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竖直向磨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548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物流轨道检测设备,本发明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竖直向磨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悬挂式摩擦输送技术是当今汽车生产物流线的主流驱动技术,其通常由摩擦驱动、轨道、车身吊具小车三部分组成,吊具小车由摩擦驱动单元驱动并沿轨道运行,实现车身的周转输送。吊具小车沿轨道长期运行,轨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当磨损积聚到一定程度便将会影响到整个输送系统的运行安全。随着轨道的磨损,轨道承载壁将会变薄,在吊具重量的压迫下将会出现下垂、开裂,导致轨道间隙变大,如此同时承载壁的变薄,也将导致吊具小车下沉,使得吊具小车与轨道的垂直间距变大。故轨道间隙、吊具小车与轨道间的垂直距离是轨道磨损的关键特征量,但由于轨道均布置在空中,人工巡检轨道磨损的操作存在难度,且工作强度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降低轨道磨损检测难度、减轻一线工人维保工作量并能够为悬挂输送轨道的维护提供精确数据支撑的轨道竖直向磨损检测装置。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轨道竖直向磨损检测装置,它包括固定支架、轨道、小车轮组、连接架、电机、主摩擦轮、连系杆、副摩擦轮与吊具,固定支架与轨道相对固定,在轨道的左侧轨道单体与右侧轨道单体内设有小车轮组,在固定支架上转动安装有相互配合的主摩擦轮与副摩擦轮,在固定支架上固定有电机,主摩擦轮由电机驱动;小车轮组的安装轴上固定有连接架,在连接架的左端部固定有左安装座,在左安装座上固定有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一距离传感器与左侧轨道单体的下壁面配合,在连接架的右端部固定有右安装座,在右安装座上固定有第二距离传感器,第二距离传感器与右侧轨道单体的下壁面配合,在连接架的下端部固定有连系杆,连系杆位于主摩擦轮与副摩擦轮之间,在连系杆上安装有吊具。在沿着轨道的长度方向的固定支架上固定有位置标签;在吊具上固定有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与位置标签配合。本发明能够完成全自动地进行轨道竖直向间隙巡检,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大的前提下,实现间隙的高精度量化,为企业提供大量的轨道维保数据。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该轨道竖直向磨损检测装置,它包括固定支架、轨道3、小车轮组8、连接架18、电机9、主摩擦轮10、连系杆11、副摩擦轮12与吊具13,固定支架与轨道3相对固定,在轨道3的左侧轨道单体与右侧轨道单体内设有小车轮组8,在固定支架上转动安装有相互配合的主摩擦轮10与副摩擦轮12,在固定支架上固定有电机9,主摩擦轮10由电机9驱动;小车轮组8的安装轴上固定有连接架18,在连接架18的左端部固定有左安装座16,在左安装座16上固定有第一距离传感器14,第一距离传感器14与左侧轨道单体的下壁面配合,在连接架18的右端部固定有右安装座17,在右安装座17上固定有第二距离传感器15,第二距离传感器15与右侧轨道单体的下壁面配合,在连接架18的下端部固定有连系杆11,连系杆11位于主摩擦轮10与副摩擦轮12之间,在连系杆11上安装有吊具13。在沿着轨道3的长度方向的固定支架上固定有位置标签19;在吊具13上规定有位置传感器20,位置传感器20与位置标签19配合。小车轮组8与轨道3长期接触,当轨道3磨损后,吊具小车整体下垂,第一距离传感器14设置在左侧轨道单体的腹板正下方,第二距离传感器15设置在右侧轨道单体的腹板正下方,其依靠电磁感应原理直接检测其正上方的金属轨道间的垂直距离。第一距离传感器14、第二距离传感器15通过连接架18固定在吊具13上,当吊具小车由于轨道3磨损产生下沉后,第一距离传感器14、第二距离传感器15与轨道3的对应单体之间的垂直距离也相应变大。吊具13上设置有位置传感器20,在整个轨道3沿线的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多个位置标签19,位置传感器20随吊具13沿轨道3行走,当经过位置标签19正下方时,直接通过射频信号读去标签中的数据,并通过此数据判断吊具当前所处的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