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4608发布日期:2020-02-14 16:4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童车。



背景技术:

童车是婴童专用的运载工具,是需要有人协助推着或者拉着才能走的车子,一般童车在户外的使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当婴童累了之后可以在童车上休息,传统的童车都是只能坐不能平躺的,而婴童正是在身体发育的阶段,长时间坐着不益于婴童的身体发育;当然,现有技术也有具有平躺和坐两种功能的睡篮式童车,但这种童车需通过调整睡篮的角度来切换平躺和坐两种状态,虽然解决了传统童车仅能坐不能平躺的技术问题,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平躺和坐两种状态无法同时存在,如切换至平躺状时,婴童无法坐,切换至坐状态时,婴童无法平躺,因而需根据使用需要频繁在平躺和坐状态之间频繁切换,使用相当繁琐,切换过程中还容易造成婴童不适。如若在传统的童车的车架位于座位的前端位置设置后端敞开并与座位相通的睡篮,即可使睡篮和座位共同围成一个同时具备平躺和坐的承载空间,并供婴童直接在其内选择平躺或坐,如何将睡篮装于车架,连接装置相当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童车,旨在解决童车无法方便快捷的切换状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装置,包括装于车架位于承载架上方且对应座位左右两侧的连接件以及连接在后侧敞开的睡篮的后部两侧对应连接件位置的插件,连接件前端开设有可供插件的后部插入的插槽,另有锁定机构,用于将在插入插槽的插件与连接件锁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童车,包括车架、装于车架的座位、用于支撑座位的承载架、后侧敞开的睡篮以及连接装置,连接装置为上述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车架位于承载架上方且对应座位左右两侧的位置设置了连接件,以及在后侧敞开的睡篮的后部两侧对应连接件的位置设置了可插入连接件的插件,插件插入连接件后可使睡篮和座位共同围成一个同时具备平躺和坐的承载空间,可供婴童直接在其内选择平躺或坐,解决了传统童车处于坐状态下不能平躺或者处于平躺状态下不能坐的问题,提高了婴童乘坐的舒适性。另外设有锁定机构,用于将连接件和插入连接件的插件锁定,可将睡篮锁定在童车上,加固了车架和睡篮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连接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4为插件剖视图(无弹性复位件);

图5为童车立体图;

图6为童车左视图;

图7为睡篮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童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7所示,一种连接装置,包括装于车架位于承载架5上方且对应座位9左右两侧的连接件1以及连接在后侧敞开的睡篮2的后部两侧对应连接件1位置的插件20,所述连接件1前端开设有可供所述插件的后部插入的插槽10,另有锁定机构,用于将在插入插槽的插件20与连接件1锁定。

具体的,所述插件20插入插槽的后部设有内腔201,插件20后部的侧壁对应内腔201的位置开设有通连内腔201的定位孔202,所述连接件1的侧壁位于插槽10的位置开设有与定位孔202相对应的卡孔101,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卡块31以及位于内腔201内的弹性复位件3,所述卡块31活动插装于定位孔202,并可沿定位孔202在卡入卡孔101和与卡孔101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弹性复位件3用于对卡块31施以卡入卡孔101的弹力,当卡块31卡入卡孔101时,可将连接件1和插件20锁定,当人为推动卡块31克服弹性复位件3的弹力并退出卡孔101后,则可解除锁定件对连接件1和插件20的锁定。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1侧壁位于卡孔101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按钮4,所述按钮4可在将卡块31顶出卡孔101以及供卡块31卡入卡孔101的位置之间移动,便于按压卡块31将插件20从连接件1上解锁。

具体的,连接件1侧壁位于卡孔101的位置开设限位槽102并安装有将限位槽102包围的限位罩40,限位罩40的中部开设有引导孔401,所述按钮4的两端小中部大,中部位于限位槽40内,一端可伸入卡孔101,另一端与引导孔401相适并经引导孔401穿过限位罩40,对按钮4进行限位,所述限位罩40可通过螺钉或者卡扣安装于连接件1位于限位槽102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弹性复位件3为u型、c型或者v型的弹性片,其一侧的端部与卡块31连接,另一侧的端部与内腔201的腔壁弹性相抵,当然,所述弹性复位件3也可以为弹簧或者扭簧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采用的是u型的弹性片。

优选的,所述弹性复位件3采用金属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插槽10开口处设有第一斜面100,所述卡块31对应第一斜面100的位置设有与第一斜面100相配合的第二斜面200,在受到第一斜面100和第二斜面200的配合作用后,卡块31会被推入定位孔202中,以便于插件20插入插槽10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童车,包括车架、装于车架的座位9、用于支撑座位9的承载架5、后侧敞开的睡篮2以及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童车采用了上述连接装置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的,所述车架包括成对的后支撑管6、与后支撑管6下端连接的车轮架7、以及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后支撑管6和车轮架7连接的前支撑管8,所述承载架5装于前支撑管8和后支撑管6上,所述连接件1装于所述前支撑管8。

具体的,所述睡篮2包括u型弯管21和用于承载婴童的软体22,所述弯管21两侧的后端安装所述插件20,所述软体22装于在u型弯管21。

应当说明的是,插件20与连接件1连接后,睡篮2的软体22的后部由承载架5支撑,使睡篮2与座位9可共同围成一个同时具备平躺和坐的承载空间。另设有角度调节带(未图示),用于调节软体的倾斜角度。当婴童坐在睡篮2一侧时,可根据需求通过角度调节带将软体22调节至适合婴童乘坐的角度,如婴童年龄较大,可将软体22的倾斜角度调小,婴童年龄较小,则将软体22的倾斜角度调大,应当说明的是,所述角度调节带属于现有技术,在此将不再对其具体结构和远离进行赘述。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动铁片11,所述连接件1的中部铰接于所述前支撑管8,连接件1的后端与连动铁片11的前端铰接,连动铁片11的后端与后支撑管6铰接。以便于童车闲置时可将童车折叠。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童车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并为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