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全方位转向的驱动车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2954发布日期:2020-06-02 18:1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全方位转向的驱动车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能叶片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全方位转向的驱动车轮系统。



背景技术:

在风能叶片的移动过程中,需要采用龙门吊车等移动工具,而传统的龙门吊车的驱动车轮系统在转向的过程中主要以转向机驱动转向连杆来完成,仅能实现左右45°的转向角度,在风能叶片等大型工件输送时,对于狭小的区域转向行驶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使用极其不便。另外,传统的驱动车轮系统承载能力有限,无法实现风能叶片等质量较大的大型工件的移动及输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全方位转向的驱动车轮系统,以解决转向角度受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全方位转向的驱动车轮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全方位转向的驱动车轮系统,包括安装底板、回转支承、驱动轮和驱动轮支架,所述安装底板安装所述回转支承的上方,且与所述回转支承的外圈相连,所述驱动轮支架安装在所述回转支承的下方,且与所述回转支承的内圈相连,所述安装底板上设置有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与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下方的齿轮传动连接,且所述齿轮与回转支承的内圈啮合,所述驱动轮安装在驱动轮支架上,且其轮轴与设置在驱动轮支架一侧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支架上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辅助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电机的下方连接有减速机ⅰ,所述转向电机通过减速机ⅰ与所述齿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底板上设置有通孔ⅰ,所述减速机ⅰ的输出端穿过所述通孔ⅰ与齿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ⅰ的外圈设置有环形的安装槽ⅰ,所述减速机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ⅰ内。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轮支架包括顶板,以及安装在所述顶板下方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包括侧板和设置在所述侧板两端的端板,以及设置在两个端板之间且与所述侧板相对的侧梁,所述侧梁与所述顶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轮安装在所述侧板的外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机ⅱ,所述减速机ⅱ安装在所述侧板内侧的支撑框内部,且所述减速机ⅱ与所述驱动轮的轮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减速机ⅱ为l型的行星减速机。

进一步的,所述端板的外侧设置有辅助轮安装板,所述辅助万向轮安装在所述辅助轮安装板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轮安装板与所述端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电机配合,直接实现对驱动轮的转向和驱动的单独控制,在独立行走的基础上能够实现360°的全方位旋转,解决了狭小空间转向、行驶受限的问题,使用更加方便;

(2)本实用新型采用内齿式回转支承与齿轮的配合实现转向的传动,并且结合辅助万向轮的设计,可以大大增加整个驱动车轮系统的承载能力,而且辅助万向轮能够增加驱动轮转向和行走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对质量较大工件的平稳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可全方位转向的驱动车轮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可全方位转向的驱动车轮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可全方位转向的驱动车轮系统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可全方位转向的驱动车轮系统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可全方位转向的驱动车轮系统的驱动轮支架的结构图;

图中:安装底板1,回转支承2,驱动轮3,驱动轮支架4,转向电机5,齿轮6,驱动电机7,辅助万向轮8,安装孔9,减速机ⅰ10,通孔ⅰ11,安装槽ⅰ12,顶板13,侧板14,端板15,侧梁16,减速机ⅱ17,辅助轮安装板18,加强筋19,减重孔20,通孔ⅱ21,安装槽ⅱ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可全方位转向的驱动车轮系统,包括安装底板1、回转支承2、驱动轮3和驱动轮支架4,安装底板1安装回转支承2的上方,且与回转支承2的外圈相连,驱动轮支架4安装在回转支承2的下方,且与回转支承2的内圈相连,安装底板1上设置有转向电机5,转向电机5与设置在安装底板1下方的齿轮6传动连接,且齿轮6与回转支承2的内圈啮合,驱动轮3安装在驱动轮支架4上,且其轮轴与设置在驱动轮支架4一侧的驱动电机7传动连接,驱动轮支架4上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辅助万向轮8。

本实用新型的回转支承2选用内齿式回转支承,齿轮6与其内圈进行啮合实现对驱动轮3的转向传动,相较于同等直径的外齿式回转支承的传动方式,其稳定性更高,承载能力更好,并且相对缩小了整个驱动车轮系统所占用的空间。

优选的,为了方便与回转支承2的连接,安装底板1上呈环形设置有安装孔9,回转支承2的外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安装孔9上。

优选的,驱动电机7和转向电机5均选用伺服电机,其控制精度高。

为了方便通过转向电机5带动齿轮6旋转,继而实现驱动轮3的转向,转向电机5的下方连接有减速机ⅰ10,转向电机5通过减速机ⅰ10与齿轮6相连。

转向电机5旋转带动减速机ⅰ10的转动,继而通过减速机ⅰ10带动齿轮6的旋转,而为了实现减速机ⅰ10与齿轮6的连接,安装底板1上设置有通孔ⅰ11,减速机ⅰ10的输出端穿过通孔ⅰ11与齿轮6相连。

为了方便对减速机ⅰ10和转向电机5进行固定,通孔ⅰ11的外圈设置有环形的安装槽ⅰ12,减速机ⅰ10安装在安装槽ⅰ12内。

具体的,转向电机5安装在减速机ⅰ10的上方,而减速机ⅰ10而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槽ⅰ12内,从而实现对转向电机5和减速机ⅰ10的固定。

请参阅图5,驱动轮支架4不仅用于安装驱动轮3,其与驱动3轮结合可以用于起到承载作用,因此为了保证驱动轮支架4的承载能力,驱动轮支架4包括顶板13,以及安装在顶板13下方的支撑框,支撑框包括侧板14和设置在侧板14两端的端板15,以及设置在两个端板15之间且与侧板14相对的侧梁16,侧梁16与顶板13相连。

由侧板14、端板15以及侧梁16组成的支撑框与顶板13垂直,从而可以对顶板13进行支撑,增加整个驱动车轮系统的承载能力。

优选的,顶板13为圆形结构,其表面设置有安装孔9,用于与回转支承2的内圈进行连接。

为了给驱动轮3提供驱动力,驱动轮3安装在侧板14的外侧,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机ⅱ17,减速机ⅱ17安装在侧板14内侧的支撑框内部,且减速机ⅱ17与驱动轮7的轮轴传动连接。

驱动电机7旋转带动减速机ⅱ17的转动,而减速机ⅱ17则通过轮轴带动驱动轮7的转动。

而减速机ⅱ17设置在支撑框内,可以相对缩小整个驱动车轮系统的占用空间,安装使用更加方便。

优选的,侧板14上设置有通孔ⅱ21,通孔ⅱ21的外围设置有安装槽ⅱ22,减速机ⅱ17安装在安装槽ⅱ22内,且其输出端穿过通孔ⅱ21与驱动轮3的轮轴相连。

为了提高驱动轮3行走的稳定性,减速机ⅱ17为l型的行星减速机。

l型的行星减速机为三级高减速比的减速机,高减速比能够增加驱动轮3的稳定性。

为了增加整个驱动车轮系统的承载能够以及转向和行走时的稳定性,因此设置有一对辅助万向轮8,端板15的外侧设置有辅助轮安装板18,辅助万向轮8安装在辅助轮安装板18的底部。

两个辅助万向轮8相对于驱动轮3的安装点处对称,从而可以对驱动轮3的转向和行走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进一步保证整个驱动车轮系统的稳定性。

优选的,辅助轮安装板18与端板15垂直。

为了增加辅助轮安装板18与端板15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并且防止变形,辅助轮安装板18与端板15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9。

优选的,端板15和顶板13上分别设置有圆形的减重孔20,可以在保证整个驱动车轮系统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相应地减轻其整体的重量。

当驱动轮需要进行行走时,启动驱动电机7即可带动驱动轮3的转动。而在需要转向的时候,启动转向电机5,转向电机5带动齿轮6转动,而通过齿轮6与回转支承2的内圈啮合,则带动回转支承2的内圈以及与内圈相连的驱动轮支架4以及驱动轮3进行转动,即可实现转向功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