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升华墨水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824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升华墨水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水容器,具体的涉及一种热升华墨水容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热升华墨水被存储在墨水袋中,所述墨水袋水平地设置在外壳结构中,在使用时,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墨水袋的侧边底部的出口处流出。但是当墨水袋中的墨水流出殆尽时,残留在墨水袋中的墨水与出口几近水平,使墨水无法继续流出;并且当墨水袋中的墨水流出殆尽时,墨水袋的顶部会塌陷到墨水袋的底部并粘合在一起,进一步阻碍了剩余墨水的流出;且由于制作墨水袋的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变弹力,当墨水袋向下塌陷时,由于墨水袋自身形变的弹力,会阻止墨水袋继续向下塌陷,进而使墨水袋中的墨水无法继续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升华墨水容器,使得热升华墨水能够高效畅通的从墨水容器中流出,减少墨水容器中的残留液。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热升华墨水容器,所述热升华墨水容器包括:外壳、墨水袋和楔形座;所述楔形座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底面,所述墨水袋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且位于楔形座上,以使所述墨水袋的后部高度高于前部高度;

所述外壳为六面体结构,包括上板、下板、前板、后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为所述上板上部的一个开口;所述墨水袋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上壁和下壁;

其中第一侧壁的下半部分与所述外壳的第一侧板的内侧焊接连接,第二侧壁的下半部分与所述外壳的第二侧板的内侧焊接连接;下壁与所述外壳的下板的内侧焊接连接。

较佳的,所述墨水袋在未盛装墨水或墨水流尽时为压缩状态,其上壁与下壁接触。

较佳的,所述墨水袋包括:

前边沿,在所述前边沿的中心处具有墨水流出口,且所述墨水流出口位于前板的下部,所述墨水流出口穿过前板,伸出到外壳的外部。

较佳的,在所述墨水袋的下壁的内表面具有多个凸起筋。

较佳的,所述多个凸起筋设置在墨水流出口到下壁的水平边沿之间。

较佳的,所述墨水袋为防水柔性材料制成。

较佳的,所述通气口上固定有空气注入装置;

所述空气注入装置包括空气导入管和挤压单元;

所述挤压单元包括挤压杆和连接在所述挤压杆底部的、可在空气导入管中进行活塞运动的挤压活塞。

较佳的,所述墨水流出口为椭圆形。

较佳的,所述楔形座的楔形角设置为15°—30°。

较佳的,所述墨水袋的上壁的内表面具有多个凸起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外壳内置入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墨水袋的结构,墨水容器外壳和墨水袋可以分开制造和组装,便于生产。(2)使得热升华墨水能够高效畅通的从墨水容器中流出,减少墨水容器中的残留液。(3)防止墨水袋的上壁与下壁贴合而阻碍墨水流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升华墨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的热升华墨水容器中充满墨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升华墨水容器的中墨水袋下壁凸起筋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升华墨水容器的空气注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所示的空气注入装置中的挤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为进一步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给出了以下附图标记,并加以说明。

1、外壳;11、上板;12、下板;13、前板;14、后板;15、第一侧板;16、第二侧板;17、通气孔;2、墨水袋;21、第一侧壁;22、第二侧壁;23上壁;24、下壁;241、凸起筋;25、前边沿;26、墨水流出口;3、空气注入装置;31、空气导入管;32、挤压单元;321、挤压杆;322、挤压活塞;4、楔形座。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一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升华墨水容器的优选的实施例,通过本实施例可以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升华墨水容器,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中,包括底壁和前壁,以及在外壳中的可收缩成片状结构的袋,此处所述的袋的可收缩成片状结构,这样,在运输和非使用状态下,呈现扁平的很薄的状态。

前述墨水容器中的袋,还包括顶壁,底壁,前缘,在袋呈扁平的片状结构时,设置一个管口并将其固定在前壁的开口部位,所述的管口用来注入或者输出墨水,输出的墨水可通过管路输出到打印机的相应管路中。

热升华墨水容器,其特征在于,顶壁和底壁为连接状态。

为了保证热升华墨水容器中袋的强度,优选的是所述的袋是由层状结构材料组成。

在所述的热升华墨水容器的袋中,所使用在袋中的层状结构材料中的至少一层为金属材料,所述的金属材料为金属膜或者金属镀层。

实施例二

如图1(a)所示,一种热升华墨水容器,包括外壳1、墨水袋2和楔形座4。

所述楔形座4置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底面,所述墨水袋2置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楔形座4上,以使所述墨水袋的后部高度高于前部高度。较好的,所述楔形座4的楔形角设置为15°—30°。

所述外壳1为六面体结构,包括上板11、下板12、前板13、后板14、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和通气口17,所述通气口17为所述上板11上部的一个开口。

所述墨水袋2为防水柔性材料制成,设置在外壳1内部,包括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上壁23和下壁24,其中第一侧壁21的下半部分与所述外壳1的第一侧板15的内侧焊接连接,第二侧壁22的下半部分与所述外壳1的第二侧板16的内侧焊接连接,下壁24与所述外壳1的下板12的内侧焊接连接。

在图1(b)中,墨水袋2为未盛装墨水或墨水流尽的状态,为压缩状态,其上壁23与下壁24接触。

所述墨水袋2包括前边沿25,在所述前边沿25的中心处具有墨水流出口26,且所述墨水流出口26位于前板13的下部,所述墨水流出口26穿过前板13,伸出到外壳1的外部。

当所述热升华墨水容器充满墨水后,如图1(b)所示,所述墨水袋2的上壁23被墨水袋中的墨水向上部挤压,使所述墨水袋2在所述外壳1中呈近似六面体的形状。由于所述外壳1具有通气口17,使得墨水袋2中的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所述墨水流出口26中流出。当墨水袋2中有墨水流出时,墨水袋2的上壁23、第一侧壁21的上半部分以及第二侧壁22的上半部分会在大气压力下逐渐向墨水袋2内部收缩,直到墨水流尽,形成如图1(a)所示的压缩状态。

进一步的,如图1(a)所示,在所述墨水袋2的下壁24的内表面具有凸起筋241,多个所述凸起筋241设置在墨水流出口26到下壁24的水平边沿之间。

由于墨水袋2中有墨水流出时,墨水袋2的上壁2、第一侧壁21的上半部分以及第二侧壁22的上半部分会在大气压力下逐渐向墨水袋2内部收缩,会出现在墨水袋2中还剩余有墨水的情况下,墨水袋2的上壁23已经与下壁24贴合,导致位于墨水袋2后部的墨水无法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凸起筋起到防止上壁23与下壁24贴合的作用,且在相邻凸起筋之间形成了墨水流入墨水流出口26的第一通路至第七通路261~267,使得墨水容器中的残夜能够更加通畅地流出。如图1(a)所示,所述墨水流出口26被制作成椭圆形,以便墨水流出口26能够更好地与所述多个凸起筋形成墨水流出的通路。

同样的,所述墨水袋2的上壁23的内表面也可以具有多个凸起筋,进一步防止上壁23与下壁24贴合。

实施例三

如图1(a)所示,类似于实施例二所示的热升华墨水容器,区别在于,在所述通气口17上固定有空气注入装置3,如图3(a)~图3(b)所示,所述空气注入装置3包括空气导入管31和挤压单元32,所述挤压单元32包括挤压杆321和连接在所述挤压杆321底部的、可在空气导入管31中进行活塞运动的挤压活塞322。

由于制作墨水袋2的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弹力,当墨水从墨水袋中流出时,在某一时刻,由墨水袋变形产生的弹力会抵消外界的大气压力,进而墨水袋无法再继续压缩,致使墨水也无法再流出墨水袋,这时,可使用所述空气注入装置3向所述外壳中注入一定量的空气,使外壳1的内部气压增加,使墨水袋2的表面压力大于当前的弹力,使墨水能够流出墨水袋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