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集液功能的液货舱围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4543发布日期:2019-02-10 14:1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具有集液功能的液货舱围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液货舱围护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化气船舶的液货舱围护系统。



背景技术:

液化气船用于运输液化气货物,液化气的温度非常低,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液化气发生泄漏而泄漏到船体上,就会使得船体局部区域的温度降低而影响船体钢板的强度,对于行驶在大海上的轮船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因此,需要对液货舱进行围护,防止泄漏出来的液化气直接流到船体上。现有技术中的液货舱围护系统结构较为复杂,而且不能对泄漏的液化气较好地收集和储存,液化气具有泄漏到船体上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液货舱围护系统,能够方便地收集泄漏液体并储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液货舱围护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集液功能的液货舱围护系统,包括包裹在液货舱外侧壁外侧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外侧包覆有密封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液货舱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而形成泄漏通道;所述保温层的底部包括由多个第一“凸”字形保温板拼接而成的内保温层,以及由多个第二“凸”字形保温板拼接而成的外保温层;第一“凸”字形保温板具有第一凸头,第二“凸”字形保温板具有第二凸头,第一“凸”字形保温板具有第一凸头的表面与第二“凸”字形保温板具有第二凸头的表面相对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头之间形成第一卡槽,相邻的两个第二凸头之间形成第二卡槽,每个第一凸头卡在一个第二卡槽中,每个第二凸头卡在一个第一卡槽中;组成所述内保温层底部的其中一块或多块第一“凸”字形保温板的上表面具有集液凹坑,集液凹坑的底面连接有一根导液管,导液管向下依次穿过内保温层、外保温层和密封层并连接到设置在密封层下方的储液容器中。

优选地,在内保温层底部的四个边角位置附近分别设置有一块具有集液凹坑的第一“凸”字形保温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头抵在第二卡槽的槽底,所述第二凸头抵在第一卡槽的槽底。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头的两侧与第二凹槽的侧壁之间具有10~15毫米的第一间隙,第一间隙中填充有弹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弹性材料为玻璃棉。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字形保温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凸头两侧的第一翼板,第一翼板与其相对的第二凸头之间通过螺柱连接。

更为优选地,所述液货舱外侧壁上设有多个支承垫片,所述螺柱连接在支承垫片上。

更为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第一翼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中填充有弹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密封层由铝箔制成。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液货舱围护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液货舱围护系统中,保温层包括内保温层和外保温层,这样的保温效果较好,防止液货舱中的液货温度影响船体温度而造成船体局部温度过低,在组成所述内保温层底部的其中一块或多块第一“凸”字形保温板的上表面具有集液凹坑,当有液货从液货舱中泄漏至泄漏通道中时,泄漏的液货会汇集到集液凹坑中,并由导液管流入到储液容器中。这样,泄漏的液货不会直接流到船体上而造成船体局部温度过低并影响船体钢板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液货舱围护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图1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内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外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液货舱及储液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液货舱

2保温层

3内保温层

4外保温层

5密封层

6泄漏通道

7第一“凸”字形保温板

8第一凸头

9第一翼板

10第一卡槽

11集液凹坑

12第二“凸”字形保温板

13第二凸头

14第二翼板

15第二卡槽

16导液管

17第一间隙

18第二间隙

19弹性材料

20螺柱

21支承垫片

22船体

23强结构件

24储液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集液功能的液货舱围护系统,包括包裹在液货舱1外侧壁外侧的保温层2,所述保温层2的外侧包覆有密封层5;所述保温层2与所述液货舱1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而形成泄漏通道6;所述保温层2的底部包括由多个第一“凸”字形保温板7拼接而成的内保温层3,以及由多个第二“凸”字形保温板12拼接而成的外保温层4;第一“凸”字形保温板7具有第一凸头8,第二“凸”字形保温板12具有第二凸头13,第一“凸”字形保温板7具有第一凸头8的表面与第二“凸”字形保温板12具有第二凸头13的表面相对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头8之间形成第一卡槽10,相邻的两个第二凸头13之间形成第二卡槽15,每个第一凸头8卡在一个第二卡槽15中,每个第二凸头13卡在一个第一卡槽10中;组成所述内保温层3底部的其中一块或多块第一“凸”字形保温板7的上表面具有集液凹坑11,集液凹坑11的底面连接有一根导液管16,导液管16向下依次穿过内保温层3、外保温层4和密封层5并连接到设置在密封层5下方的储液容器24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液货舱1围护系统中,保温层2包括内保温层3和外保温层4,这样的保温效果较好,防止液货舱1中的液货温度影响船体22温度而造成船体22局部温度过低,在组成所述内保温层3底部的其中一块或多块第一“凸”字形保温板7的上表面具有集液凹坑11,当有液货从液货舱1中泄漏至泄漏通道6中时,泄漏的液货会汇集到集液凹坑11中,并由导液管16流入到储液容器24中。这样,泄漏的液货不会直接流到船体22上而造成船体22局部温度过低并影响船体22钢板的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液货舱1围护系统中,所述保温层2由内保温层3和外保温层4组成,而内保温层3和外保温层4均由“凸”字形的保温板组成,组成内保温层3的各第一“凸”字形保温板7与组成外保温层4的第二“凸”字形保温板12相互卡合,如图4所示,第一“凸”字形保温板7的第一凸头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翼板9,相邻的两个第一翼板9及与该两个第一翼板9相连的第一凸头8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一卡槽10,如图5所示,第二“凸”字形保温板12的第二凸头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翼板14,相邻的两个第二翼板14及与该两个第二翼板14相连的第二凸头13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二卡槽15。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凸头8抵在第二卡槽15的槽底,所述第二凸头13抵在第一卡槽10的槽底。当保温层2发生热胀冷缩时,内保温层3和外保温层4之间可以发生微量的偏移,这样可以减少保温层2的内应力。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凸头8的两侧与第二凹槽的侧壁之间具有10~15毫米的第一间隙17,第一间隙17中填充有弹性材料19。这样,当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发生热胀冷缩时,第一间隙17中的弹性材料19能够适应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变形量,从而减少内应力,所述弹性材料19由具有较好隔热性及水密性的材料制成,比如,可以采用玻璃棉或者聚氨酯作为所述弹性材料19。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液货舱1围护系统中,所述保温层2由内保温层3和外保温层4组成,为了便于将内保温层3中的第一“凸”字形保温板7与外保温层4中的第二“凸”字形保温板12连接在一起,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凸”字形保温板7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凸头8两侧的第一翼板9,第一翼板9与其相对的第二凸头13之间通过螺柱20连接。为了便于固定所述螺柱20,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液货舱1外侧壁上设有多个支承垫片21,所述螺柱20连接在支承垫片21上,所述支承垫片21焊接在与液货舱1内的强结构件23对应的位置。如图2和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第一翼板9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8,第二间隙18中填充有弹性材料19。这样,当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字形保温板7发生热胀冷缩而产生横向的变形时,所述第二间隙18中的弹性材料19能够适应所述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字形保温板7产生的变形量。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液货舱1围护系统中,为了防止保温层2中进入水分和空气而腐蚀所述保温层2材料,保温层2的外侧包裹有密封层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层5由铝箔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在内保温层3底部的四个边角位置附近分别设置有一块具有集液凹坑11的第一“凸”字形保温板7。这样,如果液货舱1中有液货泄漏,则泄漏的液货会流到内保温层3底部的四个边角位置集液凹坑11中并由导液管16排出至储液容器24中。一般地,储液容器需要能够储存15天时间的任何预计泄漏的液货。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导流功能的液货舱围护系统能够方便地收集泄漏液体并储存,从而防止泄漏的液货直接流到船体上而造成船体局部温度过低并影响船体钢板的强度,提高液化气船舶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