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2489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收纳饮料等的隔热容器。
长久以来隔热容器的内容器是由聚丙烯(polypropylene)树脂等合成树脂所形成的,隔着空隙部收纳在由聚丙烯树脂等合成树脂所形成的外容器内并一体成型为双重壁构造。
此种隔热容器可通过内容器隔着空隙部收纳在外容器内,这些内容器与外容器是利用振动熔敷(溶剂)粘接法等使其在圆口端部等互相结合。当进行内容器与外容器的结合时,从熔敷粘接部分产生了前述容器破片(所谓的毛刺粉)会掉落到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空隙部内。
近年来,上述容器使用透明材料。该构成的容器,其破片易掉落到空隙部内,这种状况可从外部直接看到,故影响其优美的外观,以及产生不必要的噪音。
此外,即使使用透明或非透明材料的任一个当作容器材料,也有在容器转动时,空隙部内的破片撞击容器产生异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进行熔敷粘接时而产生容器破片以影响外观优美或产生异音的隔热容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隔热容器,其内容器隔着空隙部收纳在外容器内,所述内容器与外容器通过熔敷粘接来相互结合,所述内容器与外容器中至少配置有一可防止熔敷粘接时所产生的容器破片移动到空隙部内的破片移动防止部件。
根据上述特征,该破片移动防止部件可使用具有表面粘着性,可将前述破片捕捉在表面上的物质。
破片移动防止部件可使用被挟持在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物质,这种情形,破片移动防止部件可使用可弹性变形的物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隔热容器,其内容器隔着空隙部收纳在外容器内,所述内容器与外容器通过熔敷粘接来相互结合,所述内容器与外容器中至少形成一个可防止当熔敷粘接时所产生的所述容器破片移动到空隙部内的破片移动防止壁部。这种情形因不需要破片移动防止部件,故可减少构件数目,简化制作过程,使制造作业变得容易。
本发明装置的优点在于,其可获得空隙部内无容器破片、外观优美的隔热容器,也可防止容器转动时空隙部内的破片撞击容器所产生的异音。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发明隔热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隔热容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为图1的隔热容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隔热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隔热容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隔热容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为如图6所示的隔热容器变形的剖视图。
图1至图3表示本发明的隔热容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此处所示的隔热容器1,其包括双重壁容器5,内容器2隔着空隙部4收纳在外容器3内并一体成型;肩部部件6,安装在双重壁容器5的开口端;塞体7,堵塞双重壁容器5的开口部。
本实施例以下举例说明空隙部内填充低热传导率,提高隔热性能的隔热容器。
内容器2包括圆板状的底板部2a、具有从底板部2a的周缘往上方延伸的筒部2b的有底圆柱形、筒部2b的上侧形成朝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2c。
凸缘部2c当作包括基部2f、朝配设在基部2f的前端下方突出的前端部2g。
上述内容器2的材料可使用合成树脂,最好使用O2、N2、CO2显示出1g/m2/24hr/atm以下透气率的合成树脂。透气率超出上述值时,在长时间使用后,易引起由内容器2以及外容器3的表面发生气体通过,降低隔热特性。
此外,如内容器2材料使用透明物质,故从外部可看到其内的溶液,其外观美观,效果较佳。
具体而言,最好使用聚乙烯萘脂(polyethylenenaphthalate)树脂、聚丙烯腈树脂(poly acrylonitrile)、甲丁烯酸甲基树脂(methacrylic acid)等的合成树脂。
在筒部2b的外面从筒部2b的上部到底板部2a附近的高度范围贴上辐射防止薄膜10。
辐射防止薄膜10是为了将内部容有的液体收纳在双重壁容器5内时,减少因辐射热传造成的热传损失,可使用例如利用喷镀或溅镀使金属微粒子沉积在薄膜状的基底材料树脂上的物质。优选地,此金属微粒子用掺杂锑的酸化锡(ATO)、掺杂锡的酸化铟(ITO)等高红外线反射率。
薄膜10可使用例如可见光线透过率45~80%、红外线反射率75~90%的物质。
薄膜10较适合使用市面出售品为热反射薄膜(三井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
外容器3包括圆板状的底板部3a、具有从底板部3a周缘往上方延伸一筒部3b的有底圆柱形、其筒部3b上侧形成朝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3c。
此外,凸缘部3c的顶面形成朝上方突出的凸部3f。此隔热容器1通过配设在前述凸缘部2c的前端部2g与凸部3f,使内容器与外容器逐渐地容易确定位置。
外容器3底板部3a的底面大约中央处,形成面向空隙部侧的圆形凹部3d,凹部3d内形成通气孔3c。
通气孔3e通过氰基丙烯酸酯(cyanoacrylate)等粘着剂粘着在底板部3a的密封板12来关闭。密封板12可使用由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等所形成的物质。
外容器3的材料可使用例如可见光线透过率45%以上的透明材料。此材料可使用合成树脂等。特别是最好使用关于O2、N2、CO2显示1g/m2/24hr/atm以下透气率的合成树脂。透气率超出上述值的情形时,通过长时间使用易引起从内容器2以及外容器3的表面发生气体通过,降低隔热特性。
具体而言,最好使用聚乙烯萘酯(polyethylenenaphthalate)树脂、聚丙烯腈树脂(poly acrylonitrile)、甲丁烯酸甲基树脂(methacrylic acid)等的合成树脂。
内容器2凸缘部2c的前端部2g底面,到外容器3凸缘部3c的顶面,整个外围利用振动熔敷粘接法等的熔敷粘接法来结合。
此外,以下凸缘部2c的基部2f与外容器3的凸缘部3c之间的间隙称为间隙部9。
本实施例的隔热容器1中,内容器2的筒部2b外面最顶端附近全部外围配设具有表面粘着性的破片移动防止部件8。
破片移动防止部件8在进行后述的熔敷粘接作业时,通过捕捉从熔敷粘接部分所产生的容器破片(以下称为毛刺粉)使毛刺粉不会移动到空隙部4内的物质,可当作例如剖面为直径约1~10mm圆形的环状物。
破片移动防止部件8可使用由硅系树脂构成的物质。优选地,使用如在聚脂(polyester)等的基底材料树脂表面覆盖聚异丁烯(polyisobutylene)、丙烯酸树脂(acryl resin)等粘着剂的物质较佳。
此外,内容器2(筒部2b)与外容器3(筒部3b)之间的空隙部4间隙最好取1~8mm。取3~8mm更佳。
空隙部4最好密封具有比空气的热传导率(=2.41×10-2W.m-1.k-1;0℃)小的低热传导率气体,例如氙(xcnon)(=0.52×10-2W.m-1.k-1;0℃)、氩(argon)(=1.63×10-2W.m-1.k-1;0℃)、氪(krypton)(=0.87×10-2W.m-1.k-1;0℃)、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等。
肩部部件6由用以互相结合形成的上部构件13与下部构件14所构成。
上部构件13由上部构件本体15与安装在此本体15的把手16所构成。
上部构件本体15包括具有开口部17的环状部18与具有从开口部17周缘部下垂的筒状塞体安装部19。
环状部18配设有可将溶液注入到内容器2内的注口部20。
环状部18的外围,沿着圆周配设有带沟状的卡合凹部21。卡合凹部21除了把手16的附近外,其大约全部外围形成在环状部18的外围。
塞体安装部19的内围面形成螺丝部19a。
此外,环状部18的把手基端部附近,配设有与后述的下部构件14熔敷粘接部23相熔敷粘接的熔敷粘接部24。
下部构件14形成环状,其开口部14a的内径以比外容器3筒部3b最顶端的外径大,且比凸缘部3c的外径小来设定。
下部构件14的内围最顶端配设卡合凸部22,此卡合凸部22配合于配设在前述上部构件13环状部18的卡合凹部21内。卡合凸部22从下部构件14的内围朝内突出形成,除了把手16的附近外,大约全部外围都形成。
下面部件14的内围最底端对接外容器3凸缘部3c的对接部25朝内突出形成。
下部构件14的把手基端部附近位置,配设有与上述熔敷粘接部24相熔敷粘接的熔敷粘接部23。
塞体安装部19内栓入构成螺固于螺丝部19a的上述塞体7,因此环状部18的开口部17被关闭。
此外,上部构件13的塞体安装部19与内容器2之间配置填料26。
其次,说明上述隔热容器1的制造方法。
内容器2的筒部2b最顶端外面,设置破片移动防止部件8后,在筒部2b的外面贴上辐射防止薄膜10。
接着,将内容器2收纳在外容器3内,凸缘部2c的前端部2g底面与凸缘部3c的顶面利用振动熔敷粘接法、旋转熔敷粘接法、热板熔敷粘接法等的熔敷粘接法来使其互相结合。
当进行此熔敷粘接时,内容器2、外容器3的破片变成毛刺粉飞散掉,穿过间隙9朝半径方向内侧的大部分毛刺粉被捕捉并付着在具有表面粘着性的破片移动防止部件8表面。
接着,内容器2与外容器3之间空隙部4内的空气通过外容器3的通气孔3e,然后通过真空排气泵进行真空排气后,通过通气孔3e,将低热传导率气体导入空隙部4内,再以密封板12将通气孔3e堵住。
接着,为了将塞体安装部19配置在内容器2内,将上部构件13安装于内容器2的开口端,同时,将下部构件14从底板部侧穿入外容器3,将卡合凸部22紧配合栓进配设在上部构件13的卡合凹部21内,使下部构件14与上部构件13结合。
上述隔热容器1,因在内容器2的筒部2b最顶端配设具有表面粘着性的破片移动防止部件8,进行熔敷粘接时产生的毛刺粉被捕捉在破片移动防止部件8,故可防止毛刺粉移动到空隙部4内。
因此,可获得空隙部4内无毛刺粉且外观优美的隔热容器1。
此外,可防止容器1转动时,空隙部4内的毛刺粉撞击容器2、3所产生的异音。
其次,说明本发明隔热容器的第二实施例。
图4显示本发明的隔热容器的第二实施例,此处所显示的隔热容器,不使用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而使用条状的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此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隔热容器不同。
优选地,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使用胶带基底材料,其单面或两面涂抹上具有表面粘着性的粘着剂物质。
胶带基底材料以透明纸、布(不织布等)、纸、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聚乙烯、聚脂(polyester)等所形成的物质较佳。粘着剂以一般使用于粘着胶带的硅系树脂、聚异丁烯(polyisobutylenc)、丙烯酸树脂(acryl resin)等的合成树脂为较佳。
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若使用两面为粘着面的物质,可使毛刺粉付着在防止部件两面,因可提高破片移动防止效果,故较佳。
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粘着面38a的一部分呈朝半径方向外侧露出的状态贴在筒部3b最顶端附近的内面全部外围上。
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的高度位置定位在其上端达到凸缘部2c附近较佳。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上端部与凸缘部2c可接触或相对于凸缘部2c可分离。
此外,贴上筒部3b的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最顶端,为了使贴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的作业容易,最好配设破片移动防止部件定位用的段部3g。
对于制造上述隔热容器,首先,将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配设在筒部3b最顶端附近的内面,粘着面38a的一部分呈朝半径方向外侧露出的状态来设置。
接着,依照上述过程将辐射防止薄膜10贴在内容器2后,将内容器2收纳在外容器3内,内容器2的凸缘部2c与外容器3的凸缘部3c利用振动熔敷粘接法等的熔敷粘接法来使其互相结合。
当进行此熔敷粘接时,从熔敷粘接部穿过间隙9朝半径方向内侧飞散的大部分毛刺粉被捕捉并附着在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的粘着面38a,或不越过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停留在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的外侧。
此外,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其两面当作粘着面,不仅是外面侧的粘着面38a,而且内面侧的粘着面也附着了毛刺粉,可更确实防止毛刺粉朝空隙部4内移动。
本实施例的隔热容器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隔热容器相同,可将它当作外观优美的隔热容器。
另外,本实施例隔热容器通过在贴着部分上侧的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防止毛刺粉的移动,可使毛刺粉很难通过空隙部4。因此,可更确实防止毛刺粉的移动。
此外,在粘着面38a中,因使用贴在筒部3b的条状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可使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相对于筒部3b确实固定,防止破片移动防止部件38脱落。
其次,说明本发明隔热容器的第三实施例。
图5显示了本发明隔热容器的第三实施例,此处所显示的隔热容器,不使用破片移动防止部件8而使用破片移动防止部件48,此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隔热容器不同。
破片移动防止部件48由例如发泡聚氨基甲酸乙酯(polyurcthane)树脂或硅系树脂等的弹性材料所形成,剖面形成矩形状的环状构件,呈现挟持于凸缘部2c的基部2f与凸缘部3c的状态。
优选地,破片移动防止部件48高度比间隙9的间隔稍大,即配置在凸缘部2c与凸缘部3c之间时,在压缩方向弹性变形。
通过破片移动防止部件48的设置,间隙9在全部外围被堵住。
凸缘部3c最好配设破片移动防止部件48所配合的配合凹部3h,而凸缘部2c最好配设破片移动防止部件48所配合的配合凹部2h。因配设配合凹部2h、3h使破片移动防止部件48的定位作业变得容易,同时,可防止移动防止部件48的位置偏移。
另外,本发明的隔热容器形成配合凹部2h、3h中的任一个都可以。
对于制造上述隔热容器,为了挟持破片移动防止部件48在凸缘部2c的基部2f与凸缘部3c之间,将内容器2收纳在外容器3内,凸缘部2c与凸缘部3c利用振动熔敷粘接法等的熔敷粘接法来使其互相结合。
因间隙9被防止部件48堵住,故可防止进行熔敷粘接时产生的大部分毛刺粉往空隙部4移动。
本实施例的隔热容器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隔热容器相同,可将它当作外观优美的隔热容器。
另外,本实施例的隔热容器,因破片移动防止部件48被挟持在凸缘部2c与凸缘部3c之间,可以将间隙9无间隙地堵住,可完全折断从熔敷粘接部分飞散开的毛刺粉,确实防止隔热容器的优美外观恶化。
此外,通过将破片移动防止部件48当作由弹性材料所形成的物质,即使间隙9的间隔尺寸有误差,破片移动防止部件48也可配合此尺寸,弹性变形使间隙9确实被堵住。因此,可确实防止毛刺粉的移动。
其次,说明本发明隔热容器的第四实施例。
图6显示本发明隔热容器的第四实施例,此处所显示的隔热容器,未配设破片移动防止部件,筒部3b的上端部形成破片移动防止壁部58,此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隔热容器不同。
破片移动防止壁部58由筒部3b的最顶端朝上方在全部外围突出形成。
本实施例的隔热容器在进行熔敷粘接时,毛刺粉的大部分不会越过破片移动防止壁部58,只停留在破片移动防止壁部58的外侧。
本实施例的隔热容器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隔热容器相同,可将它当作外观优美的隔热容器。
此外,制造时不需破片移动防止部件的设置作业,可使制造作业容易。
另外,本发明如图7所示,上述第四实施例的构成还可在止壁部58稍微位于半径方向内侧位置的基部2f的全部外围,形成朝下突出的破片移动防止壁部59。
此外,上述各实施例虽然举例说明变成熔敷粘接部分的凸缘部2c、3c以朝上的状态进行熔敷粘接方法。但相反地,凸缘部2c、3c也可以朝下的状态进行熔敷粘接。因此,可防止毛刺粉掉落到空隙部,可逐渐地确实防止毛刺粉的移动。
此外,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例虽然举例说明将内容器与外容器在圆口端部(凸缘部)结合的隔热容器,但本发明隔热容器并未限定于此,以在内筒部、内底部与外筒部一体成型的内筒有底二重筒体的外筒部下端,隔着空隙部与变成外底部材料结合的隔热容器为首,所有形状的双重壁容器均可适用。
如上述说明,本发明隔热容器可防止内容器与外容器进行熔敷粘接时产生的这些容器破片移动到空隙部内,即使容器由透明材料所形成,也可将它当作外观优美的隔热容器。
此外,可防止容器转动时空隙部内的毛刺粉撞击容器所产生的异音。
权利要求
1.一种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其内容器隔着空隙部收纳在外容器内,所述内容器与外容器通过熔敷粘接来相互结合,所述内容器与外容器中至少配置有一可防止熔敷粘接时所产生的容器破片移动到空隙部内的破片移动防止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容器,其中所述破片移动防止部件具有表面粘着性,可将所述破片捕捉在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容器,其中所述破片移动防止部件被挟持在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容器,其中该破片移动防止部件为弹性变形材料。
5.一种隔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其内容器隔着空隙部收纳在外容器内,所述内容器与外容器通过熔敷粘接来相互结合,所述内容器与外容器中至少形成一个可防止当熔敷粘接时所产生的所述容器破片移动到空隙部内的破片移动防止壁部。
全文摘要
一种隔热容器,其内容器2隔着空隙部4收纳在外容器3内,这些内容器2与外容器3用熔敷粘接来相互结合,内容器2与外容器3中至少配置有一个可防止熔敷粘接时所产生的容器2、3破片移动到空隙部4内的破片移动防止部件8,本发明可防止在内外容器进行熔敷粘接时产生容器破片并影响容器外观或其异音的产生。
文档编号B65D81/38GK1265867SQ0010412
公开日2000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8日
发明者山田雅司, 藤井孝文, 松田州央 申请人: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