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立体置物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567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立体置物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花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立体置物盒。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逐渐发展,人们也开始逐渐认识到生活和居住空间合理规划的重要性。作为室内重要点缀的花草等植株,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在自己的居住及工作空间内。传统的花盆,多见于市场上购买成品后,直接放置于地面或高台处,其仍属于平面摆放范畴,不仅使得室内空间利用率极低,同时各花盆间的零散布局也会影响到室内的美观性。后来,逐渐出现一种立体的采用钢结构或木质结构的盆景架,以用于在立体空间上进行盆景的排布摆放。上述立体摆放方式固然提升了室内空间的利用率,然而,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目前的盆景架都为独立件,在人们购买后,需要后期再行购买其他的盆景等进行摆放,整个购买及摆放过程耗时较久,且花盆与盆景架间的外观协调性等也难以一致。也有厂家开发出花盆与盆景架的连体结构,然而,由于花盆本身具备一定的空间体积,一旦花盆架上存在两个以上的花盆,就会导致整个花盆架的体积增大。花盆数目越多,花盆架的体积会呈几何倍的增加,这些都会给现实中的运输和搬运作业带来极大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便携式立体置物盒。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盆景架在复数花盆状况下的庞大体积问题,并具备体积小巧、空间占用率低、便于搬运及使用成本低廉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立体置物盒,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平板状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同侧板面处布置两个以上的用于安置植株的置物盒,置物盒的盒口朝向均彼此同向;支撑板具有工作及收纳两种使用状态,支撑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支撑板向相对置物盒所在板面的另一侧板面方向处卷曲以形成支撑柱结构,此时各置物盒均位于该支撑柱结构的外表面处;支撑板处于收纳状态时,支撑板板体向置物盒所在板面处卷曲,且支撑板卷曲后所形成的筒腔构成用于包覆和容纳置物盒的容纳腔。

所述置物盒外形均为对称轴线垂直盒底面的轴对称结构;所述支撑板两种使用状态所形成的支撑柱结构及筒腔轴线均平行置物盒盒体的对称轴线。

所述置物盒外形呈六棱柱形盒状构造,且置物盒的至少一个棱面构成与支撑板相应侧板面的固接面;所述支撑板由若干长方板体状的子板体长边依次拼接,以形成支撑板的长方形薄板状结构,各子板体的上述拼接的长边也形成可使彼此间产生铰接动作的铰接边;每个置物盒的上述配合面一一对应的固定于相应子板体的板面处,且该子板体的板宽大于或等于所配合的置物盒的配合面宽度。

在支撑板的卷曲方向的两板端处布置用于使支撑板形成闭环卷筒结构的粘接片,所述粘接片为粘接磁条或魔术贴或搭扣;所述粘接片位于支撑板上的置物盒所在板面的另一侧板面处。

由支撑板的其中一个角端处向其对角端处画对角线,各置物盒沿该对角线依次间隔均布。

所述支撑板处于工作状态时,在沿支撑板所形成的支撑柱结构的轴线方向上,各置物盒的投影之间互不干涉。

所述位于最下方的置物盒盒底与支撑板的该处板沿位于同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传统的立体花盆所带来的诸如体积过大、运输不便等诸多缺陷。本实用新型另辟蹊径的采用了可变形的主板体结构,搭配位于支撑板同侧板面处的可容纳装饰植株的置物盒,最终实现复数花盆状况下的小体积便捷运输需求。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以可弯曲的支撑板作为主体,通过结构变形:一方面,在支撑板向置物盒所在侧弯曲时,支撑板板面最终围合的筒体的筒腔完全包覆了所有的置物盒,此时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收缩,自然占地体积变得极小,有利于达到便捷储存及运输目的。另一方面,在支撑板向置物盒所在侧的另一侧板面弯曲时,此时支撑板弯曲后形成的拱形外壁,也即置物盒所在处被完全的暴露在外,进而达到置物盒的自然展开效果,最终构成以置物盒为枝叶而支撑板所形成的支撑柱结构为主干的树状盆景架构造。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独特的可变形结构,其构造巧妙而使用便捷方便,在可解决盆景架在复数花盆状况下的庞大体积问题的同时,亦具备了体积小巧、空间占用率低、便于搬运及使用成本低廉等一系列优点。

2)、支撑板在进行工作和收纳两种状态的弯曲动作时,其弯曲轴线也可以彼此不平行,只需实现确保对置物盒的或容纳或支撑目的即可。当然,本实用新型优选上述弯曲轴线彼此平行,也即支撑板两种使用状态所形成的支撑柱结构及筒腔轴线均平行置物盒盒体的对称轴线,以达到最佳的容纳和支撑效果。更具体而言,置物盒应当为六棱柱或更多棱柱的结构,从而以其棱面为固接面来配合支撑板上的子板体的板面,这不仅可保证两者间的配合可靠性,同时也具体化的满足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工作及收纳状态的使用需求。加工时,甚至可以以一个置物盒搭配一块子板体来形成一组单元,后期再将该单元彼此铰接以形成支撑板乃至本实用新型,以达到模块化的加工及组装目的,以提升其加工装配效率。

3)、在支撑板进行卷曲动作时,可以仅卷曲为“C”状筒形结构,也可使其两个卷曲端彼此抵靠以形成闭环的卷筒结构。本实用新型优选其两个卷曲端彼此配合,并以粘接片固定两者,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

4)、对于置物盒而言,其布置时以沿支撑板对角线布置为准。这样,当支撑板处于工作状态而需暴露置物盒时,置物盒会沿支撑板所卷曲形成的支撑柱结构的外壁呈现螺旋状分布。该螺旋状分布不仅外观极为美观,同时也有利于保证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下的重心均衡性,以避免随意安置置物盒而在工作时出现重心失衡状况。各置物盒在俯视方向上彼此没有交集,以避免在植株植入置物盒后的向上生长过程中产生彼此干涉,其实用性可得到有效保证。

5)、位于最下方的置物盒盒底与支撑板的该处板沿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在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时,不仅支撑板所形成的支撑柱结构的地面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基面,同时最下方的置物盒盒底也形成了上述支撑基面,最终保证了工作状态下的本实用新型的放置稳定性,以进一步的避免因重心过高甚至重心失衡而导致的本实用新型翻倒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收纳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展开过程中的立体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示各标号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10-支撑板 11-子板体

20-置物盒 30-粘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过程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参照1-4所示,其主体结构包括支撑板10以及位于支撑板10的同一侧板面处布置的置物盒20。在图1-4中,置物盒20呈现标准的六棱柱造型,且置物盒20的一侧棱面构成与支撑板10板面配合的固接面。支撑板10则由若干的长方薄板状的子板体11彼此长边拼接构成,表现为图示结构时,各拼接边实际上也构成了铰接边,从而使得支撑板10可沿上述拼接边产生卷曲动作,最终形成棱线的卷筒结构。各置物盒20一一对应一个子板体11以形成固接结构,表现在图1-4中时,有多少子板体11,置物盒20即为多少个。在支撑板10处于如图1所示的收纳状态时,置物盒20的各棱面刚好抵靠在各子板体11的相应板面处。而支撑板10处于如图4所示的工作状态时,各相邻置物盒20间的俯视投影又不会彼此干涉,以提供植株向上生长的空间。

实际操作过程中,当需要成批的运送本实用新型时,将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成批的放置于运输车上,之后进行运输和储存操作即可。由于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为筒形构造,并无外露件,因此体积极为小巧,显然极利于运输和储存作业需求。在客户购买本实用新型后,拨开如图1中所示的粘接片11,如图2所示的展开支撑板10直至支撑板10反向弯曲。在支撑板10反向弯曲到可以通过粘接片11再行粘接时,扣合粘接片11;此时如图4所示,原本位于支撑板10内的置物盒20被完全的暴露在支撑板10所形成的支撑柱结构的外壁处,从而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最终展示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