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船机及其防倾翻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9551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装船机及其防倾翻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船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装船机的防倾翻钩及装船机。



背景技术:

装船机作为散杂货码头连续装船作业机械,布置在码头行走轨道上,由于沿海区域风力较大,暴风、突风较多,因此需要为装船机设置防风装置,装船机的防风装置主要有夹轨器、锚固器、防倾翻钩(防风拉杆)等保护装置。防倾翻钩固定于装船机上,并能够在装船机停止移动时与码头上的固定钩连接,主要用于防止装船机在垂直装船机的轨道方向倾翻,防止装船机发生重、特大机损事故。

现有的防倾翻钩的钩部能够通过丝杠机构驱动而枢转,以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实现与码头的固定钩的锁定和解锁。然而,由于码头的空气环境较为潮湿,丝杠机构的驱动螺杆与丝母之间容易生锈卡死,影响防倾翻钩的使用,并且以手动方式驱动丝杠机构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损坏且便于操作的防倾翻钩。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装船机,该装船机安装有不易损坏且便于操作的防倾翻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船机的防倾翻钩,其中,该防倾翻钩包括支撑部和钩部,所述钩部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支撑部并且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枢转运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钩部能够咬合地面的固定钩以防止装船机倾翻,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钩部能够接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钩,所述防倾翻钩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部并驱动所述钩部枢转的伸缩缸。

优选地,所述钩部为板形钩,该板形钩的一端形成为钩头且另一端形成为受力部,所述板形钩的中间部分铰接于所述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从所述顶板的同一表面向同侧伸出并彼此间隔,所述板形钩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防倾翻钩包括连接杆,该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伸缩缸的活塞杆和所述钩部的受力部。

优选地,所述防倾翻钩包括连接板,该连接板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活塞杆之间,所述钩部和所述连接杆分别为两个并且对称地位于所述伸缩缸的两侧。

优选地,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伸缩缸的活塞杆伸出到极限位置并且所述连接杆垂直于所述活塞杆。

优选地,所述侧板的内表面上设有两个限位块,所述两个限位块彼此间隔地位于所述活塞杆的两侧以形成沿所述活塞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空间,用于铰接连接所述活塞杆和所述连接板的销轴端部位于所述限位空间中,从而通过所述两个限位块对该销轴的限位作用使得所述活塞杆沿直线伸缩移动。

优选地,所述侧板对齐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板的铰接点的位置设有观察孔。

优选地,所述防倾翻钩包括位于所述钩部附近的解锁位置限位开关和位于所述活塞杆附近的锁定位置限位开关,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钩部按压并触发所述解锁位置限位开关,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活塞杆的端部按压并触发所述锁定位置限位开关。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装船机,其中,该装船机安装有以上所述的防倾翻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伸缩缸作为防倾翻钩的驱动机构,可以避免驱动机构生锈锁死,提高了防倾翻钩的安装性,并且节省了人力,提高了装置的操作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防倾翻钩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防倾翻钩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侧板 2 顶板

3 伸缩缸 4 活塞杆

5 钩部 6 连接杆

7 连接板 8 解锁位置限位开关

9 限位块 10 锁定位置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船机的防倾翻钩,其中,该防倾翻钩包括支撑部和钩部5,所述钩部5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支撑部并且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枢转运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钩部5能够咬合地面的固定钩以防止装船机倾翻,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钩部5能够接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钩,所述防倾翻钩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部并驱动所述钩部5枢转的伸缩缸3。

所述支撑部用于为钩部5提供支撑框架,并可以安装于装船机上。在装船机行走过程中,钩部5可以保持在解锁位置,当装船机需要停止行走固定于某个位置时,可以将钩部5对准码头上的固定钩,并通过伸缩缸3驱动钩部5枢转到锁定位置而与所述固定钩咬合,并且,通过将钩部5枢转到解锁位置,可以解除钩部5与所述固定钩的锁定而允许装船机继续行走移动。伸缩缸3可以为气压缸、液压缸等形式,使得驱动钩部4枢转的操作更为方便,节省人力。

具体地,所述钩部5为板形钩,该板形钩的一端形成为钩头且另一端形成为受力部,所述板形钩的中间部分铰接于所述支撑部。如图2所示,虚线所示的钩部5为解锁位置,实线所示的钩部5为锁定位置。所述受力部可以形成为受力面,通过伸缩缸3的活塞杆或缸体的端部挤压所述受力面而驱动受力部围绕铰接点枢转,当然,针对钩部5需要设置两个伸缩缸3以分别对所述受力部施加相反方向的扭矩。

具体地,所述支撑部包括顶板2和两个侧板1,两个所述侧板1从所述顶板2的同一表面向同侧伸出并彼此间隔,所述板形钩位于两个所述侧板1之间。如图1和图3所示,顶板2设置有螺栓件,以能够固定于装船机本体。从图1中可以看出,每个侧板1与伸缩缸3对齐的位置可以是镂空的,以便于对伸缩缸3进行观察和检修。顶板2与侧板1可以焊接连接,或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

另外,所述防倾翻钩包括连接杆6,该连接杆6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伸缩缸3的活塞杆4和所述钩部5的受力部。伸缩缸3的缸体可以固定于侧板1或顶板2,并通过活塞杆4驱动钩部5的枢转。连接杆6用于过渡地连接活塞杆4和钩部5,活塞杆4的移动为直线移动,通过连接杆6,可以将活塞杆4的直线移动转化为钩部5的所述受力部的枢转移动,这相比于活塞杆4直接铰接于钩部5,移动的传递更为流畅。

另外,所述防倾翻钩包括连接板7,该连接板7连接于所述连接杆6和所述活塞杆4之间,所述钩部5和所述连接杆6分别为两个并且对称地位于所述伸缩缸3的两侧。连接板7分别与活塞杆4和连接杆6铰接,连接板7作为过渡连接件,其与活塞杆4和两个连接杆6的三个铰接点可以形成为等腰三角形,可以使活塞杆4及两个连接杆6的作用力方向位于同一个平面内,使得力的传递更为流畅。当然,活塞杆4和两个连接杆6可以直接铰接连接,但活塞杆4对两个连接杆6的作用力则位于不同的平面,可能使得两个钩部5的枢转移动不同步。

具体地,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伸缩缸3的活塞杆4伸出到极限位置并且所述连接杆6垂直于所述活塞杆4。钩部5在外界作用力下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反向枢转时,连接杆6在钩部5的作用下对活塞杆4施加作用力,由于连接杆6垂直于活塞杆4,连接杆6的作用力并不能使得活塞杆4沿其伸缩方向移动,即,以上所述的结构可以起到自锁作用,避免在外力作用下,活塞杆4反向收缩而带动钩部5枢转到锁定位置。

另外,所述侧板1的内表面上设有两个限位块9,所述两个限位块9彼此间隔地位于所述活塞杆4的两侧以形成沿所述活塞杆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空间,用于铰接连接所述活塞杆4和所述连接板7的销轴端部位于所述限位空间中,从而通过所述两个限位块9对该销轴的限位作用使得所述活塞杆4沿直线伸缩移动。在实际使用中,即使伸缩缸3的缸体稳定地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但活塞杆4的伸缩移动也会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偏移,并且如果活塞杆4承受较大的外力作用,甚至可能损坏伸缩缸3。限位块9可以将活塞杆4的连接端限定在所述限位空间中,使得活塞杆4可以沿直线移动,从而两个连接杆6可以同步地驱动钩部5枢转,并且可以抵抗活塞杆4受到的外力作用,保护伸缩缸3。

另外,所述侧板1对齐于所述连接杆6与所述连接板7的铰接点的位置设有观察孔。通过该观察孔可以观察连接杆6与连接板7之间的铰接连接状态,如果出现问题,可以通过该观察孔对连接杆6和连接板7之间的连接进行检修。

此外,所述防倾翻钩包括位于所述钩部5附近的解锁位置限位开关8和位于所述活塞杆4附近的锁定位置限位开关10,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钩部5按压并触发所述解锁位置限位开关8,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活塞杆4的端部按压并触发所述锁定位置限位开关10。解锁位置限位开关8和锁定位置限位开关10可以通过导线连接于装船机的操作室,在操作面板上对钩部5的位置进行指示。当然,限位开关也可以采用无线信号传输的形式。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装船机,其中,该装船机安装有以上所述的防倾翻钩。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