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旅客登船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907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型旅客登船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旅客上下邮轮的新型设备,尤其是旅客以及工作人员可以安全、 便捷、舒适地通过本设备往来于邮轮与候船楼之间的旅客登船桥。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个旅游城市都在兴建邮轮码头,而现代化的登船设备一邮轮旅客登船桥是邮轮码头的关键设备,因为它不同于一般机场的旅客登机桥,也不同于一般客运码头上下邮轮的简易舷梯设施;邮轮旅客登船桥都是根据邮轮码头的不同需求设计成不同的结构形式,而为了适应邮轮在潮汐涨落以及风浪影响过程中等产生的摇晃、起伏与漂移动作,登船桥必须相应拥有以下功能1、与邮轮搭接的接船口必须特殊设计,以便于适应邮轮小范围、快频率的摇晃、起伏;2、旅客通过的通道必须一端与候船楼以固定高度相衔接,另一端还必须能够适应潮汐涨落等导致的邮轮大范围的高度变化;3、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各个码头不同的工况条件,如码头沿线长度、候船楼与码头前沿距离等。因此,设计此种类型的登船桥乃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根据背景技术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邮轮旅客登船桥,该登船桥整机可通过两个相对独立的门架结构(升降门架与固定门架)的大车行走机构顺岸行走, 行走机构可以调整登船桥接船口相对于邮轮舱门的水平位置;在对接门架与升降门架上布置有顺岸旅客通道,在升降门架内布置有垂岸旅客通道;登船桥垂岸旅客通道可在升降门架内垂直升降,以调整登船桥接船口相对于邮轮舱门的垂直位置;在登船桥垂岸通道前部接船口设有伸缩式接船渡板,在接船渡板伸出与邮轮舱口搭接后,接船口的伸缩机构和接船渡板的上下俯仰机构、左右摆动机构可以让登船桥完全适应船舶随海浪颠簸起伏的各种动作;固定门架通过行走机构调整与码头固定廊道的水平对接位置,在登船桥与邮轮以及码头固定廊道对接完成后,旅客能够无障碍、安全舒适的往来于邮轮与候船楼之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L型旅客登船桥,主要由门架结构(1),旅客通道0),接船口(3),升降平台G),升降机构(5),行走机构(6),液压系统(7),空调系统(8),控制系统(9),电气系统,安全辅助措施(13)和应急撤离装置(14)组成,其中门架结构(1)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对接门架(11)和升降门架(12),门架结构(1)底部设置由对接门架行走机构(61)和升降门架行走机构(6 组成的行走机构(6);旅客通道( 分为廊道对接通道(21)、顺岸伸缩通道(22)、升降通道03)和垂岸伸缩通道(M),布置形式整体呈现L形状,旅客通道 (2)通道的主要承力结构为桁架型钢结构,对接通道通过高强度螺栓与对接门架(11)进行结构螺接,顺岸伸缩通道0 其内通道与对接门架(11)的顶部通过铰支座连接,升降通道通过螺栓与升降门架(1 内的路侧升降平台Gl)连接,一侧连接顺岸伸缩通道 (22),一侧连接垂岸伸缩通道(M),垂岸伸缩通道04)的外通道一端与升降平台0 通过滑铰机构连接;接船口( 设置在垂岸伸缩通道04)的前端部位,接船口( 的控制台设置在接船口(3)的安全玻璃后面,并设置伸缩式接船渡板(31);升降平台(4)分为陆侧升降平台Gl)与海侧升降平台G2),升降平台(4)的底部设置升降机构(5),升降平台(4) 通过导轮和门腿导轨运行;登船桥上还设置有用于供电、照明和警示的电气系统(1)以及液压系统(7),空调系统(8),安全辅助措施(13)和应急撤离装置(14),均由控制系统(9) 通过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旅客通道( 侧壁由双层防辐射透明夹胶安全玻璃组成密闭通道,通道之间连接段均设置有柔性连接装置,旅客通道O)台阶处、地板之间均设置斜坡过渡段,垂岸伸缩通道04)的接船口( 与对接通道接廊道口均设置操纵台和伸缩式雨阳遮蓬。L型旅客登船桥可整体沿码头前沿移动,通过安装于对接门架(11)上固定标高的廊道对接通道与后部固定廊道对接,前部通过安装于升降门架(1 可升降的接船口 (3)与船舶浮动对接。门架结构⑴中的对接门架(11)和升降门架(12)整体一起移动或独立移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1、本发明通过登船桥各个机构动作,完成登船桥与邮轮和码头固定廊道的对接, 适用于候船楼与豪华邮轮的连接,为上下大型轮船的旅客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捷、无障碍通行通道,使旅客能够通过其上下邮轮进出候船大厅。2、本发明顺岸通道与垂岸通道组成的L型旅客通道的布置形式设计独特,通道布置方式新颖。3、本发明双独立门架可单独相对动作也可共同顺码头前沿动作,登船桥各个机构动作皆可在接船口操作台由一名操作人员单独完成,操作简单,结构紧凑,组成合理。4、本发明操作人员视野开阔,可以对登船桥设备与船舶之间的距离与方位有更直接的判断,多种机械、电气保护可以实时安全的保护设备机构的误动作,多种人性化设计保护人员与设备安全。5、本发明强度和刚度足够,结构运行协调、顺畅,使用维护和修理简易。


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俯视示意2为本发明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的B-B剖视示意4为本发明图2的P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至图4示出,一种L型旅客登船桥,主要由门架结构1,旅客通道2,接船口 3,升降平台4,升降机构5,行走机构6,液压系统7,空调系统8,控制系统9,电气系统10,安全辅助措施13和应急撤离装置14组成,其中
登船桥的门架结构1为登船桥的主要承力构件,门架结构1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对接门架11和升降门架12,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6,分为对接门架行走机构61和升降门架行走机构62 ;门架结构1中的对接门架11和升降门架12可以整体一起移动或分别独立移动;门架结构1承载各门架的结构重量、旅客通道载荷、升降载荷以及风载、雪载等各种载荷,均按登船桥的强度规范设计。旅客通道2分为廊道对接通道21、顺岸伸缩通道22、升降通道23和垂岸伸缩通道 24,布置形式整体呈现L形状,通道的主体为桁架型钢结构。对接通道21与对接门架11进行结构螺接,各旅客通道2与固定廊道地板之间均设置过渡翻板对接,过渡翻板为防滑设计,在过渡翻板端部设置黄色警戒标识,通过对接通道21的过渡翻板地板,实现登船桥与固定廊道的无障碍行走。顺岸伸缩通道22为可伸缩式内外套接通道,其内通道与对接门架11的顶部通过铰支座连接,升降通道23与升降门架11内的陆侧升降平台41连接,一侧连接顺岸伸缩通道22,一侧连接垂岸伸缩通道M,通过陆侧升降平台41的升降机构实现升降通道的升降动作。垂岸伸缩通道M为可伸缩内外套接通道,垂岸伸缩通道M的外通道一端与升降门架11的陆侧升降平台41通过铰接机构连接,一端与升降门架11的海侧升降平台42通过滑铰机构连接,通过对接门架11与升降门架12的相对独立动作实现顺岸伸缩通道22的伸长或者缩短动作,通过海陆两侧升降平台的同时升降动作实现垂岸通道的升降,通过海陆两侧升降平台的单独动作实现垂岸通道的坡度调节,顺岸伸缩通道22靠近于码头廊道布置。内通道通过液压油缸驱动实现伸出或者缩回。旅客通道2顶部结构为不积水设计,旅客通道2内设置天花板、防滑地板、两侧壁双层防辐射透明夹胶安全玻璃、前后排水结构、通道内部照明系统、通道伸缩滚轮结构、电缆输送机构等,旅客通道2在结构设置上具有防水防尘等密封措施,保证雨水、风沙不会侵入廊道内部。各旅客通道2之间连接段均设置有柔性连接装置,旅客通道2地板之间均设置过渡区,垂岸伸缩通道M的接船口 3与对接通道接廊道口均设置操纵台和伸缩式雨阳遮蓬,通过伸缩式雨阳遮蓬连接相对运动的各个通道,伸缩式雨阳遮蓬材质为阻燃材料。接船口 3设置在垂岸伸缩通道M的前端部位,并活动式的与客舱口实现对接,接船口 3的控制台设置在接船口 3的安全玻璃后面,操作人员可以在此操作登船桥的所有动作;接船口 3中间设置伸缩式接船渡板31,用于连接接船口和邮轮地板;接船口 3在垂岸伸缩通道M的带动下,接船口 3跟随垂岸伸缩通道M前后伸缩,并能随活动通道在大车行走和海测升降机构的驱动下,横向、上下运动,实现以最合适高度和水平位置与邮轮旅客舱口实现对接。可伸缩的内通道与外通道地板之间设置过渡区,为一段相对于廊道地面下倾防滑板,防滑板一端铰接固定在内通道上,另一端相对于外通道高度可调节以防止内外通道相对运动时防滑板与外通道地板的摩擦。在垂岸伸缩通道M的接船口 3与对接通道接廊道口均设有操作台。在垂岸伸缩通道M的接船口 3和对接通道接廊道口均设有伸缩式雨阳遮蓬。L型旅客登船桥可整体沿码头前沿移动,通过安装于对接门架11上固定标高的廊道对接通道21与后部固定廊道对接,前部通过安装于升降门架12可升降的接船口 3与船舶浮动对接。升降平台4是承载旅客通道上升、下降的主要承载和导向构件,分为陆侧升降平台41与海侧升降平台42,其底部均采用箱型梁结构形式,上部框架均由型钢焊接而成,升降平台4的底部设置升降机构5,升降平台4的上、下端部均装有导轮机构,升降平台4利用导轮与门腿导轨,对其自身形成前后、左右、水平定位功能和垂直导向。升降机构5在海侧升降平台41和陆侧升降平台42下各设置一套,用以旅客通道的升降和通道坡度调整。行走机构6分为对接门架行走机构与升降门架行走机构两部分,分别驱动对接门架与升降门架实现相对独立动作或者同步动作。登船桥上还设置有用于供电、照明和警示的电气系统1以及液压系统7,空调系统 8,安全辅助措施13和应急撤离装置14。液压系统7主要用来实现登船桥通道伸缩和渡板的伸缩。为保证登船桥接船时廊道内舒适性,登船桥设置有空调系统8。共设置三套吸顶式室内空调装置,分别设置在廊道对接通道前端顶部、升降转折通道、垂岸通道接船口顶部。 空调室内机为内藏吸顶式,室外机相应布置在各通道的外侧。 控制系统9由操作台、电气柜和监控系统等组成,控制系统9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控制。电气系统1包括供电系统和照明系统,供电系统在码头前沿轨道边大车行走范围居中处设有配电箱,通过铺设在轨道旁电缆沟的电缆和上机电缆卷筒供电;旅客通道内部均设有日光色节能型灯、即时启动荧光灯提供照明。在对接门架门腿与升降门架门腿的外侧安装泛光灯,用于行走轨道及码头照明;在对接门架与升降门架的内侧横梁上安装泛光灯,用于码头地面及设备本身照明。接船平台顶部设置红色闪光灯,接通电源后,该灯即开始闪亮,对外界发出警告。 在行走机构动作时行走报警灯发出声光报警。登船桥具有升降平台极限位置限位保护、旅客通道坡度限位保护、通道伸缩保护和渡板机构伸缩限位保护等多种安全保护措施13。应急撤离装置14在登船桥断电或液压系统出现故障情况下,可利用备用手动液压泵收回伸缩通道和接船渡板,以便登船桥接船渡板安全撤离邮轮。
权利要求
1.一种L型旅客登船桥,主要由门架结构(1),旅客通道0),接船口(3),升降平台 G),升降机构(5),行走机构(6),液压系统(7),空调系统(8),控制系统(9),电气系统(10),安全辅助措施(13)和应急撤离装置(14)组成,其特征在于门架结构⑴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对接门架(11)和升降门架(12),门架结构(1)底部设置由对接门架行走机构(61)和升降门架行走机构(62)组成的行走机构(6);旅客通道(2)分为廊道对接通道 (21)、顺岸伸缩通道(22)、升降通道和垂岸伸缩通道(M),布置形式整体呈现L形状, 旅客通道(2)通道的主要承力结构为桁架型钢结构,对接通道通过高强度螺栓与对接门架(11)进行结构螺接,顺岸伸缩通道02)其内通道与对接门架(11)的顶部通过铰支座连接,升降通道通过螺栓与升降门架(1 内的路侧升降平台Gl)连接,一侧连接顺岸伸缩通道(22),一侧连接垂岸伸缩通道(M),垂岸伸缩通道04)的外通道一端与升降平台0 通过滑铰机构连接;接船口( 设置在垂岸伸缩通道04)的前端部位,接船口(3) 的控制台设置在接船口(3)的安全玻璃后面,并设置伸缩式接船渡板(31);升降平台(4) 分为陆侧升降平台Gl)与海侧升降平台(42),升降平台的底部设置升降机构(5),升降平台(4)通过导轮和门腿导轨运行;登船桥上还设置有用于供电、照明和警示的电气系统(1)以及液压系统(7),空调系统(8),安全辅助措施(13)和应急撤离装置(14),均由控制系统(9)通过可编程控制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旅客壁船桥,其特征在于旅客通道( 侧壁由双层防辐射透明夹胶安全玻璃组成密闭通道,通道之间连接段均设置有柔性连接装置,旅客通道(2) 台阶处、地板之间均设置斜坡过渡段,垂岸伸缩通道04)的接船口( 与对接通道接廊道口均设置操纵台和伸缩式雨阳遮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旅客登船桥,其特征在于L型旅客登船桥可整体沿码头前沿移动,通过安装于对接门架(11)上固定标高的廊道对接通道与后部固定廊道对接,前部通过安装于升降门架(12)可升降的接船口(3)与船舶浮动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旅客登船桥,其特征在于门架结构(1)中的对接门架(11)和升降门架(1 整体一起移动或独立移动。
全文摘要
一种L型旅客登船桥,主要由门架结构(1),旅客通道(2),接船口(3),升降平台(4),升降机构(5),行走机构(6),液压系统(7),空调系统(8),控制系统(9),电气系统(10),安全辅助措施(11)和应急撤离装置(12)组成,其中的门架结构(1)分为对接门架(11)和升降门架(12),旅客通道(2)分为廊道对接通道(21)、顺岸伸缩通道(22)、升降通道(23)和垂岸伸缩通道(24),接船口(3)设置在垂岸伸缩通道(24)的前端部位,升降平台(4)分为陆侧升降平台(41)与海侧升降平台(42),登船桥上还设置有供电、照明灯系统。本发明结构紧凑,组成合理,结构运行协调顺畅,使用维护和修理简易。
文档编号B63B27/14GK102310928SQ20101021911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日
发明者冯健理, 周家海, 姜永生, 宁伟婷, 朱嵘, 李春, 杨立文, 浦利国, 胡思唐, 谢岗, 赵宪花, 陈庆为, 韦树宝, 黄国庆 申请人: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