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助剂储存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815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纺织助剂储存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纺织助剂储存瓶。



背景技术:

通常,液体储存罐包括:罐体,具有内部空间,流体储存于该内部空间中;排出口,储存的流体通过该排出口排放到外部;把手,从罐体的顶表面突出。

由于传统的流体储存罐的排出口为内径恒定的圆筒形状,因此,当通过倾斜流体储存罐来倾倒流体时,通过排出口排放的流体的流速迅速增加,并且,外部的空气必须进入到罐体内才能排液,这样,在排液时,会产生排液停顿,在停顿的期间空气进入滚体内,结果,排放的液体四处飞溅,并且造成液体在摇晃的状态下排出,使倾倒时难以掌控倾倒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倾倒液体时能避免液体四处飞溅和液体摇晃的纺织助剂储存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纺织助剂储存瓶,包括瓶体;瓶体上侧设有第一提手,瓶体的一个侧面上设有第二提手;瓶体上侧且远离第二提手的一端设有瓶口;所述瓶体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由瓶口延伸至瓶体的第二提手所在侧;挡板靠近第二提手的一端与瓶体的第二提手所在侧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挡板将瓶体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所述间隔连通;挡板将瓶口分为第一瓶口和第二瓶口,第一瓶口和第一腔体连通,第二瓶口与第二腔体连通。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在瓶体内设有挡板,挡板将瓶体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挡板将瓶口分为第一瓶口和第二瓶口,这样,在需要将瓶体内的液体倾倒时,在逐渐倾斜倾倒过程中,第一腔体的液体优先排出,当第一腔体的液体排出后,第一腔体便成为空腔,这样,气体就会从第一瓶口进入到第一腔体,从而在排液时不会产生排液停顿,避免排放的液体四处飞溅和液体摇晃。

优选的,所述挡板到瓶体上侧的距离为挡板到瓶体下侧的距离的1/10~1/8倍。

优选的,所述第二瓶口的内壁上设有引流板,引流板沿第二瓶口的轴线方向延伸。这样,由于引流板可以起到引流作用,进一步保证液体排出时的流畅性。

优选的,所述瓶口的端口处设有圆形凸起。这样,由于圆形凸起可以起到过渡作用,进一步保证液体排出时的流畅性。

优选的,所述瓶体上且与第二提手对立的一侧上设有凹口。这样,在排液时,凹口可以起到倚靠的作用,保证倾倒液体时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纺织助剂储存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纺织助剂储存瓶在倾倒液体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纺织助剂储存瓶,包括瓶体1;瓶体1上侧设有第一提手2,瓶体的一个侧面上设有第二提手3;瓶体1上侧且远离第二提手3的一端设有瓶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内设有挡板5;所述挡板5由瓶口4延伸至瓶体1的第二提手3所在侧;挡板5靠近第二提手3的一端与瓶体1的第二提手3所在侧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6;挡板5将瓶体1分为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通过所述间隔6连通;挡板5将瓶口4分为第一瓶口4.1和第二瓶口4.2,第一瓶口4.1和第一腔体1.1连通,第二瓶口4.2与第二腔体1.2连通。

所述挡板5到瓶体1上侧的距离为挡板5到瓶体1下侧的距离的1/10~1/8倍。

所述第二瓶口4.2的内壁上设有引流板7,引流板7沿第二瓶口4.2的轴线方向延伸。

所述瓶口4的端口处设有圆形凸起8。

所述瓶体1上且与第二提手3对立的一侧上设有凹口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需要将瓶体内的液体倾倒时,在逐渐倾斜倾倒过程中,第一腔体1.1的液体优先排出,当第一腔体1.1的液体排出后,第一腔体1.1便成为空腔,这样,气体就会从第一瓶口4.1进入到第一腔体1.1,从而在排液时不会产生排液停顿,避免排放的液体四处飞溅和液体摇晃。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示例,不能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对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的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都应属于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