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快速主干道的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463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快速主干道的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快速主干道的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拥有汽车,汽车的增加必然带来道路的拥挤,给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城市都会建设快速主干道,快速主干道通过在道路上设置很少的红绿灯以及人行横道来减轻道路拥挤压力,此时,需要通过天桥等横穿建筑实现行人的正常通行,但是天桥对于老年人或者残疾人士带来很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横穿马路的电梯系统,将轿厢设置成可在马路两侧上下运行并且可以在马路上方平移,虽然此电梯系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对于单车骑行者来说很不方便,若单车骑行者需要横穿马路时,需要将单车置于人所占的位置,由于单车所占水平空间较大,此时,轿厢所容纳的人的数量将大大减小,电梯的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快速主干道的电梯系统,通过单车放置区放置单车,节省单车在轿厢内的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快速主干道的电梯系统,包括运行轨道、轿厢以及驱动装置,所述运行轨道包括分别设于公路两侧的第一升降轨道和第二升降轨道以及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升降轨道和第二升降轨道顶部的平移轨道,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轿厢沿第一升降轨道、平移轨道、第二升降轨道往复运动;

所述轿厢顶部设有单车放置区,所述单车放置区包括支撑板、升降驱动机构、单车定位装置以及液压缸;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板在上限位和轿厢底部之间往复移动,所述上限位与轿厢顶部设有用于放置单车的间隙,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翻转区和安放区;所述单车定位装置包括翻转板,所述翻转板设于翻转区内,其与安放区相邻的侧边旋转设于支撑板上,翻转板的上表面设有供单车行走的导轨,翻转板位于导轨的一端设有用于定位车轮的车轮卡位装置;所述液压缸与支撑板活动连接,液压缸的输出轴与翻转板的下表面活动连接;

需要放置单车时,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板降至轿厢底部,单车的车轮沿着导轨运行,直至车轮卡位装置固定先与其靠近的车轮,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伸出,以使翻转板沿着其旋转侧边旋转至设定位置,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板上升,需要取下单车时,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板降至轿厢底部,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收回,以使翻转板旋转至原始位置,车轮卡位装置解除定位,将单车取出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板上升至上限位。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轿厢设有一个轿厢门,所述轿厢与轿厢门相邻的外侧壁设有相向设置的竖向限位凸起,所述轿厢的底部设有水平限位凸起,所述水平限位凸起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向限位凸起的下端弧形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轨道和第二升降轨道相邻的内侧壁设有与竖向限位凸起相适配的竖向导向凹槽,所述平移轨道设有与水平限位凸起相适配的水平导向凹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车轮卡位装置包括:

两个固定设于翻转板上表面的竖向定位板,两个竖向定位板平行设置;

贯穿两个竖向定位板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

固定设于竖向定位板上的旋转电机;

固定设于旋转电机输出轴的主动齿轮;

与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其与第一旋转轴固定连接;

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其与第二旋转轴固定连接;

以及相向设置的第一爪杆和第二爪杆,所述第一爪杆固定设于第一旋转轴位于两个竖向定位板之间的部位,所述第二爪杆固定设于第二旋转轴位于两个竖向定位板之间的部位,所述旋转电机通过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以及第二从动齿轮驱动第一爪杆和第二爪杆抓合从而固定单车车轮,或者,所述旋转电机通过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以及第二从动齿轮驱动第一爪杆和第二爪杆分开从而解除单车车轮的定位。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翻转板在其旋转侧边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安放区在远离翻转区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斜坡部,所述斜坡部的上表面朝向翻转区,所述液压缸驱动翻转板旋转直至单车旋转至与斜坡部的上表面接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斜坡的上表面设有缓冲垫。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斜坡部的上表面为外凸的弧形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斜坡部上表面的压力,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设定压力时,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停止伸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感应轿厢内是否有人,当红外感应器检测到轿厢内有人时,单车放置区禁止工作。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板的翻转区设有内陷部,所述液压缸设于内陷部内。

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升降轨道、第二升降轨道以及平移轨道,实现电梯直接穿过马路,中途无需步行,无需再另外设置天桥,便于残疾人士、老年人或者孕妇安全过马路;

2、本发明通过单车放置区放置单车,当乘客需要同单车一同过马路时,通过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板下降,随后将单车移至轿厢的顶部,充分利用了轿厢顶部的空间,便于轿厢内站更多乘客;

3、本发明通过单车放置区将单车与乘客隔离,防止轿厢出现晃动等意外时,单车与乘客直接碰撞,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4、本发明通过设置液压缸,实现单车的旋转,以使单车存放的高度大大降低,即单车所需存放的高度大大降低,以使轿厢内的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轿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车轮卡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单车放置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发明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发明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参见附图1至附图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快速主干道的电梯系统,包括运行轨道1、轿厢2以及驱动装置,所述运行轨道1包括分别设于公路两侧的第一升降轨道11和第二升降轨道12以及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升降轨道11和第二升降轨道12顶部的平移轨道13,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轿厢2沿第一升降轨道11、平移轨道13、第二升降轨道12往复运动。其中驱动装置可以为绳索驱动装置、液压驱动装置等驱动方式,只要能实现轿厢2沿第一升降轨道11、平移轨道13、第二升降轨道12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均可。附图1中的两个虚线表示的轿厢2为轿厢2在第一升降轨道11和平移轨道13内显示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保证轿厢2运行的稳定性,本发明通过以下优选实施方式对轿厢2运行进行导向。

所述轿厢2设有一个轿厢2门,所述轿厢2与轿厢2门相邻的外侧壁设有相向设置的竖向限位凸起21,所述轿厢2的底部设有水平限位凸起22,所述水平限位凸起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向限位凸起21的下端弧形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轨道11和第二升降轨道12相邻的内侧壁设有与竖向限位凸起21相适配的竖向导向凹槽,所述平移轨道13设有与水平限位凸起22相适配的水平导向凹槽。竖向导向凹槽和水平导向凹槽未在附图中显示。

当轿厢2处于第一升降轨道11(位于下图1中平移轨道13的左侧)时,轿厢2右侧壁的竖向限位凸起21在第一升降轨道11内的竖向导向槽内滑动,当轿厢2处于第二升降轨道12(位于下图1中平移轨道13的右侧)时,轿厢2左侧壁的竖向限位凸起21在第二升降轨道12内的竖向导向槽内滑动,当轿厢2处于平移轨道13时,轿厢2底部的水平限位凸起22在平移轨道13内的水平导向凹槽滑动,本发明通过限位凸起和导向凹槽之间的滑动作用实现轿厢2的精确运行,提高轿厢2运行的安全性,并且水平限位凸起22和两个竖向限位凸起21之间弧形过渡,进一步提高限位凸起的导向性。

为了实现轿厢2顶部存放单车,所述轿厢2顶部设有单车放置区3,所述单车放置区3包括支撑板31、升降驱动机构、单车定位装置32以及液压缸33。以下对单车放置区3各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板31在上限位和轿厢2底部之间往复移动,所述上限位与轿厢2顶部设有用于放置单车的间隙L,所述支撑板31的上表面设有翻转区311和安放区312,即分别为附图2中支撑板31的左右两侧。当需要放置单车时,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板31下降至轿厢2底部,将单车置于支撑板31上,然后通过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板31上升至上限位或者上限位的下方位置。其中升降驱动机构可以为液压驱动、涡轮驱动或者其他实现支撑板31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此处不详细描述。

所述单车定位装置32包括翻转板321,所述翻转板321设于翻转区311内,其与安放区312相邻的侧边旋转设于支撑板31上,即翻转板321绕着附图2中的旋转点3210向安放区312旋转,翻转板321的上表面设有供单车行走的导轨323,翻转板321位于导轨323的一端设有用于定位车轮的车轮卡位装置324。其中导轨323上设有用于引导单车车轮行走的内陷弧形部,所述单车定位装置32还包括检测卡位件325,所述检测卡位件325用于检测单车车轮的位置,当到达下述第一爪杆3248和第二爪杆3249抓合点时,车轮被检测卡位件325阻挡前行,以便车轮卡位装置324的卡位。本发明的导轨323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附图只是显示简图,只要能够实现单车运行的导向的结构均可。

优选的,所述翻转板321在其旋转侧边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板322,当单车随着翻转板321向安放区312旋转时,定位板322可以对单车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减少车轮卡位装置324的定位压力,提高单车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

所述液压缸33与支撑板31活动连接,液压缸33的输出轴330与翻转板321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33的两端分别在支撑板31以及翻转板321上的固定点做旋转运动,通过液压缸33输出轴330的伸缩实现翻转板321的翻转。所述支撑板31的翻转区311优选设有内陷部313,所述液压缸33设于内陷部313内,此时,液压缸33位于支撑板31上的旋转点低于翻转板321绕着支撑板31旋转的旋转点,当液压缸33的输出轴330处于收缩状态时,液压缸33设于内陷部313内,尽量使翻转板321处于水平状态,便于单车的放入。

本发明的单车放置区3的工作过程如下:

需要放置单车时,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板31降至轿厢2底部,单车的车轮沿着导轨323运行,直至车轮卡位装置324固定先与其靠近的车轮,所述液压缸33的输出轴330伸出,以使翻转板321沿着其旋转侧边旋转至设定位置,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板31上升,需要取下单车时,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板31降至轿厢2底部,所述液压缸33的输出轴330收回,以使翻转板321旋转至原始位置,车轮卡位装置324解除定位,将单车取出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板31上升至上限位。

为了保证本发明电梯系统的安全使用,本发明还包括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感应轿厢2内是否有人,当红外感应器检测到轿厢2内有人时,单车放置区3禁止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当轿厢2内有人时,单车放置区3工作,支撑板31下降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电梯系统的安全性能。

作为所述车轮卡位装置324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包括:

两个固定设于翻转板321上表面的竖向定位板3241,两个竖向定位板3241平行设置;

贯穿两个竖向定位板3241的第一旋转轴3242和第二旋转轴3243;

固定设于竖向定位板3241上的旋转电机3244;

固定设于旋转电机3244输出轴的主动齿轮3245;

与主动齿轮3245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3246,其与第一旋转轴3242固定连接;

与第一从动齿轮3246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3247,其与第二旋转轴3243固定连接;

以及相向设置的第一爪杆3248和第二爪杆3249,所述第一爪杆3248固定设于第一旋转轴3242位于两个竖向定位板3241之间的部位,所述第二爪杆3249固定设于第二旋转轴3243位于两个竖向定位板3241之间的部位,所述旋转电机3244通过主动齿轮3245、第一从动齿轮3246以及第二从动齿轮3247驱动第一爪杆3248和第二爪杆3249抓合从而固定单车车轮,或者,所述旋转电机3244通过主动齿轮3245、第一从动齿轮3246以及第二从动齿轮3247驱动第一爪杆3248和第二爪杆3249分开从而解除单车车轮的定位。

作为支撑板31的安放区312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安放区312在远离翻转区311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斜坡部34,所述斜坡部34的上表面朝向翻转区311,所述液压缸33驱动翻转板321旋转直至单车旋转至与斜坡部34的上表面接触。其中斜坡部34靠近翻转区311的一侧与翻转区311设有一定的人行距离H,用于人放置单车使用。本发明通过上表面朝向翻转区311的斜坡部34承受单车的安放。另外,为了实现单车旋转的自动化,本发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斜坡部34上表面的压力,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设定压力时,所述液压缸33的输出轴330停止伸出。

优选的,所述斜坡部34的上表面为外凸的弧形结构340,便于多种型号的单车的存放。所述斜坡的上表面优选设有缓冲垫,单车置于缓冲垫上,可以防止单车存放时出现的刮花等不良现象,缓冲垫铺设于斜坡部的上表面,附图中未显示。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