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遮雨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0166阅读:1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遮雨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安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遮雨棚。



背景技术:

目前国外通用的是简易遮雨蓬,如某公务机使用的遮雨蓬,其采用金属杆和布带相结合的模式,重量轻,但是该产品的结构刚度较小,稳定性较差,在大风天气下会来回摆动,极有可能造成遮雨蓬损坏并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遮雨棚,包括支架固定结构、支架支撑结构、支架折叠结构和遮雨布。

支架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机身门框两侧,即机身门框两侧各设有一个支架固定结构,所述支架固定结构包括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下固定杆的顶部设有第一活动接头,上固定杆的顶部和下固定杆通过第一活动接头相铰接,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均与机身门框相固定;所述支架固定结构主要用于遮雨棚与机身连接固定,通过下固定杆和旋转后的上固定杆,可为遮雨棚提供两个固定支点;

支架支撑结构分别设置在机身门框两侧,即机身门框两侧各设有一个支架支撑结构,所述支架支撑结构包括上翻杆和活动杆,上固定杆上设有第二活动接头,上翻杆的底部和上固定杆通过第二活动接头相铰接,上翻杆的顶部设有第三活动接头,上翻杆的顶部和活动杆通过第三活动接头相铰接,活动杆的底部可拆卸的与上固定杆相固定;所述支架支撑结构主要用于在遮雨棚固定之后将遮雨棚撑开,通过上翻杆的旋转使上翻杆与上固定杆之间形成一定角度,而活动杆与上固定杆的固定用于保持角度不变;

支架折叠结构包括前撑杆和后撑杆,前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机身门框两侧的下固定杆的第一活动接头活动连接,后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机身门框两侧的上翻杆的第三活动接头活动连接;所述支架折叠结构主要用于连接机身门框两侧的支架固定结构和支架支撑结构,即前撑杆用于连接机身门框两侧的支架固定结构,后撑杆用于连接机身门框两侧的支架支撑结构;

遮雨布与所述支架固定结构、所述支架支撑结构以及所述支架折叠结构可拆卸地固定,遮雨布用于给支架固定结构、支架支撑结构和支架折叠结构罩上挡雨介质,阻挡雨水。

优选的,前撑杆与第一活动接头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下固定杆在折叠状态下与前撑杆互相平行,后撑杆与第三活动接头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上翻杆在折叠状态下与后撑杆互相平行;即机身门框其中一侧的支架固定结构和支架支撑结构可向机身门框的另一侧旋转,以实现遮雨棚的折叠,将支架固定结构和支架支撑结构收回到与支架折叠结构相平行的位置,在遮雨棚不使用的时候缩小其占用空间。

优选的,下固定杆和上固定杆均通过扭动螺栓固定在机身门框的侧壁上,便于拆装。

优选的,前撑杆和后撑杆的长度相同,机身门框两侧的下固定杆在展开状态下互相平行,即上固定杆、上翻杆、活动杆均在同一平面旋转。

优选的,上固定杆上设有若干个形状相同的凸台,同一上固定杆上的任意相邻凸台之间的距离相同,活动杆的底端为双耳卡口,双耳卡口与凸台相匹配,即卡口通过卡在凸台上来固定活动杆与上固定杆之间的夹角,并通过卡在不同的凸台来调节遮雨棚的松紧程度。

优选的,遮雨布通过魔术贴与所述可折叠遮雨棚中的其他组件相固定,便于拆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遮雨棚,展开后可以对顶面、两侧进行遮雨,折叠后空间占用很小,且遮雨棚内设有多个活动接头,可多方位转动,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机舱口,安装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可折叠遮雨棚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可折叠遮雨棚中的第一活动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可折叠遮雨棚中的第二活动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可折叠遮雨棚中的第三活动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活动杆与上固定杆相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下固定杆与机舱相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可折叠遮雨棚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可折叠遮雨棚的遮雨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扭动螺栓1,下固定杆2,上固定杆3,前撑杆4,后撑杆5,上翻杆6,活动杆7,机身门框10,第一活动接头11,第二活动接头12,第三活动接头13,凸台14,双耳卡口15,遮雨布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遮雨棚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遮雨棚,包括支架固定结构、支架支撑结构、支架折叠结构和遮雨布16。

如图1及图2所示,支架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机身门框10两侧,即机身门框10两侧侧壁各固定有一个支架固定结构,所述支架固定结构包括下固定杆2和上固定杆3,下固定杆2的顶部设有第一活动接头11,上固定杆3的顶部和下固定杆2通过第一活动接头11相铰接,即上固定杆3以其与第一活动接头11的固定点为圆心旋转,且旋转平面与机舱门框侧壁面重合,旋转后可将上固定杆3和下固定杆2的底部与机舱门框侧壁上相应的位置对准,进而固定;

如图6所示,下固定杆2和上固定杆3均通过扭动螺栓1固定在机身门框10的侧壁上;所述支架固定结构主要用于遮雨棚与机身连接固定,通过下固定杆和旋转后的上固定杆,可为遮雨棚提供两个固定支点;

如图1及图3所示,支架支撑结构分别设置在机身门框10两侧,所述支架支撑结构包括上翻杆6和活动杆7,上固定杆3上设有第二活动接头12,上翻杆6的底部和上固定杆3通过第二活动接头12相铰接,即上翻杆6以其与第二活动接头12的固定点为圆心旋转,且旋转平面与机舱门框侧壁面重合,旋转后可展开遮雨棚并使活动杆7与上固定杆3通过卡口结构相固定,用于遮雨布16的安装并保证遮雨棚的稳固性;

如图4所示,上翻杆6的顶部设有第三活动接头13,上翻杆6的顶部和活动杆7通过第三活动接头13相铰接,活动杆7的底部可拆卸的与上固定杆3相固定;所述支架支撑结构主要用于在遮雨棚固定之后将遮雨棚撑开,通过上翻杆的旋转使上翻杆与上固定杆之间形成一定角度,而活动杆与上固定杆的固定用于保持角度不变;

如图5所示,上固定杆3上设有若干个形状相同的凸台14,同一上固定杆3上的任意相邻凸台14之间的间距相同,活动杆7的底端为双耳卡口15,双耳卡口15与凸台14相匹配,即卡口15通过卡在凸台14上来固定活动杆7与上固定杆3之间的夹角,并通过卡在不同的凸台14来适应不同的舱门形状及大小,并可以此调节遮雨棚的松紧程度。

支架折叠结构包括前撑杆4和后撑杆5,前撑杆4的两端分别与机身门框10两侧的下固定杆2的第一活动接头11相铰接,下固定杆2在折叠状态下与前撑杆4互相平行,后撑杆5的两端分别与机身门框10两侧的上翻杆6的第三活动接头13相铰接,上翻杆6在折叠状态下与后撑杆5互相平行,且前撑杆4和后撑杆5的长度相同;所述支架折叠结构主要用于连接机身门框两侧的支架固定结构和支架支撑结构,即前撑杆用于连接机身门框两侧的支架固定结构,后撑杆用于连接机身门框两侧的支架支撑结构;

前撑杆4与第一活动接头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下固定杆2在折叠状态下与前撑杆4互相平行,后撑杆5与第三活动接头1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上翻杆6在折叠状态下与后撑杆5互相平行,前撑杆4和后撑杆5的长度相同,机身门框10两侧的下固定杆2在展开状态下互相平行。

遮雨布16与所述支架固定结构、所述支架支撑结构以及所述支架折叠结构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地固定,本实施例中,遮雨布16的上沿通过魔术贴与后撑杆5相固定,下沿通过魔术贴与前撑杆4相固定,左沿和右沿分别与机身门框10两侧的上翻杆6以及下固定杆2通过魔术贴相固定;遮雨布用于给支架固定结构、支架支撑结构和支架折叠结构罩上挡雨介质,阻挡雨水。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具体实施例:

在展开可折叠遮雨棚时,先转动遮雨棚两侧的第一活动接头11和第三活动接头13,使遮雨棚两侧的支架固定结构和支架支撑结构打开,此时遮雨棚整体呈U字型;

然后将下固定杆2的底端通过扭动螺栓1固定到机身门框10上预先设定好的点上,转动第一活动接头11,使上固定杆3与下固定杆2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再通过扭动螺栓1将上固定杆3的底端固定到机身门框10上预先设定好的另一个点上,以此来将遮雨棚固定在机身门框10上;

然后转动遮雨棚两侧的的第二活动接头12,使上翻杆6与上固定杆3之间形成一定角度,此时后撑杆5与前撑杆4之间有一定距离,通过调节上翻杆6与上固定杆3之间的角度,使后撑杆5和机身门框10两侧的上翻杆6尽量靠近机身门框10,之后将活动杆7底端的双耳卡口15卡在能使后撑杆5最靠近机身门框10的对应的凸台14上,以保证遮雨棚的稳固性;

最后使用魔术贴将遮雨布16固定在遮雨棚上,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为,先将遮雨布16的上沿固定到后撑杆5上,再将遮雨布16的下沿固定到前撑杆4上,此时遮雨棚的顶部已可起到遮雨作用,然后将遮雨布16的左沿和右沿的一部分分别与机身门框10两侧的上翻杆6固定,左沿和右沿的另一部分分别与机身门框10两侧的下固定杆2固定,此时遮雨棚的两侧也可起到遮雨作用,可折叠遮雨棚的安装工作完成。

在拆卸可折叠遮雨棚时,其步骤与安装时相反,先拆下遮雨布16,然后使活动杆7脱离凸台14,并转动活动杆7使其与上翻杆6接近重合,再转动上翻杆6使其与上固定杆3接近重合,此时后撑杆5与前撑杆4也接近重合,之后卸下扭动螺栓1,并转动上固定杆3使其与下固定杆2接近重合,此时遮雨棚呈U字型,最后转动遮雨棚两侧的支架固定结构和支架支撑结构,使其均向遮雨棚的对侧旋转,将遮雨棚折叠成呈钝角三角形,拆卸过程结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