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沥青保温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1686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性沥青保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性沥青保温装置,其包括一个竖直的圆筒形罐体,所述罐体设置在一个基坑上,所述罐体内设置有底部的第一搅拌装置和上部的第二搅拌装置,在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外侧,沿着所述罐体内壁设置有第一加热油路,所述罐体上部环绕所述第二搅拌装置设置有第二加热油路,所述第一搅拌装置与所述第一加热油路的高度不大于所述罐体的高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至少两组梯形搅拌叶片,每组梯形搅拌叶片包括设置在上部的第一水平叶片、设置在下部的第二水平叶片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水平叶片和所述第二水平叶片的端部的第一斜向叶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改性沥青保温装置,其可大大节约使用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改性沥青保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筑路工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对从生产线生产出的改性浙青进行保温存储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改性浙青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浙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浙青或浙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浙青结合料。
[0003]在改性浙青生产出来之后,往往需要先进行存储,然后再装车拉往筑路工地,而在存储过程中,如何避免离析超标,则一直是改性浙青生产出来后在存储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4]中国专利CN2490115Y提供了一种改性浙青保温搅拌罐,其在圆柱筒形罐体内环升盘设有双层螺旋导热油升温管路,在罐体中心插设有一根由立式摆线针轮减速器带动的多叶片长直搅拌器。其可以在对改性浙青进行保温的同时提供搅拌功能,从而避免改性浙青分层离析,但是如果需要罐体较大(例如可存放150-250吨的改性浙青),而生产过程中小批量和大批量生产的情况同时存在,那么,当小批量生产时(例如只生产30-60吨),上述专利所提供的改性浙青保温搅拌罐的利用率就会很低,由于搅拌装置和升温装置的有效做功部分较少,因此容易造成电能和热能浪费,提升了运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性浙青保温装置,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性浙青保温装置,其包括,一个竖直的圆筒形罐体,所述罐体设置在一个基坑上,所述罐体内设置有底部的第一搅拌装置和上部的第二搅拌装置,在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外侧,沿着所述罐体内壁设置有第一加热油路,所述罐体上部环绕所述第二搅拌装置设置有第二加热油路,所述第一搅拌装置与所述第一加热油路的高度不大于所述罐体的高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至少两组梯形搅拌叶片,每组梯形搅拌叶片包括设置在上部的较短的第一水平叶片、设置在下部的较长的第二水平叶片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水平叶片和所述第二水平叶片的端部的第一斜向叶片。
[000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改性浙青保温装置,其设置有分别从罐体底部和顶部驱动的两套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这样在存储较少的改性浙青时只需要使用底部驱动的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就可以避免改性浙青分层离析,从而大大节约了使用成本,此外,其底部的搅拌装置的梯形叶片布局也能够提升搅拌时所存储的改性浙青的流动混合效率,进一步避免改性浙青分层离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0009]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改性浙青保温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图1所示的第二加热油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0013]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改性浙青保温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在图1中,为了简化图形,第一加热油路5和第二加热油路6用线条表示,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性浙青保温装置,其包括,一个竖直的圆筒形罐体1,所述罐体I设置在一个基坑2上,所述罐体I内设置有底部的第一搅拌装置3和上部的第二搅拌装置4,在所述第一搅拌装置3外侧,沿着所述罐体I内壁设置有第一加热油路5,所述罐体I上部环绕所述第二搅拌装置4设置有第二加热油路6,所述第一搅拌装置3与所述第一加热油路5的高度不大于所述罐体I的高度的三分之一。
[0014]所述罐体I为竖直的圆筒形结构,可以有利于其内部存储的改性浙青能够被均匀搅拌和加热。
[0015]对于改性浙青生产厂家,所述罐体I越大,能存放的改性浙青越多,则其综合运营成本就越小,例如,如果所述罐体I能够存放150顿改性浙青,则其直径可达5-8米,高度可达8-20米。
[0016]由于现有的改性浙青保温装置均如【背景技术】中提及的中国专利CN2490115Y提供的一种改性浙青保温搅拌罐类似,只设置有一套搅拌装置和升温装置,因此,当小批量生产改性浙青时,或者所属罐体I内存储的改性浙青较少时,则搅拌装置和升温装置的有效做功部分较少,因此容易造成电能和热能浪费,还提升了运营成本。
[0017]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罐体I内设置了底部的所述第一搅拌装置3和上部的所述第二搅拌装置4,并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搅拌装置3和所述第二搅拌装置4设置了所述第一加热油路5和所述第二加热油路6,这样,当小批量生产改性浙青时,或者所属罐体I内存储的改性浙青较少时,只需要启动底部的所述第一搅拌装置3和所述第一加热油路5即可,从而可大大节约所述改性浙青保温装置的运营成本。
[0018]为了设置用于对所述第一搅拌装置3进行驱动的电机,所述罐体I设置在一个基坑2上,所述基坑2内即可设置用于对所述第一搅拌装置3进行驱动的电机。所述第一加热油路5沿着所述罐体I内壁设置,这样比较容易生产制造,此外也可较好的保持对所述罐体I底部的改性浙青的保温效果。所述第一加热油路5的管线布放可采用与中国专利CN2490115Y类似的管线布放方式。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所示,为了提高搅拌效率,所述第一搅拌装置3可以采用梯形结构,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搅拌装置3包括至少两组梯形搅拌叶片,每组梯形搅拌叶片包括设置在上部的较短的第一水平叶片31、设置在下部的较长的第二水平叶片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水平叶片31和所述第二水平叶片32的端部的第一斜向叶片33,所述第一水平叶片31的长度可以是所述第二水平叶片32的长度的1/3-1/2,这样,在搅拌过程中更加有利于已加热的改性浙青向上运动。当所述第一搅拌装置3包括两组所述梯形搅拌叶片时,这两组梯形搅拌叶片可以对称设置,当所述第一搅拌装置3包括多于两组所述梯形搅拌叶片时,这些梯形搅拌叶片可以沿平面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例如,如果是三组所述梯形搅拌叶片,则这三组所述梯形搅拌叶片间隔120度分布。
[0020]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搅拌装置4的电机可以设置于所述罐体I顶部,所述第二搅拌装置4可采用与现有技术,例如中国专利CN2490115Y类似的平直搅拌叶片,由于所述第二加热油路6要从所述罐体I顶部布放,因此,所述第二加热油路6只需要环绕所述第二搅拌装置4布放即可达到对改性浙青的加热效果,而不需要沿着所述罐体I内壁设置,所述第二加热油路6可以是环绕所述第二搅拌装置4布放的蛇形盘管,其既可以是在垂直方向成蛇形,也可以是在水平方向成蛇形,所述第二油路6的进口和出口均可设置在所述罐体I顶部。
[0021]图3为图1所示的第二加热油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所示,所述第二油路6的管道外壁还可以设置多个倾斜设置的搅流片61,用于加强改性浙青在被搅拌过程中的混合作用。所述搅流片61可以是固定在所述第二油路6的管道外壁的长10-20cm,宽5-10cm,厚l-5mm,水平倾斜20-50度的不锈钢片。
[002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改性浙青保温装置,其设置有分别从罐体底部和顶部驱动的两套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这样在存储较少的改性浙青时只需要使用底部驱动的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就可以避免改性浙青分层离析,从而大大节约了使用成本,此外,其底部的搅拌装置的梯形叶片布局也能够提升搅拌时所存储的改性浙青的流动混合效率,进一步避免改性浙青分层离析。
[002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改性浙青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竖直的圆筒形罐体,所述罐体设置在一个基坑上,所述罐体内设置有底部的第一搅拌装置和上部的第二搅拌装置,在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外侧,沿着所述罐体内壁设置有第一加热油路,所述罐体上部环绕所述第二搅拌装置设置有第二加热油路,所述第一搅拌装置与所述第一加热油路的高度不大于所述罐体的高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至少两组梯形搅拌叶片,每组梯形搅拌叶片包括设置在上部的第一水平叶片、设置在下部的第二水平叶片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水平叶片和所述第二水平叶片的端部的第一斜向叶片。
【文档编号】B65D88/74GK204078536SQ201420516489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0日
【发明者】周勇 申请人:贵州黔和物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