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3610发布日期:2019-01-04 22:5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网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的电力建设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线路跨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由于被跨越的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都是带电运行,长时间的封网会与相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变得较为繁琐,影响正常的作业运行工期。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搭建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确保送电线路施工可以安全、高效地进行。

目前,早期的送电线路施工单位积累了多种跨越封网的技术,最早是用毛竹架塔进行封网,但是此法安全可靠性较低;后期是采用钢结构,虽然提高了安全性、解决了跨越施工的难度,但是,封网的工作时间较长。而且,毛竹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和钢管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很难搭建,搭建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占地面积较大存在土地临时征用和青苗赔偿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性高、封网迅速、经济合理的跨越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其包括:

跨越架体;

导轨提升系统,所述导轨提升系统包括导轨和提升结构;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跨越架体上,所述提升结构与所述导轨活动连接,并能够沿着所述导轨移动;

所述导轨提升系统用于带动封网结构沿着所述跨越架体移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如前所述的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其中,所述提升结构包括:

提升小车,所述提升小车分别与所述导轨和所述封网结构的一端连接;

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提升小车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提升小车沿着所述导轨移动。

如前所述的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其中,所述导轨提升系统包括:

导向滑动机构,所述导向滑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导轨和所述封网结构连接,用于引导封网结构移动。

如前所述的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其中,所述导轨包括:

直轨,所述直轨沿着所述跨越架体的第一棱边设置;

斜轨,所述斜轨的一端与所述直轨连接,所述斜轨的另一端与所述跨越架体的第二棱边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棱边与所述第二棱边相对。

如前所述的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其中,所述导轨还包括:

弧形轨,所述弧形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直轨和所述斜轨连接

如前所述的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其中,所述跨越架体配置成由正方体框架的两相邻棱边延伸而成的h型结构。

如前所述的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其中,所述跨越架体配置为由立方体框架和h型框架组合而成。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轨提升系统,将导轨提升系统的导轨设置在跨越架体上,将导轨提升系统的提升结构分别与导轨和外部的封网结构连接,提升结构带动封网结构沿着跨越架体上的导轨移动,从而实现快速封网的目的,较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封网时间较短、安全可靠性高、经济合理。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应用于电网建设,用于承载封网结构。而封网结构和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构成封网系统。在电网建设中,需要两个封网系统相向设置,即第一封网系统和第二封网系统相向设置,通过第一封网系统上的封网结构与第二封网系统上的封网结构搭接在一起以实现封网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包括:跨越架体11和导轨提升系统12。其中,跨越架体11采用格构件组合式跨越架。所述导轨提升系统12包括导轨121和提升结构。所述导轨121设置在所述跨越架体11上,所述提升结构与所述导轨121活动连接,并能够沿着所述导轨121移动。所述导轨提升系统用于带动封网结构沿着所述跨越架体移动。其中,导轨提升系统的主要材质为金属材质。具体实施时,导轨提升系统安装在格构件组合式跨越架一侧主柱的内侧或者主柱后侧柱子的内侧。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导轨提升系统,将导轨提升系统的导轨设置在跨越架体上,将导轨提升系统的提升结构分别与导轨和外部的封网结构连接,提升结构带动封网结构沿着跨越架体上的导轨移动,从而实现快速封网的目的,较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封网时间较短、安全可靠性高、经济合理。

进一步的,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提升结构包括:提升小车122和电机。提升小车122分别与导轨121和封网结构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提升小车12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提升小车沿着所述导轨移动。也就是说,提升小车122与跨越架体11上的桅杆的顶端连接。封网过程为:收放结构与封网结构13的伸出臂连接,伸出臂提升过程中,多个绝缘杆依次安装在伸出臂上,并对已安装段进行锁固,直至伸出臂全部组装完毕。伸出臂组装完毕后,提升小车122与封网结构13的伸出臂的锥段连接,提升小车122通过电机对伸出臂进行提升,同时放松收放结构,伸出臂相对跨越架体11展开(即倒伏),直至第一封网系统的伸出臂与第二封网系统的伸出臂搭接,从而完成封网。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能够实现快速搭建、快速封网、操作简单,效率较高。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121包括:直轨1211和斜轨1212。直轨1211沿着跨越架体11的第一棱边设置。斜轨1212的一端与直轨1211连接,斜轨1212的另一端与跨越架体11的第二棱边连接。其中,第一棱边与第二棱边相对。为了使直轨1211与斜轨1212之间平滑过渡,优选的,如图2所示,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121还包括:弧形轨1213。弧形轨1213的两端分别与直轨1211和斜轨1212连接。在实际应用中,直轨1211采用齿条轨道,用于伸出臂的倒伏和回收。

进一步的,为了使伸出臂沿着导轨121滑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轨提升系统12包括:导向滑动机构123。导向滑动机构123分别与导轨121和封网结构13连接,用于引导封网结构13移动。换句话说,导向滑动机构123安装在导轨121上,导向滑动机构123与封网结构13的伸出臂锁固,确保导向滑动机构123引导伸出臂在导轨121上移动。在伸出臂进行提升的过程中,导向滑动机构123沿着弧形轨1213移动,伸出臂在导向滑动机构123的引导下开始倒伏。当导向滑动机构123到达斜轨1212的顶端时,导向滑动机构123与斜轨1212锁固,导向滑动机构123与伸出臂分离,伸出臂继续提升,直至第一封网系统的伸出臂与第二封网系统的伸出臂搭接,从而完成封网。

进一步的,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跨越架体11配置成由正方体框架的两相邻棱边延伸而成的h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跨越架体11采用跨越大型、重要跨越物常采用的组合格构成式跨越架体11,具有稳定性强、拉线依赖度低、抗断线能力强、机械化施工程度高、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点。在具体实施时,跨越架体11支柱主排间距为13米,横排间距为13米,每段高度为6米。在实际应用中,跨越架体11的第二排主排立柱上增加桅杆,在桅杆顶端安装导轨提升系统12,通过收放结构对封网结构13进行倒伏控制和保护,桅杆的顶端采用锥形立柱。为了分担封网结构13所受冲击力,提升整体跨越架体11受力,在两侧桅杆顶端增加横梁,横梁高度高过封网结构13的顶端高度,封网结构13顶距最大为11.7米,桅杆高度设计为13米,横梁高度为12.5米,能够达到50米跨度,可以满足绝大部分铁路或公路的跨越施工。在实际应用中,跨越架体11的组装可以通过自提升抱杆进行提升安装,无需吊车安装,使得组装时间快捷、施工方便。优选的,为了使跨越架体11的根基稳固,上述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跨越架体11配置为由立方体框架和h型框架组合而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导轨提升系统的跨越架,通过采用组合格构架的跨越架体11,结构稳定、强度较高、抗断线冲击能力显著提高、安全可靠性高。同时,跨越架体11的组装无需吊车,适用于各种地形条件。

应该注意的是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