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吊篮回旋式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7698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吊篮回旋式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装置,特别涉及ー种高效吊篮回旋式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有部份输送装置要使用一种环形的输送带来循环传送产品或エ件,如鞋机行业,通常是采用长条形的输送带来实现传送,该输送带结构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和使用面积,容易出现故障。而且在环形输送带上输送产品和エ件时,产品和エ件容易掉下来,由于环形传送带具有一定的斜度,输送过程中比较困难。所以很有必要研究一种在环形输送过程中不会使产品和エ件掉落的输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提供ー种高效吊篮回旋式输
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技术方案是ー种高效吊篮回旋式输送装置,包括一回旋绕设的轨道,轨道内设有沿轨道的轨迹回旋传动的链条,链条的下端面通过吊篮鉄片与吊篮连接,吊篮的两端设有与吊杆连接的轴套,吊杆的两端通过插销固定在吊篮两端的轴套内。所述回旋传动的链条的运行方式如下所述回旋转动链条的一段从第一端开始倾斜向上延伸,延伸至第二端后再向左弯曲后,再倾斜延伸至第三端,再由第三端向上倾斜延伸至第四端后向右弯曲,再由第四端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五端后,由第五端倾斜向下延伸至第六端后转弯平直延伸回第一端;构成ー立体回旋式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高效吊篮回旋式输送装置,使得机器的输送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提高,节能效果显著,只需要传动链轮和一台或多台驱动电机就可以实现输送装置的驱动,节省空间;再利用吊篮来放置产品和エ件,使产品和エ件更加安全的通过回旋输送装置,更进一歩的保证了操作工人的安全。

图I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轨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描述。如图I、图2所示的高效吊篮回旋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回旋绕设的轨道1,轨道I内设有沿轨道I的轨迹回旋传动的链条2,链条2的下端面通过吊篮鉄片7与吊篮3连接,链条2通过传动装置带动与链条2连接的吊篮3,吊篮3的运行轨迹与链条2的运行轨迹相同,使吊篮在指定的运行轨迹中来回运行,实现吊篮的回旋式输送产品和エ件,吊篮3的两端设有与吊杆(4)连接的轴套5,吊杆4的两端通过插销6固定在吊篮3两端的轴套5内。插销6是用于固定吊篮3,使吊篮3不会因为在转送物品的过程中松动而掉落。所述回旋传动的链条2的运行方式如下所述回旋转动链条2的一段从第一端11开始倾斜向上延伸,延伸至第二端12后再向左弯曲后,再倾斜延伸至第三端13,再由第三端13向上倾斜延伸至第四端14后向右弯曲,再由第四端14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五端15后,由第五端15倾斜向下延伸至第六端16后转弯平直延伸回第一端11 ;构成一立体回旋式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吊篮回旋式输送装置,适用于各种生产线上,使得机器的输送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提高,节能效果显著,只需要传动链轮和一台或多台驱动电机就可以实现输送装置的驱动,节省空间;再利用吊篮来放置产品和エ件,使产品和エ件更加安全的通过回旋输送装置,更进一歩的保证了操作工人的安全。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想,作出其他各 种相应的改变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ー种高效吊篮回旋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回旋绕设的轨道(1),轨道(I)内设有沿轨道(I)的轨迹回旋传动的链条(2),链条(2)的下端面通过吊篮鉄片(7)与吊篮(3)连接,吊篮(3)的两端设有与吊杆⑷连接的轴套(5),吊杆(4)的两端通过插销(6)固定在吊篮⑶两端的轴套(5)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吊篮回旋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旋传动的链条(2)的运行方式如下所述回旋转动链条(2)的一段从第一端(11)开始倾斜向上延伸,延伸至第二端(12)后再向左弯曲后,再倾斜延伸至第三端(13),再由第三端(13)向上倾斜延伸至第四端(14)后向右弯曲,再由第四端(14)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五端(15)后,由第五端(15)倾斜向下延伸至第六端(16)后转弯平直延伸回第一端(11);构成一立体回旋式输送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吊篮回旋式输送装置,包括一回旋绕设的轨道,轨道内设有沿轨道的轨迹回旋传动的链条,链条的下端面通过吊篮铁片与吊篮连接,吊篮的两端设有与吊杆连接的轴套,吊杆的两端通过插销固定在吊篮两端的轴套内。采用高效吊篮回旋式输送装置,使得机器的输送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提高,节能效果显著,只需要传动链轮和一台或多台驱动电机就可以实现输送装置的驱动,节省空间;再利用吊篮来放置产品和工件,使产品和工件更加安全的通过回旋输送装置,更进一步的保证了操作工人的安全。
文档编号B65G29/00GK202642721SQ20122024182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汪小立 申请人:汪小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