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包装结构及采用该防伪包装结构的防伪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4726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防伪包装结构及采用该防伪包装结构的防伪包装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伪包装结构及采用该防伪包装结构的防伪包装体。



背景技术: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背景进行说明,但这些说明并不一定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

在产品包装与产品质量并重的市场原则下,传统产品包装体大部分均注重于其包装体造型或包装体上的图案、文字的设计,然而对于包装体除了美观及包装功能外的其他功能却很少注重。

由于市场上伪造产品包装的事件层出不穷,制伪者仅需通过一般的印刷技术即可制作出与真品如出一辙的伪造产品包装,进而造成消费者的混淆误认,并使产业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再有,公知产品包装体在开封后大部分均仍可回收使用,这样除了提供制伪者利用真品包装体混装伪造的产品而使消费者误认其为真品的机会外,同时,还会造成对产品实际制造的日期等相关的信息产生误解和误读情况的发生,存在对消费者造成影响的潜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提高防伪安全性的防伪包装结构以及采用该防伪包装结构的防伪包装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包装结构,包括包装结构本体、撕裂线、凸耳和第一防伪标识;其中,

撕裂线在包装结构本体的表面上形成防伪区域,防伪区域可沿着撕裂线撕开;

凸耳设置在防伪区域的周缘上;

第一防伪标识设置在防伪区域所对应的包装结构本体的内表面。

优选地,非防伪区域的周缘与防伪区域的周缘形状配合;或者,非防伪区域对应位置的周缘上设置有与凸耳形状配合的凹部,非防伪区域的除凹部以外的周缘与防伪区域的除第一连接线以外的周缘形状配合;

其中,非防伪区域是指除防伪区域以外的包装结构本体,第一连接线是指所述凸耳与所述防伪区域间的连接处。

优选地,防伪区域由撕裂线围成,或者由撕裂线与防伪区域所对应的包装结构本体的周缘围成。

优选地,沿着撕裂线撕开后的防伪区域能够围绕防伪区域与非防伪区域间的第二连接线转动。

优选地,防伪区域由撕裂线与第二连接线围成,或者由撕裂线、防伪区域所对应的包装结构本体的周缘以及第二连接线围成。

优选地,防伪包装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二防伪标识;

第二防伪标识的一部分位于防伪区域所对应的包装结构本体的外表面,另一部分位于非防伪区域所对应的包装结构本体的外表面;

撕裂线从第二防伪标识中穿过。

优选地,第二防伪标识印制或粘贴在包装结构本体的外表面。

优选地,凸耳与防伪区域为一体化结构。

优选地,第一防伪标识为二维码、或条形码、或近场通信NFC标签、或RFID标签。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防伪包装结构的防伪包装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包装结构包括包装结构本体、撕裂线、凸耳和第一防伪标识。通过设置撕裂线、并在由撕裂线形成的防伪区域所对应的包装结构本体内表面设置第一防伪标识,能够提高产品的防伪安全性;通过在防伪区域的周缘设置凸耳,便于将防伪区域撕开。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包装结构的防伪安全性高,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防伪包装结构的防伪包装体,并具有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包装结构的所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而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包装结构的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包装结构的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包装结构的实施例三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包装结构的实施例四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包装结构的实施例五示意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三中防伪区域撕开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包装结构的实施例六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参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包装结构包括包装结构本体100、撕裂线30、凸耳40和第一防伪标识50;其中,撕裂线30在包装结构本体100的表面上形成防伪区域20,防伪区域20可沿着撕裂线30撕开;凸耳40设置在防伪区域20的周缘上,第一防伪标识50设置在防伪区域20所对应的包装结构本体100的内表面。

消费者验证产品真伪时,通过凸耳40沿着撕裂线30将防伪区域20撕开,露出设置在防伪区域20所对应的包装结构本体100内表面的第一防伪标识50,扫描第一防伪标识50即可验证商品真伪。消费者沿着撕裂线30撕开防伪区域20后,产品表面的防伪包装结构即被破坏,从而能够防止产品的包装结构被重复利用,提高产品防伪的安全性。

第一防伪标识可以是二维码、或条形码、或近场通信NFC标签、或RFID标签,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第一防伪标识与产品具有唯一对应关系即可。

包装结构本体100的表面上设置有撕裂线30,撕裂线30在包装结构本体100的表面上形成防伪区域20,除防伪区域20以外的包装结构本体100为非防伪区域10。在防伪区域20的周缘设置凸耳40便于将防伪区域撕开。如图1所示,凸耳40可以与防伪区域为一体化结构,当然,凸耳40也可以通过连接单元设置在防伪区域20的周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非防伪区域10的周缘与防伪区域20的周缘形状配合。图4示出了在非防伪区域10的周缘与防伪区域20的周缘形状配合的情况下,沿撕裂线30将防伪区域20撕开的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撕裂线30,四条撕裂线30围成矩形防伪区域20,通过凸耳40将防伪区域20撕开后,非防伪区域10内形成与防伪区域20的周缘形状配合的矩形。

在图5示出的实施例中,非防伪区域10对应位置的周缘上设置有与凸耳40形状配合的凹部31,非防伪区域10的除凹部31以外的周缘与防伪区域20的除第一连接线41以外的周缘形状配合。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线41是指凸耳40与防伪区域20间的连接处,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仅仅是为了便于阐述防伪包装结构而引用第一连接线的概念,第一连接线41仅指凸耳40与防伪区域20间的连接处,并非特指实际存在的连接线。实际上第一连接线并非是防伪包装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比如,若凸耳40与防伪区域20是一体化成型的整体结构,凸耳40与防伪区域20之间不存在肉眼可见的连接线,但是仍然可以将凸耳40与防伪区域20之间的连接处视为第一连接线41。当然,为了便于通过凸耳40撕开撕裂线30,也可以沿着第一连接线41设置弯折线,使得凸耳40翘起。

防伪区域20可以由撕裂线30围成,如图1和图4所示,通过凸耳40沿着撕裂线30撕开防伪区域20时,可以将整个防伪区域20从包装结构本体100上撕下来。防伪区域20也可以由撕裂线30与防伪区域20所对应的包装结构本体100的周缘围成。比如,防伪区域20为矩形,该矩形的一条侧边为包装结构本体100的周缘,该矩形结构的其他三条边为撕裂线,通过凸耳40沿着撕裂线撕开防伪区域20时,可以将整个防伪区域20从包装结构本体100上撕下来;或者该矩形结构的一对侧边为包装结构本体100的周缘,该矩形结构的另外一对侧边为撕裂线,如图2所示,通过凸耳40沿着撕裂线撕开防伪区域20时,也可以将整个防伪区域20从包装结构本体100上撕下来。

沿着撕裂线30撕开防伪区域20时,也可以不把整个防伪区域20从包装结构本体100上撕下来,而仅仅是将防伪区域沿着防伪区域20与非防伪区域10间的第二连接线21翻开。比如,沿着所述撕裂线撕开后的防伪区域能够围绕第二连接线转动,通过凸耳40沿着撕裂线撕开防伪区域20时,将防伪区域20沿着第二连接线翻开,即可露出设置在防伪区域20所对应的包装结构本体100内表面的第一防伪标识50。

当防伪区域20与非防伪区域10间存在第二连接线时,防伪区域可以由撕裂线30与第二连接线围成。本实用新型仅仅是为了便于阐述防伪包装结构而引用第二连接线的概念,第二连接线仅指防伪区域20与非防伪区域10间的连接处,并非特指实际存在的连接线。实际上第二连接线并非是防伪包装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比如,若防伪区域20与非防伪区域10是一体化成型的整体结构,防伪区域20与非防伪区域10间不存在肉眼可见的连接线,但是仍然可以将凸耳40与防伪区域20之间的连接处视为第一连接线41。比如,防伪区域20为矩形,该矩形的一条侧边为第二连接线,该矩形的其余三条侧边为撕裂线,通过凸耳40沿着撕裂线撕开防伪区域20时,可以将防伪区域20沿着第二连接线翻开。防伪区域20也可以由撕裂线30、防伪区域20所对应的包装结构本体100的周缘以及第二连接21围成。在图3示出的实施例中,防伪区域20为矩形,该矩形的一条侧边为第二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相对的侧边为包装结构本体100的周缘、其余两条侧边为撕裂线,通过凸耳40沿着撕裂线撕开防伪区域20时,可以将防伪区域20沿着第二连接线翻开,图6示出了图3中防伪区域20撕开后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中,形成防伪区域20的撕裂线30可以是一条或者多条,其位置及环绕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防伪区域20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在图1至图6示出的实施例中,防伪区域是矩形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设计要求将防伪区域设计成其他形状,例如卡通动物的外形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防伪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包装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防伪标识60,如图7所示。第二防伪标识60的一部分位于防伪区域20所对应的包装结构本体100的外表面,另一部分位于非防伪区域10所对应的包装结构本体100的外表面,撕裂线30从第二防伪标识中穿过。消费者沿着撕裂线30撕开防伪区域时,第二防伪标识60被破坏,从而能够防止防伪包装结构被重复利用。

第二防伪标识60可以是印制在包装结构本体外表面的防伪标识,例如第二防伪标识为印制在包装结构本体外表面的产品logo、图案或条形码。第二防伪标识60也可以是粘贴在包装结构本体外表面的防伪标识,例如第二防伪标识是粘贴在包装结构本体表面的纸质检验合格证或者印有防伪字符的防伪安全线。第二标识60上的产品logo、图案或条形码等内容也可以作为防伪特征进行产品防伪,例如,第二标识60为印制在包装结构本体外表面上的产品logo时,若该产品logo与生产厂家的实际logo不一致,可以判定该产品为假冒产品;当位于撕裂线两侧的logo图案无法拼合成完整的产品logo时,可以认为该防伪包装结构为重复利用的包装体,进而判定该产品为假冒产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防伪包装结构的防伪包装体。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