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底盘框架组件的滑履及滑履组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133281阅读:来源:国知局
150和底表面152、及前表面154,该前表面154与表面150、152大致垂直。顶表面150与前表面154通常是平面的,但底表面152具有凸曲率,该凸曲率与链节28的辊道48的凹曲率相对应并与其形成互补,这一点将在下文中更全面讨论。顶表面150与前表面154相交,而前底倾斜表面156穿过底表面152到达前表面154。前底倾斜表面156可相对于与底表面152平行的线向上倾斜,倾斜角度约为20°。前底倾斜表面156消除由底表面152与前表面154交叉形成的下前边缘,其中在该边缘上,当履带26被驱动前行并在通过后惰辊30R后发生扣合时,链节28的前缘卡住。
[0035]在安装时朝向驱动滚轮40取向的滑履100的后部处,滑履100包括后上倾斜表面158,该倾斜表面从与顶表面150的交叉点开始向下延伸,并且包括后底倾斜表面160,该倾斜表面从与底表面152的交叉点开始向上延伸。倾斜表面158、160在后尖端162处会合并交叉。后上倾斜表面158可以相对于与顶表面150平行的线以大约45°的角度向下倾斜,而后底倾斜表面160可以相对于与底表面152平行的线以大约30°的角度向上倾斜。后上倾斜表面158提供间隙,以允许驱动滚轮40的齿56在没有接合的情况下通过滑履100,并且当履带26被向后驱动且链节28在滚离于驱动滚轮40后发生扣合时,后底倾斜表面160防止履带26的链节28的前缘卡在滑履100上。
[0036]参照图12,滑履100的顶视图示出,滑履100通常从一侧向另一侧关于纵向中线164对称。所述滑履100包括相对布置的侧表面166,所述侧表面166大致相互平行且大致垂直于顶表面150和前表面154。相对设置的后横向倾斜表面168使相应的侧表面166向后尖端162过渡。后横向倾斜表面168可以相对于与对应的侧表面166平行的直线朝内成大约15°的角度。通过后横向倾斜表面168形成的滑履100的后部部分的锥形构造,其可通过接合凸耳50而帮助履带26的链节28与滑履100对准,并且从而使所述滑履100中心位于链节28的辊道48内。
[0037]图13的剖视图进一步示出滑履100关于纵向中心线164的对称性。滑履100包括相对设置的横向上倾斜表面170,所述横向上倾斜表面形成顶表面150与对应侧表面166之间的过渡部。横向上倾斜表面170可相对于与顶表面150平行的直线向下成约45°的角度。如图7至图10所示,滑履100以顶表面150面对并接合安装杆102的底表面128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杆102上。当滑履100就位时,横向上倾斜表面170和安装杆102的底表面128形成三角形通路,以用于当滑履100附接至安装杆102时接收焊接填充材料。
[0038]图13还不出底表面152的弯曲轮廓。在所不的实施例中,底表面152由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多个部分限定,以便匹配链节28的辊道48的形状。具体来讲,底表面152可具有关于纵向中心164对中的第一中央部分172、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二中间部分174以及一对相对设置的第三外部部分176。第一中央部分172可具有第一曲率半径Rl以及沿纵向中心线164设置的曲率中心(未示出),该曲率中心位于滑履100本体之外的一点处。第二中间部分174可具有小于第一曲率半径Rl的第二曲率半径R2以及第二曲率中心C2,所述第二曲率中心C2从纵向中心线164以距离D彼此隔开,且所述第二中间部分174可从第一中央部分172基本连续过渡。第三外部部分176可以具有小于第二曲率半径R2的第三曲率半径R3以及第三曲率中心C3,所述第三曲率中心C3从对应侧表面166以等于第三曲率半径R3的距离彼此隔开,以向对应的第二中间部分174和侧表面166提供连续过渡。
[0039]工业实用性
[0040]当轨道在张力作用下并且没有障碍的情况下,根据本公开的滑履100以及安装杆102允许履带26的链节28在后惰辊30R与驱动滚轮40之间正常行驶;当履带26缺乏足够拉力时或当履带26被地面材料接合或被在挖掘机器10的行进路径上的其他障碍物接合时,则同时接合履带26以防止链节28碰触到框架组件70。如图8所示,安装杆102被安装在框架侧板72之间接近下边缘84的位置,使得滑履100的底表面152位于下边缘84下方并在框架侧板72的边界以外。然而,当在后惰辊30R与驱动滚轮40的中心部分108之间的履带26中存在张力时,滑履100的底表面152足够接近下边缘84,以避免接触履带26的链节28。当履带26中存在适当张力时,链节28不与滑履100的底表面152持续接触,由此减轻链节28与滑履100的磨损,减少摩擦引起的效率损失。
[0041]在进一步观察图8后,滑履100的几何构造的附加益处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前表面154在前端截短滑履100,以为拆卸或替换后惰辊30R提供足够空间,而无需从框架侧板72之间去除安装杆102。当后惰辊30R被安装在相邻惰辊30与滑履100之间时,后惰辊30R部分地设置在弯曲加紧板114中的后惰辊开口 116内。
[0042]当履带26被驱动滚轮40在前进方向驱动时,后惰辊30R与驱动滚轮40之间的履带26可存在松弛。履带26的松驰能够使得链节28在此区域忽上忽下或扣在其中并且与滑履100相接触。前底倾斜表面156通过链节28的前缘提供平滑接触过渡,基本排除了链节28接合滑履100并且使部件过多磨损及造成潜在损坏的风险。当驱动滚轮40向后驱动履带26时,后底倾斜表面160提供在滑履100后部处的类似平滑接触过渡。在链节28滚离于驱动滚轮40时,履带26在后惰辊30R的方向上存在松弛,因而履带26可能发生摆动与扣合。所述后底倾斜表面160消除在滑履100后部处的边缘,并且后尖端162定位成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基本可避免使其接合。
[0043]滑履100的后顶倾斜表面158、安装杆102和弯曲加紧板114被配置成允许驱动滚轮40的齿56不受阻碍地在框架侧板72间行进。安装杆102可具有后上倾斜表面(未编号),其结合后上倾斜表面158和焊接材料(如果需要的话)从而形成当齿56转动经过框架侧板72的下边缘84时与齿56的端部隔开的基本连续表面。通过弯曲加紧板114的凹入后表面180使所述表面连续。弯曲加紧板114的曲率消除存在于框架组件70的先前实施方式中的窄点,此处,驱动滚轮40的齿56靠近平面垂直加紧板88的表面经过。相反,当驱动滚轮40在框架侧板72之间旋转时,齿56与弯曲加紧板114的凹入后表面180保持恒定间距。
[0044]滑履100的底表面152的形状被配置为对应于链节28的辊道48的形状。参考图13和图14,由底表面152的第一中央部分172、第二中间部分174和第三外部部分176形成的曲率,在第一中央部分172、第二中间部分174和辊道48的表面之间提供基本上连续的接触,并且在第三外部部分176与辊道48之间提供额外的接触。图3至图5的滑履64的底表面不适形于链节28的辊道48。在滑履64与辊道48之间的接触以较小表面面积集中在滑履64的小部分上。该构造导致在滑履64的底表面和辊道48的接触和重塑的区域中材料的不均匀磨损。遍及滑履100的底表面152和辊道48的均匀分布的接触促进沿着底部表面152的均匀磨损,由于材料随着时间逐渐磨损掉,这维持了弯曲底表面152和辊道48的形状。
[0045]如上所述,第一曲率半径Rl大于第二曲率半径R2,并且第二曲率半径R2大于第三曲率半径R3。在滑履100的一个实施例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