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下摆臂可更换球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5089阅读:80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下摆臂可更换球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轮定位使用的下摆臂的结构,具体地是一种汽车下摆臂可更换球头结构。
近年来我国引进国外汽车,尤其是微轿及微型车,其下摆臂总成均为一次性使用,一旦某一个零件损坏,造成整个总成报废。汽车下摆臂总成的损坏一般为球头的磨损,造成汽车前轮定位不准,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前轮摆动严重,司机或乘客失去安全感。因此,要更换下摆臂总成。目前的下摆臂总成如


图1和图2所示,主要由主体1、球头总成2、护盖6组成。其结构为将球头压入,依靠挤压作用,使主体将球头包住。这种结构的缺点是(一)球头总成的预紧力无法控制,造成转向费劲,严重时还会引起振动或卡死现象。有时球头总成间隙较大,缩短使用寿命。(二)一旦球头磨损,间隙增大,而不能调整。(三)球头损坏后需更换整个下摆臂总成,价格较贵,很不经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汽车下摆臂可更换球头结构,其制作简单,调整方便,可只更换球头而不需更换整个下摆臂总成,延长其他构件的使用寿命,价格低廉,更换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下摆臂可更换球头结构,包括主体和球头总成,球头总成装在主体端部的阶梯孔中,其特征在于a.主体端部安装球头总成的阶梯大孔的外口制有细牙螺纹,该螺纹孔中装有螺丝堵,在螺丝堵与球头总成之间装有垫片,该螺丝堵按预紧要求将球头压紧;b.主体阶梯大孔外部的螺纹孔的端面上开有两个端面槽,该端面槽容纳螺丝堵的翻边而构成防松连接。
所述的螺丝堵的外端面中部有内凹沉孔,该沉孔底面有两个供装卸螺丝堵用的不通的小孔。
所述装在球头总成与螺丝堵之间的垫片为薄片,且中间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主体上安装球头的孔,外口带有细牙螺纹,球头总成压入后,调整特制螺丝堵,可使球头总成得到符合要求的预紧力。且通过特制螺丝堵翻边,使其卡入主体的两个槽中,达到锁定的目的。
2.在球头轻微磨损时,用螺丝堵调整球头压紧力,可延长球头使用寿命。
3.在球头严重磨损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可方便地更换球头总成,而不必更换整个下摆臂总成,从而大大降低维修费用。
现以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是现有的汽车下摆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中球头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下摆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可更换球头部分示意图;图5是图4中螺丝堵的立体示意图。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下摆臂可更换球头结构,主要包括主体1、球头总成2、垫片3及特制螺丝堵4。
主体1上安装球头的孔口带有细牙螺纹,球头总成2装入球头孔中并垫上垫片3,用特制螺丝堵4拧入该螺孔中压紧球头2,使其达到预紧要求。
主体1上安装球头2的孔的最外端还开有两个端面槽5,特制螺丝堵4压紧球头2后,将特制螺丝堵4翻边,使其卡入主体上的两个槽5内。
实施时,所述主体上安装球头的孔的下部为光孔,上部制有细牙螺纹,最外端开有两个端面槽。
所述特制螺丝堵外顶面有一个沉孔6,沉孔底面有两个小孔7见图5,该小孔7供装卸螺丝堵的工具使用。
所述装在球头与特制螺丝堵之间的垫片3很薄,且中间是空的。
球头总成5压入主体中,放入垫片3拧入特制螺丝堵4,使其球头总成2得到符合要求的预紧力,为防止球头总成的反松,将特制螺丝堵翻边使其卡入主体的两个端面槽5中。
若球头总成轻微磨损,可再拧紧特制螺丝堵,再翻边,同样卡入主体的两个槽中。可延长球头的使用寿命。
若球头磨损严重,需更换球头,拧下特制螺丝堵,取下垫片,卸下旧球头总成,重新压入新的球头总成,重复以上步骤。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下摆臂可更换球头结构,包括主体和球头总成,球头总成装在主体端部的阶梯孔中,其特征在于a.主体端部安装球头总成的阶梯大孔的外口制有细牙螺纹,该螺纹孔中装有螺丝堵,在螺丝堵与球头总成之间装有垫片,该螺丝堵按预紧要求将球头压紧;b.主体阶梯大孔外部的螺纹孔的端面上开有两个端面槽,该端面槽容纳螺丝堵的翻边而构成防松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下摆臂可更换球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丝堵的外端面中部有内凹沉孔,该沉孔底面有两个供装卸螺丝堵用的不通的小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下摆臂可更换球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在球头总成与螺丝堵之间的垫片为薄片,且中间有通孔。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下摆臂可更换球头结构,其主体端部安装球头总成的阶梯大孔的孔口制有细牙螺纹,该螺纹孔中装有螺丝堵,在螺纹堵与球头总成之间装有垫片,该螺丝堵接预紧要求将球头压紧;在该螺纹孔的端面上开有两个端面槽,该端面槽容纳螺丝堵的翻边而构成防松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制作简单,调整方便,可只更换球头而不需更换整个下摆臂总成,延长其它构件的使用寿命,价格低廉,更换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B62D7/18GK2318105SQ9723155
公开日1999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5日
发明者杨来永, 孙文良, 孙洪彬, 魏德龙 申请人:杨来永, 孙文良, 孙洪彬, 魏德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