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袋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888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袋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袋包装装置,并且特别涉及用于制造具有折褶部的袋子的制袋包装
直O
背景技术
早已存在一种制袋包装装置,能够利用薄片包装材料在制造袋子的同时,将小吃 或其他包装物品填充入袋子的内部。自立型袋子是由制袋包装装置制成的袋子的实例,这 种自立型袋子包括诸如图IA和IB所示的自立型袋、和诸如图11所示的褶裥袋。自立型袋 子具有易于陈列物品的优点和优良的展示效果,因此近来对于这种袋子的需求不断增加。褶裥袋在矩形筒的四角处具有压边或棱部。该压边通过部分地折叠包装材料而形 成(例如,见国际公开号第WO 01/24999号)。在诸如图IA和IB中所示的那种直立型袋的 上部,形成有一个大折褶部用于安装拉链,使这种袋子在打开后可以被重新密封。考虑到上述情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公开的专利申请可以知道需要一种改 进型制袋包装装置。本发明致力于满足本领域的这种需求以及其他需求,从本公开中这将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的直立型袋的大折褶部和褶裥袋的压边可以通过相同的方法形成。然 而,与在褶裥袋中形成的压边相比,在直立型袋中形成的折褶部具有更大的重叠包装材料 部分。因此,当通过与上述用于制造褶裥袋的方法相同的方法部分地折褶包装材料时,在所 制造的袋子上形成了不希望形成的过多的皱褶。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袋包装装置,该制袋包装装置在制造具有 折褶部的袋子时减少在袋子上形成的皱褶。根据第一方面的制袋包装装置包括制袋包装机构和折褶部形成机构。制袋包装机 构被配置成用于制造将物品包装在其中的袋子。折褶部形成机构被配置成使包装材料从平 面状态变形为带折褶的状态,并将包装材料传送至制袋包装机构,其中所述带折褶的状态 具有包括由三条折痕形成的折褶部的截面形状。该折褶部形成机构具有限定包装材料的传 送路径的一部分的传送路径调整部,该传送路径调整部被配置成多次弯曲包装材料。制袋包装装置包括制袋包装机构、折褶部形成机构、倾斜部件和传送角度改变部 件。制袋包装机构被配置成制造将物品包装在其中的袋子。折褶部形成机构被配置成使包 装材料从平面状态变形为具有带折褶的状态,并且将包装材料传送至制袋包装机构,其中 所述带折褶的状态具有包括由三条折痕形成的折褶部的截面形状。倾斜部件被配置成使折 褶部倾斜以便与包装材料的除折褶部以外的区域大体上平行。传送角度改变部件相对于包 装材料的传送方向被设置在倾斜部件的下游,并且被配置成改变包装材料的传送角度。该 传送角度改变部件被设置在从假想平面向着形成折褶部的一侧偏移的位置,该假想平面通 过向着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延伸在折褶部形成机构中的除折褶部以外的区域的传送面而
4得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从 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变得显而易见,下面的详细说明结合所附附图一起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 实施方式。


图IA是由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制造的直立型袋的一个实 例的透视图;图IB是图IA中所示的直立型袋的侧视图;图2是制袋包装装置的外部透视图;图3是显示在制袋包装装置中薄膜的传送路径的示意性侧视图;图4是制袋包装装置的折褶部形成单元的示意性侧视图;图5A是显示制袋包装装置的传送路径调整部的示意性透视图;图5B是显示通过制袋包装装置的传送路径调整部的薄膜的示意性透视图;图5C是制袋包装装置的折褶部形成单元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5D是显示传送路径调整部的通道部件和盖部件的配置的图;图6是折褶部形成部的部分放大视图;图7是显示沿图4中的虚线7-7观察时折褶部形成部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部 分截面视图;图8是薄膜导引部的部分放大侧视图;图9A是显示从图4中的虚线9A-9A观察时折褶部相对于薄膜的主体部的位置关 系的示意图;图9B是显示从图4中的虚线9B-9B观察时折褶部相对于薄膜的主体部和倾斜部 件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9C是显示从图4中的虚线9C-9C观察时折褶部相对于薄膜的主体部和倾斜部 件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9D是显示从图4中的虚线9D-9D观察时折褶部相对于薄膜的主体部和倾斜部 件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10是制袋包装单元的示意侧视图;以及图11是显示褶裥袋的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选择性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来说从本 公开中可以得知,本发明的下述各实施方式仅用于示例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举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1。在以下说明中,图2所示 的制袋包装装置1的前侧指的是制袋包装装置1的安装液晶显示器7的一侧。关于制袋包 装装置1的术语“左”和“右”指的是从前方观察制袋包装装置1的情况,而关于制袋包装 装置1的术语“上游”和“下游”指的是相对于薄膜F的传送方向的上游和下游方向。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1制造图IA和IB中所示的袋子10。图IA是袋
5子10的透视图,图IB是袋子10的侧视图。袋子10具有在袋子上部形成的大折褶部FF、 具有底面11和包围底面11的压边部ra、FH的底部FT、和构成袋子10的其余部分的中部 FM0袋子10是自立型袋,其中底部FT是支撑部。折褶部FF具有上密封区域Q1、切断区域 Q2、和拉链安装区域Q3。上密封区域Ql被热封。在切断区域Q2中形成有多个穿孔。上密 封区域Ql可以通过撕破穿孔而与折褶部FF的其余部分分开。拉链ZP被安装在拉链安装 区域Q3上。因此,袋子10在被打开后(上密封区域Ql被分离后)可以再次被密封。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1首先在预定位置折褶片形薄膜F以形成折褶部 FF和压边部ra、ra。随后,制袋包装装置ι将薄膜F模塑成为圆筒形或管形,并热封(热 焊)薄膜F的重叠部Ll和左、右密封区域12、12,由此形成袋子10。制袋包装装置的整体构造首先,使用图2说明制袋包装装置1的整体构造。制袋包装装置1是用于将小吃 或其他物品包装在袋子中的机器。制袋包装装置1主要包括用于将物品包装进袋子中的制 袋包装单元5 (制袋包装机构)、用于将形成袋子10的薄膜F供应到制袋包装单元5中的薄 膜供应单元2、用于将由薄膜供应单元2供应的薄膜F传送到制袋包装单元5的薄膜传送单 元、以及安装在所述薄膜从薄膜供应单元2传送到制袋包装单元5的路径上的折褶部形成 单元3 (折褶部形成机构)。在制袋包装单元5的右侧,设置有面向下(downward-facing) 的操作开关6。另外,用于显示操作状态的液晶显示器7被设置在用户操作操作开关6时可 见的位置上。以下说明制袋包装装置1的各部件的配置。各部件的配置(1)薄膜供应单元薄膜供应单元2将片形薄膜F供应到下面将描述的制袋包装单元5的成形机构 50。薄膜供应单元2具有薄膜辊20。薄膜F被卷绕在其上的薄膜卷2a被设置在薄膜辊20 上。薄膜辊20由电机(未示出)旋转。结果,薄膜F从薄膜卷2a拉出。从薄膜供应单元 2供应到制袋包装单元5的薄膜F通过下文将描述的薄膜传送单元的运转而被传送到制袋 包装单元5。(2)薄膜传送单元薄膜传送单元主要包括一对下拉传送带14、14,多个薄膜传送辊15a、薄膜传送辊 15b (传送角度改变部件)和张力辊。如图2所示,该对下拉传送带14、14设置在下文描述的制袋包装单元5中,并且由 支撑部件支撑。下拉传送带14、14设置成关于纵向延伸管501两侧对称(图10)。下拉传 送带14、14被配置成与缠绕在所述管501上的筒状薄膜相接触并且在把持所述薄膜的同时 向下传送所述薄膜。薄膜传送辊15a、15b和张力辊被设置在薄膜F的传送路径中。从薄膜供应单元2 的薄膜卷2a放出的薄膜被引导以绕过薄膜传送辊15a、15b和张力辊。因此,薄膜F在预定 量的张力下从薄膜供应单元2传送至制袋包装单元5 (见图3)。如图3所示,薄膜F的传送 角度在薄膜每次通过薄膜传送辊15a、15b时改变。薄膜传送辊15b被支撑在位于折褶部形成单元3的下游侧上的支撑机构(未示 出)上。该支撑机构通过支撑部件支撑薄膜传送辊15b,所述支撑部件设置在折叠形成单元 3的下游侧、薄膜F沿宽度方向的两端。支撑机构被配置成使薄膜传送辊15b的支撑位置可
6以在薄膜F的折褶部FF的高度方向(即图3中的垂直方向)上改变。在本实施方式中,薄 膜传送辊15b被支撑的位置根据薄膜F内的折褶部FF的高度大小hi (图8)确定。详细的 说明将在下文给出的薄膜导弓I部34的说明中一同进行。(3)折褶部形成单元接着,利用图4至图8说明折褶部形成单元3。折褶部形成单元3是用于形成薄膜F中的折褶部FF的单元。折褶部形成单元3 还形成薄膜F中的压边部ra、ra。折褶部形成单元3被分为两个主区域,即,如图4所示区域R1、R2。区域Rl (第一 传送区域)是已具有折褶部FF或相当于折褶部FF的部分(以下称折褶部)的薄膜F被传 送而通过的区域。具体地,区域Rl是具有包括折褶部FF的截面形状的薄膜F被传送通过 的区域。折褶部FF包括三条大致上平行排列的折痕折褶的部分。区域R2(第二传送区域) 设置在区域Rl的上游,并且区域R2具有相对于区域Rl中的薄膜F的传送方向倾斜相当大 程度的表面。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R2相对于在区域Rl中大致水平地被传送的薄 膜F的传送表面倾斜45度。折褶部形成单元3主要包括传送路径调整部31、折褶部形成部 32 (图7)、压边形成部33 (图7)和薄膜导引部34 (图8)。a)传送路径调整部传送路径调整部31设置在区域R2中,如图4中所示。传送路径调整部31限定薄 膜F的传送路径。传送路径调整部31主要包括多个块体0310沙)81、82、83,如图54中所 示。块体B1、B2、B3包括五角形块体Bl和三角形块体B2、B3。块体Bi、B2、B3均具有预定 高度h的侧面。具体地,五角形块体Bl具有五边形的底面和上表面,以及从底面向上表面 垂直延伸的高度h的侧面。三角形块体B2、B3具有三角形的底面和上表面,以及具有从底 面向上表面垂直延伸的高度h的侧面。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块体B1、B2、B3被设置 成相对于区域Rl的折褶部形成部32倾斜45度,如图4所示。五角形块体Bl设置在传送路径调整部31的上游。三角形块体B2、B3均设置在五 角形块体Bl的下游。三角形块体B2的边缘S22和三角形块体B3的边缘S32被设置成与 薄膜导引部34的上游导引部件341高度相同,如下文中所示。五角形块体Bl和三角形块 体B2、B3被设置成在薄膜F的传送方向上相互间形成有较小的间隙。所述小的间隙具有可 以使薄膜F通过的尺寸。另外,五角形块体Bl和三角形块体B2、B3被设置成在高度h方向上相互间不对 齐。具体地,三角形块体B2、B3的底面被设置在在高度h的方向上比通过延伸五角形块体 Bl的上表面而获得的假想平面更高的位置(见图5A和5B)。如图5D所示,传送路径调整部31在块体Bi、B2、B3的上底上设置有盖部件C2和 通道部件Cl。块体B1、B2、B3和通道部件Cl形成接触部,该接触部配置成与薄膜接触以改 变薄膜的传送角度。通道部件Cl在传送路径调整部3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被设置成 面向三角形块体B2的边缘S22和三角形块体B3的边缘S32。薄膜F与通道部件Cl相接 触并且与三角形块体B2的边缘S22和三角形块体B3的边缘S32相接触,并且,传送角度由 三角形块体B2的边缘S22和三角形块体B3的边缘S32改变。盖部件C2设置在通道部件 Cl的上游,并且盖部件C2与在三角形块体B2、B3的上底S212、S312上传送的薄膜F相接 触且稳定薄膜F的传送。
结果,薄膜F通过经过传送路径调整部31中的块体B1、B2、B3中的间隙而被弯曲, 并且在传送角度被改变的同时,形成折褶对应部和其它非折褶部(即,除了折褶对应部以 外的薄膜的剩余部分),如图5B所示。具体地,首先,薄膜F沿五角形块体Bl的底面传送。 薄膜F由五角形块体Bl的边缘Sll、S12(第一接触段)弯曲,并且传送角度被改变(第一 次传送角度改变)。然后薄膜F通过五角形块体Bl的侧面Slll与三角形块体B2的侧面 S211之间的间隙,以及五角形块体Bl的侧面S121和三角形块体B3的侧面S311之间的间 隙。具体地,薄膜F沿五角形块体Bl的侧面Slll和S121以及三角形块体B2的侧面S211 和三角形块体B3侧面S311传送。由于薄膜F通过下拉传送带14、14沿箭头Dl的方向拉 动(见图5B),则薄膜F在靠近五角形块体Bl的边缘Sll和S12相交的顶边部分通过三角 形块体B2的边缘S23 (第三接触段)与三角形块体B3的边缘S33 (第三接触段)之间的间 隙,并且在从三角形块体B2、B3的下底延伸的辊38、38之间通过(见图5B和5C)。因此, 在薄膜F中形成了折褶对应部。折褶对应部是由图5B中显示的三条折痕限定的部分,该折 褶对应部将通过如下所述的折褶部形成部32而被形成在折褶部FF中。除了折褶对应部,沿三角形块体B2、B3的侧面S211、S311传送的薄膜F的其余部 分与三角形块体B2的边缘S21 (第二接触段)和三角形块体B3的边缘S31 (第二接触段) 接触,并被弯曲,并且传送角度被进一步改变(第二次传送方向改变)。随后,薄膜F除了折 褶对应部以外的其余部分沿三角形块体B2、B3的上底S212、S312传送。薄膜F除了折褶对 应部以外的其余部分与三角形块体B2、B3的边缘S22、S32处的通道部件Cl (第四接触段) 相接触,由此,传送角度被进一步改变(第三次传送角度改变)。b)折褶部形成部折褶部形成部32设置在图4所示的区域Rl中。在折褶部形成部32中,上述在传 送路径调整部31中形成的折褶对应部被形成在折褶部FF中。如图6所示,折褶部形成部 32主要包括加热器321、拉链插入部件322、和上游辊和下游辊(未示出)。加热器321对 被传送至折褶部形成部32的薄膜F的折褶对应部上的预定位置加热。加热器321具有上 端加热器321a、321a以及底端加热器321b、321b。上端加热器321a、321a对与折褶部FF的 上密封区域Ql相对应的折褶对应部的上端部分加热。底端加热器321b、321b对与折褶部 FF的拉链安装区域Q3相对应的折褶对应部的底端部分加热。拉链插入部件322是在折褶 部形成部32中从上游延伸至下游的部件,如图6所示。拉链插入部件322将从图6中的箭 头D2所示的位置引入的拉链ZP插入薄膜F的位于折褶对应部中的重叠部分中。从传送路 径调整部31传送的薄膜F的折褶对应部被夹持在上游辊之间,由此,所述薄膜被折褶并且 向下游传送。下游辊按压由加热器321加热的薄膜F的折褶对应部的两侧并且使该两侧面 结合在一起。c)压边形成部在图4中所示的区域Rl中还设置有压边形成部33。压边形成部33主要包括折 褶辊331、331和加热器332、332,如图7所示。折褶辊331、331部分地折褶薄膜F。加热器 332,332对由折褶辊331、331折褶的部分的两侧加热。随后在两侧按压被加热的部分并由 辊将其结合在一起(未示出)。由此在薄膜F中形成压边部ra、ra。d)薄膜引导部薄膜引导部34也被设置在图4中所示的区域Rl中。薄膜引导部34将薄膜F导
8入制袋包装单元5中。薄膜引导部34主要包括上游引导部件341、下游引导部件342、和倾 斜部件343。上游引导部件341具有多个在薄膜F的传送方向上从上游至下游延伸的平板部 件。本实施方式中的多个平板部件彼此隔预定间隙设置在薄膜F的宽度方向上,以使得相 对于制袋包装装置1的安装表面处于大致水平。在薄膜被传送时,折褶部FF,折褶对应部和 压边部ra、ra,或者与压边部ra、ra相对应的部分通过形成在以彼此预定的间隙设置的平 板部件之间的间隙(见图7)。上游引导部件341与主体部FB相接触,该主体部FB是薄膜 F除了折褶部FF、折褶对应部和压边部ra、FH或者与压边部ra、FH相对应的部分之外的部 分。如图4和图8所示,下游引导部件342具有多个设置在上述上游引导部件341的下 游并且朝着薄膜传送辊15b延伸的平板部件。下游引导部件342的多个平板部件与上游引 导部件341 —样彼此隔预定的间隙设置在薄膜F的宽度方向上。折褶部FF(折褶对应部) 和压边部ra、FH(压边部ra、FH对应部)通过彼此隔预定的间隙设置的多个平板部件之间 的间隙。下游引导部件342以相对于上游引导部件341的预定的倾斜角设置。根据薄膜传 送辊15b的支撑位置确定该预定的倾斜角。如上所述,薄膜传送辊15b由支撑机构支撑,使 得其可以在薄膜F中的折褶部FF的高度hi方向上运动,并且基于在薄膜F中形成的折褶 部FF的高度尺寸hi来调节薄膜传送辊15b在折褶部FF的高度方向上被支撑的支撑位置。 具体地,调节薄膜传送辊15b的支撑位置,使得薄膜F与薄膜传送辊15b相接触的位置FR位 于假想平面FBH和假想位置Fra之间,并且使得从位置FR至假想平面FBH的距离h2大于 从位置FR至假想位置FFH的距离h3,如图8所示。假想平面FBH是通过假想将薄膜F的主 体部FB的传送面在传送方向上延伸而获得的平面,其中该薄膜由上游引导部件341引导。 假想位置FFH是通过假想使薄膜F中的折褶部FF的上端(自由端)在传送方向上延伸而 获得的位置。更为具体地,薄膜传送辊15b在从位置FR至假想平面FBH的距离h2略微大 于折褶部FF的高度hi的一半(h2 > hl + 2)的位置被支撑。倾斜部件343被设置在设置有下游引导部件342的区域中。倾斜部件343包括与 由折褶部形成部32所形成的折褶部FF相接触的杆部,并且使折褶部以与薄膜F的主体部 FB相类似的倾斜程度倾斜,如图9A至9D所示。(4)制袋包装单元下面,将利用图10说明制袋包装单元5。制袋包装单元5主要包括成形机构50、 垂直密封机构18、水平密封机构17、和用于支撑这些机构的支撑架11。外壳12被装配在支 撑架11的外部(见图2)。a)成形机构成形机构50将从薄膜供应单元2送来的薄膜F成形为圆筒形状。成形机构50主 要包括管501和成形机502。管501是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部件,管501在上端和下端具有开口。管501 被设置得以从支撑架11的顶板29的中心附近形成的开口垂直通过,并且经由支架(未示 出)固定到成形机502上。从设置在制袋包装单元5上方的电脑秤9按规定量落下的产品 被送到管501上端的开口。电脑秤9是包括折褶部(fold)、池斗、轻量斗、收集/排放槽和
9其他部件的组合计量装置。成形机502被设置成围绕管501。成形机502的形状为,使得当薄膜F通过成形机 502和管501之间的间隙时从薄膜供应单元2传送的薄膜F被塑造成圆筒形的形状。成形 机502被固定于支撑在支撑架11上的成形机构支撑部件503的基板上。b)垂直密封机构垂直密封机构18沿着沿袋子10延伸的拉链ZP的长度方向热封被制造的袋子10。 垂直密封机构18被支撑在从支撑架11的顶板29悬挂的支撑部件(未示出)上。垂直密 封机构18具有加热器、由加热器加热的加热器传送带、和其他部件。垂直密封机构18通过 用规定压力将卷绕在管501上的圆柱形薄膜的从上游延伸至下游的重叠区域Ll挤按压到 管501的表面上的同时,加热并密封重叠区域Li。垂直密封机构18还具有切割工具(未示出),由切割工具在折褶部FF的切断区域 Q2中形成穿孔。c)水平密封机构水平密封机构17沿着与沿袋子10延伸的拉链ZP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热封被 制造的袋子10。水平密封机构17设置在垂直密封机构18的下游并且被支撑在支撑架11 上。水平密封机构17具有一对密封钳。密封钳在水平平面上相互同步地前后运动,从而相 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并且当彼此最靠近时挤压圆筒状薄膜F的两侧。密封钳的内部具有加 热器,并且由加热器加热密封两侧被压紧的圆筒状薄膜的密封区域12、12。通过一次按压 操作,密封钳同时在由制袋包装装置1连续制造的两个袋子10、10中的第一个被制造的袋 子10 (第一个袋子)的一侧上形成密封区域12以及在第二个被制造的袋子10 (第二个袋 子)的一侧上形成密封区域12。另外,切割工具(未显示)被内置于一对密封钳中的一个 上,并且由切割工具横向地切割通过单次双边的按压操作而被热封的区域的中心。通过该 切割,将袋子10 —次一个地从横向延伸的圆筒状薄膜上切割分离。(5)制袋包装装置的操作当下拉传送带14、14被驱动时,薄膜F从薄膜供应单元2的薄膜卷被拉出。薄膜 F被缠绕在薄膜传送辊15a、15b上,并且被传送至制袋包装单元5的成形机构50 (见图3)。 在薄膜F被传送到成形机构50的过程中通过折褶部形成单元3。在薄膜F通过折褶部形成单元3时,包装材料的传送角度在传送路径调整部31中 被改变。在传送路径调整部31中,薄膜F的一部分通过三角形块体B2的边缘S23和安装 在其底侧的杆38之间的间隙,以及三角形块体B3的边缘S33和安装在其底侧的杆38之间 的间隙(见图5B和5C)。因此,在薄膜F中形成折褶对应部。随后,薄膜F通过折褶部形成 部32和压边形成部33。具体地,薄膜F的一部分通过折褶部形成部32,而薄膜F的另一部 分通过压边形成部33,如图7所示。因此,在薄膜F的宽度方向上形成折褶部FF和压边部 ra、ra。这时,作为薄膜F除了折褶部FF和压边部ra、ra以外的部分的主体部FB沿上游引 导部件341传送。薄膜F的主体部FB随后沿着下游引导部件342向着设置在下游的薄膜 传送辊15b向下游传送。薄膜F中的折褶部FF由倾斜部件343以与薄膜F的主体部FB相 似的倾斜度倾斜。换言之,折褶部FF被推向与折褶部FF相邻的薄膜F的相邻部分,以与该 相邻部分大体上平行。薄膜F通过薄膜传送辊15b,由此传送角度被改变,然后薄膜F被传 送到制袋包装单元5。
在制袋包装单元5的成形机构50中,具有折褶部FF和压边部冊、FH的薄膜F被 沿着成形机502的表面传送,并且以折褶部FF和压边部ra、ra平行于所述管501的中心轴 延伸的状态围绕所述管501卷绕。绕所述管501卷绕的薄膜F由垂直密封机构18在将会 成为垂直密封区域Ll的区域热封。然后,薄膜F由水平密封机构17在将会成为筒状薄膜 的左、右密封区域12、12的区域处被热封。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1)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1使薄膜F在折褶部形成单元3中被弯折 多次,并且改变薄膜F的传送角度。因此,当薄膜F移动到折褶部形成部32时,薄膜F的预 定的部分被弯曲成足够程度,逐渐形成为折褶部FF。由于薄膜F的传送角度被阶段性地改 变以便限定传送路径,所以能够减少在袋子10上形成的皱褶。(2)在折褶部形成单元3中,薄膜F还沿五角形块体Bl的底面和侧面Slll和 S121、三角形块体B2的侧面S211和上表面S212、以及三角形块体B3的侧面S311和上表面 S312传送。薄膜F的传送角度还通过薄膜F与块体B1、B2、B3的边缘S11、S12、S21、S31,… 相接触而被改变。由于薄膜F被沿着这些表面传送,所以可以使薄膜F的传送稳定。 另外,与薄膜F相接触的部分相对于第一传送区域Rl呈45度角。因此,可以在薄 膜F中可靠地形成折褶部FF。(3)包括在传送路径调整部31中的五角形块体Bl和三角形块体B2、B3的位置在 五角形块体Bl和三角形块体B2、B3的侧面的高度h方向上可以不对齐,或者这些侧面的高 度h可以被增加或者被减少,由此在折褶部形成部32中形成的折褶部FF的尺寸(高度) 可以被改变。(4)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1中,以相对于折褶部形成部32呈一定 倾斜度地设置传送路径调整部31。因此,折褶部形成单元3的整体长度能够被减小,从而能 够节省空间。(5)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1中,从预定的位置D2引入拉链ZP,并 且通过使用拉链插入部件322使拉链ZP被插入折褶对应部。因此不必提供与袋子大小相 匹配的拉链ZP,可以使用连续的长拉链ZP。(6)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1在设置于制袋包装单元5前面的折褶部 形成单元3中形成薄膜F中的大的折褶部FF。该大折褶部FF由薄膜F的预定位置上形成 三条折痕,并通过加热被固定。当具有折褶部FF的薄膜F被传送至制袋包装单元5时,制 袋包装装置1使折褶部FF以与薄膜F的主体部FB相类似的倾斜度倾斜,并且在进入制袋 包装单元5之前由薄膜传送辊15b改变薄膜F的传送角度。在薄膜传送辊15b设置在从由上游引导部件341引导的薄膜F的主体部FB的传 送面延伸的位置的情况下,因为薄膜F的折褶部FF的高度hi较高,由此薄膜F的主体部FB 将被弄皱。结果,在向制袋包装单元5的传送过程中薄膜F将被弄皱,从而在薄膜F的传送 中可能产生异常。然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薄膜传送辊15b被支撑在能使辊在薄膜F的折褶部FF 的高度方向上移动的支撑机构上,并且根据薄膜F的折褶部FF的高度尺寸hi确定薄膜传 送辊15b被支撑的位置。也就是,薄膜传送辊15b的位置被调整,使得薄膜F与薄膜传送辊 15b相接触的位置FR位于折褶部FF的高度hi的中部以下。因此在在传送薄膜F的过程中形成皱褶的可能性会减少。(7)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1中,拉链ZP被安装在薄膜F的拉链安 装区域H3上。当拉链ZP被安装在薄膜F上时,薄膜F在拉链安装区域H3的延展性不同于 薄膜F的其他区域的延展性,从而薄膜可能被拉伸。这种效果使得在薄膜F的其他部分上 更为容易形成皱褶。然而,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1在沿着上游引导部件341 和下游引导部件342传送薄膜的同时,将薄膜F的主体部FB传送至薄膜传送辊15b。因此, 在薄膜F中形成的皱褶通过传送过程能够被减少。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1将薄膜F向着设置在预定位置的薄膜传送辊 15b传送,同时使折褶部FF倾斜。因此可以减轻薄膜F的拉伸。变形例(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传送路径调整部31中,使用了五角形块体Bl和三角形 块体B2、B3,并且薄膜F的传送角度由块体Bi、B2、B3的预定边缘Sll、S12、S21、S22、S23、 S31、S32、S33改变,但通过在预定边缘的位置上设置杆等部件可以代替块体B1、B2、B3来改 变薄膜F的传送角度。另外,用于将薄膜F以相同的传送角度弓I导至折褶部形成部32的金属模具等可以 被用来替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多个块体B1、B2、B3。金属模具可以形成为曲线形,并 且在薄膜F进入折褶部形成部32之前薄膜F的传送角度可以被改变多次。根据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能够在制造具有折褶部的袋子时减少 在这种袋子中形成的皱褶。根据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包括制袋包装机构和折褶部形成机构。 制袋包装机构被配置成制造其中包装有物品的袋子。折褶部形成机构被配置成将包装材料 从平面状态变形为带折褶的状态,并且将包装材料送至制袋包装机构,其中所述带折褶的 状态具有包括由三条折痕形成的折褶部的截面形状。折褶部形成机构具有限定包装材料的 传送路径的一部分的传送路径调整部,传送路径调整部被配置成弯曲包装材料多次。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平面包装材料被变形为具有由三条折 痕形成的大折褶部的形状。具有大折褶部的包装材料被传送至制袋包装机构,并且制造其 中装有物品的袋子。包装材料的传送路径被限定,并且包装材料中的除折褶部以外的部分 被弯曲两次或多次。因此可以在多个阶段限定包装材料的传送路径,并且当由平面包装材 料制造具有折褶部的袋子时可以减少袋子上形成的皱褶。另外,在根据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折褶部形成机构包括包装 材料以带折褶的状态被传送的第一传送区域和相对于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设置在第一传 送区域的上游的第二传送区域,传送路径调整部设置在第二传送区域中。在根据所示例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折褶部形成机构包括第一传送区域 和设置在第一传送区域前面的第二传送区域,其中传送通过第一传送区域的是形成有折褶 的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在折褶部形成之前被弯曲两次或多次。因此,折褶部可以通过多个 阶段而形成。另外,在根据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传送路径调整部具有接触 部,该接触部被配置成与包装材料相接触以改变包装材料的传送角度。在根据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传送路径调整部的接触部与包装
12材料相接触,因此包装材料被弯曲,并且包装材料的传送角度被改变。因此,在包装材料传 送路径被限定的同时,包装材料的传送角度被改变。在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传送路径调整部的接触部具有 多个接触段,并且其中至少两个接触段在第一传送区域中相对于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以大 致45度倾斜。在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接触段与包装材料相接触,并 且包装材料的传送角度被改变。其中至少两个接触段相对于具有折褶的包装材料的传送方 向以45度角倾斜。因此,可靠地形成了折褶。在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折褶部形成机构被配置成在第 二传送区域中包装材料在折褶部附近的一对相邻区域弯曲包装材料两次,并且当从第二传 送区域向第一传送区域传送包装材料的同时,在所述相邻区域弯曲包装材料一次。在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在第二传送区域中,包装材料 的相邻区域各弯曲两次,然后,当从第二传送区域向第一传送区域传送时,各被弯曲一次。 因此,包装材料的传送角度可以分阶段地改变。在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接触段包括第一接触段至第四 接触段。第一接触段被配置成在第二传送区域中先与包装材料相接触以改变包装材料的传 送角度。第二接触段被配置成在第二传送区域中在第一接触段后与包装材料相接触,以进 一步改变包装材料的传送角度。第三接触段被配置成在包装材料被从第二传送区域传送至 第一传送区域时,在第二接触段后,与对应于折褶部的包装材料的部分接触。第四接触段被 配置成在包装材料被从第二传送区域传送至第一传送区域时,在第二接触段后,与所述相 邻区域中的包装材料接触。在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包装材料与第一接触段相接 触,并且传送角度被改变,随后包装材料与第二接触段相接触,传送角度被进一步改变。然 后,在包装材料从第二传送区域向第一传送区域传送时,包装材料中的相当于折褶部的部 分与第三接触段相接触,并且传送角度被改变。在包装材料从第二传送区域向第一传送区 域传送的同时,包装材料的相当于所述相邻区域的部分与第四接触段相接触,并且传送角 度被改变。因此,可以在包装材料中形成与折褶部(折褶对应部)相对应的部分和与所述 相邻区域相对应的部分。在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第一接触段和第二接触段被布 置成使得第一接触段和第二接触段之间的距离决定折褶部的高度。在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折褶部的高度根据第一接触段 和第二接触段之间的距离确定。因此可以适当地改变折褶部的高度。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倾斜部件和传送角 度改变部件。倾斜部件被配置成使折褶部倾斜以与包装材料除了折褶部以外的区域大体上 平行。传送角度改变部件相对于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被设置在倾斜部件的下游,并且被配 置成改变包装材料的传送角度。传送角度改变部件被设置在从假想平面向形成折褶部的一 侧偏移的位置,该假想平面通过将除了折褶部形成机构中的折褶部以外的区域的传送面向 着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延伸而获得。在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平面包装材料被变形为具有包
13含大的折褶部的截面形状的状态,并且随后包装材料的折褶部以类似于非折褶部的倾斜度 倾斜。具有折褶部的以类似于非折褶部的倾斜度倾斜的包装材料向着辊传送,所述辊设置 在从折褶部形成机构中的非折褶部的传送面向形成包装材料的折褶部一侧偏移的位置。包 装材料的传送角度由传送角度改变部件而改变。因此,可以减少在传送过程中在袋子上形 成的皱褶。在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传送角度改变部件包括辊,所 述辊设置在从假想面偏移规定尺寸的位置,所述规定尺寸大于折褶部的高度的一半。在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所述辊被设置在从假想平面偏移 略大于折褶部的高度的一半的位置,该假想面是通过在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上延伸折褶部 形成机构中的非折褶部的传送面而获得的平面。因此,所述辊可以根据折褶部的高度而被 设置在适当的位置。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还包括沿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从折 褶部形成机构的下游延伸至所述辊前的一点的引导部,该引导部被配置成将包装材料中除 了折褶部以外的区域引导至与包装材料相接触的辊。在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在折褶部形成机构中形成有折 褶部的包装材料被沿着引导部传送,所述引导部从折褶部形成机构的下游延伸到所述辊前 的一点。因此,可以防止被制造的袋子松弛。在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引导部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隔预 定的间隙设置的平板部件,该间隙被布置成允许折褶部通过。在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所述两个平板部件被设置在折 褶部的两侧。非折褶部沿两个平板部件向着所述辊传送。因此,包装材料可以被稳定地传送。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个方面的制袋包装装置包括制袋包装机构、折 褶部形成机构、倾斜部件和传送角度改变部件。制袋包装机构被配置成制造将物品包装在 其中的袋子。折褶部形成机构被配置成使包装材料从平面状态变形为带折褶的状态,并且 被配置成将包装材料送至制袋包装机构,其中所述带折褶的状态具有包括由三条折痕形成 的折褶部的截面形状。该倾斜部件被配置成使折褶部倾斜,以与包装材料中除折褶部以外 的区域大体上平行。传送角度改变部件相对于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被设置在倾斜部件的下 游,并且被配置成改变包装材料的传送角度。传送角度改变部件被设置在从假想平面朝形 成折褶部的一侧偏移的位置,该假想平面通过向着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延伸在折褶部形成 机构中的除折褶部以外的区域的传送面而获得。在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中,平面包装材料被变形为具有大 的折褶部的截面形状的状态,之后将包装材料的折褶部以与非折褶部相类似的倾斜度倾 斜。以与非折褶部相类似的倾斜度倾斜的具有折褶部的包装材料向着辊传送,所述辊设置 在从在折褶部形成机构的非折褶部的传送面向着形成包装材料的折褶部一侧偏移的位置。 包装材料的传送角度由传送角度改变部件改变。因此,可以减少传送过程中在袋子上形成 的皱褶。由根据所示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制袋包装装置,包装材料的传送路径被分段地限 定,因此在由平面包装材料制造具有折褶部的袋子时,能减少在袋子上形成的皱褶。
14
通用术语解释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时,如此处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是开放性用语, 意在指叙述的特征、元件、部件、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叙述的特征、 元件、部件、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上文还应用于诸如“包含”、“具有”和其他派生词 之类的具有类似意思的词汇。还有,术语“部分”、“段”、“部”、“部件”或“元件”当单独使用 时可以具有单一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意思。另外,如这里在描述上述实施方式时所使用 的,下面的方向性术语“向前”、“向后”、“上方”、“向下”、“垂直”、“水平”、“下面”和“横向” 以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向性术语指的是相对于装置的安装表面、和/或薄膜的传送方向的 那些方向。如此处使用的诸如“大致上”、“大约”、和“近似地”的表示程度的术语意思是指 变更项的合理的偏离量使得最终结果没有很大程度上改变。虽然只选择了所选用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 以明白的是,根据本公开,在这里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条件下 可以做出多种改变和变形。例如,各部件的大小、形状、位置或取向可以根据需要和/或期 望进行改变。显示为相互直接连接或接触的部件可以具有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中间结构。一 个部件的功能可以由两个部件执行,反之亦然。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在另一种 实施方式中采用。在一特定实施方式中不必同时具有所有优点。单独的或者与其它特征组 合的、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每一个特征也应该被认为是申请人对本发明的其他方面进行的单 独说明,其包括由这些特征所体现的结构性的和/或功能性的概念。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 施方式的前述说明仅用于举例说明,并不是用于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形式限定的 本发明。
1权利要求
一种制袋包装装置,包括制袋包装机构,其配置成制造将物品包装在其中的袋子;和折褶部形成机构,其将包装材料从平面状态变形为带折褶的状态,并将所述包装材料送至所述制袋包装机构,其中所述带折褶的状态为包括由三条折痕形成的折褶部的截面形状,所述折褶部形成机构具有限定所述包装材料的传送路径的一部分的传送路径调整部,所述传送路径调整部被配置成将所述包装材料暂时弯曲多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袋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折褶部形成机构包括第一传送区域,在其中所述包装材料以带折褶的状态被传送,和第二传送区域,其相对于所述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区域的上游, 所述传送路径调整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区域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袋包装装置,其中所述传送路径调整部具有接触部,该接触部通过与所述包装材料接触以改变所述包装 材料的传送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袋包装装置,其中所述传送路径调整部的所述接触部具有多个接触段,并且至少两个所述接触段相对于所述第一传送区域中的所述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呈大致 45度角倾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袋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折褶部形成机构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传送区域内使所述包装材料中邻近所述折 褶部的一对相邻区域弯曲两次,并且在从所述第二传送区域至所述第一传送区域传送所述 包装材料的过程中,使所述包装材料在所述相邻区域弯曲一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袋包装装置,其中所述接触段包括第一接触段,其配置成在所述第二传送区域中先接触所述包装材料,以改变所述包装 材料的所述传送角度;第二接触段,其配置成在所述第二传送区域中在所述第一接触段之后与所述包装材料 接触,以进一步改变所述包装材料的所述传送角度;第三接触段,其配置成在所述包装材料从所述第二传送区域被传送至所述第一传送区 域时,在所述第二接触段后与所述包装材料的对应于所述折褶部的部分接触;和第四接触段,其配置成在所述包装材料从所述第二传送区域被传送至所述第一传送区 域时,在所述第二接触段后与所述相邻区域中的所述包装材料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袋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段相互间被配置成使所述第一接触段和第二接触段之间的距离 决定所述折褶部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袋包装装置,还包括倾斜部件,配置成使所述折褶部倾斜以与所述包装材料的除所述折褶部以外的区域大 体上平行;和传送角度改变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倾斜部件的下游, 并被配置成改变所述包装材料的传送角度,所述传送角度改变部件被设置在从假想平面向 形成所述折褶部的一侧偏移的位置,所述假想平面通过朝所述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延伸所述折褶部形成机构中的除所述折褶部以外的区域的传送面而获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袋包装装置,其中所述传送角度改变部件包括辊,该辊设置在从所述假想平面偏移规定尺寸的位置,所 述规定尺寸大于所述折褶部的一半高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袋包装装置,还包括引导部,其沿所述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从所述折褶部形成机构的下游延伸至所述辊 前,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包装材料中除所述折褶部以外的部分接触,以将所述包装材料的除 所述折褶部以外的区域引导至所述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袋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隔预定间隙设置的平板部件,所述间隙被配置成允许所 述折褶部通过。
12.—种制袋包装装置,包括制袋包装机构,其配置成制造将物品包装在其中的袋子;折褶部形成机构,其配置成将包装材料从平面状态变形为具有由三条折痕形成的折褶 部的截面形状的带折褶的状态,并将所述包装材料送至所述制袋包装机构;倾斜部件,其配置成使所述折褶部倾斜,以便使所述折褶部与所述包装材料的除所述 折褶部以外的区域大体上平行;和传送角度改变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倾斜部件的下游, 并被配置成改变所述包装材料的传送角度,所述传送角度改变部件被设置在从假想平面朝 形成所述折褶部的一侧偏移的位置,所述假想平面通过向所述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延伸所 述折褶部形成机构中的除所述折褶部以外的区域的传送面而获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袋包装装置,其中所述传送角度改变部件包括辊,该辊设置在从所述假想平面偏移规定尺寸的位置,所 述规定尺寸大于所述折褶部的一半高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袋包装装置,还包括引导部,其沿所述包装材料的传送方向从所述折褶部形成机构的下游延伸至所述辊 前,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包装材料中除所述折褶部以外的部分接触,以将所述包装材料的除 所述折褶部以外的区域引导至所述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袋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隔预定间隙设置的平板部件,所述间隙被配置成允许所 述折褶部通过。
全文摘要
一种制袋包装装置,包括制袋包装机构和折褶部形成机构。该折褶部形成机构被配置成将包装材料从平面状态变形为具有包括由三条折痕形成的折褶部的截面形状的带折褶的状态,并将包装材料送至制袋包装机构。折褶部形成机构包括限定包装材料的传送路径的一部分的传送路径调整部,该传送路径调整部将包装材料弯曲多次。制袋包装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将折褶部倾斜的倾斜部件,和设置在倾斜部件下游的传送角度改变部件。
文档编号B65B9/12GK101927841SQ201010207350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8日
发明者宫本秀史, 小池伸治 申请人:株式会社石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