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输送机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6726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带输送机滚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带输送机滚筒。



背景技术:

皮带输送机是利用连续运行的输送皮带作为承载件输送货物的机械。皮带输送机主要由动力装置、皮带输送机滚筒和输送皮带等组成。工作时,由动力装置驱动皮带输送机滚筒,依赖皮带输送机滚筒与输送皮带间的摩擦力实现输送皮带的传动,进而实现输送皮带上货物的输送。

中国专利文献CN 20355811113 U公开了一种皮带输送机滚筒,其皮带输送机滚筒的外表面包覆有一层防滑绝缘胶层,通过在防滑绝缘胶层表面设置菱形网纹,增加皮带输送机滚筒与输送皮带之间的摩擦,防止输送皮带打滑。但由于采用了厚度均匀的表面包胶层,其与输送皮带在垂直于输送皮带运动方向上能够产生的作用力较小,导致输送皮带常常在外界不良作用力的作用下偏离运动中心,继而引发物料中途洒落、设备受损等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输送皮带偏离运动中心的皮带输送机滚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皮带输送机滚筒,包括滚筒本体和表面包胶层,所述表面包胶层具有沿滚筒本体轴向朝皮带方向渐缩的等腰梯形截面形状,所述表面包胶层包括用于支撑皮带的顶层和包覆在所述滚筒本体上的底层,且顶层的面积小于底层的面积,所述滚筒本体内设置有两道环状加强筋,所述环状加强筋具有矩形截面形状。

其中,所述表面包胶层的底层与所述滚筒本体之间还设置有粘结层。

其中,所述表面包胶层的顶层的轴向长度为底层的轴向长度的一半。

其中,所述表面包胶层的厚度为20-28mm。

其中,所述表面包胶层的厚度为28mm。

其中,所述环状加强筋与所述滚筒本体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焊接结构,所述环状加强筋的焊接结构分别位于与所述表面包胶层顶层的两边缘对应的环状内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皮带输送机滚筒,采用了具有等腰梯形截面形状的表面包胶层,使得输送皮带以腰鼓型贴合至皮带输送机滚筒上,能够有效防止输送皮带在外界不良作用力的作用下偏离运动中心发生跑偏;由于其采用了中部较厚的表面包胶层,能够有效提高皮带输送机滚筒的耐磨性能,延长表面包胶层的使用寿命;由于其内部应力集中位置焊接有环状加强筋,能够有效提高皮带输送机滚筒的强度,防止皮带输送机滚筒的变形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输送皮带偏离运动中心,且使用寿命更长、强度更高,适宜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皮带输送机滚筒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皮带输送机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一种皮带输送机滚筒,如图1所示,包括滚筒本体2,包覆于滚筒本体2外表面的表面包胶层1、焊接于滚筒本体2内表面的环状加强筋3和环状加强筋4、用以联接滚筒本体2和表面包胶层1的粘结层15,以及传动轴11、辐板7、辐板8、轮毂9、轮毂10。

如图1和图2所示,滚筒本体2具有圆柱体的形状,通过位于滚筒本体2轴向两侧的辐板7和辐板8分别与连接在传动轴11上的轮毂9和轮毂10相联接,通过传动轴11的转动带动皮带输送机滚筒的转动,从而带动输送皮带14的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表面包胶层1,具有沿滚筒本体2轴向朝输送皮带111方向渐缩的等腰梯形截面形状,所述表面包胶层1包括用于支撑输送皮带14的顶层5和包覆在所述滚筒本体2上的底层6,底层6通过粘结层15联接到滚筒本体2上,且顶层5的面积小于底层6的面积。表面包胶层1的底层6具有与所述滚筒本体2相同的表面形状和轴向长度,所述表面包胶层1的顶层5的轴向长度为底层6的轴向长度的一半。所述表面包胶层1的顶层5具有位于滚筒本体2轴向两侧的边缘12和边缘13。所述表面包胶层的厚度为28mm。

所述滚筒本体2内设置有两道环状加强筋,包括环状加强筋3和环状加强筋4。环状加强筋3和环状加强筋4具有相同的矩形截面,分别焊接在所述滚筒本体2的内表面,环状加强筋3位于边缘12对应的环状内表面,环状加强筋4位于边缘13对应的环状内表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