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发电卫星定位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3337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上救生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发电卫星定位救生圈。



背景技术:

水上救助装置是装设在船舶上的一种救助装置,当船舶出现需要救助的情况时,内置卫星导航定位的水上救助装置通过与卫星进行数据交互,获取其当时的经纬度数据,来进行定位,然后以此经纬度数据向救援设备,如船舶或直升飞机发射求助信号。

通过接收来自水上救助装置发出的信号,可确定其所在位置从而实现成功救援。但是,水上救助装置由于内置卫星导航定位,结构复杂、成本高及体积大,通常只能装设在船舶上,而海上环境复杂,特别是遇到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船员一旦被迫与船舶分离,获救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且该种方式发送的求助信号在水中传播容易出现发送失败的情形,使得救援设备因接收不到位置数据而导致搜索失败,船员的体力有限,在水中也难以独立支撑,而普通的救生圈并没有定位的功能,而且定位装置需要耗电,难以持久工作,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发电卫星定位救生圈,进行卫星定位求救信号发射,延长求救工作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发电卫星定位救生圈,包括:救生圈壳体、太阳能蓄电池和卫星定位信号发射装置,所述太阳能蓄电池和卫星定位信号发射装置对称设置在救生圈壳体中的两侧,所述救生圈壳体包括反光底部壳体和透明顶部壳体,所述透明顶部壳体设置在反光底部壳体上而组成空心环状结构的救生圈结构,所述透明顶部壳体为透明塑料壳体。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蓄电池和卫星定位信号发射装置线性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救生圈壳体上方设置有与卫星定位信号发射装置线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为防水开关。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底部壳体和透明顶部壳体的截面分别为半圆形,所述反光底部壳体顶部开口上设置有两圈指向透明顶部壳体的防水凸筋,所述透明顶部壳体的底部开口上设置有两圈与防水凸筋对应的嵌入凹槽,所述嵌入凹槽内设置有防水密封胶。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底部壳体内凹面设置有反光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自发电卫星定位救生圈,船员在水中可以钻入救生圈壳体内漂浮,节省体力,并操作控制器,使得太阳能蓄电池为卫星定位信号发射装置供电,并发出求救信号,太阳能蓄电池可以在白天吸收太阳光存储电能,有利于卫星定位信号发射装置的持续工作,提升获救的可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自发电卫星定位救生圈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自发电卫星定位救生圈,包括:救生圈壳体、太阳能蓄电池3和卫星定位信号发射装置4,所述太阳能蓄电池3和卫星定位信号发射装置4对称设置在救生圈壳体中的两侧,所述救生圈壳体包括反光底部壳体1和透明顶部壳体2,所述透明顶部壳体2设置在反光底部壳体1上而组成空心环状结构的救生圈结构,所述透明顶部壳体2为透明塑料壳体,可以使得阳光透光透明顶部壳体2而照射在太阳能蓄电池3表面,提升太阳能蓄电池3的工作效率。

所述太阳能蓄电池3和卫星定位信号发射装置4线性连接,使得太阳能蓄电池3为卫星定位信号发射装置4供电,方便卫星定位信号发射装置4的持续工作。

所述救生圈壳体上方设置有与卫星定位信号发射装置4线性连接的控制器5,控制器5可以控制卫星定位信号发射装置4的工作,发生卫星定位信号进行求救,所述控制器5为防水开关,水上使用的安全性高。

所述反光底部壳体1和透明顶部壳体2的截面分别为半圆形,所述反光底部壳体1顶部开口上设置有两圈指向透明顶部壳体2的防水凸筋11,所述透明顶部壳体2的底部开口上设置有两圈与防水凸筋11对应的嵌入凹槽21,配合紧密,所述嵌入凹槽21内设置有防水密封胶,避免进水,提升水中使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所述反光底部壳体1内凹面设置有反光膜,反光膜使得其表面光线反射到上方,提升太阳能蓄电池3的发电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指出的一种自发电卫星定位救生圈,操作灵活,电力持久,方便了落水者的自救和求救,大大延长了自救和求救的时间,增加获救的概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