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8215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中间连接艇翼连接两个飞艇组合而成的新型飞行器。
技术背景[0002]目前,众所周知的单体飞艇是由艇囊、副气囊、尾翼、吊舱和发动机等组成, 单纯依靠艇囊浮力和发动机的推力实现控制飞行。但是,当飞艇载荷增加时,需要增加 飞艇艇囊的体积来增加浮力。为了增加浮升力,飞艇艇囊的体积必须增大。如果是单 艇,提供相同浮力增大艇囊体积,必须采用强度要求很高的飞艇艇囊材料。大的艇囊表 面积和使用高强度材料的要求,使单体飞艇的成本呈数量级的急剧增加。发明内容[0003]为了克服单艇艇囊由于体积的增大而带来成本成数量级的急剧增加,本实用新 型提供一种将两个体积较小的单体飞艇用前后两个连接翼连接起来的组合双体无人驾驶 飞艇。[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0005]一种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第一单艇和第二单艇,所 述第一单艇包括第一艇囊,所述第二单艇包括第二艇囊,所述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还 包括主连接翼和副连接翼;所述主连接翼的一端与第一艇囊的中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 二艇囊的中部连接;所述副连接翼的一端与第一艇囊的尾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艇囊 的尾部连接。[0006]上述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单艇上的自动驾驶仪以及第一艇 囊头部内侧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正对着第二艇囊头部内侧;所述激 光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一艇囊和第二艇囊之间的相对攻角;所述自动驾驶仪根据测量 到的攻角差控制攻角的大小。[0007]上述第一艇囊和第二艇囊之间、第一艇囊和主连接翼之间、第二艇囊和主连接 翼之间、第一艇囊和副连接翼之间和/或第二艇囊和副连接翼之间设置有尼龙索具,所 述索具两端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一艇囊、第二艇囊艇囊、主连接翼、副连接翼的外表面 相应设置有挂钩环。[0008]上述主连接翼为中空蒙皮框架结构,所述主连接翼的蒙皮与第一艇囊和第二艇 囊之间通过采用尼龙搭扣方式固连。[0009]上述副连接翼为中空蒙皮框架结构,所述副连接翼的蒙皮与第一艇囊和第二艇 囊之间通过采用尼龙搭扣方式连接。[0010]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0011]1、本实用新型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设置两个连接翼,其中主连接翼采用中 空蒙皮框架结构可以有效增强结构刚性、加强两个单艇之间的稳定性。[0012]2、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在两个单艇之间直接设置多组十字交叉索具,这些索具可约束两个艇囊相对移动的距离。[0013]3、本实用新型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还设置了激光位移传感器以及自动驾驶 仪,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两个艇囊之间的“相对攻角”,当测量到攻角差后,控制飞 艇尾翼上的升降舵和矢量推进装置产生校正力,从而消除或者将攻角差控制在适当的范 围内。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5]其中1-第一艇囊,2-第二艇囊,3-主连接翼,4-副连接翼,5-索具,6_激 光位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实用新型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包括第一单艇、第二单艇、主连接翼3和 副连接翼4,其中第一单艇由第一艇囊1、副气囊、尾翼、吊舱和发动机等组成,第二单 艇由第二艇囊2、副气囊、尾翼、吊舱和发动机等组成,主连接翼的一端与第一艇囊的 中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艇囊的中部连接;副连接翼的一端与第一艇囊的尾部连接, 其另一端与第二艇囊的尾部连接;主连接翼为中空蒙皮框架结构,主连接翼与第一艇囊 之间以及主连接翼与第二艇囊之间均通过采用尼龙搭扣方式固连;如有必要,副连接翼 也可采用中空蒙皮框架结构。为了保证飞行安全,在第一单艇上安装自动驾驶仪,同时 在第一艇囊头部内侧安装一个用于测量第一艇囊和第二艇囊之间的相对攻角的激光位移 传感器6,该激光位移传感器正对着第二艇囊头部内侧;则自动驾驶仪根据激光位移传 感器测量到的攻角差来控制攻角的大小;为了保证飞行安全,还可在第一艇囊、第二艇 囊、主连接翼和副连接翼之间相互设置尼龙索具5,索具两端设置有挂钩,第一艇囊、第 二艇囊艇囊、主连接翼、副连接翼的外表面相应设置有挂钩环;索具可设置成一字连接 方式,也可设置成十字交叉连接方式。[0017]本实用新型原理[0018]本实用新型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不是简单将两条独立的飞艇连接起来,为了 防止两条飞艇间的相对“扭动”,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保证双体飞艇的飞行安全[0019]1、设置了前后两个连接翼,且主连接翼采用抗扭的中空蒙皮框架结构,可以有 效增强结构刚性;[0020]2、设置了直接连接飞艇艇囊和连接翼的多组十字交叉索具,这些索具可约束两 个艇囊相对移动的距离。[0021]3、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两个艇囊之间的“相对攻角”,当测量到攻角差后, 自动驾驶仪控制飞艇尾翼上的升降舵和矢量推进装置产生校正力,从而消除或者将攻角 差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0022]组合双体飞艇的主连接翼的位置,可根据是否在连接翼上承载载荷而前后移 动。最终要使前后两个连接翼和载荷三部分重量的合力,也就是重心要与飞艇的浮力中 心在飞艇艇体Y轴的方向上在一条直线上。连接两条飞艇的前后两个“连接翼”实际上 起着飞机机翼和尾翼的作用,一方面帮助控制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飞行姿态,另一方面主连接翼是一个巨大的机翼,这个机翼可以产生很大的“动升力”,当双体组合飞艇 在有前飞的速度的时候,主连接翼根据采用翼型的不同,最多会产生接近飞艇静轻同样 的升力,也就是说主连接翼可以使飞艇的载重比单纯靠飞艇氦气产生的升力能负载的载 重重一倍。所以说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飞艇布局形式。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单艇和第二单艇,所述第一 单艇包括第一艇囊,所述第二单艇包括第二艇囊,所述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还包括主 连接翼和副连接翼;所述主连接翼的一端与第一艇囊的中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艇囊 的中部连接;所述副连接翼的一端与第一艇囊的尾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艇囊的尾部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双体无 人驾驶飞艇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单艇上的自动驾驶仪以及第一艇囊头部内侧的激光位移传 感器,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正对着第二艇囊头部内侧;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第 一艇囊和第二艇囊之间的相对攻角;所述自动驾驶仪根据测量到的攻角差控制攻角的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艇囊和 第二艇囊之间、第一艇囊和主连接翼之间、第二艇囊和主连接翼之间、第一艇囊和副连 接翼之间和/或第二艇囊和副连接翼之间设置有尼龙索具,所述索具两端设置有挂钩, 所述第一艇囊、第二艇囊艇囊、主连接翼、副连接翼的外表面相应设置有挂钩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连接翼为中 空蒙皮框架结构,所述主连接翼的蒙皮与第一艇囊和第二艇囊之间通过采用尼龙搭扣方 式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连接翼为中 空蒙皮框架结构,所述副连接翼的蒙皮与第一艇囊和第二艇囊之间通过采用尼龙搭扣方 式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包括第一单艇和第二单艇,第一单艇包括第一艇囊,所述第二单艇包括第二艇囊,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还包括主连接翼和副连接翼;主连接翼的一端与第一艇囊的中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艇囊的中部连接;副连接翼的一端与第一艇囊的尾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艇囊的尾部连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单艇艇囊由于体积的增大而带来成本成数量级的急剧增加,其提供一种将两个体积较小的单体飞艇用前后两个连接翼连接起来的组合双体无人驾驶飞艇。
文档编号B64B1/06GK201800912SQ20092031492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7日
发明者宋霄翔, 王辉 申请人:西安飞亚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