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意外脱缆的缆钩锁紧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137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意外脱缆的缆钩锁紧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泊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意外脱缆的缆钩锁紧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当船舶停靠在码头时,船员会将缆绳拴在码头上的系缆柱上,从而使得船舶停靠平稳不会漂走。特别是在大型的油品石化码头,即要求拴的紧固又希望在紧急情况时能及时脱开,在操作人员少而风浪大现场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安全的带缆及迅速脱缆有效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

快速脱缆钩是一种用于船舶快速系缆、脱缆的装置,同时还大大减少了码头引缆、系缆、脱缆的工作量,增强了安全与可靠性,逐渐取代传统的系缆柱等系缆、绞缆装置。

而目前世界上的脱缆钩主流设计都有带释放杆的锁紧结构,已达到方便手动脱缆的功能;同时几乎所有的快速脱缆钩供应商的锁紧机构又没有设计防止释放杆误操作的安全机构,有易造成快速脱缆钩误操作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可能造成系泊的油轮因失去缆绳的约束而自由漂浮造成损坏等重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意外脱缆的缆钩锁紧释放装置,能够确保平时对锁紧机构里的释放杆进行锁紧,同时在明确需要脱缆时对锁紧机构的释放杆进行解锁,可以有效防止因快速脱缆钩误操作脱缆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且与脱缆装置原有的锁紧机构不干涉,同时又互相配合兼容,改造成本低,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意外脱缆的缆钩锁紧释放装置,包括缆钩、钩臂框架以及带有释放杆的锁紧机构,该装置还包括U型锁和挂环,所述U型锁倒扣于钩臂框架上,使得U型锁在钩臂框架内侧的一端套在释放杆上,U型锁在钩臂框架外侧的一端挂环上,所述挂环固定在钩臂框架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挂环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在钩臂框架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释放杆、连动体及杠杆梁,其中连动体上方扣紧杠杆梁前端,杠杆梁末端锁紧缆钩尾端,所述释放杆底部能够触碰连动体使得杠杆梁解锁,从而使缆钩解锁。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在杠杆梁上方的钩臂框架之间设有弹性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缆钩尾端压在杠杆梁下方锁紧,所述连动体顶部通过滚轮与杠杆梁长端扣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装置中U型锁在钩臂框架内侧的一端套在释放杆上方,U型锁在钩臂框架外侧的另一端套在挂环上,从而利用U型锁限制了释放杆的旋转运动,达到防止意外脱缆的目的;而且手动脱缆过程中,只需要拔出U型锁,将U型锁在钩臂框架内侧的一端旋转到钩臂框架的外侧,即使释放杆解锁,此时扳动释放杆能够使得锁紧机构解锁,达到安全脱缆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既能防止意外脱缆,同时又能增加脱缆过程的安全系数。

(2)该装置中防止意外脱缆的缆钩锁紧释放结构与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快速脱落钩原有的锁紧机构不干涉,同时又互相配合兼容,操作方便,可以对老式的锁紧机构加以改进,从而使很多老式的没有此防意外脱缆功能的脱缆钩升级此配置,充分达到完全避免因快速脱缆钩误操作脱缆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能够防意外脱缆的缆钩锁紧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缆钩,2—U型锁,3—挂环,4—钩臂框架,5—释放杆,6—杠杆梁,7—连动体,8—弹性体,9—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防意外脱缆的缆钩锁紧释放装置,包括缆钩1、钩臂框架4以及带有释放杆5的锁紧机构,该装置还包括U型锁2和挂环3,所述U型锁2倒扣于钩臂框架4上,使得U型锁2在钩臂框架4内侧的一端套在释放杆5上,U型锁2在钩臂框架4外侧的一端挂环3上,所述挂环3固定在钩臂框架4的外侧。

在本实例中,所述挂环3通过焊接(此处亦能通过螺栓连接的形式)固定在钩臂框架4外侧。

在本实例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释放杆5、连动体7及杠杆梁6,其中连动体7上方扣紧杠杆梁6前端,杠杆梁6末端锁紧缆钩1尾端,所述释放杆5底部能够触碰连动体7使得杠杆梁6解锁,从而使缆钩1解锁。

在本实例中,所述在杠杆梁6上方的钩臂框架4之间设有弹性体8。通过设置弹性体2,避免锁紧机构的杠杆梁6长期碰撞到钩臂框架4导致损毁。

在本实例中,所述缆钩1尾端压在杠杆梁6下方锁紧,所述连动体7顶部通过滚轮9与杠杆梁6长端扣紧。通过滚轮9与杠杆梁6的滚动连接形式,减少脱缆的过程中的滑动摩擦,使得脱缆的过程更为平滑。

基于上述,该装置中U型锁2在钩臂框架4内侧的一端套在释放杆5上方,U型锁2在钩臂框架4外侧的另一端套在挂环3上,从而利用U型锁2限制了释放杆5的旋转运动,达到防止意外脱缆的目的;而且手动脱缆过程中,只需要拔出U型锁2,将U型锁2在钩臂框架4内侧的一端旋转到钩臂框架4的外侧,即使释放杆5解锁,此时扳动释放杆5能够使得锁紧机构解锁,达到安全脱缆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既能防止意外脱缆,同时又能增加脱缆过程的安全系数。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