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档制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084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档制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零件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变档制动组件。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中通常设置有变档制动组件,其包括变档组件与制动组件,用以分别实现变换档位与制动作用。通常的,上述变档组件与制动组件分别安装在摩托车的车架的两侧,并设置在发动机及变速箱的两侧。变档组件通过变档拉杆与摩托车的变速箱连接。驾驶者在换挡时捏住控制离合器脱开的控制把手,并通过脚踩变档脚踏,以通过变档拉杆驱动变速箱中的齿轮变换传动位置,以调整变速箱中的齿轮输出比,从而控制车速。制动组件也通常包含一个制动脚踏。当需要制动时,通过脚踩制动脚踏,以通过杠杆原理驱动制动活塞泵压缩制动液来完成制动摩擦片抱死刹车盘,以完成制动操作。

在现有技术中,变档制动组件只能安装在车架上,发动机及变速箱也同时安装在车架上。由于驾驶者身高、脚长及腿长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导致不同的驾驶者在驾驶摩托车时就会存在脚蹬踩变档组件与制动组件时不舒适的问题,从而导致摩托车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摩托车的变档制动组件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变档制动组件,用以对不同身高、腿长及脚长的驾驶者实现灵活调整的目的,以提高驾驶者驾驶摩托车时的舒适性,以提高驾驶者驾驶摩托车时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档制动组件,包括:呈对称设置的变档组件与制动组件,其中,所述制动组件包括第一本体,装配在第一本体两侧的制动摇臂和制动拨杆,所述制动摇臂的一端与第一本体转动连接,另一端形成若干用于装配制动脚蹬的第一调节孔;所述变档组件包括第二本体,装配在第二本体一侧的变档拨杆和变档摇臂,所述变档摇臂的一端与第二本体转动连接,另一端形成若干用于装配变档脚蹬的第二调节孔,所述变档摇臂与变档拨杆轴向刚性连接,所述变档拨杆开设有若干第三调节孔,并通过所述第三调节孔转动连接变档拉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均配置有两个套筒部,所述套筒部形成中空通道,所述变档制动组件还包括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形成至少两个盲孔,并通过螺栓连续贯穿中空通道并与盲孔螺接固定,所述定位支架形成至少一个安装臂,安装臂的末端形成安装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示出的一种变档制动组件可根据不同身高的驾驶者对换挡组件及制动组件的高度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得换挡操作更为清晰,制动操作更为可靠,从而提高了具有不同身高、腿长及脚长的驾驶者驾驶摩托车时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档制动组件在未示出支架时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档制动组件中的变档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出的变档组件装配后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档制动组件与支架装配时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图1至图4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变档制动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变档制动组件,包括:呈对称设置的变档组件与制动组件,其中,图1左侧示出了制动组件,图1右侧示出了变档组件。制动组件与变档组件装配在摩托车的车架上,并位于发动机及变速箱的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制动组件包括第一本体100,装配在第一本体100两侧的制动摇臂1和制动拨杆9,所述制动摇臂1的一端与第一本体100转动连接,另一端形成若干用于装配制动脚蹬2的第一调节孔11、第一调节孔12及第一调节孔13。制动脚蹬2可与螺栓3固定在上述三个第一调节孔11、第一调节孔12及第一调节孔13中的任一个第一调节孔中,并可根据不同脚长的驾驶者的不同而调整制动脚蹬2的具体安装位置,使得驾驶者的制动操作更为舒适。当驾驶者用脚蹬踏制动脚蹬2时,可驱动制动摇臂1以转动轴a为轴进行转动,以带动制动拨杆9以转动轴a为轴转动,以通过与制动拨杆9连接的制动泵摇臂(未示出)驱动活塞泵压缩制动液来完成制动摩擦片抱死刹车盘,以完成制动操作。

变档组件包括第二本体200,装配在第二本体200一侧的变档拨杆6和变档摇臂5,所述变档摇臂5的一端与第二本体200转动连接,另一端形成用于装配变档脚蹬4的第二调节孔51,第二调节孔52及第二调节孔53。所述变档摇臂5与变档拨杆6轴向刚性连接,所述变档拨杆6开设有第三调节孔61第三调节孔62,并通过所述第三调节孔61及第三调节孔62所具有的高低位置转动连接变档拉杆7。变档脚蹬4可与螺栓3固定在上述三个第二调节孔51,第二调节孔52及第二调节孔53中的任一个第二调节孔中,并可根据不同脚长的驾驶者的不同而调整变档脚蹬4的具体安装位置,使得驾驶者的变档操作更为舒适。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螺栓3在第三调节孔61或者第三调节孔62的高低位置,以调整变档拉杆7与其与变档夹块72之间的夹角,致使变档夹块7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呈90度,从而使得驾驶者用脚蹬踏换挡脚蹬4时进行换挡操作时,档位之间的切换操作更加轻盈、使得驾驶者可更清晰地进行换挡操作。

变档拨杆6通过第三调节孔可按照装配轴c的方向与变档拉杆7的球头71实现轴向装配。螺栓3沿轴c的方向与球头71横向装配,并最终延伸入球头71的盲孔711中,并与之可靠固定连接。变档夹块72的末端设置与变速箱齿轮轴嵌套连接的球窝73,球窝73中形成与变速箱齿轮轴咬合的轴孔731。

当驾驶者用脚蹬踏变档脚蹬4时,可驱动变档摇臂5以转动轴b为轴进行转动,以同步地带动变档拨杆6以转动轴b为轴转动,从而通过与变档拨杆6可转动连接的变档拉杆7驱动变档夹块72以转动轴d为轴进行转动,并最终通过球窝73驱动变速箱齿轮轴以转动轴e为轴进行转动,以对变速箱中的具有不同传动比的齿轮进行调整,以完成换挡操作。

参图4所示,该第一本体100配置有套筒部101及套筒部102。套筒部101形成中空通道111,套筒部102形成中空通道112。第二本体200配置有套筒部201及套筒部202,套筒部201形成中空通道211,套筒部202形成中空通道212。同时,制动组件与变档组件还分别包括一个定位支架8。定位支架8形成盲孔81、盲孔82及盲孔83,定位支架8可与第一本体100的套筒部101及套筒部102对接,并通过螺栓3连续贯穿中空通道211、中空通道212并与盲孔82及盲孔83螺接固定。通过改变螺栓3的安装位置,以实现盲孔81、盲孔82及盲孔83与套筒部201及套筒部202的装配位置,从而满足了不同身高的驾驶者的驾驶习惯的调整,使得制动组件与变档组件可在垂直方向上进行灵活调节,从而达到更为舒适的驾驶体验。

同时,该制动组件中的第一本体100还形成安装臂50及安装臂51,并在安装臂50的末端形成安装轴孔501,在安装臂51的末端形成安装轴孔511。从而通过安装轴孔501及安装轴孔511与螺栓配合,以将该制动组件可靠地安装在摩托车的车架上。同理所述,该变档组件中的第二本体200同样形成有安装臂60及安装臂63,并在安装臂60的末端形成安装轴孔601,在安装臂63的末端形成安装轴孔631。从而通过安装轴孔601及安装轴孔631与螺栓配合,以将该变档组件可靠地安装在摩托车的车架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支架8还形成两个呈Y形的安装臂,并在两个安装臂的末端分别形成轴孔84及轴孔85,以通过轴孔84及轴孔85与螺栓的配合,从而将定位支架8可靠的安装在摩托车的车架上。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