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转向高压油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5882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转向高压油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转向油管,特别是一种动力转向高压油管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重型卡车转向器与助力缸之间依靠高压软管连接,参见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动力转向高压油管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动力转向高压油管总成的结合处剖面图,包括与助力缸连接的第一接头01、与转向器连接的第二接头02,第一接头01和第二接头02通过高压软管03连通,其中结合处采用半扣压的方式进行连接,结合处表面比较光滑,起不到防松作用,结合处橡胶易出现老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龟裂,硬化),橡胶老化后会导致变硬,材料弹性降低,在受到高温液压油的冲击时,高压软管03内层和芯子之间的密封结构被破坏,导致渗漏现象发生,现有技术的高压软管03所承受的最高压力只有10MPa,当压力高于10MPa时即出现漏油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转向高压油管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不仅能够解决车辆使用时高压油管总成处漏油问题,降低市场故障数,且耐高压性能极大提升,提高整车寿命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转向高压油管总成,包括与助力缸连接的第一接头、与转向器连接的第二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的高压软管、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其中:

所述第一接头朝向所述高压软管一端延伸有第一衬管,所述第一衬管插入所述高压软管内,所述第一套管扣压在所述第一衬管和所述高压软管的连接处;

所述第二接头朝向所述高压软管的一端延伸有第二衬管,所述第二衬管插入所述高压软管内,所述第二套管扣压在所述第二衬管和所述高压软管的连接处;

所述第一衬管和所述第二衬管的外圆周壁、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圆周壁面均设有竹节式凸起。

如上所述的动力转向高压油管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接头为穿孔接头,所述第二接头通过穿孔螺栓与转向器连接,所述穿孔螺栓与所述第二接头和转向器的连接处均套设有密封垫片。

如上所述的动力转向高压油管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穿孔螺栓上设有两个十字交叉的通孔与穿孔螺栓内腔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设置衬管,套管将高压软管扣压于衬管上,并且结合处形成竹节式表面相啮合,使得衬管与高压软管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有效密封长度增长,能够起到很好密封和耐高压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动力转向高压油管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动力转向高压油管总成的结合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衬管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接头与高压软管结合处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一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接头,2-第二接头,3-高压软管,4-第一套管,5-第二套管,6-第一衬管,7-第二衬管,8-穿孔螺栓,9-密封垫片,10-通孔,11-转向器,12-竹节式凸起。

01-第一接头,02-第二接头,03-高压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转向高压油管总成,包括与助力缸连接的第一接头1、与转向器连接的第二接头2、连通所述第一接头1和所述第二接头2的高压软管3、第一套管4和第二套管5。

所述第一接头1朝向所述高压软管3一端延伸有第一衬管6,所述第一衬管6焊接于所述第一接头1上,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就能想到还有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铆接和螺钉连接,采用焊接强度高,耐高压,所以此处采用了焊接方式,所述第一衬管6插入所述高压软管3内,助力泵中的液体流经第一接头1和第一衬管6后流入高压软管3内,所述第一套管4扣压在所述第一衬管6和所述高压软管3的连接处,第一套管4为中空管体,通过压力挤压作用,将高压软管3套入第一衬管6的部分扣压在第一衬管6的外圆周壁面上。

所述第二接头2朝向所述高压软管3的一端延伸有第二衬管7,所述第二衬管7焊接于所述第二接头2上,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就能想到还有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铆接和螺钉连接,采用焊接强度高,耐高压,所以此处采用了焊接方式,所述第二衬管7插入所述高压软管3内,高压软管3中的液体流经第二衬管7和第二接头2后流入转向器11内,所述第二套管5扣压在所述第二衬管7和所述高压软管3的连接处,第二套管5为中空管体,通过压力挤压作用,将高压软管3套入第二衬管7的部分扣压在第二衬管7的外圆周壁面上。

本实施例中,由于高压软管3的两端尺寸相同,所以将第一套管4和第二套管5的形状和大小均设为相同,第一衬管6和第二衬管7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

所述第一衬管6和所述第二衬管7的外圆周壁、所述第一套管4和所述第二套管5的内圆周壁面均设有竹节式凸起12,通过设置竹节式凸起12,使得衬管与高压软管3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有效密封长度增长,能够起到很好密封和耐高压的作用,进而降低了高压软管3与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结合处漏油故障率,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可以将竹节式凸起12改为锯齿状或其他凹凸不平的形状。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接头2为穿孔接头,所述第二接头2通过穿孔螺栓8与转向器11连接,所述穿孔螺栓8与所述第二接头2和转向器11的连接处均套设有密封垫片9。

第二接头2在使用过程中是靠穿孔螺栓8将第二接头2与转向器11螺纹连接起来,穿孔螺栓8与第二接头2配合是圆柱与圆柱孔的间隙配合,而密封垫片9在第二接头2、穿孔螺栓8和转向器11之间,靠穿孔螺栓8与转向器11螺纹预紧力紧密结合起来,起密封作用,防止漏油。

高压软管3中的高压油液进入第二接头2内腔,再通过穿孔螺栓8的十字小孔进入穿孔螺栓8内腔,进而流入转向器11中。

为了减少流体阻力和涡流,特在穿孔螺栓8上设计了两个十字交叉的通孔10与穿孔螺栓8内腔相通。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