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络加强板、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9402发布日期:2019-05-28 18:0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包络加强板、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络加强板、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和具有所述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和/或所述包络加强板的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传动轴包络加强板防屈曲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前纵梁采用挤出件结构的车辆而言,如果前轮设置有驱动,那么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在前纵梁上构造开口,以用于传动轴的穿过。因此,纵梁上的开口需要以用于传动轴的包络加强板(即传动轴包络加强板)来进行加强,用以抵抗在车辆前碰时通过纵梁传递来的X向(即车辆行驶方向)的力。

然而,传动轴包络加强板由于其作为板类零件,故在受力时往往容易发生折弯屈曲。一旦其发生轻微折弯,那么传动轴包络加强板将会在折弯处发生屈曲,产生更大的弯曲变形,从而失去抵抗X向压溃力(压溃力是指使物体受压直至到达该物体的屈服极限、即明显变形时的压力值)的作用。在碰撞发生时,将导致前纵梁在传动轴开口处过早溃缩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纵梁处的包络加强板的抗弯曲能力、提高Y向强度及刚度,最终在汽车正面碰撞中很好地防止纵梁、尤其前纵梁发生弯曲变形。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旨在解决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它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包络加强板、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和具有所述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和/或所述包络加强板的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

一种包络加强板,其中,所述包络加强板具有板状的包络加强板基体和包络部,所述包络部构造在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上,所述包络部提供容纳空间以用于进行包络,其中,所述包络加强板还具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构造在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上。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凸起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横截面的方向上凸起。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凸起结构由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形成。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包络部呈现为在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的下侧敞开的开口,并且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上构造在所述包络部的上方。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包络加强板还具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构造在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上。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翻边结构在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上沿所述包络部的周缘来构造。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翻边结构为朝与所述凸起结构的凸起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翻边的内翻边结构。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包络加强板通过模具冲压的方式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所述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包括纵梁本体,其中,所述包络加强板为上述任一种包络加强板,其中,所述包络加强板通过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与所述纵梁本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包络加强板和/或上述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

所提供的包络加强板、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和具有所述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或所述包络加强板的车辆的有益之处包括:在尤其是用于传动轴的包络加强板上增加了特殊的结构特征,从而有效地提高其抗屈曲能力;在碰撞、例如追尾发生时,纵梁上传动轴开口处的传动轴包络加强板不易发生折弯变形,从而能够很好地抵抗和传递纵梁传递过来的力,保障了碰撞安全。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包络加强板连同纵梁的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包络加强板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包络加强板沿图3中的剖切线A-A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或类似表述仅用于描述与区分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应的构件的相对重要性或顺序。

参考图1和2,其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包络加强板100连同纵梁本体4的分解示意图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200的示意图。其中,在附图中所述纵梁本体4以车辆的前纵梁为例,这是因为车辆前方空间通常较小,为了充分利用空间,通常将前纵梁的用于包络传动轴的开孔设置得较小,与此带来的抗弯曲特性不足就需要设置加强板来进行弥补。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纵梁本体4当然也能够为车辆的其它结构、例如后纵梁。

所述包络加强板100具有板状的包络加强板基体5,所述包络加强板100能够以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与车辆的纵梁本体4连接,在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上构造有包络部1,所述包络部1提供容纳空间以用于进行包络,具体到图中示例中,所述包络部1能够用于包络所述车辆的传动轴(在图中未示出)或者说被所述传动轴穿过,其中,在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上还构造有凸起结构2以用于有效地提高其抗屈曲能力。所述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200包括所述包络加强板100和所述纵梁本体4,其中,所述包络加强板100以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与所述纵梁本体4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包络”一词应当广义理解,其不仅可以理解为完全地包围所针对的部件、例如传动轴的全部,也可以理解为部分地包围所针对的部件。所述包络加强板100以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与车辆的纵梁本体4通过抽芯拉铆的方式进行连接,在图中尤其可看出所述抽芯拉铆分别在所述纵梁本体4上和在所述包络加强板100上的部位。其中,拉铆是利用手工或压缩空气等作为动力,通过专用工具(例如拉铆枪)使铆钉变形,将铆接件铆合的一种铆接方法,属于冷铆的一种;而拉铆的特点是不需要顶钉操作。可选地,所述包络加强板100以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与车辆的纵梁本体4通过流转自攻钉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谓自攻钉是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预钻孔中自行攻钻出所配合的阴螺纹的螺丝,不用打低孔和攻丝。由于其自行成型或能攻出配合其的螺纹,故能够在被固结的材料上靠其自身的螺纹将被固结体“攻—钻、挤、压”出相应的螺纹,使之相互紧密配合,因此在组合上具有高的防松能力并且可以装卸。而流转自攻钉通常是一种用于车身连接的自攻钉,其旋转速度快、压合力大,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高温,有助于攻丝的过程。应当理解的是,在将所述包络加强板100与所述纵梁本体4进行连接时,所述包络加强板100的所述包络部1应当与所述纵梁本体4的传动轴开口相对,以便所述传动轴穿过。

参考图3和4,它们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包络加强板100的示意图,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包络加强板100沿图3中的剖切线A-A的剖面图。从图中能够看出,所述包络部1呈现为在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的下侧敞开的开口。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所述包络部1、在此所述开口的形状及在所述包络加强板100上的位置能够根据所述传动轴的规格来改变。

所述凸起结构2在垂直于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横截面的方向上(也就是说在图1中沿Y向,应当理解,X向为车辆行驶方向)凸起。这种设置形式能够较好地抵抗在X向上的冲击。应当理解的是,“凸起”一词是相对而言的,例如图1中所述凸起结构2从右侧看为凸起状,而从左侧看去则为凹入状。另外,“在……的方向上”这一表述或类似表述需要广义理解,其涵盖了顺向和逆向的两种方向。例如,在Y向上既包括了顺着图1中Y处箭头所指向的方向(即Y向正向),也包括了逆着图1中Y处箭头所指向的方向(即Y向负向)。此外,在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上也不排除同时构造有顺着Y向的所述凸起结构2以及逆着Y向的所述凸起结构2。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或者按经验或者经过测试地改变所述凸起结构2的数量及取向。优选的是顺着Y向、也就是说在图中沿Y方向的正向指向或者说凸起的所述凸起结构2,以便防止潜在的、特别是在碰撞发生时可能与前纵梁发生干涉的问题。

在所述凸起结构2的位置和大小方面,在图中示例性地,所述凸起结构2在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上在所述包络部1的上方在所述车辆的行驶方向(X向)上延伸,并且延伸横穿了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的相应的表面(例如该凸起结构2呈现为一字形)。当然这并没有排除所述凸起结构2的其它的位置和大小可能性,特别是在多个所述凸起结构2的情况下,这些凸起结构2在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的表面上能够相互配合地呈现出各种排布形式。此外,所述凸起结构2能够由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来形成,也就是说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的一部分凸起以形成所述凸起结构2,由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以及整个零件的重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所述传动轴的所述包络加强板100在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的优选法向的抗屈曲能力,在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上还构造有翻边结构3。其细节能够特别好地从图4中看出。在图4中,所述翻边结构3在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上沿所述包络部1的周缘来构造,并且所述翻边结构3为朝与所述凸起结构2的凸起方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朝所述纵梁本体4的方向进行翻边的内翻边结构,这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所述纵梁本体4的传动轴开口的开放空间,另一方面类似地,这种设置形式也有助于防止所述翻边结构3与周边零件特别是在碰撞情况下发生干涉的危险。在该图中,这种内翻边从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的右侧面一直延伸并超出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的左侧面翻边过去,以便提高抗屈曲的效果。与所述凸起结构2的情况类似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述翻边结构3的配置、例如取向、大小等特征进行改变。类似地,所述翻边结构3也能够由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来形成,也就是说所述包络加强板基体5的一部分进行翻边以形成所述翻边结构3,由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以及整个零件的重量。

由所述包络加强板100的构造能够看出,所述包络加强板100可选地能够通过模具冲压的方式制成,由此所述包络加强板100能够为薄板冲压零件。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并且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即冲压件)的成型加工方法。该方法可制出对于其它方法而言难于制造的带有加强筋、肋、起伏或翻边的工件,以提高其刚性,是一种高效的生产方法,其具有的特点主要在于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质量稳定、互换性好;适用于较大尺寸范围、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强度和刚度均较高;省料、节能。由此,冲压件具有薄、匀、轻和强的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必要时也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所述包络加强板100,其中每个所述包络加强板100上的凸起结构2和/或翻边结构3的配置(即取向、位置、数量、大小等特征)能够彼此相同或不同,以便最大化地适应各种各样的所述传动轴和碰撞情况。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包络加强板100或所述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200可装设在各种车辆上,包括汽油车、柴油车、轿车、货车、客车、电动汽车等等。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题还旨在保护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包络加强板100和/或所述带包络加强板的纵梁结构200的各种车辆。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包络加强板100上设计两个特殊的特征结构(即所述凸起结构2、所述翻边结构3),从而有效地提高其抗屈曲能力;在碰撞、例如追尾发生时,纵梁上传动轴开口处的传动轴包络加强板不易发生折弯变形,从而能够很好地抵抗和传递纵梁传递过来的力,保障了碰撞安全。

应当理解的是,所有以上的优选实施例都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对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出的各种改型或变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法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