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9059发布日期:2022-03-23 14:5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


背景技术:

2.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是一种直接依靠电机提供辅助扭矩的动力转向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车辆的装箱系统中,但是现有的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3.如公开号为cn211223593u的一种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其通过在控制器壳体内部设置了一块平面传热凸台,平面传热凸台上预留两组螺纹孔用于兼容固定高电压和低电压两种功率模块,控制器壳体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四个中心对称的连接孔,便于通过旋转来实现四种不同朝向的出线方式,同时对控制器壳体的内部灌注导热胶,以有效提升转向控制器的散热效率,提高转向控制器的使用寿命,但是其结构单一,不便对连接线路进行固定,从而导致线路存在松脱的可能,进而造成控制信号干扰,同时其壳体采用螺丝固定的方式进行安装,使得后续不便进行拆卸检修,存在着一定的使用缺陷。
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不便对连接线路进行固定,从而导致线路存在松脱的可能,进而造成控制信号干扰,同时其壳体采用螺丝固定的方式进行安装,使得后续不便进行拆卸检修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包括作为支撑结构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安装有控制板,且所述底座的右侧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壳;
7.还包括:
8.接头,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壳的内部,所述接头的外侧插接有插头;
9.调节环,活动连接于所述接头的外侧;
10.限位夹,轴连接于接头的外侧,用来实现对插头的固定;
11.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接头的外壁和内壁;
12.活动壳,轴连接于所述固定壳的外侧,所述活动壳的左端外壁开设有卡槽;
13.卡块,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内部,用来实现对活动壳的定位。
14.优选的,所述调节环呈圆环形结构设置,且所述调节环与接头螺纹连接,并且所述调节环与限位夹的位置相对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调节环,可以调节环沿接头的外侧进行旋转调节,从而改变调节环的位置,使得调节环可以接近限位夹。
16.优选的,所述调节环的内壁周向等角度嵌入安装有滚珠,且所述滚珠可沿限位夹
的表面滚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调节环旋进过程中,滚珠可以贴合于限位夹的表面进行滚动,从而有效减小调节环与限位夹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延缓调节环和限位夹的磨损。
18.优选的,所述限位夹关于接头周向等角度设置,且所述限位夹呈“7”字型结构设置,并且所述限位夹的轴端与接头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位夹在调节环推动作用下进行旋转,使得多组限位夹可以同步旋转贴合于插头的外侧,从而实现对插头的定位,避免插头发生脱落,而影响电信号传输。
20.优选的,所述限位夹与第一气囊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连接有输气管,并且所述第二气囊呈圆环形结构设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位夹旋转过程中可以挤压第一气囊,使得第一气囊中的部分气体可以进入第二气囊中,从而使得第二气囊发生膨胀并紧贴接头和插头之间,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外界杂质进入而导致接触不良,进一步提高了控制器的抗干扰性能。
22.优选的,所述调节环的左侧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滑槽的内侧设置有可滚动的活动球,并且所述活动球的外侧连接有牵引绳,同时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缠绕于活动壳的轴端。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调节环进行旋转时,可以通过牵引绳拉动活动壳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活动壳的定位,使得控制器在插头未拆卸的情况下无法旋转开启活动壳,避免出现触电风险,而活动球可以沿滑槽滑动,从而避免牵引绳发生缠绕。
24.优选的,所述卡块与底座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且所述卡块与底座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并且所述卡块与卡槽构成卡合结构。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卡块可以自动卡入卡槽中,从而实现对活动壳的快递定位,便于后续对活动壳进行旋转、开启,从而可以便捷的控制器内部进行检修。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可以对外接线路进行密封固定,从而有效避免发生线路松脱和断路而影响电信号传输,有效提高了装置的抗信号干扰性能,同时可以便捷的进行拆卸、检修,实用性强,其具体内容如下;
27.1、设置有调节环、限位夹和第二气囊,通过旋转调节环,可以使得调节环推动多个限位夹进行旋转,使得限位夹可以对插头进行夹持、限位,从而避免其发生松脱,同时限位夹会将第一气囊中的部分气体挤入第二气囊中,从而使得第二气囊发生膨胀并紧贴接头和插头之间,进而提高线缆的连接密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装置抗信号干扰能力;
28.2、设置有活动壳和牵引绳,在控制器未拔出插头时,牵引绳会拉扯活动壳的轴端,避免活动壳旋转开启,避免意外触电,后续通过滑动卡块,可以解除对活动壳的定位,使得活动壳可以旋转开启,从而便于对控制器内部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头和插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扭力弹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底座;2、控制板;3、固定壳;4、接头;5、插头;6、调节环;601、滚珠;7、限位夹;701、扭力弹簧;8、第一气囊;9、第二气囊;10、输气管;11、滑槽;12、活动球;13、活动壳;1301、牵引绳;14、卡槽;15、卡块;1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包括作为支撑结构的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安装有控制板2,且底座1的右侧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壳3;
37.还包括:接头4,固定安装于固定壳3的内部,接头4的外侧插接有插头5;调节环6,活动连接于接头4的外侧;限位夹7,轴连接于接头4的外侧,用来实现对插头5的固定;第一气囊8和第二气囊9,分别固定安装于接头4的外壁和内壁;活动壳13,轴连接于固定壳3的外侧,活动壳13的左端外壁开设有卡槽14;卡块15,活动安装于底座1的内部,用来实现对活动壳13的定位。
38.调节环6呈圆环形结构设置,且调节环6与接头4螺纹连接,并且调节环6与限位夹7的位置相对应。调节环6的内壁周向等角度嵌入安装有滚珠601,且滚珠601可沿限位夹7的表面滚动。限位夹7关于接头4周向等角度设置,且限位夹7呈“7”字型结构设置,并且限位夹7的轴端与接头4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701。限位夹7与第一气囊8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一气囊8与第二气囊9之间连接有输气管10,并且第二气囊9呈圆环形结构设置,如图1-4所示,将插头5插入接头4中,然后旋转调节环6,使得调节环6沿接头4的表面进行旋进,此时调节环6会推动多个限位夹7进行旋转,使得限位夹7可以对插头5进行限位,从而避免插头5发生脱落,同时限位夹7可以对第一气囊8进行挤压,使得第一气囊8中部分气体通过输气管10进入第二气囊9中,使得第二气囊9发生膨胀并贴紧于接头4和插头5之间,从而有效提高接头4、插头5之间的密封性,从而避免外界杂质进入而导致电路短路,进而有效提高了控制器的抗信号干扰能力。
39.调节环6的左侧开设有滑槽11,且滑槽11的内侧设置有可滚动的活动球12,并且活动球12的外侧连接有牵引绳1301,同时牵引绳1301的另一端缠绕于活动壳13的轴端。卡块15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6,且卡块15与底座1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并且卡块15与卡槽14构成卡合结构,如图1和图5所示,当调节环6旋进时,活动球12可以通过牵引绳1301拉动活动壳13进行旋转,进而避免在插头5未拔的情况下开启活动壳13,进而防止发生触电行为,当拔下插头5时,滑动卡块15,可以使得卡块15与活动壳13脱离卡合,后续通过旋转活动壳13,可以便捷的对控制器进行检修。
40.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时,首先,如图1-5所示,将插头5插入接头4中,然后旋转调节环6,使得调节环6推动限位夹7可以对插头5进行限位,同时第二气囊9可以对接头4和插头5进行密封,进而提高抗干扰性能,后续通过拔下插头5,并滑动卡块15,
可以使得卡块15与活动壳13脱离卡合,然后旋转活动壳13即可对控制器内部进行检修,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41.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