。作为实例,弯曲部74c布置在区域a中。

如图5所示,细长部74a以及各个延伸部74b的上部和中央部布置在边缘壁36a上。延伸部74b的下部分别布置在端壁34a上。换言之,延伸部74b布置在前述区域c中(见图6)。延伸部74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相应延伸部72b相邻,并且在其间有间隙n。延伸部74b布置成比延伸部72b更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比较例

下面说明比较例的尾门200。

图11所示的比较例的尾门200包括内面板202和未示出的外面板。尾门200能够绕着设置于其上边缘部的未示出的铰链摆动。内面板202包括门内面板204和接合至门内面板204的延展部206。延展部206包括竖直壁210,在尾门200已经关闭了未示出的门开口的关闭状态下,该竖直壁21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和车辆上下方向上行进。

胶合部212布置在竖直壁210的车辆上下方向下部上。胶合部212由与前述第一胶合部72(见图4)相似的材料构成。胶合部214布置在竖直壁210的车辆上下方向上部上。胶合部214由与前述第二胶合部74(见图4)相似的材料构成。胶合部212和胶合部214将延展部206与未示出的外面板接合在一起。

当从车辆前后方向观看时,胶合部212包括:u形底部212a,其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上侧开口;以及延伸部212b,其从底部212a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朝向外侧伸出。当从车辆前后方向观看时,胶合部214包括:u形上部214a,其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下侧开口;以及延伸部214b,其从上部214a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朝向外侧伸出。延伸部212b与各个延伸部214b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并且其间具有间隙d。换言之,间隙d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行进。

假设水q已经通过尾门200的未示出的外面板中的间隙而进入并且聚集于胶合部212与胶合部214之间。当尾门200从关闭位置摆动至打开位置时,聚集的水q的大部分朝向胶合部214侧流动;然而,剩余的水qc试图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沿着胶合部212流动。注意,间隙d在胶合部2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行进,使得水qc通过间隙d向外流动。即,在比较例的尾门200中,延伸部212b与延伸部214b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且其间具有间隙d,所以难以抑制水qc进入车辆内部。

操作和有利效果

下面说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尾门14的操作和有利效果。

由于胶合部硬化导致的外下面板的翘曲

在图4所示的尾门14中,当从车辆前后方向观看时,外下面板44与汽车牌照58在区域a中互相重叠,在所述区域a中,利用第一胶合部72确保延展部28与外下面板44之间的胶合强度。注意,当第一胶合部72被加热和硬化时,在外下面板44中的布置了第一胶合部72的部位中发生翘曲;然而,该部位被汽车牌照58从车辆后侧覆盖,所以不影响尾门14的设计。

在尾门14的区域b中采用第二胶合部74,该第二胶合部74具有比第一胶合部72高的弹性。从而,当第二胶合部74硬化时,与外下面板44的布置了第一胶合部72的部位相比,外下面板44的布置了第二胶合部74的部位更不容易翘曲。注意,虽然第二胶合部74的胶合强度比第一胶合部72的低,但是布置第二胶合部74的部位比布置第一胶合部72的部位所要求的胶合强度低,所以这不是问题。

水在尾门的关闭状态下进入

如图7所示,在门开口12(见图4)已经被尾门14闭合的状态下,作为实例,在诸如雨水这样的水q已经通过通孔64而进入空间s的情况下,水q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行进并且通过排水孔55而排出。然而,在关闭状态下存在大量水q的情况下,存在水q可能聚集在空间s中的可能件。

如图8所示,在细长部74a的内侧沿着边缘壁36a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下侧流动的水(称为水qa)纤过延伸部74b并且沿着细长部72a流动。注意,延伸部74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延伸部72b相邻,并且因此,即使水qa环绕延伸部74b的下端,也利用细长部72a和延伸部72b限制了水qa的流动。注意,作为实例,第一胶合部72和第二胶合部74设置为相对于尾门14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左右对称。从而,仪说明了第一胶合部72利第二胶合部74的左侧部分,并且省略了关于它们的右侧部分的说明。

虽然间隙n存在于延伸部72b与对应延伸部74b之间,但是间隙n设置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边缘壁32a处。重力作用在水qa上。从而,能够抑制箭头qb所示的水qb克服重力而进入间隙n。即,能够抑制水qa通过间隙n进入车辆10(见图1)的车辆内部。

水在尾门的打开状态下进入

如图9所示,当尾门14已经绕着门铰链13(见图2)摆动并且置于打开状态下时,延展部28和外下面板44的倾斜角度改变,并且竖直壁53处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状态下。此时一些已经聚集在空间s中的水q经过外下面板44与延展部28之间并且朝着排水孔55流动。然而,聚集在空间s中的剩余的水q从细长部72a朝着细长部74a流动。一些朝着细长部74a流动的水q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流动。

如图10所示,已经在空间s中从细长部72a朝向细长部74a流动的水qa的流动通过与细长部74a接触而受到限制。在延伸部72b的相反侧上延伸的延伸部74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延伸部72b相邻并且其间具有间隙n,所以已经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流动的水接触延伸部74b或延伸部72b中的至少一者,从而流动被限制。以该方式限制了水qa从空间s通过间隙n并且向外(到车辆内部)的流动,从而使得能够抑制当尾门14置于打开状态下时水qa进入车辆内部。注意,例如,已经从空间s向外流动的水qa沿着某一路径经过门内面板26的通孔31(见图7)并且进入车辆10(见图1)的车辆内部,所述路径是水qa进入到车辆内部的路径。

而且,在尾门14中,延伸部74b被布置为比延伸部72b更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从而,当尾门14被置于打开状态下时,一些已经沿着延伸部72b流动的水接触延伸部74b。已经接触延伸部74b的水qa由延伸部74b引导并且朝着细长部74a流动。这使得能够抑制水qa进入延伸部72b与延伸部74b之间的间隙n。注意,当打开尾门14时,水qa在重力作用下朝向细长部72a流动。

此外,当尾门14被置于打开状态下时,第一台阶部34和第二台阶部54变为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行进的竖直壁。注意,延伸部72b和延伸部74b布置在变为竖直壁的端壁34a上。当作为水qa的一部分的水qb试图进入间隙n时,重力作用在水qb上。从而,水qb不能上升至端壁34a。这使得能够抑制水qb流入间隙n。

此外,虽然当尾门14被置于打开状态下时水qb试图进入间隙n,但是延伸部72b和延伸部74b被布置在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斜向上。从而,力的作用在进入方向上的分力作用在试图进入间隙n的水qb上。具体地,作用在水qa上的力可以分解为:第一分力,其沿着延伸部72b和延伸部74b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分力,其沿着与延伸部72b和延伸部74b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二分力被来自延伸部72b和延伸部74b的反作用力抵消,所以作用在水qa上的力被减少为仅为第一分力。即,作用在延伸部72b和延伸部74b处的水qa上的力减小,从而使得能够抑制水qa流入间隙n。

注意,本公开不限于以上示例性实施例。

尾门14可以构造为使得内面板22不具有第一台阶部34,并且外面板24不具有第二台阶部54。内面板22不限于由树脂制成,并且可以由金属制成。

被装接构件不限于汽车牌照58,开且可以是其它构件,只要被装接构件从车辆后侧覆盖外面板24的一部分即可。装接至下玻璃17的外周缘的一部分的覆盖构件等可以作为被装接构件的另一实例。

只要第一胶合部72获得了比第二胶合部74大的胶合强度并且比第二胶合部74低的弹性,则第一胶合部72不限于聚氨酯基胶合材料。构造可以使得第一胶合部72仪布置在与汽车牌照58重叠的区域内。在被装接构件是其他构件而不是汽车牌照58的情况下,第一胶合部72布置在与所述其他构件重叠的区域内就是足够的。注意,弯曲部72c不必须形成至延伸部72b。

只要第二胶合部74具有比第一胶合部72高的弹性,则第二胶合部74不限于是丁基橡胶基胶合材料。第二胶合部74可以通过涂覆而布置。构造可以是使得第二胶合部74仅布置在从车辆后侧观看时与外面板24的除了装接汽车牌照58的部位之外的部位重叠的区域内。此外,在被装接构件是其他构件而不是汽车牌照58的情况下,第二胶合部74布置在与外面板24的除了装接所述其他构件的部位之外的部位重叠的区域内就是足够的。第二胶合部74布置的位置还可以比汽车牌照58(第一胶合部72)更朝向车辆上下方向下侧。注意,弯曲部74c不必须形成至延伸部74b。

在间隙n足够小以抑制水q的进入的情况下,延伸部72b和延伸部74b可以布置成比第一胶合部72更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部72b和延伸部74b可以布置在区域c外侧,在区域c处,第一台阶部34与第二台阶部54互相面对。在门开口12的关闭状态下,延伸部72b和延伸部74b可以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

液体不限于水(雨水),并且可以是诸如在洗车时已经进入的洗涤剂这样的液体。

以上已经说明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和各个修改实例的尾门。该示例性实施例和各个修改实例可以组合并且适当地采用,并且明显地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