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载重长航时油电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2629阅读:1337来源:国知局
大载重长航时油电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大载重长航时油电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加上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一般无人飞行器仅依靠电动力提供动力,续航时间短、载重量小,无法满足目前无人机在农林植保、物流运输方面的需求;若采用油动力提供动力,螺旋桨提供升力的同时还需要控制方向,降低了螺旋桨的效率。

因此,如何延长飞行器的续航时间、提高飞行器的载重量,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载重长航时油电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以解决现有无人飞行器续航时间短、载重量小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大载重长航时油电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包括:油动机、电动机、螺旋桨A、螺旋桨B、摇臂A、摇臂B、油箱、电池组、起落架、飞行控制系统和机身,其中,油动机通过摇臂A与机身固定连接,螺旋桨A安装在油动机上,用于为飞行器提供升力,电动机通过摇臂B与机身固定连接,螺旋桨B安装在电动机上,用于调整飞行器的姿态,螺旋桨A与螺旋桨B个数相同且交替设置,起落架对称安装在机身的两侧,油箱安装在机身的下方及起落架之间,为油动机供油,电池组安装在油箱与机身之间,为电动机供电,飞行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油动机和电动机的工作状态。

优选,所述飞行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接的螺旋桨转速传感器、飞行速度记录仪、油动机油门控制器和电动机控制器。

进一步优选,所述油动机与电池组连接,用于为电池组供电。

进一步优选,所述螺旋桨A与螺旋桨B均为4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载重长航时油电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飞行器,通过油动机和螺旋桨A为飞行器提供升力,通过电动机和螺旋桨B调整飞行器的姿态,大大提高了螺旋桨的效率,通过将油动力与电动力结合,可延长飞行器的续航时间、提高飞行器的载重量。

另外,若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如油动机停车,无法正常工作时,电动机可全速工作,继续维持飞行器短时间飞行,保证其安全降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大载重长航时油电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俯视图;

图2为大载重长航时油电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主视图;

图3为飞行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载重长航时油电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包括:油动机1、电动机2、螺旋桨A3、螺旋桨B4、摇臂A5、摇臂B6、油箱7、电池组8、起落架9、飞行控制系统10和机身11,其中,油动机1通过摇臂A5与机身11固定连接,螺旋桨A3安装在油动机1上,用于为飞行器提供升力,电动机2通过摇臂B6与机身11固定连接,螺旋桨B4安装在电动机2上,用于调整飞行器的姿态,螺旋桨A3与螺旋桨B4个数相同且交替设置,起落架9对称安装在机身11的两侧,油箱7安装在机身11的下方及起落架9之间,为油动机1供油,电池组8安装在油箱7与机身11之间,为电动机2供电,飞行控制系统10用于控制油动机1和电动机2的工作状态,其中,机身优选采用碳纤维为主的全复合材料结构。

该大载重长航时油电混合动力多旋翼无人飞行器,通过油动机和螺旋桨A为飞行器提供升力,通过电动机和螺旋桨B调整飞行器的姿态,大大提高了螺旋桨的效率,通过将油动力与电动力结合,可延长飞行器的续航时间、提高飞行器的载重量。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飞行控制系统10包括控制器110、与控制器110连接的螺旋桨转速传感器111、飞行速度记录仪112、油动机油门控制器113和电动机控制器114,控制器安装在机身11的上方,可以根据螺旋桨转速传感器和飞行速度记录仪回传的数据分别调整油动机油门控制器和电动机控制器的工作参数,进而控制油动机和电动机的工作状态。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油动机1与电池组8连接,用于为电池组8供电,从而为电动机补充电能。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螺旋桨A3与螺旋桨B4均为4个。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按照递进的方式进行撰写的,着重强调各个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