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583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包装容器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容易开启的塑料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诸如桶形、长方体形等的塑料包装容器广泛应用于饮料、油、颜料、溶剂、粉末等的 液体或粉末类物质的包装存置。此类包装容器通常由用于置放液体或粉末类物质的容器 主体和用于将容器主体的内腔进行密封的盖体组成,该盖体可从容器主体上拆下或再次安 装上而重复利用。由于包装容器内经常存放易于流动的液体或者易于撒开的粉末类物质, 因此将盖体安装在容器主体上时要求比较紧固,在运输及卸货过程中不会因为轻微碰撞而 非常容易地自动脱离容器主体。但是盖体又不能过于紧固地安装在容器主体上,这将导致 将盖体从容器主体上取下时较为困难,从而会发生由于用力过猛,而造成容器主体倾倒使 得存放的液体或粉末类物体散出,或者造成容器不可逆的损坏。因此盖体在安装在容器主 体上时要求不易脱离容器主体且密封性能良好,而需要打开容器时又能较为容易的取下盖 体,且该盖体可重复利用。中国专利文献CN10356098A是一种带枢转部分的可再密封柔性容器盖,其公开了 一种用于容器的闭合件。为了清楚理解该文献,本段以及下一段的标号均为该文献的标号。 该文献中,容器10包括底部13和外周壁15。轮缘16形成壁15的上边缘并围绕容器10 开口。外突起25与轮缘整体形成并围绕轮缘16。闭合件11的一部分适于置于容器10开 口之上。裙部20与闭合件部分整体形成,并设置为当闭合件11安装到容器10时围绕轮缘 16。裙部20包括第一部分21,该第一部分21可定位为邻近并围绕轮缘16的外上端。裙部 20进一步包括第二部分22,该第二部分22在连接部23处连接到第一部分21,并从此处向 下延伸以在其上端下方围绕轮缘16。第二部分22还包括位于其中且整体形成的第一凸缘 24,该第一凸缘M可定位为与外突起25互锁接合。连接部23的宽度W充分大于其厚度, 从而易于使第二部分22相对于第一部分21枢转,以使第一凸缘M能够从外突起25脱离 (见该文献的摘要)。另外,闭合件11还包括第二凸缘42,该第二凸缘42可定位为与连接 在轮缘16上方的内突起36互锁接合(见该文献的权利要求8)。该闭合件11也可包括一 开口条62,其易折断地连接到第二部分22的远端(见该文献的权利要求13)。所述闭合件 11适于重复使用,但也可以适于一旦起初被取下就显示发生了篡改(见该文献的说明书第 01 段)。由上述的容器和闭合件所构成的组合存在很多不足,一是由于未对容器的密封性 进行考虑设计,因此该容器-闭合件组合的密封效果较差。二是所述闭合件(也就是盖体) 安装在容器(也就是桶体)上时,闭合件主要通过其第一凸缘M和第二凸缘42分别与容 器的外突起25和内突起36相互锁合,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第一部分21的内面与容器10 的外突起25的对应外面形成紧密面对的关系(见该文献的说明书第47段),两者的接触 受力是“紧密面对”的面与面之间的接触受力,从而使得闭合件11的第一凸缘M与容器10 的外突起25的锁紧效果不是相当理想,当容器-闭合件组合从30厘米左右的高度掉落地上时,闭合件容易发生自动脱落现象,在容器运输过程中不是很安全。三是容器10的轮缘 16相对于桶壁15偏置,从而形成肩部观以及内台阶四。然后,可以提供形式为堆叠裙部 30的内法兰,使其从盖11的下侧延伸,以设置成在远端边缘紧靠台阶29(见该文献的说明 书第48段)。但是在闭合件11上同时设置开口条62和此堆叠裙部30时,呈斜向结构的堆 叠裙部30和向下延伸的开口条62以及堆叠裙部30所围成的基本呈倒U形的空间,开口朝 向下外方(见该文献的图4及图5),这样的结构在注塑工艺上无法完成,开口朝向下外方的 倒U形空间不具备任何脱模的位置,堆叠裙部30挡住了脱模空间,因此这样的开口条62和 堆叠裙部30同时存在的结构在注塑工艺上是无法完成的。中国专利文献CN201287899Y公开了一种易开启的塑料包装桶,由桶盖和桶身组 成,桶盖上具有撕裂裙边,撕裂裙边上设置有撕裂口,桶盖的周边设置有翻边,该翻边与桶 盖顶部周边之间具有薄壁形成的铰链,可以将桶盖上的翻边以薄壁形成的铰链为中心往上 翻开。该包装桶与上述的第一个中国专利文献CN10356098A存在类似的不足之处,一是由 于未对包装桶的密封性进行考虑设计,因此该包装桶的密封效果较差;二是所述桶盖安装 在桶身上时,桶盖与桶身之间的接触受力也是“紧密面对”的面与面之间的接触受力,从而 使得桶盖安装在桶身上时的锁紧效果不是相当理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注塑实现、容易开启的 塑料密封容器,且该塑料密封容器在闭合时较为紧固、密封性能良好。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由容器主 体和盖体组合构成。盖体可拆卸地安装在容器主体的上部。容器主体由底部、周壁、口部和提手部组成。底部基本呈圆形。周壁基本呈圆台壳 状,连接在底部上方外周。口部从上方连接在周壁上边缘上。提手部从周边外侧连接在周 壁上边缘上。容器主体的口部包括连接在周壁上边缘的环状壳形的轮缘以及连接在轮缘上 方的卡扣。卡扣基本呈向内侧弯曲的环状壳形,卡扣与轮缘连接处设有朝向外侧的第一凸 起。卡扣在其顶部具有朝向内侧的第二凸起。盖体包括中央部和裙部。中央部包括中央板、连接壁、台面和第二凸缘。中央板为 圆形板体。连接壁基本呈圆台壳形,且从上方连接在中央板的外周沿上。台面基本为圆环 形板,台面由其内侧边沿以平滑过渡连接方式连接在连接壁的上边缘上。第二凸缘为圆台 壳形,从下方连接在台面的下侧面上。裙部围绕中央部的外周边沿设置且从下方连接在中央部的外周边沿上。裙部包括 裙边、铰链和翻边。裙边是由上至下由厚变薄的圆柱壳体,且其内侧面按照上内下外的方式 倾斜设置,裙边从下方以平滑过渡的方式连接在台面的外侧边沿上。铰链是厚度较薄的圆 柱壳体,铰链从下方连接在裙边的下边沿上。翻边是异形圆台壳体,翻边的中部偏上的内侧 设有第一凸缘,翻边从下方连接在铰链的下边沿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容器主体的轮缘的中 下部的厚度大于上部的厚度且在内侧形成一个台阶。裙边的中部内侧还设有作为密封筋的环形的向内凸起,且盖体处于安装在容器主 体上的状态时,凸起压在卡扣的外侧面上部而使卡扣受力。上述的第二凸缘、台面的内侧部分以及连接壁所围绕的环形空间内,每间隔一定的角度设有一个垂直于第二凸缘、台面和连接壁的板状的导向筋。盖体还包括撕裂带,撕裂带从下方由其上端内侧连接在翻边的下端外侧上。上述凸起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凸起的顶端与裙边平滑的内端面的垂直距离s为 0.3至0.6毫米。导向筋连接在第二凸缘的内侧、台面的内侧部分的下侧以及连接壁的外侧之间, 导向筋的外侧边沿的形状与盖体的裙部的翻边的第一凸缘的内侧的形状相对应,且导向筋 的外侧下端面水平设置而形成凸部,凸部与容器主体的轮缘的台阶相对应。导向筋的数量 控制在10至50个均可,通常为M个或36个,厚度为0. 5至3毫米。上述圆柱形壳体的撕裂带易折断地连接在翻边下边沿,两者连接处的厚度为0. 3 至1毫米,且两者设置成点连接方式,相互间的连接长度为0. 5至2毫米。撕裂带包括带主体和开启部。带主体以每隔3至10毫米设置1个连接点的方式 与翻边的下边沿相连接而易拉断地连接在翻边上。带主体的一端为设有一开口的撕裂部, 且撕裂部仅通过2个触点与翻边相连接、较易撕开,撕裂带的开启部的2个触点的每个触点 的将两者连接起来的部位的厚度为0. 3至1毫米、宽度为1至4毫米。通常撕裂带的开启 部的厚度均要厚于撕裂带其他部分的厚度,厚度为1至4毫米,较优的值是开启部的厚度为 撕裂带其他部分的厚度的两倍。撕裂带的开启部对应的圆心角约为60°,开启部的一端通过其底部高度较小的第 一薄壁连接在撕裂部的开口侧,该第一薄壁42的厚度为0. 3至1毫米、宽度为2至4毫米。 另一端通过第二薄壁与带主体的另一端相连接,该第二薄壁43的厚度为0. 5至1毫米。上述连接壁与中央板所呈的夹角α为90° 100°。铰链的厚度为0. 3至1毫米。盖体的裙部的翻边的第一凸缘与翻边的中上部一起构成类似卡扣的结构。上述的 中央部的第二凸缘、台面的偏外侧部分、裙部的裙边、铰链、翻边的中上部分和第一凸缘所 构成的空间与容器主体的卡扣的形状及大小相对应。容器主体的容量可在0. 5L至60L的范围内选择。盖体根据容器主体的形状和大 小制作成相应形状和大小的盖体。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通过密 封筋的设计使整个容器的密封性能良好,容器内的存放物质与外界环境基本隔绝,既避免 了外界环境对容器内物质的影响,又保证了如果容器内存放的是有毒物质,不会轻易泄露 对环境造成影响。(2)本实用新型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通过密封筋的设计使的容器主体的卡 扣与盖体接触时呈三角形状相互受力,使得盖体更加紧固的安装在容器主体上,即便从1 米的高度摔下,盖体也不会从容器主体上脱离。(3)本实用新型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结构简单巧妙,完全可以通过注塑工 艺注塑制造成功。(4)本实用新型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所设计的撕裂带撕裂时较为方便,且 通过开启部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在打开盖体时有用力点,使用方便,且开启部可重复使用。(5)本实用新型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通过导向筋的设计,使得盖体的承重 形较好,且将盖体安装到容器主体上时通过导向筋的导向更为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容器主体与盖体结合 处的局部剖视放大图,此时盖体完全闭合;图3为图2中的盖体开启时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此时撕裂带被撕下,翻边向上翻卷;图4为图2中的凸起处的进一步局部放大图;图5为盖 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的盖体的撕裂带被取下后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从图 4的右下方观察时盖体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盖体的注塑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容器主体1,底部11,周壁12,口部13,提手部14,轮缘 15,台阶15-1,卡扣16,第一凸起16-1,第二凸起16-2,盖体2,中央部20,中央板21,连接壁 22,台面23,第二凸缘M,导向筋25,凸部25-1,裙部30,裙边31,铰链32,翻边33,凸起34, 第一凸缘35,撕裂带4,撕裂部41,第一薄壁42,第二薄壁43,开启部44,推料圈91,浮动顶 块92,气顶93,吹气孔94,成型部件9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图1,本实施例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由容器主体1和盖体2 组合构成。盖体2可拆卸地安装在容器主体1的上部。容器主体1和盖体2均为由聚丙烯 或高密度聚乙烯粒料经注塑而制成的注塑一体件。容器主体1可根据容量要求制作成任意 尺寸的桶,容量可在0. 5L至60L的范围内选择。盖体2根据容器主体1的尺寸制作成相应 大小。容器主体1由底部11、周壁12、口部13和提手部14组成。底部11基本呈圆形; 周壁12基本呈圆台壳状,连接在底部11上方外周;口部13从上方连接在周壁12上边缘 上;提手部14从周边外侧连接在周壁12上边缘上。容器主体1的口部13包括连接在周壁12上边缘的环状壳形的轮缘15以及连接 在轮缘15上方的卡扣16。轮缘15的中下部的厚度大于上部的厚度且在内侧形成一个台阶 15-1。卡扣16基本呈向内侧弯曲的环状壳形,卡扣16与轮缘15连接处设有朝向外侧的第 一凸起16-1。卡扣16在其顶部具有朝向内侧的第二凸起16-2。卡扣16的上部为向内侧 倾斜的圆台壳形。见图1至图6,盖体2由中央部20、裙部30和撕裂带4组成。裙部30围绕中央部 20的外周边沿设置且从下方连接在中央部20的外周边沿上。撕裂带4连接在裙部30的下 边沿上。中央部20包括中央板21、连接壁22、台面23和第二凸缘M。中央板21为圆形板 体。连接壁22基本呈圆台壳形,且从上方连接在中央板21的外周沿上,连接壁22与中央 板21所呈的夹角α为90° 100° (本实施例α为94° )。台面23基本为圆环形板, 台面23由其内侧边沿以平滑过渡连接方式连接在连接壁22的上边缘上。第二凸缘M为 圆台壳形,从下方连接在台面23的下侧面上。裙部30包括裙边31、铰链32和翻边33。裙边31是由上至下由厚变薄的圆柱壳 体,且其内侧面按照上内下外的方式倾斜设置,裙边31从下方以平滑过渡的方式连接在台 面23的外侧边沿上;铰链32是厚度较薄的圆柱壳体,铰链32从下方连接在裙边31的下边 沿上,铰链32的厚度为0. 3至1毫米(本实施例为0. 5毫米)。翻边33是异形圆台壳体,翻边33的中部偏上的内侧设有第一凸缘35,翻边33从下方连接在铰链32的下边沿上。撕裂带4为圆柱形壳体,撕裂带4从下方由其上端内侧连接在翻边33的下端外侧 上,两者连接处的厚度为0. 3至1毫米,且两者设置成点连接方式,相互间的连接长度为0. 5 至2毫米,此时两者之间的连接处也称为连接点。见图2,盖体2的裙部30的翻边33的第一凸缘35与翻边33的中上部一起构成 类似卡扣的结构;所述的中央部20的第二凸缘M、台面23的偏外侧部分、裙部30的裙边 31、铰链32、翻边33的中上部分和第一凸缘35所构成的空间与容器主体1的卡扣16的形 状及大小相对应。见图2及图4,裙边31的中部内侧还设有作为密封筋的环形的向内凸起34,凸起 34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凸起34的顶端与裙边31平滑的内端面的垂直距离s为0. 3至0. 6毫米。见图2、图3及图7,所述的第二凸缘24、台面23的内侧部分以及连接壁22所围绕 的环形空间内,每间隔一定的角度设有一个垂直于第二凸缘M、台面23和连接壁22的板状 的导向筋25,导向筋25连接在第二凸缘M的内侧、台面23的内侧部分的下侧以及连接壁 22的外侧之间,导向筋25的外侧边沿的形状与盖体2的裙部30的翻边33的第一凸缘35 的内侧的形状相对应,且导向筋25的外侧下端面水平设置而形成凸部25-1,凸部25-1与容 器主体1的轮缘15的台阶15-1相对应。导向筋25的数量控制在10至50个均可,通常为 24个至36个,板体的厚度为0. 5至3毫米。本实施例中导向筋25的数量为36个。见图5及图6,圆柱形壳体的撕裂带4易拉断地连接在翻边33的下边沿上。撕裂 带4包括带主体和开启部44。带主体以每隔3至10毫米设置1个连接点的方式与翻边33 的下边沿相连接而易拉断地连接在翻边33上。带主体的一端为设有一开口的撕裂部41,撕 裂部41上设有样式为“TEAR OFF”的撕裂标识,且撕裂部41仅通过2个触点与翻边33相 连接、较易撕开,该2个触点的每个触点的将两者连接起来的部位的厚度为0. 3至1毫米、 宽度为1至4毫米。撕裂带4的开启部44所对应的圆心角约为60°,开启部44的一端通 过其底部高度较小的第一薄壁42连接在撕裂部41的开口侧,该第一薄壁42的厚度为0. 3 至1毫米、宽度为2至4毫米,从而第一薄壁42均较易断裂。开启部4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 薄壁43与带主体的另一端相连接,该第二薄壁43的厚度为0. 5至1毫米,从而第二薄壁43 较易断裂。为了获得更理想的连接效果,通常开启部44的厚度要厚于撕裂带4其他部分的 厚度,厚度为1至4毫米,较优的值是开启部44的厚度为撕裂带4其他部分的厚度的两倍, 本实施例中,开启部44的厚度为2毫米。见图1及图2,图中的盖体2处于尚未开封而完整地安装在容器主体1上的状态。 容器主体1的卡扣16被包围在盖体2的第二凸缘M、台面23、裙边31、铰链32和翻边33 所构成的空间内,卡扣16的第二凸起16-2抵触在第二凸缘对上,且被第二凸缘对所阻挡, 卡扣16的第一凸起16-1抵触在翻边33的第一凸缘35与翻边33的中上部所构成的类似 卡扣的结构内并被第一凸缘35托住。卡扣16的外侧面上部为向内侧倾斜的圆台面,且被 截面呈三角形状的凸起34压住而受力,从而在盖体2安装在容器主体1上的状态下,卡扣 16的三个部位与盖体2有弹性地相互接触而使得卡扣16被盖体2包围的相当紧固,从图2 的横截面上看,卡扣16受到呈三角形状的三个角度的力作用,即便整个容器从1米的高度 不慎坠落,盖体2也不会从容器主体1脱开。且在第一凸缘35和凸起34的作用下,容器主体1内部获得了相当良好的密封性,与外界环境基本隔绝。另一方面,如果在盖体2的中央 板21上堆叠东西使盖体2受力,36个导向筋25通过抵触在轮缘15的台阶15_1上获得支 撑从而支撑整个盖体2,使盖体2获得一定的承重性。见图5及图6,初次将塑料密封容器打开时,使用者通过从撕裂带4的撕裂部41开 始沿翻边33逆时针撕开撕裂带4,使得第一薄壁42断裂,直至将撕裂带4撕开至第二薄壁 43断裂,而使得撕裂带4的除开启部44的其余部分脱离盖体2。然后使用者抓住开启部44 向上翻起,见图6及图3,开启部44带动翻边33以铰链32为翻折处向上翻折,第一凸缘35 完全脱离卡扣16的第一凸起16-1,此时即可将盖体2向上掰动而从容器主体1上取下。当需要将盖体2再次安装到容器主体1上时,只需将盖体2由其36个导向筋25沿 着容器主体1的卡扣16的内表面向下运动而伸入容器主体1,同时容器主体1的卡扣16即 嵌入盖体2的第二凸缘24、台面23和裙边31构成的空间内,然后将翻边33以铰链32为翻 折处向下翻下,翻边33的中上部及第一凸缘35与卡扣16的第一凸起16-1再次相抵触,而 将盖体2锁扣在容器主体1上。再次打开盖体2时,使用者抓住开启部44向上翻起即可。需要指出的是,盖体2的撕裂带4设有一圆心角约为60°的开启部44,且为了获 得更理想的连接效果,通常开启部44的厚度均要厚于撕裂带4其他部分的厚度,这样的设 计较适用于容量小于5L的容器主体1,容量小于5L的容器主体1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盖体2 尺寸较小,因此会导致容器主体1与盖体2结合较紧密,且打开小尺寸的容器的盖体2时,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盖体2设置了专门的开启部44,从而提供了一个可用手方便抓住的部 位,从而方便了盖体2的打开。而在容量大于5L的容器主体1上,操作者可以直接抓住盖 体2的裙部30的具有较大的受力面积的翻边33,即可较方便地打开盖体2,此时的开启部 44的设计并不必要,因此可以取消,此时的撕裂带4的带主体的撕裂部41的开口侧通过底 部高度较小的第一薄壁42易断裂地相连接在带主体的另一端。(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基本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任 一相同,区别在于其中容器主体1也可由金属材料制成。(制造例)见图8,图8为是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任一个的盖体2的注塑模具的 局部放大剖视图,其中的阴影部分即为盖体2,91为推料圈,92为浮动顶块,93为气顶,94为 吹气孔,95为成型部件。注塑模具将原料注入模胚内并冷却后,盖体2即形成,由于第一凸 缘35的存在,如何将盖体2脱模向图中的下方顶出为此注塑工艺的难点。本制造例中,脱 模时,采取推料圈91与浮动顶块92同步运动的方式,推料圈91向下运动的同时,浮动顶块 92配合推料圈91同时向下运动,其中利用铰链32处的弹性变形而将盖体2逐渐推离成型 部件95,且同时吹气孔94开始吹气以保持盖体2与成型部件95等模具之间的空间不处于 真空状态。浮动顶块92配合推料圈91向下运动至盖体2完全脱离成型部件95时,气顶93 吹气,盖体2从注塑模具上掉落完成脱模动作。本制造例的注塑模具的脱模运动方式巧妙地将盖体2脱模成功。
权利要求1.一种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由容器主体(1)和盖体(2)组合构成;盖体(2)可拆 卸地安装在容器主体(1)的上部;容器主体(1)由底部(11)、周壁(12)、口部(13)和提手部(14)组成;底部(11)基本呈 圆形;周壁(12)基本呈圆台壳状,连接在底部(11)上方外周;口部(13)从上方连接在周壁(12)上边缘上;提手部(14)从周边外侧连接在周壁(12)上边缘上;容器主体(1)的口部(13)包括连接在周壁(12)上边缘的环状壳形的轮缘(15)以及连接在轮缘(15)上方的卡 扣(16);卡扣(16)基本呈向内侧弯曲的环状壳形,卡扣(16)与轮缘(15)连接处设有朝向 外侧的第一凸起(16-1);卡扣(16)在其顶部具有朝向内侧的第二凸起(16-2);盖体(2)包括中央部(20)和裙部(30);中央部(20)包括中央板(21)、连接壁(22)、台 面(23)和第二凸缘(24);中央板(21)为圆形板体;连接壁(22)基本呈圆台壳形,且从上方 连接在中央板(21)的外周沿上;台面(23)基本为圆环形板,台面(23)由其内侧边沿以平滑 过渡连接方式连接在连接壁(22)的上边缘上;第二凸缘(24)为圆台壳形,从下方连接在台 面(23)的下侧面上;裙部(30)围绕中央部(20)的外周边沿设置且从下方连接在中央部(20)的外周边沿 上;裙部(30)包括裙边(31)、铰链(32)和翻边(33);裙边(31)是由上至下由厚变薄的圆柱 壳体,且其内侧面按照上内下外的方式倾斜设置,裙边(31)从下方以平滑过渡的方式连接 在台面(23)的外侧边沿上;铰链(32)是厚度较薄的圆柱壳体,铰链(32)从下方连接在裙 边(31)的下边沿上;翻边(33)是异形圆台壳体,翻边(33)的中部偏上的内侧设有第一凸缘 (35),翻边(33)从下方连接在铰链(32)的下边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1)的轮缘(15)的中下部的厚度大于上部的厚度且在内侧形成一个台 阶(15-1);裙边(31)的中部内侧还设有作为密封筋的环形的向内凸起(34),且盖体(2)处于安装 在容器主体(1)上的状态时,凸起(34)压在卡扣(16)的外侧面上部而使卡扣(16)受力;所述的第二凸缘(24)、台面(23)的内侧部分以及连接壁(22)所围绕的环形空间内,每 间隔一定的角度设有一个垂直于第二凸缘(24)、台面(23)和连接壁(22)的板状的导向筋 (25);盖体(2)还包括撕裂带(4),撕裂带(4)从下方由其上端内侧连接在翻边(33)的下端外 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4)的截 面形状呈三角形,凸起(34)的顶端与裙边(31)平滑的内端面的垂直距离s为0. 3至0. 6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导向筋(25)连接在 第二凸缘(24)的内侧、台面(23)的内侧部分的下侧以及连接壁(22)的外侧之间,导向筋 (25)的外侧边沿的形状与盖体(2)的裙部(30)的翻边(33)的第一凸缘(35)的内侧的形状 相对应,且导向筋(25)的外侧下端面水平设置而形成凸部(25-1),凸部(25-1)与容器主体 (1)的轮缘(15)的台阶(15-1)相对应;导向筋(25)的数量控制在10至50个均可,通常为 24个或36个,厚度为0. 5至3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壳体的 撕裂带(4)易折断地连接在翻边(33)下边沿,两者连接处的厚度为0. 3至1毫米,且两者设置成点连接方式,相互间的连接长度为0. 5至2毫米;撕裂带(4)包括带主体和开启部(44);带主体以每隔3至10毫米设置1个连接点的方 式与翻边(33)的下边沿相连接而易拉断地连接在翻边(33)上;带主体的一端为设有一开 口的撕裂部(41),且撕裂部(41)仅通过2个触点与翻边(33)相连接,撕裂带(4)的开启部 (44)的2个触点的每个触点的将两者连接起来的部位的厚度为0. 3至1毫米、宽度为1至 4毫米;撕裂带(4)的开启部(44)的厚度均要厚于撕裂带(4)其他部分的厚度,厚度为1至 4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裂带(4)的开 启部(44)的厚度为撕裂带(4)其他部分的厚度的两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撕裂带(4)的开启 部(44)对应的圆心角约为60°,开启部(44)的一端通过其底部高度较小的第一薄壁(42) 连接在撕裂部(41)的开口侧,该第一薄壁(42)的厚度为0. 3至1毫米、宽度为2至4毫米; 另一端通过第二薄壁(43)与带主体的另一端相连接,该第二薄壁(43)的厚度为0. 5至1毫 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壁(22)与 中央板(21)所呈的夹角α为90° 1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铰链(32)的厚度为 0. 3至1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盖体(2)的裙部 (30)的翻边(33)的第一凸缘(35)与翻边(33)的中上部一起构成卡扣的结构;所述的中央 部(20)的第二凸缘(24)、台面(23)的偏外侧部分、裙部(30)的裙边(31)、铰链(32)、翻边 (33)的中上部分和第一凸缘(35)所构成的空间与容器主体(1)的卡扣(16)的形状及大小 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主体(1)的容 量可在0. 5L至60L的范围内选择;盖体(2)根据容器主体(1)的形状和大小制作成相应形 状和大小的盖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容易开启的塑料密封容器,由容器主体和盖体组合构成,盖体可拆卸地安装在容器主体的上部。容器主体包括底部、连接在底部上方外周的周壁、连接在周壁上边缘的口部以及连接在周壁上边缘的提手部,口部包括一基本呈向内侧弯曲的环状壳形的卡扣。盖体包括中央部分和裙部,裙部包括围绕中央部分的外周沿设置的裙边、围绕裙边的下边沿设置的铰链和围绕铰链下边沿连接的翻边。裙边的中部内侧还设有作为密封筋的环形的向内凸起,第二凸缘的内侧以及连接壁的外侧设有多个导向筋。卡扣被裙部与中央部分形成的空间所紧密包围。盖体还可包括连接在翻边下边沿的撕裂带。该塑料密封容器的密封性能良好。
文档编号B65D55/08GK201890429SQ20102026091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6日
发明者苑红亮 申请人:常州威康特塑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