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半自动移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2671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半自动移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半自动移液器,是一种用于转移液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会涉及到液体的转移过程,如家居大中型鱼缸换水,农村农业机械用户将大油桶中的燃油转移到小容器中吸掉机车油箱及水箱中的残液,小型榨油、酿酒用户将油、酒从大容器中转移到小容器中,实验室大容器与小容器之间的移液;汽车油箱及水箱中的残液吸取出来,野炊时,水塘水面与岸上有一定高度,直接不易取水等情况,这种将液体从甲处转移到乙处时如用一种转移装置来完成会省力,省时,提高工作效率。公知的用于转移液体的名称为“超吸力换水器”的装置由过滤嘴、导管、吸片,弹性容器等部件组成。此装置使用时,先将长导管一端放入大容器液面以下,再不断挤压小容器,由于挤压时吸片打开,回弹时关上,此过程会产生一定的负压,靠负压的累积来完成引流。其使用的范围狭窄;放置时不方便也不雅观,所占空间较大,一般使用完之后都是直接挂在某个地方的墙上,不卫生很容易粘上污垢;挤压容器时要不断地重复挤压,形成一定的负压值才能完成引流的过程,挤压次数多容器易损坏;有效虹吸高度受限,一般只有60-80cm,因为挤压容器时进液管中的液柱会下降,容器刚回弹时吸片处于未完全关闭状态,由于重力的原因进液管中的液柱又会有一定的下降,当进液管中的液柱垂直高度越大时液柱会下降的越快,从而使有效虹吸高度受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便携式半自动移液器,其包括出液管,双螺母,翻盖,压强控制器,进液管。用双螺母将出液管和进液管与压强控制器连接起来,方便省力的完成转移液体的工作。有效虹吸高度达1米以上。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施其包括出液管1,双螺母2,翻盖3,压强控制器 4,进液管5。出液管1和,进液管5的一端为与双螺母2相配合的螺杆结构,压强控制器4 是一个圆筒形弹性容器,其两个端口也为与双螺母2相配合的螺杆结构,用双螺母2将出液管1和进液管5与压强控制器的两个端口连接起来,翻盖3设置在与压强控制器4相配合的螺母上,进液管5的长度为出液管1的2-3倍。使用时将进液管5插入大容器的液面以下,用大拇指堵住出液管1不与双螺母连结的端口,再挤压压强控制器把容器内部的空气从进液管5排除而产生负压,松开压强控制器,待液体流入压强控制器时,松开出液管,将其放入小容器中,完成引流。清洗装置,再将两导管压缩进压强控制器中,盖下翻盖。与公知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1.适用范围更广,家居大中型鱼缸换水农村农业机械用户将大油桶中的燃油转移到小容器中,吸掉机车油箱及水箱中的残液;小型榨油、酿酒用户;将大油桶中的燃油转移到小容器中,吸掉机械油箱中的残液;实验室大容器与小容器之间的移液等。2.导管可放入压强控制器中,使移液器便于放置,更卫生,更雅观。3.压强控制器可存一定量的液体,其体积500_600ml。4.完成引流只需挤压压强控制器一到两次,可以延长使用寿命。5.有效虹吸高度一般可达1米以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出液管,2为双螺母,3为翻盖,4为压强控制器,5为进液管;图2为图1中的A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其包括出液管1,双螺母2,翻盖3,压强控制器4,进液管5。出液管1 和进液管5的一端为与双螺母2相配合的螺杆结构,压强控制器4是一个圆筒形弹性容器, 其两个端口也为与双螺母2相配合的螺杆结构,用双螺母2将出液管1和进液管5与压强控制器的两个端口连接起来,翻盖3设置在与压强控制器4相配合的螺母上,进液管5为lm, 出液管1为50cm。整个装置用乙丙橡胶制作。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半自动移液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出液管(1),双螺母O),翻盖(3),压强控制器G),进液管(5),出液管(1)和进液管(5)的一端为与双螺母( 相配合的螺杆结构,压强控制器(4)是一个圆筒形弹性容器,其两个端口也为与双螺母(2)相配合的螺杆结构,用双螺母( 将出液管(1)和进液管( 与压强控制器(4)的两个端口连接起来,翻盖(3)设置在与压强控制器(4)相配合的螺母上,进液管(5)的长度为出液管(1)的2-3 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半自动移液器,其特征在于其用乙丙橡胶材料制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半自动移液器,其包括出液管,双螺母,翻盖,压强控制器,进液管。出液管和进液管的一端为与双螺母相配合的螺杆结构,压强控制器是一个圆筒形弹性容器,其两个端口也为与双螺母相配合的螺杆结构,用双螺母将出液管和进液管与压强控制器连接起来,方便省力的完成转移液体的工作。有效虹吸高度达1米以上。是一种使用方便、易携带及存放、外形美观的移液器。
文档编号B67D99/00GK202080876SQ20112015356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6日
发明者周建峰 申请人:周建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