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旋翼电动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1462阅读:9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旋翼电动无人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旋翼电动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等,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测绘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另外,许多模型遥控飞机也被称为无人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使用越来越多,旋翼式无人机是利用旋翼进行升降的飞机,其具有飞行稳定性好等性能优点,但是其起降过程中仍然会产生非常大的震动,这样特别容易对无人机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旋翼电动无人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存在技术问题。

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旋翼电动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身、支架、旋翼、上连接板、下连接板、连接弹簧和减震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无人机机身的侧面,所述旋翼连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相连,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相对设置,且上连接板位于下连接板的上方,所述上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用于嵌入所述无人机机身的底部;所述下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支架,所述减震支架还包括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一端设置有球形旋转件,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所述减震杆的径向开设有横向通孔,所述横向通孔贯穿所述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轴向开设有纵向通孔,所述纵向通孔的一端与所述横向通孔贯通,另一端从所述活塞上穿出。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板的底部开设有旋转凹槽,所述球形旋转件插接在所述旋转凹槽内,并能够在其中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支架的顶部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减震支架的内部开设有减震空腔,所述减震杆穿过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与减震杆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所述球形旋转件露出于所述减震支架,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减震空腔内,并能够在所述减震空腔内移动,所述活塞上设置有阀体,所述阀体用于将活塞一侧的气体排入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支架的横截面由顶至底逐渐增大,呈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支架的底部还设置有吸盘。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一侧至该侧的相对侧依次开设有第一出气腔体、第二出气腔体和第三出气腔体,所述第一出气腔体与该侧贯通,所述第三出气腔体通过开设于相对侧上的出气孔与所述相对侧贯通,所述第二出气腔体内设置有球体,所述第三出气腔体内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与球体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第一出气腔体的直径,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第三出气腔体的直径,同时,所述球体的直径小于第二出气腔体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板的底部边缘均匀地分布有多个减震支架。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旋翼电动无人机通过连接弹簧与减震支架的配合,对无人机机身起到减震效果,从而使无人机在起降过程中的震动降低,减少对无人机造成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这些部件选材简单、结构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而且加工工艺简单、装配容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旋翼电动无人机具有结构更稳定、更牢度的优点,而且成本显著降低,强度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旋翼电动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支架与下连接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连接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杆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支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的剖视图。

图中,1、无人机机身,2、支架,3、旋翼,4、减震杆,41、球形旋转件,42、横向通孔,43、活塞,44、纵向通孔,5、阀体,51、球体,52、支撑弹簧,53、出气孔,54、第一出气腔体,55、第二出气腔体,56、第三出气腔体,6、减震支架,61、轴承,62、减震空腔,63、吸盘,64、连接通孔,7、定位凹槽,8、上连接板,9、下连接板,91、旋转凹槽,10、连接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旋翼电动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多旋翼电动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身1、支架2、旋翼3、上连接板8、下连接板9、连接弹簧10和减震支架6,所述支架2设置于无人机机身1的侧面,所述旋翼3连接于所述支架2上,所述连接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板8、下连接板9相连,所述上连接板8与下连接板9相对设置,且上连接板8位于下连接板9的上方,所述上连接板8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7用于嵌入所述无人机机身1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板9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支架6,当无人机机身1降落到上连接板8上时,无人机机身1的底部嵌入到所述定位凹槽7内,在无人机机身1降落过程中,无人机机身1压住上连接板8,所述连接弹簧8与减震支架6同时对无人机机身1起到减震效果。优选地,所述下连接板9的底部边缘均匀地分布有多个减震支架6,以提高减震效果。可选地,所述连接弹簧8也可以为多个,且均匀地分布在上连接板8和下连接板9之间,以提高减震效果。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支架与下连接板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连接板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杆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支架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所述减震支架6还包括有减震杆4,所述减震杆4的一端设置有球形旋转件41,另一端设置有活塞43,所述减震杆4的径向开设有横向通孔42,所述横向通孔42贯穿所述减震杆4,所述减震杆4的轴向开设有纵向通孔44,所述纵向通孔44的一端与所述横向通孔42贯通,另一端从所述活塞43上穿出。所述下连接板9的底部开设有旋转凹槽91,所述球形旋转件41插接在所述旋转凹槽91内,并能够在其中转动。因此,所述球形旋转件41可以实现减震支架6分别沿着横向和纵向的位置调整,从而提高减震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支架6的顶部开设有连接通孔64,所述减震支架6的内部开设有减震空腔62,所述减震杆4穿过连接通孔64,所述连接通孔64与减震杆4之间通过轴承61相连,所述球形旋转件41露出于所述减震支架6,所述活塞43位于所述减震空腔62内,并能够在所述减震空腔62内移动,所述活塞43上设置有阀体5,所述阀体5用于将活塞43一侧的气体排入另一侧。当无人机机身1压住上连接板8时,减震杆4朝着减震支架6的方向移动,活塞43沿着减震空腔62向下移动,位于活塞43下方的气体通过阀体5进入活塞43的上方,活塞43上方的气体继续通过横向通孔42和纵向通孔44再次进入活塞43的下方,如此循环,直到活塞43两侧的气压平衡为止。因此,所述减震支架6可以对无人机机身1起到非常好的减震缓冲效果。

优选地,所述活塞43上均匀地分布有多个阀体5,以保证气体流动的稳定性,继而保证减震效果。更为优选地,所述减震支架6的横截面由顶至底逐渐增大,呈锥形,以保证减震支架6的支撑稳定性。较佳地,所述减震支架6的底部还设置有吸盘63,当无人机机身1压住上连接板8时,吸盘63可以防止减震支架6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减震支架6的支撑稳定性。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的剖视图。如图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阀体5的一侧至该侧的相对侧依次开设有第一出气腔体54、第二出气腔体55和第三出气腔体56,所述第一出气腔体54与该侧贯通,所述第三出气腔体56通过开设于相对侧上的出气孔53与所述相对侧贯通,所述第二出气腔体55内设置有球体51,所述第三出气腔体56内设置有支撑弹簧52,所述支撑弹簧52与球体51相连。因此,阀体5一侧的气体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出气腔体54、第二出气腔体55、第三出气腔体56和出气孔53进入另一侧,但是由于球体1的阻挡,另一侧的无法进入该侧,从而起到单向排气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球体1的直径大于第一出气腔体54的直径,所述球体1的直径大于第三出气腔体56的直径,所述球体1的直径小于第二出气腔体55的直径,因此,所述球体1只能在第二出气腔体55内往复运动,起到单向排气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旋翼电动无人机通过连接弹簧与减震支架的配合,对无人机机身起到减震效果,从而使无人机在起降过程中的震动降低,减少对无人机造成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这些部件选材简单、结构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而且加工工艺简单、装配容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旋翼电动无人机具有结构更稳定、更牢度的优点,而且成本显著降低,强度显著提高。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