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构的移动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2124发布日期:2020-04-28 19:4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或四个主动组件(2)、一个车体架(3)、两个或四个电机(4),

所述车体架(3)包括第一纵向件(301)、第二纵向件(302)、第一横向件(303)和第二横向件(304),所述第一纵向件(301)、所述第一横向件(303)、所述第二纵向件(302)和所述第二横向件(304)的端部首尾依次可拆卸连接形成所述车体架(3);

所述主动组件(2)包括主动齿轮轴(206)和主动输出轴(211),

所述主动齿轮轴(20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主动直齿轮(205)和第二主动锥齿轮(208),所述主动输出轴(211)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一主动锥齿轮(207),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208)与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207)相互啮合;

所述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主动直齿轮(203),所述第二主动直齿轮(205)与所述第一主动直齿轮(203)相互啮合;

所述主动组件(2)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件(303)和/或所述第二横向件(30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组件(2)还包括主动轮支撑架(210),

所述主动齿轮轴(206)和所述主动输出轴(211)相互垂直且均穿设于所述主动轮支撑架(210)内,且所述主动齿轮轴(206)的动力输入端和所述主动输出轴(211)的动力输出端均穿出所述主动轮支撑架(210)且露出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组件(2)还包括齿轮架(201);

所述齿轮架(201)固定于所述主动轮支撑架(210)的架壁上且罩设于所述第一主动直齿轮(20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4)的外壳与所述齿轮架(201)通过电机法兰(202)可拆卸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组件(2)还包括挡片(209),

所述挡片(209)设置于所述主动齿轮轴(206)与所述主动轮支撑架(210)的连接处且靠近第二主动锥齿轮(208)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构的移动底盘还包括两个从动组件(1),两个所述从动组件(1)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件(303)或所述第二横向件(304)的两端;

所述从动组件(1)包括从动齿轮轴(104)、从动输出轴(105)和从动轮支撑架(101),

所述从动齿轮轴(104)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从动锥齿轮(103),所述从动输出轴(105)的动力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二从动锥齿轮(102),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103)与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102)相互啮合;

所述从动齿轮轴(104)和所述从动输出轴(105)相互垂直且均装设于所述从动轮支撑架(101)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构的移动底盘还包括两个传动轴(5),两个所述传动轴(5)平行设置于所述主动组件(2)和所述从动组件(1)之间,且所述传动轴(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轴(206)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从动齿轮轴(104)的动力输入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包括两个或四个主动组件、一个车体架、两个或四个电机;主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轴和主动输出轴,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主动直齿轮,齿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主动直齿轮和第二主动锥齿轮,主动输出轴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一主动锥齿轮,第二主动直齿轮与第一主动直齿轮、第二主动锥齿轮与第一主动锥齿轮相互啮合。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实现了零件的功能分解,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最终很容易实现产品结构尺寸和驱动方式的自由变换。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良;裴景春;杨丽;张东兴;崔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5.17
技术公布日:2020.04.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