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挡放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6076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多挡放料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挡放料机构,主要应用于瓶子等工件的挡料。



背景技术:

人用双手不同的将混乱的瓶子按规定的头尾方向一个个的摆放到料位上是一项枯燥而劳累的工作。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工资成本,解决招工难,出现了理瓶机。

目前出现的离心式理瓶机由提升给料机、离心顺料机、单触头放料机构和正料出料机构以及水平输送装置组成。

单触头放料机构由一个能伸缩的顶头、运行的输送带、两根固定的侧轨组成,将数个排队停留在输送带与两根侧轨组成的通道中的工件按预定的节拍时间逐一放倒;由于顶头松开放行到再压阻行的时间很短、每个工件所需通行时间差异的积累,容易出现放不出或连放二的现象,造成工作的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局紧凑、工作平稳可靠的多挡放料机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在输送带(1)的侧面,包括位于工件侧面且可向前运动至和工件侧面接触的挡头(2)和压头(3),所述挡头(2)和压头(3)之间距离大于一倍工件长、小于二倍工件长,所述挡头(2)和压头(3)不同时和工件接触。

所述挡头(2)和压头(3)设置在呈T型的摆杆(4)上,所述摆杆(4)横部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挡头(2)和压头(3)之间的支撑轴(5),所述摆杆(4)纵部的端部设置有滚轮(6),所述滚轮(6)连接有驱动滚轮(6)运转的凸轮(7)。

所述输送带(1)两侧设置有限位工件的侧轨(8),其中位于所述多档放料机构一侧的侧轨(8)上开设有供所述挡头(2)、压头(3)穿入的腰孔(9)。

所述挡头(2)端部、压头(3)端部和工件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挡头(2)和压头(3)之间距离为工件1.5倍长。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一端连接在所述摆杆(4)上的弹簧(10),所述弹簧(10)另一端位于凸轮(7)一侧。

所述输送带(1)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的多挡放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采用挡头和压头的双挡结构形式,相比传统的单触头放料机构,能确保工件逐一下料,且结构简单,不会增加制造成本,具有极强的实用性能;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将挡头端部、压头端部和工件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这样确保挡头、压头能实现对工件的紧密压紧,确保工件逐一下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挡放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中1为输送带、2为挡头、3为压头、4为摆杆、5为支撑轴、6为滚轮、7为凸轮、8为侧轨、9为腰孔、10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置在输送带1的侧面,包括位于工件侧面且可向前运动至和工件侧面接触的挡头2和压头3,所述挡头2和压头3之间距离大于一倍工件长、小于二倍工件长,所述挡头2和压头3不同时和工件接触。

所述挡头2和压头3设置在呈T型的摆杆4上,所述摆杆4横部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挡头2和压头3之间的支撑轴5,所述摆杆4纵部的端部设置有滚轮6,所述滚轮6连接有驱动滚轮6运转的凸轮7。

所述输送带1两侧设置有限位工件的侧轨8,其中位于所述多档放料机构一侧的侧轨8上开设有供所述挡头2、压头3穿入的腰孔9。

所述挡头2端部、压头3端部和工件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挡头2和压头3之间距离为工件1.5倍长。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一端连接在所述摆杆4上的弹簧10,所述弹簧10另一端位于凸轮7一侧。

所述输送带1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的多挡放料机构。

其工作过程为:凸轮7由驱动机构驱动实现转动,继而带动滚轮6实现转动并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摆动,继而带动摆杆4在一定的幅度内进行摆动,最终带动处于摆杆4两侧的挡头2、压头3从腰孔9中伸出或缩回,继而实现其挡住或松开工件的目的。

其中电机、凸轮轴、凸轮7组成的原动机构安装在床身的侧面上,挡头2、压头3、摆杆4和滚轮6组成的从动机构安装在床身的台面上;挡头2、压头2、滚轮6、凸轮7与工件中心均位于同一平面,挡头2和压头3相距1.5倍工件常;启动电机,凸轮7由电机驱动旋转,由于弹簧10的作用,滚轮6始终紧贴凸轮7并通过摆杆4、支撑轴5使挡头2、压头3分别从腰孔9内伸出、停留、缩回,实现按节拍每次放行一个工件;当挡头2缩回不再挡前一个工件时,压头3伸出压住后一个工件,前一个工件随输送带1流走后,挡头2伸出同时压头3缩回松开被压工件,所有等候的工件前进直至最前的工件被挡头2拦停,等待时间循环,实现全部工件的下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