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座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8349阅读:1141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座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的座垫及座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座垫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图1、图2是以自行车座垫的底面描述座垫本体I及其座弓2。座垫本体I为前半部窄而后半部宽的形态。座弓2大致由一金属杆(管)弯折而成,其前端是弯折部,后端是该金属杆(管)的二个端部,该座弓2的中间则是金属杆(管)因弯折而形成的二相对段3,该座弓2的后端偏尚该座塾本体的中轴线而向左、右延伸。该座弓2的如端芽套固定于该座垫本体I的一鼻套4内,该座弓2的两个后端分别穿套固定于该座垫本体I后端的二尾套5中。图2是以自行车座垫的侧面描述座垫本体I及其座弓2,前述的二相对段3更进一步往下转折形成弓形,与自行车座管结合的弓夹(图未示)可结合于该处,从而将座垫定位在座管上。
[0003]上述座弓具有提供该座垫本体刚性支撑以及与弓夹结合的功能,座弓2仅于上述二相对段表现了些许的结构弹性,座弓以后端两个独立的支撑点(二点支撑)支持座垫本体后半部,然而座垫本体后半部是支撑骑者臀部的主要部分,两个独立且无弹性表现的支撑点使座垫本体后半部失去了对骑者臀部的弹性缓冲功能,形成骑者臀部莫大的压力,骑者为了减少臀部受压不适感,会自然而然将重心往前挪一些,导致重心落在骑者的会阴部,引起会阴部磨擦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座弓的弹性及缓冲菜单现不佳,以致座垫本体对骑者臀部造过大压力,以及骑者重心往前导致会阴部磨擦受伤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自行车座垫结构,其可以提供更强而稳定的支撑力及较佳的弹性表现,减少座垫本体对骑者臀部的压力,减少臀部受压不适感,骑者可保持重心落于臀部,减少将重心往前挪而致骑者会阴部受压磨擦伤害的机率。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自行车座垫结构,包括:
[0007]一座垫本体,该座垫本体的底面具有一前支承部、一后支承部、一左支承部、一右支承部;一座弓,是一体成型结构,沿着中轴线由前而后依序为一前端体、一前分叉部、一中间延伸部、一后收束部、一后端体,以及从该中间延伸部及该后收束部的交界处为起始点且向中轴线的左右方向偏离延伸的一左支撑杆和一右支撑杆;
[0008]该前端体经由一胶结料而胶结固定于该前支承部,该后端体经由一胶结料而胶结固定于该后支承部,该左支撑杆的末端穿置于该左支承部,该右支撑杆的末端穿置于该右支承部,且该左、右支承部与该左、右支撑杆的末端之间衬各一弹性套。
[0009]该座弓的后端体、右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分别与该座垫本体的后支承部、左支承部及右支承部的组合,构成该座垫本体后端区域的三点支撑结构。
[0010]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包括:
[0011]该座弓的前端体、前分叉部、中间延伸部、后收束部、后端体构成一沿着该座垫本体中轴线的中轴支持结构,该座弓的左支撑杆及右支撑杆则提供从座垫本体的中轴线向左、右两侧展开的两侧支持结构;以此该座弓提供该座垫本体良好的支撑刚性。
[0012]该座弓于座垫本体底面提供前、后、左、右四个支撑点,该四个支撑点按着该座垫本体的形状而分布,该前、后支撑点支撑着该座垫本体的前、后端,该左、右支撑点支撑该座垫本体的后端部左、右区域;且四个支撑点透过该座弓而产生间接的连接关系,当该座垫本体承受骑者的重量,四个支撑点可以稳定的支持座垫本体。
[0013]该座弓可分配所承受的重量,使座弓的受力得以平均,减少任何一部位因应力集中而断裂的机率。
[0014]上述四个支撑点中有三个支撑点是位于该座垫本体的后端部,该座垫本体后端部的三点支撑以及该座弓的左支撑杆、右支撑杆等结构特征,使座垫本体的后端部承受骑者的重量时可以将压力分散,使座垫本体的后端部提供骑者臀部大面积的支持,减少座垫本体对骑者臀部的单点压力;此外,该结构特征也提升该座垫本体后端部相对于骑者臀部的弹性表现,减少臀部受压不适感,骑者可保持重心落于臀部,减少将重心往前挪而致骑者会阴部受压磨擦伤害的机率。
[0015]透过衬于该左、右支承部与该左、右支撑杆之间的弹性套,更进一步发挥该座弓及座垫本体的弹性、减震、缓冲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现有自行车座垫本体与座弓的底面示意图。
[0018]图2为现有自行车座垫本体与座弓的侧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座垫本体与座弓的正面组合外观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座垫本体与座弓的背面组合外观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座垫本体与座弓的组合底视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座垫本体与座弓的第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座垫本体与座弓久第二视角立体分解图。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座垫本体与座弓的组合侧视图。
[00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座垫本体与座弓的组合后视图。
[00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座垫本体与座弓的组合前视图。
[0027]图11为图3中X1-XI截线暨箭头方向所指示的剖面图。
[0028]图12为图3中XI1-XII截线暨箭头方向所指示的剖面图。
[0029]图中标号说明:
[0030]10座垫本体142贯孔271前杆段
[0031]11前支承部20座弓272后杆段
[0032]111弧形挡壁21前端体30弹性套
[0033]112承槽22前分叉部31上部
[0034]113盖体221分叉杆32下部
[0035]114凹凸结构23中间延伸部 LI中轴线
[0036]12后支承部231平行杆Pl支撑点
[0037]121凸块24后收束部 P2支撑点
[0038]122盲孔241收束杆P3支撑点
[0039]123阶层状结构25后端体P4支撑点
[0040]13左支承部26左支撑杆
[0041]131凸块261前杆段
[0042]132贯孔262后杆段
[0043]14右支承部27右支撑杆
[0044]141凸块271前杆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45]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座垫结构,包括一座垫本体10以及结合于该座垫本体10底部的座弓20。
[0046]如图4、图5、图6、图7是由座垫结构的底面表达该座垫本体10以及该座弓20。该座垫本体10的底面具有一前支承部11、一后支承部12、一左支承部13、一右支承部14 ;该前支承部11及后支承部12分别对应该座垫本体10的中轴线LI而位于该座垫本体10底面前端和后端;该左支承部13和该右支承部14则位于该座垫本体10底面后端且在该中轴线LI的两侧。该座弓20是一体成型结构,沿着中轴线LI由前而后依序为一前端体21、一前分叉部22、一中间延伸部23、一后收束部24、一后端体25,以及从该中间延伸部23及该后收束部24交界处为起始点向中轴线LI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左支撑杆26和一右支撑杆27。该左支撑杆26和该右支撑杆27的前杆段261,271是向中轴线LI的左右方向偏离延伸,后杆段262,272则平行于该中轴线LI。该前分叉部22具有从该前端体21以偏离该中轴线LI而分叉延伸的二分叉杆221,该中间延伸部23具有接续该二分叉杆221以平行于该中轴线LI而延伸的二平行杆231,该后收束部24具有接续该二平行杆231而向着该中轴线LI的一端点而延伸的二收束杆241,该二收束杆241的末端汇集成该后端体25。该分叉杆221、平行杆231及收束杆241构成一弓型(表现于图8)。
[0047]该前支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