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具搬运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0403发布日期:2018-10-13 00:3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家具搬运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家具的材质多为木质、体积庞大等,因此在家具搬运途中容易磕碰,造成家具表面损伤影响美观,而且体积大造成搬运困难。在实践中,人们搬运家具常采用带轮的平板车运输家具。具体操作过程是:将家具抬起,放在平板车上,运送至目的地后,再将家具从平板车上抬下来,这种运输家具的方法虽然比仅仅依靠人力搬运要轻松,但是搬运过程中家具由于固定不稳容易受损,且具有安全隐患,然而传统装置依然需要绳子等东西进行固定,非常麻烦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具搬运保护装置,具备自带伸缩杆进行两侧防护以及可以折叠节约空间的优点,解决了搬运装置闲置空间占用过大以及搬运时不稳容易受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具搬运保护装置,包括前挡板、套杆、底板箱和伸缩杆,所述底板箱的表面安装有挡板转轴,挡板转轴上活动安装有前挡板,两个所述前挡板的表面焊接有卡扣,前挡板的顶端焊接有把手,所述前挡板的一侧底端安装有旋转卡钳,旋转卡钳旋转卡合在卡槽内,且卡槽安装在底板箱的一侧,所述底板箱表面一侧安装有套杆转轴,套杆转轴上活动安装有套杆,所述套杆采用空腔设计内部套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顶端设有挂钩,所述底板箱的表面一侧安装有收起架,且收起架内放置有套杆,所述底板箱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滚轮转轴,滚轮转轴的底端安装有弹簧,且弹簧内卡合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焊接在滚轮支架上,滚轮支架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套杆和伸缩杆各设有四个,且四个伸缩杆和四个套杆分别设在底板箱的两侧,呈对等分布。

优选的,所述收起架设有四个,四个收起架均安装在伸缩杆和套杆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挂钩设有四个,四个挂钩分别设在四个伸缩杆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卡扣设有九个,九个卡扣呈等距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前挡板,使家具可以前固定,达到了家具放置在上面贴合靠近固定的效果,通过设置卡扣和挂钩的配合,使伸缩杆可以固定在前挡板上,达到了伸缩杆可以斜向固定在底板箱上家具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杆和套杆的配合,使可以固定家具,达到了通过套杆伸长伸缩杆并且斜向固定家具的效果,通过设置收起架,使套杆可以固定,达到了套杆不用时收回固定在底板箱侧面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卡钳和卡槽的配合,使前挡板转起时固定,达到了前挡板折起时进行固定以及放下时解开的效果,通过设置把手,使使用人员可以推行,达到了使用人员便捷使力推动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使滚轮可以减震,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移动时减震减少家具损伤的效果,通过设置滚轮,使底板箱可以移动,达到了底板箱可以轻松搬运家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展开图。

图中:1-把手;2-卡扣;3-前挡板;4-挡板转轴;5-滚轮转轴;6-弹簧;7-限位块;8-滚轮支架;9-挂钩;10-收起架;11-套杆;12-底板箱;13-滚轮;14-套杆转轴;15-伸缩杆;16-旋转卡钳;1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家具搬运保护装置,包括前挡板3、套杆11、底板箱12和伸缩杆15,底板箱12的表面安装有挡板转轴4,挡板转轴4上活动安装有前挡板3,通过设置前挡板3,使家具可以前固定,达到了家具放置在上面贴合靠近固定的效果,两个前挡板3的表面焊接有卡扣2,卡扣2设有九个,九个卡扣2呈等距分布,前挡板3的顶端焊接有把手1,通过设置把手1,使使用人员可以推行,达到了使用人员便捷使力推动的效果,前挡板3的一侧底端安装有旋转卡钳16,旋转卡钳16旋转卡合在卡槽17内,通过旋转卡钳16和卡槽17的配合,使前挡板3转起时固定,达到了前挡板3折起时进行固定以及放下时解开的效果,且卡槽17安装在底板箱12的一侧,底板箱12表面一侧安装有套杆转轴14,套杆转轴14上活动安装有套杆11,套杆11采用空腔设计内部套接有伸缩杆15,套杆11和伸缩杆15各设有四个,且四个伸缩杆15和四个套杆11分别设在底板箱12的两侧,呈对等分布,通过伸缩杆15和套杆11的配合,使可以固定家具,达到了通过套杆11伸长伸缩杆15并且斜向固定家具的效果,伸缩杆15的顶端设有挂钩9,挂钩9设有四个,四个挂钩9分别设在四个伸缩杆15的顶端,通过设置卡扣2和挂钩9的配合,使伸缩杆15可以固定在前挡板3上,达到了伸缩杆15可以斜向固定在底板箱12上家具的效果,底板箱12的表面一侧安装有收起架10,收起架10设有四个,四个收起架10均安装在伸缩杆15和套杆11的下端,通过设置收起架10,使套杆11可以固定,达到了套杆11不用时收回固定在底板箱12侧面的效果,且收起架10内放置有套杆11,底板箱12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滚轮转轴5,滚轮转轴5的底端安装有弹簧6,通过设置弹簧6,使滚轮13可以减震,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移动时减震减少家具损伤的效果,且弹簧6内卡合有限位块7,限位块7焊接在滚轮支架8上,滚轮支架8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滚轮13,通过设置滚轮13,使底板箱12可以移动,达到了底板箱12可以轻松搬运家具的效果。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工作中,使用人员手握把手1推动本实用新型到达所需要使用的目的地,通过人力将家具放置底板箱12上,然后拿起卡在收起架10内的套杆11,拉出在内的伸缩杆15,把伸缩杆15顶端安装的挂钩9卡合在前挡板3表面焊接的卡扣2内,手握把手1推动前挡板3进行移动保护,在不用时,旋转卡钳16,把前挡板3折下,然后取下挂在卡扣2内的挂钩9,收回伸缩杆15至套杆11内,卡在收起架10内,斜靠在墙边,节约空间。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复合材料弹簧的制作工艺,步骤如下:

S1,复合材料的制备:

A1,称量,分别称取定量的环氧树脂E-44与环氧树脂AG-80,加热至80 ℃真空脱泡后备用;按比例称取间苯二胺以及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置于烧杯中备用;称取定量的二乙烯三胺置于烧杯中备用;

A2,混合芳香族胺固化的制备,由于间苯二胺以及二氨基二苯基甲烷都为固体,与环氧树脂混合难以均匀,故将间苯二胺以及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以固定比例混合,90℃水浴熔融得到低熔点混合芳香族胺固化剂,其熔点约为28℃;

A3,搅拌,将混合芳香族胺固化剂与二乙烯三胺分别加入环氧树脂E-44与AG-80中,机械搅拌十分钟左右,之后进行真空脱泡,直至无气泡产生;

A4,混合搅拌。待体系冷却至40℃-50℃时将定量的稀释剂加入树脂体系中,机械搅拌五分钟,进行真空脱泡,直至无气泡产生;

A5,加热模具合喷涂脱模剂。将模具加热至40℃ -50℃,并同时喷涂脱模剂;

A6,浇注,将环氧树脂体系浇注己准备好的模具中;

A7,固化。对于混合芳香族胺固化剂的树脂体系进行梯度加热固化,具体工艺为80℃*2h +105℃*6h,二乙烯三胺体系固化工艺为70℃*3h+常温固化24h;

A8,脱模,待环氧树脂固化后,将其从模具中脱下,即制得试样;

S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芯棒的制备,

第一步:树脂基体的配制

按照配方比例称量足量环氧树脂、稀释剂、固化剂置于树脂槽中,机械搅拌10分钟左右进行真空脱泡30分钟左右待用;

第二部:碳纤维浸渍树脂并加捻

碳纤维在牵引力作用下以一定的速率经过树脂槽,待碳纤维充分浸渍树脂后以不同的茹度进行加捻;

第三步:入模

将事先制备好的模具进行表面处理喷涂脱模剂,之后将加捻后的碳纤维置于模具中,灌注树脂使模具中充满树脂,等待适当的时间后,对其进行加压,使复合材料芯棒更为密实;

第四步:固化

根据所选树脂体系进行加热固化,本次实验对于混合芳香族胺固化剂的树脂体系进行梯度加热固化,具体工艺为80℃*2h +105℃*6h,二乙烯三胺体系固化工艺为70℃*3h+常温固化24h;

第五步:脱模

待复合材料完全固化后,除去模具,取出复合材料芯棒,之后对芯棒进行机械加工,制备成拉伸试验试样进行拉伸试验的研究;

S3,复合材料弹簧的制备,

采用缠绕法结合熔模法来制备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弹簧,其制备工艺流程描述如下:首先,按照确定好的环氧树脂配方将树脂体系准备好待用;然后,将碳纤维浸渍环氧树脂,待完全浸润之后除去多余的树脂,将浸渍了环氧树脂的碳纤维加捻至确定的尺寸;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加捻后的碳纤维缠绕在复合材料成型所制备的内芯上,此内芯采用低熔点物质制备而成;在烘箱中采用确定的固化工艺硬化碳纤维复合材料,待其硬化完成后,加热使内芯融化从而制得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弹簧。

当树脂体系各组分含量之比为AG-80:E-44=60:40时,基体有更为优异的性能,此时,拉伸强度为到86MPa,复合材料剪切强度为l05MPa,冲击韧性为32.5KJm-2

当稀释剂含量与复配树脂含量之比为15/100时,复合材料有着优异的剪切强度达到了124MPa,冲击韧性达到了46.7 KJm-2,而与此同时树脂基体的拉伸强度有着些许下降为79MPa,是一个相对理想的稀释剂添加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