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旋翼无人直升机主旋翼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0211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中轴线呈90度角【第一舵机靠近机头;第四舵机靠近机尾;第二舵机在中轴线左侧,第三舵机在中轴线右侧】。
[0063]所述止转导轨固定安装在舵机的安装支架上,同时通过一个止转销固定于固定杯体,用于抑制倾斜盘固定杯体旋转。
[0064]所述双环剪型臂和单环剪型臂活动连接,活动角度为35-145度。
[0065]所述止转导轨34平行于主轴固定安装在舵机安装支架29上,固定杯体后方安装有一个止转销,止转销插入止转导轨上的销槽内,止转导轨和止转销用于抑制固定杯体旋转。
[0066]4通道混合操纵倾斜盘工作原理:A、主旋翼总距控制: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4个舵机同时向上或向下运动时,4个舵机的动作拉杆同时向相同方向运动,带动倾斜盘水平上升或者下降,倾斜盘通过变距拉杆推动主旋翼叶片向相同方向偏转,从而实现变距操作。B、45度夹角安装的4通道混合控制倾斜盘系统循环变距操作:通过控制器控制,当4个舵机的第一和第二舵机驱动动作拉杆向下(或向上)运动,第三和第四舵机驱动动作拉杆向上(或向下)运动,使倾斜盘向前(或向后)倾斜,从而实现无人驾驶直升机的俯仰操纵;当通过控制器控制4个舵机中的第一和第三舵机驱动动作拉杆向上(或向下)运动、舵机中的第二和第四舵机驱动动作拉杆向下(或向上)运动,使倾斜盘向左(或向右)倾斜,从而实现无人驾驶直升机的滚转操纵。C、0度夹角安装的4通道混合控制倾斜盘系统循环变距操纵: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第三舵机保持位置不动,第一舵机驱动对应的动作拉杆向下(或向上)运动,第四舵机驱动对应的动作拉杆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倾斜盘向前(或向后)倾斜,从而实现无人驾驶直升机的俯仰操纵;当第一、第四舵机保持位置不动,第二舵机驱动对应的动作拉杆向下(或向上)运动,第三舵机驱动对应的动作拉杆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倾斜盘向左(或向右)倾斜,从而实现无人驾驶直升机的滚转操纵。
[0067]如图5所示,本发明中无人驾驶直升机的启动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启动装置5包括启动电机68、超越离合器、启动电机减速箱69、超越齿轮71、启动齿轮盘67和启动器安装支架70 ;所述启动电机68连接启动减速齿轮箱69,启动减速齿轮箱内安装有超越离合器,所述超越齿轮连接在启动减速齿轮箱外侧。
[0068]启动装置工作原理:启动电机工作时超越齿轮由螺旋纹推动往前甩出与固定在发动机7输出轴上的启动齿轮盘啮合从而驱动发动机转动,启动电机停止转动时,超越齿轮在减速齿轮箱前端的弹簧推动下自动脱离接触齿轮盘。
[0069]如图1、6和7所示,本发明中无人驾驶直升机机身框架的结构示意图。机身框架13包括两张用于支撑和安装部件的机身侧板37、安装在机身侧板前方的辅助升力-反扭力-冷却功能装置安装支架38、安装启动器的启动器安装支架70、用于安装固定发动机的发动机安装板39和机身支柱。所述机身侧板如图7,机身侧板左右结构相同,开有减重孔,前下端开口为发动机安装缺口,通过此开口可实现发动机的快速拆装。所述机身支柱40的数量为3。
[0070]如图1、8和9,本发明中无人驾驶直升机的传动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安装在发动机输出轴上的离合器41、离合器前端的一级同步轮42、同步带43、二级同步轮44、安装在机身框架上方的减速箱,其中减速箱包括减速箱上盖46、减速箱下盖45、减速箱内连接二级同步轮的齿轮轴47和减速箱内的从动齿轮48,从动齿轮通过键与主轴相连。减速箱内设有储油槽和减重孔。
[0071]如图10本发明中辅助升力-反扭力-冷却功能装置结构示意图,和图11本发明中单个辅助升力-反扭力-冷却功能装置结构示意图。
[0072]所述辅助升力-反扭力-冷却功能装置包括涵道49、升力风扇53和传动部件,所述升力风扇安装在所述涵道内,发动机通过传动部件驱动其旋转。
[0073]所述辅助升力-反扭力-冷却功能装置的数量可以为I个,也可以为2个。
[0074]所述辅助升力-反扭力-冷却功能装置的数量为I个时,所述涵道位于发动机上方,以无人驾驶直升机前进方向为中轴线,涵道关于中轴线对称布置,所述升力风扇安装在涵道内,由发动机直接驱动,旋转方向与主旋翼旋转方向相反,涵道下方设计导风道,引导风流吹向发动机的气缸。涵道关于中轴线对称布置,使无人驾驶直升机在滚转控制方向受力平衡,保证了无人驾驶直升机滚转控制的稳定性和方便设计时布置无人驾驶直升机的重心。
[0075]所述辅助升力-反扭力-冷却功能装置为2个时,所述涵道对称布置于无人驾驶直升机中轴线的两侧,保证无人驾驶直升机滚转控制的稳定性和易于布置无人驾驶直升机的重心,发动机通过传动部件驱动其旋转,保持所有所述升力风扇的旋转方向与主旋翼旋转方向相反。
[0076]所述传动部件可以是传动皮带、齿轮和轴中的任一种。
[0077]为了保证无人驾驶直升机俯仰和滚转操纵力矩的平衡,所述涵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方向与机身垂直设置。
[0078]涵道的出风口所输送的气流,流向发动机的气缸。
[0079]所述辅助升力-反扭力-冷却功能装置的工作原理:发动机驱动所述主旋翼和尾翼旋转,使无人驾驶直升机获得大部分的升力和反扭力,同时发动机驱动辅助升力-反扭力-冷却功能装置的升力风扇旋转,使叶片对涵道内的气流做功,使气流获得动量,同时升力风扇获得一定量的拉力,该拉力垂直于机身(即升力);在升力风扇获得升力的同时,会产生与旋转方向相反的阻力,最终转换为与其旋转方向相反的扭矩,由于主旋翼与升力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反,升力风扇所产生的扭矩刚好可以抵消一部分由主旋翼所产生的扭矩(即产生反扭力)。与此同时,涵道内的气流经涵道的引导,垂直吹向发动机的气缸,对发动机实现强制风冷的效果。
[0080]如图12本发明中无人驾驶直升机起落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起落装置包括拱形弯管55、弓形支架56和起落架固定块54。拱形弯管55通过支架机构连接到弓形支架56的下端,弓形支架56通过L型起落架固定块54安装到机身侧板的下端。所述拱形弯管的数量为2,所述弓型支架的数量为2,所述L型起落架固定块的数量为4。
[0081]如图13本发明中无人驾驶直升机尾旋翼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尾旋翼装置通过尾管内的同步带传动至发动机,由发动机提供动力。所述尾旋翼装置包括锁尾舵机57、尾桨夹58、尾变距拉杆59、联轴臂60、变距滑套61、铜轴套62、开口止转臂63、尾轴65和尾中联66.所述尾桨夹58数量为2,安装在所述尾中联66的两端,尾中联安装在尾轴上。锁尾舵机通过控制位舵盘摇臂64的角度练的安装在其外侧的开口止转臂63推动变距滑套61带动联轴臂60前后移动,再通过尾变距拉杆来改变尾桨夹的倾转角,从而控制尾旋翼的螺距。
【主权项】
1.一种单旋翼无人直升机主旋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旋翼和主旋翼头,所述主旋翼头包括旋翼头中联(17)、主轴(18)、两个主桨夹(15)、变距摇臂(14)、挥舞铰支柱(23)、支撑轴承(20)和横轴(22); 所述旋翼中联(17)是一个T型结构的空心构件,其下端固定有主轴(18),其上端的中间部位通过支撑轴承(20)安装有挥舞铰支柱(23);所述横轴(22)安装在旋翼中联(17)上端的空腔内并垂直穿过挥舞铰支柱中间的通孔,横轴(22)两端各连接一个主桨夹(15);所述主旋翼通过摆振铰活动安装在主桨夹(15)上;所述主桨夹(15)的侧面上安装有所述变距摇臂(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旋翼无人直升机主旋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轴(22)两端还安装有挥舞减震垫(21),所述舞减震垫(21)位于主桨夹(15)和旋翼中联(1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旋翼无人直升机主旋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挥舞铰支柱(23)为中空轴式支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旋翼无人直升机主旋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振铰包括摆振铜套(19)和轴,轴垂直穿过主桨夹上的安装孔,通过摆阵铜套安装于主桨夹上,且轴穿过主旋翼的一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旋翼无人直升机主旋翼系统,包括主旋翼和主旋翼头,所述主旋翼头包括旋翼头中联、主轴、主桨夹、变距摇臂、挥舞铰支柱、支撑轴承、横轴和挥舞减震垫;所述旋翼中联是一个T型结构的空心构件,其下端固定有主轴,其上端的中间部位通过支撑轴承20横向转动安装有挥舞铰支柱;所述横轴垂直穿过挥舞铰支柱中间的通孔安装在旋翼中联上端的空腔内,横轴两端各连接一个主桨夹;所述主旋翼通过摆振铰活动安装在主桨夹上;所述主桨夹的侧面上安装有所述变距摇臂。所述横轴两端还安装有挥舞减震垫,所述舞减震垫位于主桨夹和旋翼中联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故障率较低。
【IPC分类】B64C27-39
【公开号】CN204310040
【申请号】CN201420626156
【发明人】朱幸辉, 李明, 陈文贵, 方逵, 戴思慧, 艾亮东
【申请人】湖南农业大学, 李明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