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升降鞍座的防转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2273发布日期:2019-03-02 02:1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升降鞍座的防转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升降鞍座的防转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自行车骑行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悠闲式骑行和训练式骑行。悠闲式骑行的基本要求是自行车的鞍座高度不得高过使用者的裆部高度,这样便于骑行过程中使用者随时上下车或遇障碍物停车,但这种骑行方式不利于使用者发力和快速骑行。训练式骑行的基本要求是自行车的鞍座高度要高过使用者的裆部高度,这样有利于使用者骑行过程中发力和快速骑行,但不便于随时上下车和遇障碍物停车。

现有的自行车有些是固定座椅,不可调节高度,有些是可以调节高度的。鞍座高度可调的自行车采用的调节方式大多是停车后,松开鞍座的束仔,再靠手动来拉升或降低座椅,调整鞍座高度后,再将束仔紧固锁死。因此现有的自行车的鞍座调节过程繁琐,且束仔容易失效、鞍座的座管容易变形、不能实现自动升降。因此,发明人发现,可以设计一种鞍座高度调节机构,可以实现不停车的情况下随时随地调整自行车的鞍座高度,以满足不同使用者不同骑行方式的需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自行车的鞍座高度调节繁琐、不便、不能实现自动升降的问题的问题。但是现有的鞍座高度调节机构在调节的过程中,鞍座容易发生转动、偏向的情况,导致鞍座的方向歪了,用户骑行不舒适。

综上所述目前市场的鞍座高度调节机构仍需要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自行车的鞍座高度调节机构在调节鞍座高度时,鞍座容易发生转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在调节鞍座高度的过程中,鞍座方向发生转动的自行车升降鞍座的防转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行车升降鞍座的防转组件,包括座管、座管套筒、座管接头以及升降控制手柄,所述座管接头是与自行车的鞍座固定连接,所述座管上下伸缩设置在座管套筒上,所述座管的上端伸出座管套筒并与座管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座管套筒内设有升降气弹簧,升降气弹簧的伸缩杆依次穿过座管套筒、座管,并延伸至座管接头上,所述伸缩杆上设有升降按钮,所述座管接头内设有顶针,所述顶针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在升降控制手柄和升降按钮上,所述座管的下端设置有防转升降滑块,所述防转升降滑块上下滑动设置在座管套筒内,所述座管套筒的内侧壁与防转升降滑块的外侧壁凹凸配合,从而有效地防止在调节鞍座高度时,座管和鞍座发生转动导致用户骑乘不舒适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

所述座管套筒的内侧壁沿座管的伸缩方向设有防转导向滑槽,所述防转升降滑块的外侧壁上沿座管的伸缩方向设有防转导向凸棱,防转导向滑槽与防转导向凸棱凹凸配合,因此座管只能沿其伸缩方向升降,而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保证鞍座的方向与自行车的前进方向对齐,避免鞍座在升降的过程中,方向跑偏了,导致用户骑乘不舒适。

所述座管套筒的内侧壁沿其周向设有至少两条防转导向滑槽,所述防转升降滑块的外侧壁上设有与防转导向滑槽数量对应的防转导向凸棱,从而使得座管在伸缩时更加平稳,更不会发生转动。

所述防转升降滑块与座管下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防转升降滑块与座管下端焊接,或者所述防转升降滑块与座管下端过盈配合连接。

所述升降控制手柄呈杠杆状转动连接在座管接头上。

所述升降控制手柄的外端抵接在座管接头上,所述升降控制手柄的内端设有凸轮,所述顶针的上端抵接在凸轮上,所述升降控制手柄的外端裸露在座管接头外。

所述座管接头沿座管的伸缩方向设置有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与座管连通,所述伸缩杆延伸至导向通道内,所述顶针和升降按钮滑动设置于导向通道内,所述凸轮位于导向通道的上方。

所述座管套筒的顶端设有座管限位套,所述座管穿过座管限位套,所述防转升降滑块位于座管限位套的下方,所述防转升降滑块的直径大于座管限位套的直径,因此防转升降滑块无法脱离座管套筒,座管只能有限升高自行车鞍座。

所述防转升降滑块套设在升降气弹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的座管的下端设置有防转升降滑块,防转升降滑块上下滑动设置在座管套筒内,由于座管套筒的内侧壁与防转升降滑块的外侧壁凹凸配合,因此座管只能沿其伸缩方向升降,而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保证鞍座的方向与自行车的前进方向对齐,避免鞍座在升降的过程中,方向跑偏了,导致用户骑乘不舒适。

(二)而且,由于防转升降滑块的防转导向凸棱是顺着防转导向滑槽向上或向下滑动,防转导向凸棱和防转导向滑槽在座管升降时,起到防止旋转的做用,

(三)更有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升降气弹簧来实现自行车鞍座的升降,用户只需要按压升降控制手柄,便能调节鞍座的高度,调节十分方便。

(四)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座管上没有束仔,有效避免了座管因变形而要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升降鞍座的防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座管套筒的断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转升降滑块的断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座管与防转升降滑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自行车升降鞍座的防转组件,包括座管6、座管套筒1、座管接头5以及升降控制手柄4,所述座管接头5是与自行车的鞍座固定连接,所述座管6上下伸缩设置在座管套筒1上,所述座管6的上端伸出座管套筒1并与座管接头5固定连接,所述座管套筒1内设有升降气弹簧2,升降气弹簧2的伸缩杆21依次穿过座管套筒1、座管6,并延伸至座管接头5上,所述伸缩杆21上设有升降按钮13,所述座管接头5内设有顶针12,所述顶针12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在升降控制手柄4和升降按钮13上,所述座管6的下端设置有防转升降滑块3,所述防转升降滑块3上下滑动设置在座管套筒1内,所述座管套筒1的内侧壁与防转升降滑块3的外侧壁凹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

所述座管套筒1的内侧壁沿座管6的伸缩方向设有防转导向滑槽14,所述防转升降滑块3的外侧壁上沿座管6的伸缩方向设有防转导向凸棱31,防转导向滑槽14与防转导向凸棱31凹凸配合。

所述座管套筒1的内侧壁沿其周向设有至少两条防转导向滑槽14,所述防转升降滑块3的外侧壁上设有与防转导向滑槽14数量对应的防转导向凸棱31。

所述防转升降滑块3与座管6下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防转升降滑块与座管下端焊接,或者所述防转升降滑块与座管下端过盈配合连接。

所述升降控制手柄4呈杠杆状转动连接在座管接头5上。

所述升降控制手柄4的外端抵接在座管接头5上,所述升降控制手柄4的内端设有凸轮41,所述顶针12的上端抵接在凸轮41上。所述升降控制手柄4的外端裸露在座管接头5外。

所述座管接头5沿座管6的伸缩方向设置有导向通道16,所述导向通道16与座管6连通,所述伸缩杆21延伸至导向通道16内,所述顶针12和升降按钮13滑动设置于导向通道16内,所述凸轮41位于导向通道16的上方。

所述座管套筒1的顶端设有座管限位套7,所述座管6穿过座管限位套7,所述防转升降滑块3位于座管限位套7的下方,所述防转升降滑块的直径大于座管限位套的直径,因此防转升降滑块无法脱离座管套筒,座管只能有限升高自行车鞍座。

所述防转升降滑块3套设在升降气弹簧2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当坐在鞍座上的用户想下降鞍座时,用户先向上扳动升降控制手柄的外端,让升降控制手柄的内端向下压迫顶针,使顶针压迫升降气弹簧的升降按钮,然后用户利用自身的体重将鞍座压下去,升降气弹簧的伸缩杆开始收缩,因此座管和座管接头开始下降,防转升降滑块在座管套筒内向下滑动。

当用户想抬升鞍座时,用户先从鞍座上起来,然后向上扳动升降控制手柄的外端,升降气弹簧的伸缩杆开始伸长,顶针向上顶起升降控制手柄的内端,所述升降控制手柄的外端抵接在座管接头上,从而将鞍座和座管一起抬升。

由于防转升降滑块的防转导向凸棱31是顺着防转导向滑槽14向上或向下滑动,因此座管在升降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保证鞍座的方向与自行车的前进方向对齐,避免鞍座在升降的过程中,方向跑偏了,导致用户骑乘不舒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