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囊药盒模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624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囊药盒模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胶囊药盒模芯,包括立柱体和锥形体,立柱体的底部固定在电机的托盘上,托盘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立柱体的顶部与锥形体固定连接,锥形体的锥形面上设置弧形坡,弧形坡延伸至锥形面的边缘,立柱体的侧表面上设置若干固定块,每相邻两个固定块之间的间距为胶囊药物直径的整数倍,每相邻的两个固定块之间的间距变为胶囊药物直径的整数倍,兼容了各类胶囊药物,使所有尺寸相近胶囊药物可以使用同一个模芯,大大降低了模芯的使用数量,节省了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胶囊药盒模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药盒,特别涉及一种胶囊药盒模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药房的取药机内,由于胶囊药盒内的模芯不能兼容多种胶囊,因此一个胶囊药盒只能盛放一种胶囊药物,这种方式不仅导致胶囊药盒模芯使用数量多,而且每种胶囊药物只能使用与胶囊药物型号对应的模芯,致使模芯的制造成本加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胶囊药盒模芯,该药盒模芯能够使同类胶囊药品使用一个药盒,降低了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胶囊药盒模芯,包括立柱体和锥形体,立柱体的底部固定在电机的托盘上,托盘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立柱体的顶部与锥形体固定连接,锥形体的锥形面上设置弧形坡,弧形坡延伸至锥形面的边缘,立柱体的侧表面上设置若干固定块,每相邻两个固定块之间的间距为胶囊药物直径的整数倍。
[0005]优选的,每个固定块的两侧面都设置成螺旋坡。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每相邻的两个固定块之间的间距变为胶囊药物直径的整数倍,兼容了各类胶囊药物,使所有胶囊药物可以使用同一个模芯,大大降低了模芯的使用数量,节省了成本。固定块的两个侧面都设置成螺旋坡,便于胶囊药物落下,避免卡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块的主视图;
[0009]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块的俯视图;
[0010]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块的后视图;
[0011]其中,1.立柱体2.锥形体3.弧形坡4.固定块5.落药槽6.螺旋型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胶囊药盒模芯,包括立柱体I和锥形体2,立柱体I的底部固定在电机的托盘上,托盘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立柱体I的顶部与锥形体固定连接,锥形体2的锥形面上设置弧形坡3,弧形坡3延伸至锥形面的边缘,立柱体I的侧表面上设置若干固定块4,固定块4可以是在立柱体I的设置凸起而成,凸起为规则的多边体,每相邻两个固定块4之间的间距为胶囊药物直径的一倍或两倍,每个固定块4的两侧面都设置成螺旋坡6。
[0014]需要指出,所述的规则的多边体是指横截面为多边形的柱状体。螺旋坡6是指固定块4与立柱体I连接的表面的宽度小于固定块4外侧的表面的宽度,并且固定块4的两侧面呈弧形的坡状,使在胶囊药物沿固定块4的侧面落下时所经过的轨迹为螺旋轨迹。
[0015]相邻固定块4之间的间距设置成胶囊药物直径的一倍,则取药时由固定块4组成的落药槽5每次落药时只允许一粒胶囊药物通过并落入药盒内的出药口 ;
[0016]成型的螺旋轨迹能够使胶囊非常顺畅的滑入分药器5,尺寸相近胶囊可以采用同种规格的模芯。所述的落药槽5为每相邻的两个固定块4之间的间隙。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每相邻的两个固定块4之间的间距变为胶囊药物直径的整数倍,兼容了尺寸相近各类胶囊药物,使尺寸相近所有胶囊药物可以使用同一个模芯,大大降低了模芯的使用数量,节省了成本。固定块4的两个侧面都设置成螺旋坡6,便于胶囊药物落下,避免卡药。
[001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胶囊药盒模芯,包括立柱体(I)和锥形体(2),所述立柱体(I)的底部固定在电机的托盘上,所述托盘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立柱体(I)的顶部与锥形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体(2)的锥形面上设置弧形坡(3),弧形坡(3)延伸至锥形面的边缘,所述立柱体(I)的侧表面上设置若干固定块(4),每相邻两个固定块(4)之间的间距为胶囊药物直径的整数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药盒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固定块(4)的两侧面都设置成螺旋型坡(6)。
【文档编号】B65G1/04GK203855075SQ201420101913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6日
【发明者】姚蕻, 李志豪, 毛师文, 李林, 王磊 申请人: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