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折角线型的V型船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5021阅读:3678来源:国知局
带折角线型的V型船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折角线型的V型船底。



背景技术:

V型船底的船舶类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这种产品的船底呈V字形,破浪性好,能有效地减少水对船底的阻力,提高船的航速。这种船底虽然速度提高了,但是船在高速运动中,水花会顺着船底向甲板方向运动,容易溅到乘客,转弯时容易发生惯性横移,影响船体稳定性,另外,船在静止状态下会由于船左右两侧负载不同会发生大角度倾斜,倾覆的可能性高,带给了乘客不安全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折角线型的V型船底,本实用新型除了继承V型船底可以提高航速的优点外,在静止状态下,能减小由于船左右两侧负载不同而导致大角度倾斜的现象,航行时,也能起到减小水花飞溅到甲板的现象,转弯时,还可以减小横移现象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其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折角线型的V型船底,包括V型的船底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船底主体底部的龙骨和沿所述船底主体高度方向连续连续设置多个折角线型的台阶部。

优选地,所述龙骨设置在所述船底主体中后部,与所述船底主体一体成型,顶端面为菱形或纺锤形。

优选地,沿所述船底主体从船首到船尾的V角对应于船体侧表面慢慢变缓;沿所述船底主体高度方向,每个所述台阶部水平倾斜角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使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折角线型的V型船底,包括V型的船底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船底主体底部的龙骨和沿所述船底主体高度方向连续设置的多个台阶部。

所述龙骨设置在所述船底主体中后部,与所述船底主体一体成型,顶端面为菱形或纺锤形。运动时船首会往上翘起,在转弯时容易发生横移,船中后部所述龙骨稍稍突出,在运动时能增大水体摩擦,降低船舶转弯时发生横移的影响,提高了中后部船体的稳定。

沿所述船底主体从船首到船尾的V角对应于船体侧表面慢慢变缓;沿所述船底主体高度方向,每个所述台阶部水平倾斜角逐渐减小。船体运动时,水花会顺着船底向甲板方向运动,受到所述台阶部阻挡而改变运动方向,原来的向上运动变为向下运动,防止了浪花飞溅到甲板上;船首至船尾V角慢慢变缓,阻挡水花面积变大,同时因为与水接触面积变大,船体的稳定性更高,减小了由于两侧负载不同而导致大角度倾斜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带折角线型的V型船底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带折角线型的V型船底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带折角线型的V型船底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带折角线型的V型船底,包括V型的船底主体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船底主体10底部的龙骨200和沿所述船底主体高度方向连续设置多个折角线型的台阶部100,包括第一台阶部110,第二台阶部120,第三台阶部130,第四台阶部140,第五台阶部150,台阶部从船首至船尾V角慢慢变缓,

所述龙骨200设置在所述船底主体10中后部,与所述船底主体10一体成型,顶端面为菱形或纺锤形。穿在载重航行时,重心后移,船中后部所述龙骨200稍稍突出,运动时与水体摩擦增大,降低船舶转弯时发生惯性横移的影响,提高了船体的稳定性。

沿所述船底主体10高度方向,每个所述台阶100部水平倾斜角逐渐减小。如图1所示,水平倾斜角α1、α2、α3角度较大,台阶部较大,有利于增大与水面的接触面积,α4、α5在所述船底主体10上端部分,角度比α1、α2、α3小,主要是阻挡向上攀爬的水花。船航行时水花会顺着船底向甲板方向运动,受到所述台阶部100阻挡而改变运动方向,台阶部倾斜角α1、α2、α3、α4、α5的设置,使得原来的向上运动变为水平和向下运动,防止了浪花飞溅到甲板上;沿所述船底主体10从船首到船尾的V角对应于船体侧表面慢慢变缓;阻挡水花面积变大,同时因为与水接触面积变大,船体的稳定性更高,减小了由于两侧负载不同而导致大角度倾斜的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