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后轮转向自动平衡稳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0846阅读:909来源:国知局
左右后轮转向自动平衡稳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或四轮电动车和电动滑板车以及普通三轮或四轮滑板车领域,特别是一种可以大大增加骑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左右后轮转向自动平衡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动车和电动滑板车因其经济环保已成为我国城乡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二轮电动车和电动滑板车以及二轮滑板车虽然具有结构简单、转向灵活等优点,但在骑行过程中存在着稳定性和平衡性差的缺陷,遇到紧急刹车就会车翻人倒很容易发生事故。为了提高骑行的稳定性,人们又推出了三轮或四轮电动车和电动滑板车以及普通三轮或四轮车和滑板车,特别是三轮的车辆在转弯时受离心力作用会存在侧翻的安全隐患。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开发和试制,但至今尚未有较为理想的产品面世。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转弯灵活、自动达到平衡、骑行安全稳定的左右后轮转向自动平衡稳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车架、左右后轮臂、对应设置在左右后轮臂上的左右后轮,所述车架的后部对称设有左右连杆总成,连杆总成包括连杆、固定连接在连杆两端的前连接座和后连接座,车架的后端面设置有摆动总成,左右连杆总成的前连接座对称铰接在车架两侧,左右连杆总成的后连接座内设有弹性体,摆动总成的左右两侧对应连接在两侧后连接座内的弹性体上,左右后轮臂对应固定在左右连杆总成的后连接座上,车辆转弯时车架往内倾斜,摆动总成使两侧后连接座内的弹性体弹性变形,内侧的后连接座相对车架抬高,外侧的后连接座相对车架降低,使左右后轮保持同时着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摆动总成包括固定在车架后端的旋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旋转轴上的转动套、对称固定在转动套左右两侧的摆动轴,左右两侧的摆动轴对应连接在后连接座的弹性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摆动总成包括固定在车架后端的固定套、万向轴承、摆动杆,摆动杆通过万向轴承设置在固定套上,摆动杆的左右两端对应连接在后连接座的弹性体上,两侧的弹性体对应连接在固定套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车架上设有与摆动或摆动杆平行的轴销,左右连杆总成的前连接座对应铰接在轴销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弹性体由弹性塑料、弹性橡胶、弹性纤维、弹簧的任一种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后连接座的两侧对应设有限制弹性体移动的轴肩和卡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转动套与旋转轴之间设有转动衬套或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前连接座与轴销之间设有前连接座衬套或轴承;所述的轴销与车架固定连接,或者轴销与车架之间设有轴销衬套或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万向轴承固定在固定套内,在万向轴承两侧的固定套上设有限制万向轴承移动的弹性卡扣。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比较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是在车辆转弯时,转弯内侧受力增大,车架往转弯内侧方向倾斜,同时也带动后轮臂及后轮往内侧方向倾斜,导致两侧的弹性体弹性变形,使摆动总成相对车架产生转动,使转弯内侧的后连接座相对车架抬高,转弯外侧的后连接座相对车架降低,左右后轮臂随相对应的后连接座产生改变,使左右后轮保持同时着地,从而确保车辆平衡,达到防止侧翻的目的。二是与此同时车和人的重力往转弯内侧倾斜,从而可以减少离心力,不仅可以减少转弯半径,而且可以使转弯更灵活、更安全。三是车辆通过不平的地面时,通过弹性体受力变形来吸收地面带来对的车辆的震动,从而起得减震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案局部剖面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案正常行驶时图3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案向左转弯时图3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案向右转弯时图3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案局部剖面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案正常行驶时图7的B-B向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案向左转弯时图7的B-B向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案向右转弯时图7的B-B向剖面示意图。

其中1车架,2连杆总成,3摆动总成,4后轮臂,5后轮,6轴销,7轴销衬套或轴承,8旋转轴,9前连接座衬套或轴承,10弹性体,11卡簧,12转动衬套或轴承,13轴肩, 14弹性卡扣,21前连接座,22连杆,23后连接座,31转动套,32摆动轴, 33固定套, 34万向轴承,35摆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左右后轮转向自动平衡稳定装置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车架1、左右后轮臂4、对应设置在左右后轮臂4上的左右后轮5,所述车架1的后部对称设有左右连杆总成2,连杆总成2包括连杆22、固定连接在连杆22两端的前连接座21和后连接座23,车架1的后端面设置有摆动总成3,左右连杆总成2的前连接座21对称铰接在车架1两侧,左右连杆总成2的后连接座23内设有弹性体10,摆动总成3的左右两侧对应连接在两侧后连接座23内的弹性体10上,左右后轮臂4对应固定在左右连杆总成2的后连接座23上。所述的摆动总成3包括固定在车架1后端的旋转轴8、可转动地设置在旋转轴8上的转动套31、对称固定在转动套31左右两侧的摆动轴32,左右两侧的摆动轴32对应连接在后连接座23的弹性体10上。车辆转弯时车架1往内倾斜,转动套31相对车架1转动,左右两侧的摆动轴32保持水平状态,左右两侧的摆动轴32使两侧后连接座23内的弹性体10弹性变形,内侧的后连接座23相对车架1抬高,外侧的后连接座23相对车架1降低,从而使左右后轮5保持同时着地。

为了便于装配,所述的车架1上设有与摆动轴32或摆动杆35平行的轴销6,左右连杆总成2的前连接座21对应铰接在轴销6上。为了自动复位,所述的弹性体10由弹性塑料、弹性橡胶、弹性纤维、弹簧的任一种材料制成,都能达到弹性变形自动复位的效果。为了便于安装,保证使用可靠,所述后连接座23的两侧对应设有限制弹性体10移动的轴肩13和卡簧11。

为了保证转动灵活轻便,所述的转动套31与旋转轴8之间设有转动衬套或轴承12。所述的前连接座21与轴销6之间设有前连接座衬套或轴承9;所述的轴销6与车架1固定连接,或者轴销6与车架1之间设有轴销衬套或轴承7。

第一具体实施方案的工作过程如下,当车辆左转弯时,左侧受力增大, 车架1往左侧方向倾斜,同时也带动左右后轮臂4及左右后轮5往左侧方向倾斜,这时后轮臂4通过后连接座23把力传递给弹性体10,弹性体10受力变形,使转动套31以及两侧的摆动轴32相对车架1上的旋转轴8产生转动,使转弯内侧的后连接座23相对车架1抬高,转弯外侧的后连接座23相对车架1降低,左右后轮臂4随对应的后连接座23产生改变,使左右后轮5保持同时着地,如图5所示,与此同时车和人的重力也随之往左侧倾斜,从而可以减少离心力,不仅可以减少转弯半径,而且可以使转弯更灵活。当车辆右转弯,与车辆左转弯原理相同,就是受力相反,如图6所示,在此不再重述。

当车辆通过不平的地面时,左右后轮5的震动力通过相对应的左右后轮臂4传递给后连接座23,后连接座23将力传递给弹性体7, 弹性体7受力变形来吸收地面带来对的车辆的震动,同时弹性体7受力变形绕轴销6向上旋转,从而起得减震的作用。

图7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左右后轮转向自动平衡稳定装置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案,与第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不同之处是:所述的摆动总成3包括固定在车架1后端的固定套33、万向轴承34、摆动杆35,摆动杆35通过万向轴承34设置在固定套33上,摆动杆35的左右两端对应连接在后连接座23的弹性体10上,两侧的弹性体10对应连接在固定套33的两端。所述的万向轴承34固定在固定套33内,在万向轴承34两侧的固定套33上设有限制万向轴承34移动的弹性卡扣14。

第二具体实施方案的工作过程如下,当车辆左转弯时,左侧受力增大, 车架1往左侧方向倾斜,同时也带动左右后轮臂4及左右后轮5往左侧方向倾斜,这时后轮臂4通过后连接座23把力传递给弹性体10,弹性体10受力变形,摆动杆35通过万向轴承34相对车架1上的固定套33产生转动并保持水平状态,使转弯内侧的后连接座23相对车架1抬高,转弯外侧的后连接座23相对车架1降低,左右后轮臂4随对应的后连接座23产生改变,使左右后轮5保持同时着地,如图9所示,与此同时车和人的重力也随之往左侧倾斜,从而可以减少离心力,不仅可以减少转弯半径,而且可以使转弯更灵活。当车辆右转弯,与车辆左转弯原理相同,就是受力相反,如图10所示,在此不再重述。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二个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