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倾斜机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0790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倾斜机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模领域,尤其涉及穿越机的一体化倾斜机臂。



背景技术:

穿越机是航模三大类—固定翼、直升机、多旋翼中的多旋翼种类。多旋翼飞机以其低门槛易操作的特点,在航拍等运用场景下得到大发展,穿越机便脱胎于航拍运用,以其第一人称视角飞行(又称FPV)的临场感体验,在消费级的航模市场下风靡一时。穿越机有四个电机和四个螺旋桨,分布在四边形的四个角,为飞机的飞行提供动力和姿态控制,由于是四个螺旋桨,因而也叫四旋翼飞机。

一般穿越机都只向前飞行,前飞的过程中,各个螺旋桨桨面前倾一定角度,一般在自稳模式下限制前倾角度最大45°,即在最快速度下,可使得螺旋桨桨面与水平面形成45°,须知,机身倾斜角度越小,迎风面积越小,空气阻力也就越小,而当螺旋桨桨面达到45°时,机身倾斜角度也为45°,该角度较大,因而迎风面积较大,空气阻力也就较大,不利用于穿越机的飞行稳定;

此外,一般穿越机的机臂包括基座、通过卡扣等连接方式与基座固定连接的电机座、固设于所述电机座上的电机,其中所述电机用于驱动螺旋桨,这里各个部件为独立件,需要两两连接,因而组装较为繁琐,浪费人工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倾斜机臂,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化倾斜机臂,包括基座、电机座以及电机,所述电机与螺旋桨连接,所述基座和电机座一体成型形成一整体,且所述电机座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设定角度,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座上,所述电机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该设定角度。

优选的,所述设定角度为0°-15°。

进一步的,所述设定角度为10°。

优选的,所述基座和电机座一体压铸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

1)基座和电机座一体成型形成一整体,简化了组装步骤,浪费人工和时间。

2)电机座与基座形成设定角度,那么电机与基座形成该设定角度,与电机连接的螺旋桨也与基座形成该设定角度,而机臂的基座与机身是平行贴合连接,那么螺旋桨桨面与机身成该设定角度(例如10°,15°),则螺旋桨桨面形成错位设置状态,可以容许螺旋桨有一定的重叠,使得机身纵向尺寸缩小,即整机尺寸缩小,便于携带。

3)电机倾斜安装后,螺旋桨桨面与机身成设定角度,优选10°,在最快速度小,机身只需要倾斜35°,即可使得螺旋桨桨面达到45°,机身倾斜角度越小,迎风面积越小,空气阻力也就越小。

4)由于螺旋桨桨面的错位设计,可以容许螺旋桨有一定的重叠,从而相比同尺寸的其他穿越机,可以装配更大尺寸的螺旋桨,螺旋桨尺寸越大,提供的升力越大,从而续航时间更长,动力更强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和技术要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穿越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穿越机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体化倾斜机臂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体化倾斜机臂,首先,参见图1-2所示,采用一体化倾斜机臂的穿越机,包括机身1、设于机身1下方的电池2、分别设于机身1两端部下方的两一体化倾斜机臂3以及与一体化倾斜机臂3连接的螺旋桨4。其中,机身1与一体化倾斜机臂3可以采用卡扣连接。

参见图3所示,该一体化倾斜机臂3,包括基座31、电机座以及电机,电机与螺旋桨连接,基座31和电机座一体成型形成一整体,电机座与基座31形成设定角度,电机安装在电机座上,电机与基座31形成该设定角度。其中,基座31的主体大致呈U型,且U型主体的两末端向外延伸形成用于设置电机座的安装板311,且电机座与安装板311一体设置。优选的,所述设定角度为0°-15°,进一步的,所述设定角度为10°。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

基座31和电机座一体成型形成一整体,简化了组装步骤,节约时间和人工;

电机座与基座31形成设定角度,电机与基座31形成设定角度,电机连接的螺旋桨也与基座31形成设定角度,而机臂的基座31与机身是平行贴合连接,那么螺旋桨桨面与机身成该设定角度,优选的10°,15°,则螺旋桨桨面形成错位设置状态,可以容许螺旋桨有一定的重叠,使得机身纵向尺寸缩小,即整机尺寸缩小,便于携带;

优选的,电机倾斜安装后,螺旋桨桨面与机身成10°,在最快速度小,机身只需要倾斜35°,即可使得螺旋桨桨面达到45°,机身倾斜角度越小,迎风面积越小,空气阻力也就越小;

由于螺旋桨桨面的错位设计,可以容许螺旋桨有一定的重叠,从而相比同尺寸的其他穿越机,可以装配更大尺寸的螺旋桨,螺旋桨尺寸越大,提供的升力越大,从而续航时间更长,动力更强劲。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所述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